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前囊壁软骨切除法治疗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25例分析

2012-08-15罗伟卢建鹏梁健刚冯锦标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35期
关键词:耳廓前壁假性

罗伟 卢建鹏 梁健刚 冯锦标

耳廓假性囊肿是耳鼻咽喉科常见病之一,目前病因尚未明确,治疗方法多种多样,有穿刺抽液、囊内注入各种药物、石膏或磁石加压、各种理疗等,但治疗后常出现复发、感染、局部外观不理想等情况[1],特别对于治疗后复发的病例,再次治疗的效果常仍不理想。我院于2005~2011年对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的患者采取前囊壁软骨切除法治疗,取得了理想的疗效,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5~2011年我院门诊就诊的经穿刺抽液外加石膏固定治疗后复发的50例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均为单耳,局部无感染,其中男性48例,女性2例,病程6 d~2个月。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25例,对照组25例,行前囊壁软骨切除法治疗的25例为观察组,再次采取穿刺抽液外加石膏固定法治疗的25例为对照组,2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病情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 ①观察组:患者取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术耳朝上,常规消毒、铺巾,用含适量肾上腺素的1%利多卡因行囊肿周围局部浸润麻醉。于囊肿后缘作一弧形切口,切开皮肤、皮下组织、软骨膜及软骨,进入囊腔,吸除囊液。于软骨膜下用眼科剪锐性分离前壁软骨至囊肿各边缘,剪除全部囊肿前壁软骨,用刮匙刮除囊肿后壁的病变组织,形成新鲜创面,先后分别用生理盐水、碘伏冲洗术腔,间断缝合切口,无菌敷料覆盖,适度加压包扎术耳,如腔内炎性病变较重,可置胶片引流。术后口服头孢类抗生素或喹诺酮类抗生素1 d。术后2 d换药,检查皮瓣贴附情况,如有移位等情况,予适当调整,如渗出液较多,则继续留置引流条,如渗出少,则拔除引流条,换药后继续加压包扎,术后7 d拆线。②对照组:耳廓局部消毒后,用注射针头于囊肿最隆起处穿刺,抽出所有囊液,先后分别用生理盐水、碘伏冲洗术腔,无菌敷料盖,用石膏加压固定。术后不使用抗生素,石膏于10 d后拆除,期间不换药、不拆除加压包扎。

1.3 疗效判断标准[2]治愈:囊肿消失,耳廓外观基本正常,耳廓无明显增厚、变硬,无疼痛及灼热感。有效:囊肿消失,耳廓局部增厚、变硬,有较明显的色素沉着。无效:囊肿无缩小。

1.4 统计学方法 2组间治愈率比较采用非配对χ2检验。

2 结果

观察组所有25例患者术后切口愈合良好,无感染,囊肿消失,耳廓外观正常,局部无增厚、变硬,耳廓无疼痛及灼热感,无明显色素沉着,经8个月以上随访,无一例患者复发。治愈率100%,无并发症。

对照组25例患者均无感染,治愈17例,有效4例,无效4例。治愈率68%,无并发症。手术治疗组治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 讨论

3.1 病理特点及病因 耳廓假性囊肿是由无菌性、浆液性渗出液在耳廓软骨层间积聚形成的在囊肿样隆起[3]。囊肿的前壁由外向内分别为耳廓皮肤、皮下组织、软骨膜、软骨,后壁为耳廓软骨、软骨膜及其背后的皮肤,中间为浆液性渗液,囊肿位于两层软骨之间,其间被覆一层浆液纤维素,无上皮细胞结构,因此称作假性囊肿,实质为耳廓软骨间积液[4]。有学者认为囊肿前壁的软骨为由软骨膜形成的新生软骨[5]。耳廓假性囊肿的病因至今尚未明确,多数学者认为是一种软骨膜下或软骨间无菌性、浆液性的炎性渗出,可能的因素有局部机械性刺激、自身免疫性疾病[6]等,但本组病例发病前均无明显外伤史,发病率男性为女性的数十倍,因此病因仍需进一步研究。

