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1年国家审定品种(续前)

2012-08-15

种业导刊 2012年2期
关键词:饼粕芥酸病指

导 语:第二届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于2011年11月18日审定通过川麦60、福油508等52个小麦、油菜品种。本刊自2012年第一期起陆续刊登。

油菜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3

品种名称:浙油50

选育单位:浙江省农业科学院作物与核技术利用研究所

品种来源:沪油15/浙双6号以往审定情况:2009年浙江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幼苗半直立,叶片较大,顶裂叶圆形,叶色深绿,裂叶2对,叶缘全缘,光滑较厚,叶缘波状,皱褶较薄,叶被腊粉,无刺毛;花瓣黄色,侧叠、复瓦状排列;种子黑色圆形。全生育期220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1天。株高165.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48.5个,每角粒数19.0粒,千粒重3.91g。菌核病发病率2.26%,病指1.25,病毒病发病率1.17%,病指0.78,菌核病鉴定结果为低抗,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硫苷含量20.78微摩尔/克,含油量46.53%。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0.9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减产3.2%,每667m2平均产油量72.76千克,比对照增产4.1%。2010-2011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84.1千克,比对照增产2.5%,每667m2平均产油量88.08千克,比对照增产11.7%。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72.5千克,比对照减产0.3%;每667m2平均产油量80.42千克,比对照增产8.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54.0千克,比对照增产1.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江西两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505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4

品种名称:禾盛油555

选育单位:湖北省种子集团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78A×617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片椭圆型,叶深绿色,叶片较大,有裂叶2~3对。茎深绿色,花瓣黄色、花瓣相互重叠,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18天,与对照中油杂2号相当。株高170.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6.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4.0个,每角粒数21.5粒,千粒重3.32克。菌核病发病率5.22%,病指2.66;病毒病发病率0.13%,病指0.1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35%,饼粕硫苷含量25.77微摩尔/克,含油量42.61%。

产量表现:2009-2010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5.9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1.0%;2010-2011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87.1千克,比对照增产4.1%;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86.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5%;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6.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5

品种名称:沣油737

选育单位:湖南省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湘5A×6150R以往审定情况:2009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浓绿,叶柄短。花瓣深黄色。种子黑褐色,圆形。全生育期平均217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4.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82.5个,每角粒数19.3粒;千粒重3.64克。菌核病发病率7.95%,病指4.31,病毒病发病率0.92%,病指0.54,菌核病综合评定为低感,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37.22微摩尔/克,含油量41.59%。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73.6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15.6%,2009-2010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81.0千克,比对照增产8.1%,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77.3千克,比对照增产11.7%,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3.1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第1309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上海、浙江、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6

品种名称:楚油杂79

选育单位:湖北荆楚种业股份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楚07AB×楚-09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子叶肾形,叶色绿,有蜡粉,叶片较大,叶缘锯齿状,裂叶2~3对。花瓣黄色、呈侧叠状。种子褐色,近圆形。全生育期平均219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晚熟1天。株高163.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6.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58.5个,每角粒数19.7粒,千粒重4.38克。菌核病发病率5.77%,病指3.99;病毒病发病率1.22%,病指0.8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3%,饼粕硫苷含量26.17微摩尔/克,含油量44.38%。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59.8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6.4%;2009-2010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79.8千克,比对照增产7.4%;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69.8千克,比对照增产6.9%;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5.2千克,比对照增产7.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7

品种名称:圣光86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A×L-135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温敏型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绿色,有腊粉,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2对以上,裂叶深中等,叶脉明显。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全生育期平均218天,比对照中油杂2号早熟1天。株高156.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上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262.0个,每角粒数21.6粒,千粒重3.73克。菌核病发病率7.82%,病指5.04;病毒病发病率0.7%,病指0.5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65%,饼粕硫苷含量21.04微摩尔/克,含油量41.87%。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中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58.9千克,比对照中油杂2号增产5.8%;2009-2010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75.2千克,比对照增产4.6%;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67.0千克,比对照增产5.2%;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59.5千克,比对照增产3.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8

品种名称:同油杂2号

选育单位:安徽同创种业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9758A×2376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中等大,叶色较深绿,叶片长度中等,侧叠叶3对以上,裂叶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种子黑色。全生育期230天,比对照秦油7号早熟1天。株高152.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匀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382.6个,每角粒数24.7粒,千粒重3.15克。菌核病发病率21.82%,病指10.60;病毒病发病率9.87%,病指3.8。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25%,饼粕硫苷含量21.25微摩尔/克,含油量43.27%。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6.4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14.6%;2010-2011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76.9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4.6%;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81.7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9.5%;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1.1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7.4%。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19

