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科学持续发展的现状与对策——以牡丹江图书馆的实践为例

2012-08-15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牡丹江文献图书馆

钟 杰

(牡丹江市图书馆 黑龙江 牡丹江 157000)

牡丹江是历史文化名城,一万年前就有了原始先民的足迹。从莺歌岭原始村落遗址到唐代海东盛国,从完颜故台到宁古塔将军治所,从跑崴子闯关东到近现代城市文明,这些“原汁原味”具有显著特色的地方文献,是区域宝贵的文化财富和文明程度的标志。加强地方文献资源建设是公共图书馆资源建设的重要任务,充分开发与利用地方文献资源,开展特色信息服务,对于全面建设、发展与完善区域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

1.地方文献建设科学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

1.1 为本地各级决策部门提供情报依据

地方文献是从历史和现实的角度反映本地的真实情况,经过地方文献工作者有选择地对信息情报进行收集、整理,并且通过各种文献形式进行收藏,这样就可以有针对性的为本地政府部门提供及时、准确的信息服务,可以作为重要的情报依据,为政府机构提供决策参考。例如我馆收藏的《牡丹江日报》合订本上所刊登的一些公告信息,查阅频次较高,成为解决百姓法律纠纷,为司法或其他执法部门处理各类争议提供理论依据,避免决策上的主观性和盲目性。

1.2 为本地区修志、修谱和高校科研、教学等积累并提供丰富的资料

我馆收藏的地方文献中,地方志藏书占总藏量约30%。我市文物管理站在长城资源调查牡丹江边墙段普查中,曾连续多次来我馆查阅方志类资料。很多学生读者为了研究牡丹江的经济发展历程,撰写有关牡丹江各个领域的论文,也常常到我馆地方文献阅览室查阅相关资料。可见地方文献具有很强的使用价值和保存价值,是地方教学、科研、修志等活动的重要情报资源。

1.3 促进旅游业及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资源的开发,既要有自然景观,又要有人文景观,而人文景观必然依托于丰富的地方文献资源。以地方文献记载的人文史事为基础和依据,合理的开发、利用城市人文资源,使其与本地的地方特色、自然景观相结合,促进地方旅游业的发展,进而带动其它资源的开发,推动经济建设。

1.4 为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宝贵的乡土教材

恩格斯说:“爱国主义是以爱家乡为基础的”。地方文献所记载的爱国英烈和革命传统,灿烂文化以及先进思想等观念和史实,是生动活泼的乡土教材。发生在自己家乡的史实,易于激发人们爱家乡、爱国之情。

2.我馆地方文献建设科学持续发展的现状分析

2.1 建立了专门的地方文献收藏阅览室

如今,地方文献资源的建设工作已越来越受到图书馆界的重视,牡丹江市图书馆于2008年7月1日正式成立了地方文献阅览室。将地方文献设置专库集中收藏,使地方文献从浩瀚的馆藏中分离出来,便于工作人员进行资源整合利用,便于读者阅读查寻,便于引起社会的广泛重视。

2.2 开展多途径、多渠道、多层次的立体地方文献搜集工作

地方文献由于本身的地域原因,一般不大容易获得,特别是对于一些非正规出版物,由于其不正规的发行渠道,更加造成征集的困难。在地方文献征集工作上,我馆除设立专职征集人员进行地毯式走访收集外,还号召全馆职工动员亲属、朋友等开展扇面辐射性收集,同时还与地方文献出版单位建立呈缴关系,定期上门收取。经过近几年来坚持不懈地搜集,我馆地方文献已经达到1000多种,在数量上已经突破4000多册,同时还搜集了大量代表时代变迁的老照片。

2.3 地方文献编目数据更加科学、规范

由于我馆是混合建库(即地方文献与其他图书进入同一书目数据库),在馆藏书目数据库里很难将地方文献区别开来。为了便于区分,我们在著录过程中注重突出了“地方”这个特性,规定了著录地方文献图书时多增1个“606”字段。即地方文献图书除著录一个普通主题字段“606”来反映文献的内容特征外,还要再增录一个“606”字段(606##$a地方出版物$y牡丹江)将地方文献与普通图书区分开来,方便读者对地方文献检索需求,有利于本馆地方文献数据库的建立与发展。

