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在养老问题上所面临的伦理挑战

2012-08-15程志昂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伦理道德养老院伦理

程志昂

(青海师范大学 青海 西宁 810000)

一、子女在养老问题上的选择

1、80后子女的选择

随着80后独生子女逐渐的成家立业,他们要面临着赡养照顾老人和自身工作的艰难选择。可当下道德与经济发生了冲突:即子女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还是父母。林女士是一个典型的城市白领,随着父母的年老,她想把老人接到北京,一方面可以赡养老人,另一方面又顾及到了自己的工作。可对与她来说,80多平米的住房太过拥挤,目前最好的选择就是把老人的房子卖了或出租,把老人安置在北京的养老院。

2、传统与经济的抉择

从上面的实例中我们看到,这还是担当了赡养的义务的80后一代的一部分,也有一定的经济基础,就不用说比他们次的了。不管怎么说对于多数人,经济现实与道德伦理还是发生了冲突,在A遵守传统道德责任和伦理义务与B保住自己的经济现实之间产生了抵触。我们知道,传统伦理要求你选择A,A可谓是中国形而上伦理的典范。孔子曾说:“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涉及到了夫妇,父子,君臣,朋友四种伦理关系。但我们知道,儒家就是把这种家庭伦理为基础扩大到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上。以家庭为单位的伦理制度是中国传统伦理的核心,家庭的稳定和谐是整个社会道德次序的基础。所以家庭中子女对父母的孝,是这个伦理的开端。如有谁动了这根红线,必将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很可能B也很难保住。但是实际上A,在形而上伦理上是很难做到的。那么选择B也就被看成有价值的,一旦B这个机会成本是值得向往和追求的,甚至是不亚于A的这个价值,那么为什么要为了A而放弃B就成了一个问题,反则异然,因此B成了多数人的选择。我所说的不仅仅是一个经济现象,也是一个道德伦理问题,这很可能是我们在面临经济转型期时特定人群所面临的伦理挑战。

二、民办养老院所扮演的角色

1、老龄化的现状和趋势

目前我国老龄化的趋势是:从2009年开始老年人口将年均增加800~900万人,到2020年,老年人口将达到2.48亿,老龄化水平将达到17%。然而养老院的数量又远远不够,急需资本的输入。民间资本一旦流向这一领域,那么伦理道德的挑战就会出现。如果养老院出现了问题,必定会成为即不孝儿女之后的众矢之的。今年6月,今日说法节目就曝光了位于郑州市的一家民办养老院虐待老年人的事。

2、道德与经济的选择

事情的发生是我们不忍看到的,在节目中一个护工要为30位老人护理,起早贪黑劳动强度很大,出现问题是早晚的事。而大众在潜意识里给养老院打上了:为人民服务,尊老敬老的福利院,你怎么能利欲熏心,把传统的伦理道德抛在脑后?就像马克思在《巴黎手稿》中所指出的“西斯蒙第把资本主义描绘为狡猾、钻营、拉人下水的骗子,利欲熏心的出卖灵魂的人;图谋不轨,离经叛道和肆意出卖社会利益的投机贩子;冷酷无情地制造贫困和犯罪,败坏一切社会纲纪、没有心灵的金钱拐骗者。”虽然这是欧洲人在经济发展时期对经济人的描述,但这也正好反映了当今我国经济转型期所面临的情况。“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这是江泽民同志一再强调的,是我们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伦理精神深化认识的基本点,但在市场经济下企业以单独的个体出现,以追求利润为目的是与集体主义相冲突的。所以养老院同样要面临这样的选择:A尊重传统伦理道德,周到的为老人服务。B追求自己的经济利润。社会责任和伦理道德要求你选择A,可B又是发展市场经济的出发点。就像先前讲到的,当B被看成有价值的,甚至是不亚于A的这个价值,那么为什么要为了A而放弃B,并且B又是被国家所鼓励的。市场经济是西方社会发展的产物,也产生出了经济伦理思想。亚当.斯密认为,从纯伦理的意义上说,经济关系的达成的基础仍是利己,利他只是利己的附属品。正是这些利益的追求和对金钱的欲望,才使人们趋之若鹜的奔向市场。养老院作为实体经济部门也是利己的,对老人的利他行为只是它为达到利己的附属品。在市场经济下更多的会选择B,而轻于A,这也就是为什么在如今的市场经济下会出现像: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而养老院里的悲剧也不可避免。

三、政府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1、顺应和规范市场

我们从个人到实体经济部门分析了伦理道德所面临的挑战,从中我们总结到经济因素是问题的源头,“道德伦理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意识形态”。在当下市场经济这个目标已经确立的今天,伦理道德与经济是不易调和的。经济学家哈耶克通过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研究指出“自由”是判断社会伦理的最高标准,道德事先是“选择自由”,什么样的经济模式更能促进经济增长和有利于主体的自由发展,就应当选择什么样的经济模式。在当前老龄化增长和子女无暇顾及老人的情况下,我们要接受民办养老院存在的意义,这也是市场自由选择的结果。同时政府也要制定相关法规制度和行业准则,监督养老院企业的运营。

2、政府应承担的义务

人们在年轻时不仅给自己创造了财富,而且也间接的给国家带来了繁荣,等这一代老去时,国家应当有义务赡养他们。在上个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初期,我国实行的是“低工资,低消费,高积累”的政策,在国有资产中有大部分是牺牲其创造者的收入而积累起来的。因此政府要做的是增加老年人在养老期的养老金的水平,就相当于把前期国家拿走的钱,归还给它的创造者。其次要建立全国统一的养老金账户,并在法规中要明细管理养老资金责任人的权利义务和惩罚尺度,对挪用养老资金的相关人员给以重罚,对于玩忽职守不作为的人员给予经济上的惩罚。最后是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情况,政府在符合需求上平衡公办养老院和民办养老院的建设。

四、结论

从中我们得出结论;经济因素必定抢过道德的风头,使道德轻松的被泯灭。或许得出的这样的结论使一部分人很难接受,但这是成长起来的80后人群和养老院企业必然要面临的问题。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经济因素必定会成为大多数人的选择,而传统道德就可能会背离,所以这就是为什么政府在当中要扮演负责的角色,这样有助于减轻个体人群的经济压力,以缓和道德与经济的冲突,以便规范社会道德和弘扬传统美德。

[1]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徐妍.谁来赡养父母[N].瞭望东方周刊,2010,9.

猜你喜欢

伦理道德养老院伦理
《心之死》的趣味与伦理焦虑
日本Sakuragien-青森养老院
This 11?year?old student brings joy to seniors one wish at a time 11岁学生助梦养老院
护生眼中的伦理修养
城镇化进程中新的伦理道德文化的迁移与重塑
In My Next Life
伦理批评与文学伦理学
伦理道德视角下的医患关系研究
二郎神形象转变之我见
刍议师范生伦理道德的养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