品种名称:油研818

选育单位:贵州省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YD0848A×YD18R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色绿,顶叶长圆,叶缘锯齿状,裂叶3~5对,有缺刻,叶面有少量腊粉,无刺毛。花瓣中等,复瓦状重叠排列,黄色,种皮黄褐色。全生育期225天,株高148.2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47.3个,每角粒数21.1粒,千粒重3.52克。菌核病发病率14.47%、病指7.28;病毒病发病率5.33%、病指2.75。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0%,饼粕硫苷含量22.56微摩尔/克,含油量46.53%。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55.8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0%;每 667m2平 均 产 油 量 72.90 千 克,比 对 照 增 产11.3%。2010-2011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65.9千克,比对照减产2.0%;每667m2平均产油量76.73千克,比对照增产6.4%。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60.8千克,比对照增产0.8%,每667m2平均产油量74.83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8.7%。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72.5千克,比对照增产2.3%。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和安徽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 :国审油2011020

品种名称:盐油杂3号

选育单位:江苏沿海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盐城明天种业科技有限公司

品种来源:Y4-2AB×H800-1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叶色深葱绿,叶缘锯齿,叶柄较长,叶裂数2~3对,缺刻较深,越冬半直立。花瓣黄色,花瓣长度中等,形态复瓦。种皮黄褐色。匀生分枝类型。全生育期232天,比对照秦油7号迟熟1天;株高156.0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3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3.6个,每角粒数21.9粒,千粒重3.91g,菌核病发病率17.10%,病指7.21,病毒病发病率3.96%,病指1.1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饼粕硫苷含量27.25微摩尔/克,含油量46.09%。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75.3千克,比对照品种秦油7号增产11.2%,2010-2011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66.8千克,比对照增产3.7%。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71.1千克,比对照增产7.4%,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5.7千克,比对照增产10.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1

品种名称:华油杂62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2063A×05-P71-2以往审定情况:2009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2010年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波里马细胞质雄性不育系杂交种。苗期长势中等,半直立,叶片缺刻较深,叶色浓绿,叶缘浅锯齿,无缺刻,蜡粉较厚,叶片无刺毛。花瓣大、黄色、侧叠。长江下游全生育期230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47.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8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3.1个,每角粒数22.7粒,千粒重3.62克。菌核病发病率20.59%,病指9.35;病毒病发病率4.86%,病指1.7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5%,饼粕硫苷含量29.68微摩尔/克,含油量41.46%。春油菜晚熟组全生育期140.5天,与对照青杂2号相当;株高157.1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5.1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31.2个,每角粒数25.53粒,千粒重4.11克。菌核病发病率17.75%,病指8.52,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0%,饼粕硫苷含量29.64微摩尔/克,含油量43.46%。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77.3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12.5%;2010-2011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68.5千克,比对照增产4.7%,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72.9千克,比对照增产8.6%;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0.3千克,比对照增产6.9%。2009年参加春油菜晚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260.7千克,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4.2%;2010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248.8千克,比对照增产6.5%,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254.7千克,比对照增产5.3%,2009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207.8千克,比对照增产3.0%。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还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甘肃、青海两省低海拨地区的春油菜主产区种植。根据农业部1505号公告,该品种还适宜在湖北、湖南、江西三省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2

品种名称:中油88

选育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86A×P8025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叶片形状为裂叶型,叶片中绿色,花瓣黄色,中生分枝类型,种子褐黑色。全生育期230天,比对照秦油7号早熟1天。株高155.6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74.9个,每角粒数19.1粒,千粒重3.48g。菌核病发病率24.24%,病指12.28,病毒病发病率5.43%,病指2.02,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5%,饼粕硫苷含量17.83微摩尔/克,含油量45.66%。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4.1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1%;每667m2平均产油量73.88千克,比对照增产9.7%。2010-2011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61.6千克,比对照增产0.4%;每667m2平均产油量74.82千克,比对照增产6.1%。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62.9千克,比对照增产3.9%;两年每667m2平均产油量74.36千克,比对照增产7.9%。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3.4千克,比对照增产8.8%。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3

