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肺类癌15例临床病理特征分析

2012-08-15高见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类癌切片支气管

高见

肺类癌是呼吸系统较为少见的肿瘤,其显示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征性生长方式,病理学上具有其自身的特征[1]。本文回顾性研究15例肺类癌患者,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征,以期为本病的合理诊治提供理论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15例患者均来源于我院住院患者,其中男9例,女6例,年龄30~79岁,平均45.3岁。病例纳入标准均经病理学主任医师确诊,并符合WHO关于肺类癌的标准。排除标准:①合并其他恶性肿瘤的患者。②有诊断不明确的患者。病程5~14个月,平均5.4个月。

1.2 病理检查方法 所有病例术后均行组织学常规病理检查和免疫组化检查。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应用SP法。免疫组化染色采用S-P:将蜡块作4 μm切片,60℃温箱烤片2 h后置于4度冰箱中备用,从冰箱中取出病理切片,放入60度温箱内烤30~60 min。依次放二甲苯I中15 min,二甲苯II中15 min,100% 酒精 I中 5 min,100% 酒精中 5 min,95%、80%、70%酒精各5 min,切片脱蜡至水,二甲苯脱蜡,梯度酒精水化。蒸馏水洗涤5 min 1次,PBS洗涤5 min×2次。微波下于抗原修复液(枸椽酸盐修复液)中进行抗原修复,高火5 min,中火15 min后取出,自然冷却至室温。PBS冲洗5 min×3。切片滴加1滴或50 μl 3%过氧化氢(无色液体),室温孵育20 min,以消除内源性过氧化物酶的活性。PBS冲洗5 min×3。每张切片加1滴或50 μl非免疫性动物血清(试剂A,蓝色液体),室温下孵育30 min。每张切片滴加一抗,4℃冰箱过夜。次日取出,室温下放置30 min,PBS冲洗5 min 3。每张切片滴加生物素标记第二抗体(B),室温下孵育30 min。PBS冲洗5 min 3。滴加三抗(C),室温下入置30 min。PBS冲洗5 min 3。每张切片滴加50 μl新鲜配制(3 min以内)的DAB(二氨基联苯胺)溶液,显微镜下观察,以控制染色时间(红5~10 min,苏木素复染色,自来水冲洗返蓝15 min。将切片依次放入70%、80%、95%酒精各5 min,100%酒精 I中5 min,100%酒精II中5 min脱水干燥,二甲苯 I中15 min,二甲苯II中15 min中性树胶封片。

2 结果

2.1 临床表现 首诊症状:咳嗽8例,胸闷6例。气喘6例,胸痛5例,咯血3例,发热3例。肿块位于右肺8例,其中上叶2例,中叶1例,下叶5例;位于左肺7例,其中上叶5例,下2例。中央型肺癌9例,周围型肺癌6例,肿瘤直径0.4~12 cm,平均3.8 cm。支气管镜检查9例,镜下见新生物7例,病理确诊6例,诊断错误3例,其中1例诊断为低分化鳞状细胞癌,1例诊断未分化癌,1例诊断为小细胞癌。

2.2 治疗方法 本组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其中肺叶切除术8例,全肺切除术4例,袖状切除术2例,楔形切除术1例,7例术后行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

2.3 病理学检查 肉眼观察肿物呈灰白色、白色、灰黄色,呈圆形、椭圆形、半球形、隆起型、菜花样及溃疡型等形状,其中13例与周围组织分界清楚,2例与周围组织分界不清。HE切片检查: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细胞大小较匀一,瘤细胞排列呈梁状、条带状、巢状或腺样,核位于细胞中央,呈圆形、椭圆形,异型性不明显,核分裂相较少。免疫组化:本组中13例CK阳性,15例CgA阳性,14例Syn阳性,12例CD57阳性,7例TTF-1阳性,Ki67阳性率2% ~20%。

