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州城市水资源现状及可持续利用研究

2012-08-15陈亦晶

绿色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缺水城市化河流

陈亦晶

(江苏省苏州市环境监测中心站,江苏 苏州 215004)

1 引言

苏州以水而闻名天下,素有“江南水乡”、“东方威尼斯”的美誉,似乎苏州不可能出现缺水的状况。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由于苏州城市化的迅速加快,水的污染状况相当严重,因此苏州出现了由于污染造成的水质型缺水。

苏州市位于长江三角洲、太湖流域腹部,它北枕长江,东邻上海,南连浙江省嘉兴、湖州两市,西濒太湖、无锡市,是江苏省最东南部的省辖市。全市地形以圩区、平原为主,地势低平。整个地势西北高而东南低,沿江高而腹部低,西南部又多小山丘,全市总面积8488 .42km2。

苏州古称“平江”,境内河港交织,水网纵横,湖泊众多,共有河道2万余条,湖泊300多个,水域面积占42.52%之多。河港湖泊相互串通,总的流向趋势是由西北流向东南,由沿江流向腹部。

近些年来,苏州的城市化速度越来越快,现在城市化水平已接近70%。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造成城市人口的急剧膨胀,加之高楼大厦的鳞次栉比,使得整个城市显得相当的拥挤。而人口的增加对相对脆弱的城市生态系统造成了极大的压力,污染物的排放会相应增加,对包括水资源在内的各种环境资源的承载能力提出了严峻的考验。

2 苏州水资源现状

2.1 苏州水资源总量

苏州多年平均降水量为1100 mm,当地天然年径流量多年平均值为24亿m3,从地理位置来看,苏州既有太湖的供水又有长江的水源供给,过境水量充沛。即使在比较干旱的年份,依靠沿江引水工程引长江水,也能满足城市的总的供水需求[1]。

2.2 苏州的水污染状况

由于苏州的水体污染比较严重,大部分的水体达不到相应的水质标准,难以被利用,造成“水质型缺水”。

近些年来,苏州水体的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根据2010年的苏州环境质量公报,2010年度,全市26条主要河流的主要污染指标为氨氮和五日生化需氧量。11条河流的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占监测河流的42.3%;12条河流的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Ⅳ类标准,占监测河流的46.2%;3条河流的总体水质达到地表水Ⅴ类标准,占监测河流的11.5%。全市湖泊主要污染物为总氮,湖泊污染以富营养化为主要特征[2]。

虽然最近几年经过治理,苏州的水质状况已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从总体来说还是相当不乐观的。因此苏州的水质型缺水还是相当严重的。

2.3 苏州城市需水量增加

苏州作为一个迅速发展的城市,需水量相当大。尤其是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工业用水和生活用水的用量的增长尤其明显,尽管水利部门加大了从太湖、长江的引水力度,但水资源仍成为限制苏州持续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水质型缺水的状况也日趋明显。

3 苏州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对策

3.1 水资源利用中存在的问题

(1)苏州在城市化的进程中没有充分考虑水资源的缺乏问题,没有充分做好水资源的规划,因此在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了相应的问题。

(2)民众缺乏节水意识,浪费水的现象相当严重,居民对现在的水资源的严峻形势没有得到充分的认识,缺乏节水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比如在公共场所的一些公用水龙头用完后不关的现象相当普遍。

(3)苏州水资源的污染尤其是富营养化现象比较严重,水生态日益恶化,严重影响了水的有效利用。

(4)苏州河道尤其是内城河长期处于滞流状态,自净能力有限。

3.2 苏州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1)在进行整体城市的规划时,要贯彻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在城市的发展和资源的利用过程中,也要时刻注意可持续发展。

(2)不能一味追求城市化进程,无限制地扩张城市规模,无限制地增加城市人口的数量,尤其是对于苏州这么一个原本应该是小巧玲珑的城市来说,城市人口的迅速膨胀必然会造成水资源的缺乏。

(3)加强和完善综合的水资源管理,包括水资源的立法和水资源的规划,同时要严格执行相应的法规制度,加大执法的力度,把对水资源的管理措施落实到实处,而并不是只是做做表面文章。

(4)在企业和家庭中可以采取各种的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措施。在工厂中,应尽量根据自身的生产工艺流程,发展循环经济,如工厂的冷却水和清洗用水可重复循环利用。在家庭中,可以充分利用中水进行回用,如洗菜水,淘米水可以充分利用起来。

(5)加强对居民节水意识的教育,让居民充分认识到现在水资源的严峻形势,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同时,还可以采取一些经济手段来督促人们节约用水。现在苏州已经实行了水费的分级收费制度,一个月的用水量超过25t就会提高价格,这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

(6)积极整治城区河道,定期采取清淤、疏浚等措施,积极利用工程措施保持河道水流动,促进水流流速,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7)加强污水的治理措施,严格执行污水排放标准,尤其是要加强对太湖和长江饮用水源地的水资源保护,开发运用治污新技术。

[1]马安成,晏桂娥.苏州城市化发展与水环境保护[J].水资源保护,2004(2):177~178.

[2]苏州市环保局.2010年苏州环境状况公报[R].苏州:苏州市环保局,2011.

猜你喜欢

缺水城市化河流
缺水山区推广旱地栽种杂交水稻喜获丰收
河流
告别干燥缺水“面子问题”
城市化对经济增长推动作用的经济学研究
流放自己的河流
地球妈妈缺水了 等
当河流遇见海
中国早期城市化的动力机制
城市
雕塑的城市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