品种名称:沪油21

选育单位: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

品种来源:9714×9711/84004×8920以往审定情况:2010年上海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双低品种。幼苗半直立,叶色淡绿,叶缘有波状缺刻,蜡粉较厚,花瓣鲜黄色,中生分枝类型,角果较长,种子黑色。全生育期236天,比对照秦油7号迟熟2天。株高139.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38.6个,每角粒数19.8粒,千粒重4.78克。菌核病发病率14.8%,病指6.23;病毒病发病率4.71%,病指1.5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硫苷含量22.43微摩尔/克,含油量43.70%。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49.5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减产4.4%;每667m2平均产油量66.93千克,比对照减产7.2%。2009-2010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62.5千克,比对照增产3.7%;每667m2平均产油量69.30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0.9%。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56.0千克,比对照品种减产0.3%;每667m2平均产油量68.12千克,比对照品种减少3.3%。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9.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0.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江苏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4

品种名称:中核杂418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Y204A×069032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上位互作核不育三系杂交种,子叶肾形,苗期长势稳健,叶色较深,有蜡粉,幼苗半直立,长柄叶2~3对缺刻,叶缘齿状。花瓣黄色,大小中等,呈侧叠状。全生育期235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49.5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9.0个,单株有效角果数486.2个,每角粒数19.8粒,千粒重4.12克,种皮黄褐色。菌核病发病率22.5%,病指10.02;病毒病发病率5.34%,病指1.79。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5%,饼粕硫苷含量24.65微摩尔/克,含油量47.03%。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3.7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2.3%,每667m2平均产油量78.98千克,比对照增产6.8%。2009-2010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68.8千克,比对照增产3.8%,每667m2平均产油量77.30千克,比对照增产6.5%。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66.2千克,比对照增产3.1%,每667m2平均产油量78.14千克,比对照增产6.7%。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72.3千克,比对照增产3.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5

品种名称:徽油杂1号

选育单位: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

品种来源:油AB×9003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细胞核雄性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顶裂叶较大,叶色较绿,腊粉中等,叶片长度较大,侧叠叶4对以上,裂叶较深,叶脉明显,叶缘有小齿,波状。花瓣黄色,平展,花瓣长度中等,较宽,呈侧叠状。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58.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8.3个,上生分枝类型,单株有效角果数393.3个,每角粒数22粒,千粒重3.74克。菌核病发病率19.72%,病指8.59;病毒病发病率3.93%,病指1.2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95%,饼粕硫苷含量20.45微摩尔/克,含油量43.69%。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6.4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0%;2009-2010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70.6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8.3%;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68.5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6.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0.3千克,比对照品种增产4.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6

品种名称:华油杂95

选育单位:华中农业大学

品种来源:S-1300×浙油18省级审定情况:2010年湖北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自交不亲和两系杂交种。苗期半匍匐,叶片缺刻较深,叶色浓绿,幼茎绿色,花瓣相互重叠、黄花。籽粒中等大小,种子黑色。全生育期222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36.8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5.2,每角粒数21.9粒,千粒重3.84克。菌核病发病率19.96%,病指9.57;病毒病发病率为5.76%,病指3.4。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感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5%,饼粕硫苷含量19.44微摩尔/克,含油量46.88%。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2.0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9.5%;2009-2010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67.3千克,比对照增产11.7%;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74.7千克,比对照增产10.5%;2010-2011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0.5千克,比对照增产8.6%。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7

品种名称:扬油9号

选育单位: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F5078/选40//宁1136/加拿大2号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常规种。苗期半直立,叶色较淡,花瓣黄色,花瓣较大,种子黑色。全生育期232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52.2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7.5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2.1个,每角粒数22.3粒,千粒重4.65克,菌核病发病率16.97%,病指7.26;病毒病发病率5.49%,病指2.46。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1%,饼粕硫苷含量17.46微摩尔/克,含油量42.65%。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59.2千克,比对照减产0.5%;2009-2010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67.1千克,比对照增产6.7%,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63.2千克,比对照增产3.1%。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64.7千克,比对照减产4.5%。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8

品种名称:绵新油78

选育单位:绵阳市新宇生物科学研究所

品种来源:037AB×21C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隐性核不育两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片中等,微具蜡粉,叶二裂琴状。花朵大、花瓣侧叠、种子黑褐色。全生育期221天,比对照秦油7号早熟1天,株高145.3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6.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18.6个,角粒数21.4粒。千粒重3.79克,菌核病发病率14.02%,病指6.76;病毒病发病率5.14%,病指1.87;菌核病抗性鉴定为低感,抗倒性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饼粕硫苷含量20.31微摩尔/克,含油量46.18%。