2.4 地方文献开发有待深化

图书馆不仅要注重地方文献的征集、收藏与整理,还特别要注重地方文献的开发与利用。我馆在地方文献开发利用上,还尚处于被动式的咨询服务状态,缺乏深层次开发服务项目。我们应针对馆藏地方文献进行深入系统开发和专题研究工作,作为今后地方文献建设的重点,努力把地方文献资源的优势转化为研究成果优势。

3.科学持续发展地方文献建设的对策

3.1 编制地方文献信息目录

要使地方文献信息便于开发利用,就要编制具有参考价值的书目、索引、汇编等各种专题资料目录的二次文献。编制中要把文章题目、责任者、刊名、日期、关键词等著录清楚,以方便读者查阅原文。

3.2 建立各种专题数据库

在馆藏地方文献资源的基础上,利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建设具有本馆特色的地方文献专题数据库,如《牡丹江报刊索引数据库》、《牡丹江历史文献电子图书库》、《牡丹江地方老照片图片库》、《牡丹江历史文献音像库》等等特色的数字化资源,为实现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工作打好坚固的基石。以专题数据库建设为模块,成为推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快捷路径,为图书馆的发展赢得先机。

3.3 地方文献建设工作要走共建共享的道路

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地方文献建设与服务模式已难以满足读者和用户的需要,本区域各级图书馆应适应形势,尽快地将现代化技术应用到地方文献工作中来,实现地方文献资源的共建共享。统一规划与协调,统一规范与标准,便于用户利用。建立以地市馆为龙头,其他各县(市)馆为网络分翼的共建共享资源体系。从不同角度开展有关地方文献方面的研究,拓宽地方文献搜集者的思路,更好地建立一个研究、利用地方文献资源的共享平台,为社会服务。

3.4 尽快建立地市级地方文献收藏中心

地市级公共图书馆除侧重于收藏正式和非正式出版的图书资料之外,还应加强与档案馆、博物馆、方志馆情报所、科研单位及党校、各大专院校图书资料部门的联系,加强搜集,保证重点。完整、系统地收藏地方志、地方性百科全书、年鉴、辞典、手册、图录、地方史料、地方人物传记资料、地方报刊等最具地方特色的地方文献资料,从而形成地市级地方文献收藏中心。

3.5 加大力度,培养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专业人才

人才资源是图书馆众多资源的核心,而文献资源的建设需要相对稳定的高素质的专业队伍。培养高素质的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专业人才,除了加强专业知识和熟练的业务技能的提高外,还应注重对地方文献所涉及的各类知识素养方面的培养。通过一系列的培训和学习,重点培养一批作风过硬、知识面开阔、专业化程度高的文献信息服务人员,在学习和实践中,尽快地掌握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的理论和技能,掌握地方文献所涉及的各种专业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专业技术水平,培养责任心和事业心,使之在地方文献资源建设中有激情、有干劲、有理论、有技术,为读者提供多层次、高质量的服务。

图书馆本着服务于当地经济建设的思路,应充分发挥地方文献特色馆藏资源优势,并充分开发与利用,建立起地方文献资源特色产业化服务体系,为本地区社会经济、科学技术和文化教育等各个领域提供特色信息服务,实现图书馆特色馆藏成为地方文化支柱产业,体现为当地区域经济建设服务的职能。

[1]刘颖.公共图书馆如何加强地方文献工作刍议[J].科技经济市场,2006(9):198.

[2]赵明,王敏.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研究[J].图书馆学研究,2006(9):55.

[3]吴海洋.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资源建设[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8(3):290.

[4]张岩.开发地方文献面临的问题与对策[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9).

[5]曹如国.谈地方文献的抢救性征集[J].兰台世界,2005(6).

[6]王志纯.浅谈市(县)公共图书馆地方文献的收集工作[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5,17(1):78.

猜你喜欢

牡丹江文献图书馆
《牡丹江医学院学报》投稿须知
Hostile takeovers in China and Japan
贡献更多“牡丹江力量” 书写更精彩的“牡丹江篇章”
Cultural and Religious Context of the Two Ancient Egyptian Stelae An Opening Paragraph
寻找最美校园 牡丹江师范学院
图书馆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ituational Teaching Method in English Classroom Teaching at Vocational Colleges
The Role and Significant of Professional Ethics in Accounting and Auditing
去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