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思南县核桃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2012-08-15梁江

绿色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思南县核桃苗木

梁江

(贵州省思南县林业局,贵州 思南565100)

1 引言

核桃(Juglan sregia L.)经济价值很高,科学种植核桃对促进山区群众尽快脱贫致富、提高生活水平具有现实意义。伴随思南县核桃栽培面积的迅速扩大,一些栽培管理方面的问题也逐渐出现,如不及时解决,必然会影响核桃产业的健康发展。因此,分析核桃栽培存在的问题,提出核桃丰产栽培的对策与措施,具有必要性和现实意义。

2 思南县核桃产业发展规划

思南县位于贵州省东北部,地处东经107°52′~108°28′,北纬27°32′~28°10′,总面积2 230.5km2,总人口66.7万人(2009年末),其中城镇总人口23.74万人,农村总人口42.96万人。县境地处贵州高原向湘西丘陵过渡的大斜坡地带的北部边缘,位于武陵山脉与大娄山山脉之间。受构造、岩性以及乌江水系控制,呈现出峰丛山地,缓丘谷地、河谷、石林等多种地貌形态。气候温和,土地肥沃,年均降雨量1 154.3mm,年均气温17.8℃,无霜期290d。

为将核桃产业打造成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加快全县脱贫步伐,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十二五”末,全县新建核桃产业基地16 666.7 hm2,其 中 高 标 准 园 地 10 000.0hm2,四 旁 种 植106 666.7hm2。建成10个万亩以上核桃重点乡镇、20个千亩以上的核桃专业村。到2018年,挂果果园16 666.7hm2,年产量1.25万t,产值2.8亿元以上;到丰产期实现年产量6.25万t以上,产值14亿元以上。建成核桃良种苗木培育基地33.3hm2,核桃交易市场10个,培育核桃加工销售龙头企业2家,核桃专业合作社27家,逐步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化经营体系。

3 存在的问题

3.1 宣传力度不够,认识不到位

经过调查,核桃产业发展存在政府重视,种植户被动的问题。2012年3月,思南县政府下发了《思南县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思南县2012年核桃产业化扶贫项目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核桃产业是当地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产业,是加快全县脱贫步伐,促进农村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扶贫部门、林业部门以及各乡镇政府均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但由于过去银杏、速生杨等产业发展的失败,以及宣传力度不够,导致个别工作人员和近55%的农户存在对于核桃产业的发展存在观望态度和消极情绪,45%左右的农户对于市场前景并不看好。因部分农民种植核桃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导致在核桃栽植、养护管理等环节存在“被动栽、轻管理或不管理”的现象。

3.2 盲目追求新品种,苗木质量良莠不齐

对品种缺乏认识,认为发展核桃只要是新品种就行。没有选好主栽品种,未充分考虑和论证核桃新品种的生物学特性与生态学特性和当地气候条件、所栽植的地块地力、土壤结构相适应的问题。近几年,有的乡镇引进的核桃品种较多,各个品种的性状特点和适应性存在很大差异。由于品种杂,果实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有的品种果实质量次,销路受到影响,一些品种抗病能力弱,不适合本地栽培。另外,由于思南县没有规模性的核桃苗木生产基地,加之贵州各地均在大力发展核桃产业,苗木需求量大,供不应求,从而为一些不法的苗木供应商提供了可乘之机,苗木质量得不到保证,甚至出现实生苗的现象。

3.3 科技推广不力,技术人才紧缺

近几年来,思南县加大了核桃丰产优质栽培科技推广力度,由于每年建设规模大,科技推广资金不足,示范基地建设相对滞后,农民文化素质低且传统观念浓厚,导致科技推广的力度仍显薄弱;因为对于科技工作者以及技术人员的奖惩机制不健全,导致科技推广人员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高;核桃栽培的技术指导主要由林业局负责,各乡镇林业站具体组织实施,但乡镇林业站承担非本行业的工作(如包村、计划生育等)负担过重,精力不足。另外,有一定文化水平且接受新技术能力较强的农民大多出外打工,因此,农村科技带头人以及技术人员紧缺。

3.4 果园占地条件差,整地质量达不到要求

经调查,除四旁栽植外,核桃种植大多在山地、沟坎上,普遍存在土壤厚度薄,水源条件相对较差,加之整地方式、规格等达不到要求,不能满足核桃生长发育的需要。由于栽后几年仍然不整形修剪,疏于病虫防治,不能按其需求浇水施肥,完全是放任生长,这就导致了早实品种,生长缓慢,未能丰产树体就开始衰老枯死;而晚实品种,自然生长,只长树不结果,达不到丰产要求。经调查,40%左右的农户几乎没有开展核桃园施肥、灌溉及土壤管理,对病虫害的防治一般是在出现明显症状或已受到损失时才问诊寻药。套种农作物的核桃林虽然进行中耕除草,但主要是针对套种作物,深度限于地表,常造成下层土壤板结,根系上浮,难以向深层扩展。