产量表现:2008-2009年度参加长江下游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75.1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5.3%;2009-2010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158.5千克,比对照增产5.8%,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166.8千克,比对照增产5.6%,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0.1千克,比对照增产6.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上海、浙江及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29

品种名称:陕油0913

选育单位: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品种来源:Z9A×Z716C

特征特性:甘蓝型半冬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叶片绿色,叶缘锯齿,无蜡粉,叶片少刺毛。花瓣大、黄色、侧叠。种子深褐色。全生育期平均246天,与对照秦油7号相当。株高150厘米,匀生分枝类型。一次有效分枝数8.7个,单株有效角果数320.3个,每角粒数23.0粒,千粒重3.44克。菌核病发病率10.79%,病指8.52;病毒病发病率0.0%,病指0.0。抗病鉴定综合评价为低抗菌核病。抗倒性中等。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0%,饼粕硫苷含量21.57微摩尔/克,含油量40.71%。

产量表现:2009-2010年度参加黄淮区油菜品种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90.6千克,比对照秦油7号增产4.9%;2010-2011年度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230.3千克,比对照增产8.1%。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210.4千克,比对照增产6.6%。2010-2011年度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201.1千克,比对照增产0.7%。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安徽和江苏两省淮河以北、河南、陕西关中、甘肃陇南的冬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30

品种名称:青杂7号

选育单位:青海省农林科学院春油菜研究所

品种来源:144A×1244R省级审定情况:2009年青海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特征特性:甘蓝型春性细胞质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幼苗半直立,缩茎叶为浅裂、绿色,叶脉白色,叶柄长,叶缘锯齿状,腊粉少,苔茎叶绿色、披针形、半抱茎,叶片无刺毛。花黄色。种子深褐色。全生育期132.3天。株高136.5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4.1个,单株有效角果数为139.1个,每角粒数为28.3粒,千粒重为3.81g。菌核病发病率13.07%、病指为3.13%,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饼粕硫苷含量19.25微摩尔/克,含油量48.18%。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春油菜高海拨、高纬度地区早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186.9千克,比对照青杂3号增产9.0%;2010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220.3千克,比对照增产9.4%。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203.6千克,比对照增产9.2%,2010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217.5千克,比对照增产8.9%。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青海省、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高海拨、高纬度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审定编号:国审油2011031

品种名称:秦杂油19

选育单位:陕西省杂交油菜研究中心

品种来源:YD18A×P563

特征特性:甘蓝型春性化学诱导型不育两系杂交种。苗期半直立,裂叶型,叶色绿,叶片较大;花色黄,花瓣中等。角果直生,成熟角果微紫;春油菜生育期114~126天,与对照青杂2号相当。株高160.7厘米,一次有效分枝数5~6个,单株有效角果数208.3个,每角粒数26粒,千粒重3.9克,种子褐色。菌核病发病率为17.45%,病指7.83。抗病鉴定综合评价2009年为低感,2010年为低抗。抗倒性较强。经农业部油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检测,平均芥酸含量0.4%,饼粕硫苷含量22.28微摩尔/克,含油量49.49%。

产量表现:2009年参加春油菜低海拨地区晚熟组区域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267.4千克,比对照青杂2号增产6.9%,2010年续试,每667m2平均产量241.7千克,比对照增产3.4%,两年每667m2平均产量254.5千克,比对照增产5.1%;2010年生产试验,每667m2平均产量236.8千克,比对照增产4.1%。

审定意见:该品种符合国家油菜品种审定标准,通过审定。适宜在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甘肃、青海两省低海拨地区的春油菜主产区种植。

猜你喜欢

饼粕芥酸病指
2021年稻瘟病防控药剂有效性监测试验报告
油菜籽粕饲料的物理脱毒及应用
江西省不同品种油菜籽中芥酸含量的调查研究
响应面法优化胡麻籽饼粕黄酮提取工艺及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不同药剂对小麦白粉病的防效研究
油茶饼粕的农业应用价值与方法
基于皮克林乳液的低芥酸菜籽油基凝胶油的性质及应用
甘蓝型油菜种质群体芥酸和硫苷含量变异及相关性分析
饼粕类饲料喂鱼注意啥
鲁花推出芥酸浓香菜籽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