APP下载

小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外固定架围手术期护理

2012-08-15孙俐邓卫娟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骨盆小儿骨折

孙俐 邓卫娟

随着交通事故伤和高处坠落伤的增多,较严重的骨盆骨折有增多趋势,由于该类骨折常常合并其他组织脏器的损伤,患者就诊时一般情况常常较差,死亡率可高达5% ~25%[1]。小儿骨盆骨折原因很多,如交通意外伤、高处坠落伤、挤压伤等。对于小儿骨盆骨折近年来多采用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我科自2005年2月至2006年12月共采用骨盆外固定支架固定术治疗小儿骨盆骨折患儿12例,疗效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2例患儿,男8例,女4例,年龄最大15岁,最小7岁,平均年龄9.5岁。损伤原因:交通事故伤6例,高处坠落伤4例,挤压伤2例。合并膀胱尿道损伤5例,肠道损伤3例,会阴部损伤4例。

1.2 手术方法 患儿仰卧位,采用基础麻醉或局部麻醉,常规消毒、铺巾。患儿仰卧位,以髂前上棘与髂嵴为标志,用骨钻在双侧髂嵴上距离髂前上棘1~1.5 cm处钻孔,后上方约3~5 cm处分别置入直径约3.5 mm螺钉入骨盆(共4颗),在C臂透视下进行骨折复位后,安装横杠固定两侧螺钉。

1.3 结果 12例患儿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无1例发生钉道感染及其他并发症。

2 护理

2.1 术前护理

2.1.1 密切观察患儿的病情变化 若患儿烦躁不安、面色苍白、虚汗不止、四肢发凉、心率加快、少尿等。要立即抢救,首要措施是止血,建立静脉通道,快速扩容,输血、快速静脉输液,必要时予深静脉置管,确保有效的静脉通路,保证抗休克治疗的大量补液、输血等能快速进入有效的血液循环。必要时心电监护,血氧饱和度监测等呼吸血压的监测。失血性休克是小儿骨盆骨折最常见的并发症,死亡率极高。抢救失血性休克是骨盆骨折抢救的中心点[2]。

2.1.2 合并其他脏器损伤的护理严密观察生命体征,行必要的心电、氧饱和度监测。本组资料有5例膀胱尿道损伤,观察排尿的量、色情况,通过留置导尿充分引流尿液以减少外渗;肠道损伤3例,会因消化液外渗或肠蠕动受到抑制而出现腹胀、腹痛等,应尽早留置胃管并保持胃肠减压引流通畅;必要时使用肛管排气。同时密切观察腹部的体征如腹胀、腹痛、有无包块等。

2.2 术后护理

2.2.1 心理护理小儿的心理特点是耐受力低、反应性强,恐惧和不配合等。由于骨折,手术均为意外突发事件,患儿常常出现较高的应激反应,多会出现紧张,恐惧,焦虑不安,继而出现吵闹,哭叫不宁。因此针对小儿的心理特点,护士要多与患儿沟通,了解其心理变化,给予心理辅导,做好耐心的解释、缓解患儿及家属的焦虑心情,做好安慰工作,护士应语言和蔼、关心体贴患儿,生活上做到精心的护理,以鼓励形式取得患儿配合,如和患儿玩玩具,讲小儿喜欢的故事及看喜欢的图片等,得到患儿的信任,给患儿安全感,减轻患儿的恐惧心理,使患儿积极配合治疗护理[3]。

2.2.2 外固定针道护理针道感染为骨盆骨折外固定术最常见的合并症[4]。术后每天清洗固定针及周围皮肤,严密观察外固定架针孔渗血情况,及时清除针眼周围的血痂,观察针眼周围的皮肤情况,如皮肤发红加剧,面积增大,说明有感染发生,发现异常要及时报告医生。使用无菌蒸溜水和棉棒清洁钉孔,擦干后无须包扎。针道周围的焦痂要及时清理,使针道分泌物排出。

2.2.3 预防压疮骨盆骨折的患儿因翻身困难而最易发生骶尾部褥疮。应使用气垫床,骶尾部垫气圈,并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干燥,加强营养。

2.2.4 预防泌尿系感染嘱患儿多饮水,每日1000 ml以上,以稀释尿液冲洗尿道的作用。观察尿的颜色,性质及量并记录。保持会阴部清洁,用0.1%的新洁尔灭清洁尿道口,2次/d。留置尿管保持通畅,每日用0.02%呋喃西林250 ml行膀胱冲洗。

2.2.5 饮食 充分的营养是修复损伤组织,产生能量和维持生理活动的物质基础,小儿代谢率高,合理饮食才能促进骨折顺利愈合。根据儿童生长发育需要及治疗需要调配饮食,给予高蛋白、高热量、易消化饮食,多喝牛奶等含钙食物。嘱患儿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多饮水,以防便泌。

2.2.6 功能锻炼 功能锻炼的目的是恢复机体功能,防止术后卧床引起的并发症。小儿骨盆骨折的早期由于疼痛、恐惧,自我保护方面表现非常强烈,使早期功能锻炼难以进行,我们医护人员对待患儿要像自己亲人、自己的孩子一样去关心和爱护,取得患儿的信赖。因此,在锻炼前应加强心理护理,锻炼时应具备极大的耐心和毅力。麻醉过后即可练习股四头肌等长收缩运动,可进行上肢活动,踝关节跖屈背伸,足趾的伸曲等运动。

总之,骨盆骨折是一种较严重的损伤,外固定支架在小儿不稳定型骨盆骨折愈合过程中保持良好的复位,有利于患儿早期功能锻炼,促进骨折愈合,而手术前的抗休克护理及术后钉道的护理及各种并发症的有效预防是保证治疗成功的主要措施。

[1]吉士俊,潘少川,王继孟.小儿骨科学.济南:山东科技出版社,1998:210.

[2]王彩琴,崔快.儿骨科患儿的心理特点分析与护理.河南外科学杂志,2005,11(3):96-97.

[3]秦宏敏,龚维成,郭开今,等.不稳定型骨折的疗效探讨.中华创伤骨科杂志,2004,6(5):530.

[4]杜克,王守志.骨科护理学,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5:394-401.

猜你喜欢

骨盆小儿骨折
不可忽视的“一点点”骨折
夜盗小儿(下)
夜盗小儿
小儿涵之三事
你的翘臀!可能是假的
痛经,当心是骨盆歪
6岁儿童骨盆有限元模型的构建和验证
“翘臀”腰疼,警惕骨盆前倾
伤筋动骨怎么破
伤筋动骨怎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