3.5 投入不足

产业发展需要资金投入作为基础。思南县标准化果园基地建设补助标准346元/667m2,其中,种苗、打坑、肥料、以短养长等196元,3年管护费150元。果粮(草)间作和四旁栽植补助标准135元/亩,其中,苗木、打坑、肥料、农药等费用50元,3年管护费75元,其他费用10元。所有项目补助,政府均以物化方式提供。经调查,思南县农村主要经济来源为外出务工收入,在家务农近80%以上的均为60岁以上的老年人,劳动力较差,若他人完成,劳动成本平均为120元/d·人。加之,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社会各方参与等措施不健全,农户积极自筹能力有限或积极性不高,与核桃丰产栽培的投入需求的差距较大。

3.6 核桃产业化经营体系亟待健全

经调查分析,一是思南县核桃产业发展的专业合作组织程度不高,若以村为单位建立的专业合作组织较少,成立的专业合作组织松散,利益机制不健全,基本未发挥其应有的作用和功能;二是现今没有龙头企业带动,核桃产业链较短,主要依靠变卖果实,附加值低;三是产品销售网络不健全;四是没有形成特有品牌,市场认可程度低。

4 对策与建议

4.1 强化组织领导,提高认识

(1)成立专门的领导组织机构,认真研究并制定核桃产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年度规划和推进核桃产业发展的具体措施,协调解决相关问题。强化对各部门、各乡镇督促检查,实行目标管理和行政问责,并纳入年终绩效考核。

(2)加强部门联动,扶贫、发改、林业、工贸和招商、水利、财政、金融、交通等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主动为加快核桃产业发展服务。

(3)加强宣传发动。采取开群众会、干部进村入户走访座谈、大户出外参观取经、示范基地学习等形式,大力宣传核桃产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和相关政策,帮助群众算好经济账、生态账、市场账、增收账,充分调动群众的积极性,掀起种植核桃的热潮。

4.2 规范苗木生产,确保苗木安全

(1)认真开展优树普查和认定工作。全面摸清本县核桃资源的分布,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优质核桃母树实行挂牌登记,建档立卡,同时做好申报认定工作。对经认定的优树要签订采穗采种协议,为苗木嫁接和采穗圃建设提供可靠的优质穗条和种子。

(2)抓好采穗圃建设,确定适合于本地栽培的主打品种。应抓紧建设一个具有一定规模的采穗圃基地,确保为本地苗木生产提供优质量足的穗条。

(3)加强对苗木质量和苗木生产环节的监管。严格执行苗木生产的《苗木质量检查合格证》、《苗木检疫合格证》和《标签》制度。要督促育苗生产企业必须到认定的优树或采穗圃基地采种采穗,并按生产技术流程嫁接和播种。育苗企业要建立苗木生产档案,做到种(穗)来源清楚、播种和嫁接清楚、苗木去向清楚。

(4)实行苗木质量保证金制度。要与育苗企业签订供苗合同,明确违约责任,缴纳质量保证金,避免无“果”而终。

4.3 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

根据培训计划需求,加大技术培训的投入力度。与贵州大学林学院、贵州省林业学校以及相关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寻求科技支撑。加强技术培训。通过办培训班、现场施教、田间指导,普及核桃生产的主要实用技术,强化对果农的技术培训,提高果农的科学素养。稳定技术人才队伍。重点培养一批“核桃专业辅导员”和苗木嫁接能手。另外,应将林业技术工作人员的工作转移到重点抓核桃产业发展和林业生态建设工作,建立健全奖惩机制,提高其积极性和主动性。

4.4 合理选择核桃用地,严格技术规范

4.4.1 合理选择核桃用地

根据核桃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结合本县的气候、立地以及社会经济条件等,重点选择海拔700m以上、25°以上坡耕地、长期未耕作的弃耕地、宜林荒山荒地、林中空地、已退耕的低产低效林地、土层厚度大于1m的石旮旯地,且交通方便、水源条件相对较好的阳坡背风面区域规划建设。

4.4.2 栽植必须严格技术规范

严格按照无公害果园的要求和《贵州核桃栽培技术规范》建设核桃基地,实现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栽种。严格时间要求操作。在每年年底前完成打坑、施农家肥等准备工作,根据不同海拔适时移栽,原则上在每年4月底前完成移栽任务和补植补造工作。严格技术要求操作。整地实行带状或块状整地,带状整地严格按带宽2~3m,带间距5m的标准执行;块状整地规格为100×100cm。种植23株/667m2,其行距6m,株距5m;打坑规格为80cm×80cm×80cm;要按农家肥9 000kg/hm2或复合肥1 500kg/hm2施足底肥,并以本地优质核桃为主,按8∶1的比例适当配置受粉树。加强示范基地建设。示范果园要选择地形、土壤、水源综合条件较好的公路沿线区域。采取定人员、定任务、定指标、定措施、定时间、定质量的“六定”工作原则,实行行政和技术干部挂牌亮名,确保起到示范带动作用。