3.2 治疗方法 该病治疗的目的是清除囊液,刺激囊壁促其纤维化,使囊壁粘连,防止液体再生、积聚导致复发。本病复发的主要原因是术后囊壁无法相互紧贴,无论是磁石加压还是石膏加压均可能存在压力不足、囊壁间无法持续相互紧贴的情况,即使采取了囊腔内注射糖皮质激素、氟尿嘧啶、碘酊等可能减少渗出的方法,均无法取得理想的效果。而且如果仅采取穿刺、囊腔内注射药物的方法,则并不能搔刮囊肿内壁可能存在的炎性病变组织,既无法减少炎性渗出,也无法形成新鲜创面促使囊壁间粘连愈合。而微波、冷冻等理疗方法,由于难以精确掌握能量的输出,有可能出现物理损伤影响耳廓外观,导致皮肤损伤等情况,而且由于对设备有一定要求也限制了其广泛使用。上述方法均存在疗程长,可能需要多次治疗的情况。有报道指出切除部分前壁软骨后行耳廓全层贯穿缝合可有效减少复发几率[7],但笔者认为此方法可能增加感染几率,并影响耳廓外观,因此不为大部分医生所接受。部分切除前囊壁,搔刮囊内肉芽及增厚组织,作无菌加压包扎1周,治愈率仅为37.1%[8]。而采取前囊壁软骨切除的方法则能有效避免上述情况,前壁软骨切除后,前壁的皮肤基本没有张力,很容易贴附于后壁的软骨,对加压的要求大大降低,且能充分暴露囊腔,有效地清除其内病变组织,这些均能使囊肿的复发率降至最低,有报道对初治的耳廓假性囊肿的治愈率达 100%[9,2],对复发性的病例治愈率也达 100%[10],而本文中25例采取前囊壁软骨切除法治疗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均取得了100%的治愈率,与报道相符。林振华[11]回顾性分析耳廓假性囊肿的各种治疗方法,认为反复发作、感染、肉芽增生、体积较大累及多个耳廓解剖亚区的病例应行手术治疗。而对于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前囊壁皮肤、皮下组织、软骨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厚,而切除前壁软骨后,由于厚度减少,常能纠正增厚的外观,取得良好的美容效果。

3.3 前囊壁软骨切除法经验 行前囊壁软骨切除术需注意以下几点:①术中严格无菌操作,因切口较大,需切除前壁软骨,且行后壁软骨搔刮等操作,可能出现术后感染、耳廓畸形等可能,术后应常规使用抗生素预防感染。②切口宜于囊肿后侧缘,长度约1/2周径,既能充分暴露囊肿,方便操作,又能充分引流,而且能保证皮瓣血运。③囊肿前壁软骨应彻底切除,使前壁皮瓣充分贴附于后壁软骨,不留腔隙。④术腔予碘伏冲洗,不但能预防感染,还可能有刺激术腔、促进粘连闭合的作用。⑤缝合时仅缝合皮肤,不缝合软骨膜,避免影响切口愈合。⑥如见囊腔内有较多肉芽等炎性病变组织,需仔细搔刮,清除病变组织,并置胶片引流,防止术后渗液多,重新积聚于皮瓣与后壁软骨间,导致复发、感染。⑦包扎时用数块抖散的纱块适当压迫,使皮瓣各个部位均能较好地均匀地紧贴于后壁软骨,防止复发。

综上所述,前囊壁软骨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是一种创伤小,操作简单,感染率极低,术后恢复快,美容效果理想的方法。特别对于复发性的病例,患者经前次治疗后复发,且已出现了耳廓外观的异常,通常对治疗已持怀疑态度,因此寻找一种疗效确切的治疗方法无论对于患者还是医生都是十分必要的,而前囊壁软骨切除法极高的治愈率、理想的美容效果则成为此类患者的首选。

[1] Kim T Y,Kim D H,Yoon M S.Treatment of a recurrent auricular pseudocystwith intralesional steroid injection and clip compression dressing.Dermatol Surg,2009,35(2):245-247.

[2] 陈剑,韩军,喻妮,等.前囊壁软骨切除法治疗耳廓假性囊肿.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0,24(4):206-208.

[3] 黄鹤年.现代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585.

[4] 孔维佳,王斌全.耳鼻咽喉科学(7年制).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445.

[5] 张晓彤,孙斌,凌荧等.耳廓假性囊肿病理及治疗问题探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0,45(8):640-644.

[6] 陈乾美,汪彪,赵田芬,等.耳廓假性囊肿患者囊液及血清免疫功能检测.贵阳医学院学报,1998,23:64-65.

[7] 李志峰,郑宽神,黄埔等.电刀切除加“8”字缝合治疗耳廓假性囊肿20例临床观察 .蚌埠医学院学报,2010,35(12):1276-1277.

[8] 罗晓骁.1213例耳廓假性囊肿.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7,21(13):614.

[9] 龚维熙,王恩彤,陈伟,等.耳廓假性囊肿前壁软骨切除术的临床疗效观察.空军总医院学报,2008,24(1):13-14.

[10] 朱霆,吴媛媛.复发性耳廓假性囊肿手术治疗的体会.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1,25(16):758.

[11] 林振华.耳廓假性囊肿的治疗回顾(综述).现代医院,2006,6(1):36-37.

猜你喜欢

耳廓前壁假性
胰十二指肠上动脉前支假性动脉瘤1例
小切口扩张后气管前壁穿刺切开术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与探讨
搓耳
——护肾
经闭孔阴道前壁尿道悬吊术与自体阔筋膜悬吊术治疗张力性尿失禁的疗效比较
阴道前壁反桥式修补术28例临床观察
管电流对肾囊肿假性强化的影响
贯穿缝合并加压包扎治疗假性囊肿切除后皮肤潜行剥脱伤7例
栓塞治疗肝动静脉瘘伴门静脉假性静脉瘤形成1例
右束支阻滞合并前壁心肌梗死的心电图表现
奇思妙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