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干预措施

2012-08-15王玉红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心电监护侧壁溶栓

王玉红

急性心肌梗死(AMI)[1]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具有起病急,症状重,病情变化快,容易出现严重的并发症,如急性心功能不全、心源性休克、心率失常等造成猝死;随着溶栓治疗广泛开展,使得冠状动脉再通,濒死心肌得到挽救,梗死面积缩小,维持心肌功能,显著降低了病死率;但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对临床护理提出了新的考验,现对我院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措施进行总结,现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病例来自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59例,其中男40例,女19例;年龄42~75岁,平均年龄64.8岁,所有病例均有典型的临床症状、心电图表现、心肌酶变化、并且发病在6 h以内,且无溶栓禁忌;梗死部位:右心室1例,正后壁4例,下壁并侧壁7例,高侧壁5例,下侧壁6例,广泛前壁14例,前侧壁6例,前间壁5例,下壁11例。

1.2 治疗方法 常规给予卧床、吸氧、镇静止痛、营养心肌、对症支持治疗;溶栓前应用阿司匹林300 mg口服,溶栓后300 mg/d口服,72 h后阿司匹林75 mg1次/d口服;生理盐水100 ml加入尿激酶150~200万U,静脉输注于30 min内滴完;溶栓治疗后6 h应用微量泵注入500~1000 U肝素。

2 结果

本组59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通53例,再通率89.83%;溶栓后出现低血压12例,室性心动过速3例,皮肤及牙龈出血9例,经积极处理后缓解。

3 讨论及护理措施:

3.1 心理护理 对于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由于疾病不适,造成患者对疾病产生恐惧及焦虑,会加重疾病,部分病例产生抵阻情绪,并且担心溶栓造成不良反应,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尤为重要[2];护理人员应以和蔼的态度,细致的对患者进行关心、耐心的倾听患者的不适、呻吟,向患者耐心细致的讲解疾病知识,让患者知道本病是可以治愈的,溶栓治疗可以降低本病的致残率及病死率,使患者从心里去接受治疗,取得积极配合,达到治疗的目的和效果。

3.2 吸氧 吸氧[3]在急性心肌梗死治疗中能够有效的提高血氧含量,对梗死边缘区缺血心肌提供的供氧,有利于缺血心肌恢复,缓解由于缺血的心肌引起的胸痛症状,采取鼻导管持续吸氧,氧浓度40% ~60%,氧流量控制在4~6 L/min。

3.3 溶栓前基本准备 应详细的向患者及家属询问病史,了解有无存在创伤及外科大手术史,出血倾向、出血性疾病、未控制的高血压等溶栓禁忌证[4],同时对患者进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纤维蛋白原、血小板计数、心肌酶谱等检测,为下一步进行溶栓做到充分的准备。

3.4 监测观察 溶栓前常规备心电监护仪、除颤器、利多卡因及阿托品注射液;记录全导联心电图作为基础值,对患者连续心电监护,每30 min检测一次血压、脉搏、呼吸及病情,建立两组静脉通道,一条供静脉滴注尿激酶,一条供升压药物、抗心律失常、硝酸甘油等药物及急救应用,详细的记录和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心电监护变化;溶栓后更要加强监测,严密观察生命征变化,对患者心悸、胸痛、胸闷等临床症状均要详细的记录,对变化时间,并每日4次记录全导心电图,正确的对各种心律失常进行识别,及时发现异常情况,向医生汇报,溶栓24 h内进行2 h1次心肌酶谱检测,并详细记录酶峰及达峰时间。

3.5 溶栓并发症观察 溶栓治疗最严重的副作用是出血,在溶栓时及溶栓后应密切观察[5]皮肤黏膜、齿龈、呼吸道、消化道、颅内、泌尿系统有无出血的征象,同时尽量减少护理穿刺操作,对一定要进行的治疗措施,应对治疗后部位进行延长时间按压,减少和防止发生皮下出血。

再灌注心律失常是在溶栓后非常严重的并发症[6],特别是在溶栓后在血管自发性再通30 min内最容易出现各种心律失常,要求护理人员熟练掌握心电图知识,并且能够对心律失常充分识别,做好除颤、起搏准备,同时急救及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协助医生积极救治。

低血压也是溶栓后最容易见到的并发症,特别是在下壁合并右室梗死中更容易见到,密切对血压进行监测并详细记录,溶栓前后检测血压应在15~30 min监测1次,发现血压发生变化,及时通知医生,纠正低血压。

[1]王立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46例观察和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46.

[2]王立霞.老年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45例观察和护理.中国误诊学杂志,2007,7(29):46.

[3]朱玉洁.健康教育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康复的影响.井冈山医学专报,2005,12(2):61.

[4]傅江湲.冠心病病人健康教育两种方法的对比性研究.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4,19(3):112-113.

[5]周晓荣.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焦虑状况调查.护理研究,2004,17(1):23.

[6]王培.急性心肌梗死临床护理的进展.中华护理杂志,2004,39(12):926.

猜你喜欢

心电监护侧壁溶栓
侧壁设计对双环栅场效应晶体管电热性能的研究
多参数心电监护仪日常故障分析与维护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PDCA 循环管理对降低冠心病监护病房心电监护误报率的效果研究
越野车侧壁加强筋板工艺改进
心电监护仪电压测量不确定度的评估
汽车冷冲压U形梁卷曲的控制
重复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9例临床分析
基于Andriod平台的心电监护系统设计
层合板上层建筑侧壁抗空爆性能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