4.4.3 加强果园管护

(1)坚持建管并重,落实管理责任。切实搞好核桃幼龄期、初果期的管护,杜绝和防止重载轻管、只栽不管的现象发生。按照核桃规范栽培技术要求,指导群众搞好幼龄核桃树施肥、灌溉、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环节,加快树体生长,培养丰产树体,为今后高产稳产打下良好的基础。严格兑现管护费。根据农户每年对果园(树)的管护情况,验收合格后方可兑现管护费;不合格的,督促农户重新管护,确保幼龄核桃园(树)管护率达到100%。

(2)加强土肥水管理。按照发展山地农业的模式,采取以短养长、长短结合、立体种植、种养结合等方式,发展林下种草养羊、养鸡、中药材等。核桃园可间作豆类或薯类作物,成年核桃园要经常中耕除草,种植绿肥改良土壤;秋季进行深翻并施基肥,基肥以迟效性有机肥为主,且应尽早施入,以补充树体所需养分,促进花芽分化;花前花后应及时追施尿素等速效肥,确保开花坐果对养分的需要,发挥保花保果作用。严禁使用国家明令禁止在果园中使用的农药、化肥进入果园,从源头上把好核桃质量安全关。

(3)合理整形修剪。幼年期着重培养树形,应根据树体分枝特性确定适宜的树型。对直立性较强的品种,或在株行距较大、肥水供应充足的情况下,可采用疏散分层形;对开张性强的品种,肥水条件较差的情况下,则采用自然开心形;密植情况下,可采用扇形整枝,及时处理背后枝与下垂枝,不断增加结果部位,防止树冠内膛空虚和结果部位外移。

(4)加强病虫害防治。由于气候变暖,农药使用过量,大多为外来引进品种,大面积纯林过多,生态平衡失调,容易形成病虫害。病虫害的有效控制应贯彻以预防为主的方针,充分运用“综合防治技术”,大力提倡营林措施(如通过立体经营,营造混交林,减少大面积纯林等以提高生态自控能力),生物防治(培养利用天敌,以虫治虫等),物理防治(如黑光灯诱杀)等防治方法;加强测报网络建设,及时掌握病虫动态;化学防治推广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做到适时用药,合理用药,规范用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农药,禁止在采收前2个月至采收期间使用农药。

4.5 多渠道筹资,创新产业化扶贫利益联接机制

采取国家投资引导、地方配套扶持、银行信贷辅助、农户积极自筹、社会各方参与等措施,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投资保障机制。加大地方财政投入力度。按照“渠道不乱、用途不变、统筹安排、各记其功”的原则,把耕地占补平衡、土地治理、旅游开发、荒山造林、退耕还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等项目与核桃产业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合力推进核桃产业快速发展。加大招商引资和投融资力度。要通过招商引资,吸引外来企业和人才参与核桃产业建设,提升产业化水平。加强与金融机构的合作,推行政银企合作机制,不断增大核桃产业化扶贫在资本市场的资金融通总量。建立和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在充分体现贫困农户利益的前提下,采取土地流转,股份制合作等多种机制调动广大林农的积极性,着力推广公司+农户+基地,或农村经济合作组织(协会)承包大户等多种发展模式,发展核桃产业。

4.6 加大扶持力度,建立健全核桃产业化经营体系

(1)积极扶持专业合作组织。以农民为主体,政府扶持、部门指导、市场运作、多形式多途径兴办核桃专业合作社,提高核桃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引导企业、专业合作社、协会、果农形成利益共同体,实行产、加、销一体化经营。

(2)着力培育龙头企业,以龙头企业为核心延长核桃产业链,带动核桃的生产、加工、储运、销售一体化发展,实现龙头企业带基地、基地连农户,从而保证农户利益,提高其栽培管理的积极性与针对性。

(3)搞好市场流通体系建设。依托农村集镇建设初级核桃交易市场,采取政府扶持、企业为主的运作模式建设区域性核桃专业化市场。采取委托代理销售、联营销售等形式,抓好产品销售网络建设。积极支持农民营销组织、运销大户和农村经纪人队伍,从事核桃产品贮藏、运输、销售行业。加强信息网络建设,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准确地为果农提供市场需求和价格行情,促进果品适时适价销售,争取优果优价。

(4)统一核桃品牌,利用各种有效媒介,加大宣传力度提高核桃的知名度和影响力。根据核桃品质优势,采取政府引导、企业参与的办法,统一核桃品牌,并申报品牌专利权,完成产品的注册登记,取得自主知识产权。

[1]李细牛,叶章均,付 群,等.核桃栽培存在的问题与对策探讨[J].湖北林业科技,2011(5):58~59.

[2]辽宁科学技术协会.核桃丰产栽培技术[M].沈阳: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10.

猜你喜欢

思南县核桃苗木
小核桃变身“致富果”
苗木供求信息
全家总动员上学去
铜仁市工关委到思南调研
最新苗木行情
最新苗木行情
思南县蔬菜育苗现状与前景分析
黄龙核桃
思南县思林乡辣椒栽培要点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