3 讨论

病理上将类癌分为典型和非典型两种,典型支气管肺类癌具有较好的生物学行为,临床上以中央型居多,症状出现早,表现为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张,有咳嗽、咯血和黄痰、发热等临床症状,淋巴结转移较少而预后较好[2]。非典型类癌以周围型居多,具有恶性肿瘤的侵袭性生物学行为,常无明显的临床症状,较早发生淋巴道转移,预后差(有称为恶性类癌)[3]。大部分肺支气类癌为放射照片时偶然发现的,最常见的症状是咳嗽和咯血,这也是与支气管阻塞有关的典型症状[4,5]。类癌综合征少见,一般只有广泛转移时临床表现较为典型。影像学为界限清楚的肺结节,钙化常见,空洞形成及不规则边缘少见,胸膜渗出不常见,空洞形成及不规则边缘少见,胸膜渗出不常见。支气管内肺肿瘤有时能在C4上直接显示,阻塞性肺不张或实变及粘液填塞可能会在肿块远端出现,增强扫描时血流丰富。本病大体均形成坚实而界限清楚的棕黄色肿物,特别是与支气管的关系密切,且经常显示支气管腔内生长。病理学切片检查是诊断类癌的金标准,类癌显示神经内分泌分化的特征性生长方式,包括器官样、小梁状、岛状、栅栏状、带状或菊形团状排列。瘤细胞具有一致的细胞学特点,中度嗜酸性细颗粒状胞浆,核染色质细颗粒状。肿瘤有临床表现时,提示可能有区域淋巴结转移,如肝、骨。近来人们关注类癌的靶向治疗及相关蛋白和基因的意义,如Notch-1蛋白在肺类癌中表达的差别[6]。本组患者均进行手术治疗,也有人认为手术应针对不同的患者,如对肺功能不好或对手术耐受差的患者行内窥镜或激光摘除肿瘤[7]。我们在临床观察中也发现典型类癌在诊断时多为早期,只有3%左右出现淋巴道转移,因此手术范围可以相对保守,对于没有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治疗中可以应用支气管袖式切除、肺段切除或楔形切除。如果手术前诊断不明确,可以行常规肺切除术。本瘤的的手术治疗效果好,5年生存率高于90%,10年生存率可高达84%。有学者认为术后放疗对患者生存率和复发无影响,且与肿瘤大小及淋巴结情况无关,仅与病理类型有关[8];有学者认为Ⅲ期或远处转移的患者应行化疗[9]。肺类癌为血运丰富的肿瘤,CT强化扫描时多明显或中等程度的强化。也有观点显示肿瘤细胞浆中含有神经内分泌颗粒,可以释放肠肽类物质,并引起类癌综合征,表现为阵发性皮肤潮红、腹泻、哮喘、心动过速、面部潮红、血压波动、右心室肥厚、紫绀及异位激素相关的综合征[10,11]。

鉴别诊断:类癌的鉴别包括与其他神经内分泌肿瘤的区分,以及根据类癌的细胞学和排列方式与其他多种多样的肿瘤区分,但是需要手术标本才能更好的区分。大细胞神经内分泌肿瘤、小细胞癌通过核分裂像的增多来进行鉴别。有时类癌中出现假腺样或类似腺样的排列可能误诊为腺癌、粘液表皮样癌和腺样囊性癌。但是腺癌通常显示明显的细胞异型性和粘液产物,而神经内分泌标记染色比类癌少。其次类癌注意与副节瘤进行鉴别。梭形细胞类癌要注意与间叶性肿瘤进行鉴别,特别是平滑肌瘤,通过识别颗粒状染色质和器官样巢的排列、形态学和适当的免疫组化染色,鉴别较为容易[12]。

总之,肺类癌临床较为少见,手术切除是治疗肺类癌的最有效的方法,病理学是确诊的重要方法,临床要做好诊断和鉴别诊断。本病预后好,放化疗的作用目前尚不确定。

[1]王丽虹,王晶桐.27例类癌临床病理特点分析.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10,20(20):3146-3152.

[2]李相生,宋云龙,张挽时,等.CT在肺中央型类癌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医学影像学杂志,2007,17(11):1164-1166.

[3]黎海涛,陈伟,黎川,等.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的F-FDG PET/CT诊断价值.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08,33(12):1513-1515.

[4]廖洪亮,饶慧兰,张旭,等.支气管肺类癌临床和病理学特点的回顾性研究.中国肺癌杂志,2010,13(6):591-594.

[5]陈程,李凯.73例肺类癌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中国肺癌杂志,2009,12(6):582-584.

[6]肖维华,马海芬,虞继红,等.肺类癌临床病理特征及Notch-1表达与预后的关系.中国现代医生,2011,49(18):8-11.

[7]王子彤,李世业.肺类癌.中国肺癌杂志,2000,3(4):314-316.

[8]王中华,洪小南,李进,等.原发性肺类癌27例诊治及预后分析.中国癌症杂志,2008,18(3):219-222.

[9]薛奇,高树庚,张默言,等.支气管肺类癌的诊断和治疗.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2008,15(3):253-255.

[10]何萍,姚广裕,林支恩,等.肺微瘤型类癌例报道并文献复习.临床与实验病还杂志,2012,28(1):57-59.

[11]祁瑾,叶兆祥,肖建宇,等.支气管肺类癌:CT表现与病理对照研究.中国肿瘤临床,2007,34(21):1218-1221.

[12]张竞,初向阳,王云喜.原发性肺类癌47例临床治疗体会.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0,14(1):7-10.

猜你喜欢

类癌切片支气管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超声支气管镜引导下的经支气管针吸活检术在肺和纵隔占位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胸腺类癌临床病理分析一例
新局势下5G网络切片技术的强化思考
5G网络切片技术增强研究
网络切片标准分析与发展现状
浅析5G网络切片安全
手术治疗5例阑尾类癌临床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