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督教与道教的生态观比较研究

2012-08-15

黑龙江史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神学基督教自然界

全 泉

(江苏省泰州市博物馆 江苏 泰州 225300)

环境伦理学家罗尔斯顿就人与自然关系曾经提出过一个观点,他认为自然界可以离开人,人却不能离开自然界而生活。“就个体而言,人具有最大的内在价值,但对生物共同体只具有最小的工具价值。生存于技术文化中的人类具有巨大的破坏性力量,但很少有、甚至根本没有哪一个生态系统的存在要依赖于处于生命金字塔顶层的人类。”按罗尔斯顿的观点,人类是自然界的破坏者。

古老的东西方教义对此都有不同的理解和认识。面对当今世界范围内的生态危机,西方基督教世界寻求建立一种新的神学世界观,企图改变过去基督教在对待自然问题上的偏颇,而这种亲近自然的理念在某些层面上与中国的道教不谋而合,文章要做的,是尝试在新的神学世界观基础上与中国古老的道教经典进行比较,希望有益于重新诠释和实践,也可以促进生态关怀的发展。

一、传统基督教义在自然生态认识上的偏颇

西方很多学者认为生态危机是由于基督教的影响,特别是《圣经》中创世故事的影响。一些学者认为自从文艺复兴以来,上帝在西欧渐渐被单方面地理解成“全能者”。全能乃是上帝最重要的属性:上帝是主,世界属于他,而且他可以照他的旨意对待这世界。他是绝对的主体,世界是他治理下被动的客体。

同时,与天主教相比,在基督新教的宗教情怀和神学思考中,大自然的角色变得更为不重要。基督新教所关心的,依旧集中在上主与人的关系上,对大地的关注放到了次要的地位,对大自然基本上是漠不关心,教义虽不至于可以破坏环境,但也不会积极的关心保护。在基督新教后来的神学发展中,这种对大自然的漠视日益加深。启蒙运动以后,传统的自然神学遭到现代科学的攻击,使得神学在后来的发展中,出现一种主体转向,变得更加漠视大自然在信仰中的地位。19世纪自由神学的崛兴,令神学家更多的将注意力进一步集中在人与上帝的关系上,忽视了大自然,忽视了人与自然环境以及上主和大自然的关系。这种总体上对于生态的忽视,使得基督新教在20世纪后半期,面对日益严重的生态问题时,感到需要有急剧而彻底的改变。

二、神学运动对于基督教义生态观的改变

德国神学家莫尔特曼认为:“生态危机,首先是由西方科技文明所带来的危机。……如果不是以他人为代价、以第三世界为代价、以下一代为代价、以地球为代价,西方的生活标准就不可能维持。……同时,全球化的市场还迫使穷国不得不放弃他们赖以生存的经济,不得不为了世界市场植入单一的文化。……西方世界毁灭了第三世界的自然,又迫使第三世破坏他们自己的自然环境。而反过来,第三世界的自然破坏则用气候变化的方式回击第一世界。”

中国古代的神话中,没有所谓的宇宙之外的超然人物存在,是因为先哲们认为宇宙乃是充满创造力的象征,因此,他们才会拒绝接受上帝存在的理论。我们古代神话中并非没有创世的概念,可是,中国人更多的是相信存有的连续性,这使得自然在中国人眼中充满了一种包容的和谐,这对西方教义中的生态观的改变给予很多的影响。

道教是中国传统宗教,古代文化遗产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在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道教以“道”立教,以“道”化人,在“天人合一”思想的指导下,强调人与天地万物的和谐共处,道教在人与自然关系问题上所具有的深邃的生态智慧,在世界范围内得到了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卡普拉说:“在伟大的诸传统中,据我看,道家提供了最深刻并且最完美的生态智慧,它强调在自然的循环过程中,个人和社会的一切现象和潜在两者的基本一致。”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态环境成为热点讨论的问题,在宗教界,生态成为不同宗教传统所共同关心的课题,很多人尝试在生态问题的大框架下,重新去审视甚至是重新构建各自的宗教传统。在西方社会,这种反思更为广泛和彻底,一些西方学者希望重新解读东方亚洲的宗教传统,并吸取其中具有恒久魅力的生态思维,来弥补西方的不足。

三、生态神学与中国道教在生态观上的异同

相同点:

(一)两者具有相同的生态伦理的理论前提:万物平等,和谐共处

基督教伦理学者在环境伦理上视为最重要的一个基本态度是对自然的尊敬。生态意识首要的基本特征无疑是对大自然的尊敬。“人们如果不回归到一个尊敬一切生命的态度,就不可能纠正近代对大自然的态度。”尊敬自然的态度明显的设定生命和一切存在物有它们自己的善和价值。

一切存在的事物的内在价值的终极理由是,它们是上主的创造,因而也是反映出上主的善、美和智慧。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应该更要学习如何看透事物,如何在万物中认出那个光明,如何透过这些事物的表面去意识到上帝的临在。尊敬自然的准则也包括严格的要求和义务,包含人们反对任意地利用自然的态度。敬重生命的态度也引起一种敬畏,一种关注和保护的态度,一种与纯粹实用主义相反的心态。它要求人们要关注、约束自我、自我控制。

生态神学关于人与自然平等的思想,从强调自然界的万物都是上帝创造的,都有其内在的价值出发,批判了那种把自然看作仅仅是人类征服的对象,可以任意宰割、剥夺的传统观点,强调了自然界中人与其他物种的相互依存关系,这些与中国的道教有很多相似之处。

道教认为,由于“天人一体”,即宇宙是由人、生物和非生物共同构成的相互联系、协同进化的和谐整体,因此万物平等。道教不仅反对为人独尊的人类中心主义,而且反对把自然仅仅当成人类征服的对象;道教反对人类只为自己的需要而违反自然规律、掠夺自然、危害环境的行为,主张人与自然应该和谐共处。

(二)两者对待自然资源的看法相同:保护、救助和合理的管理使用

圣经旧约在《创世纪》开头几章中就自然资源问题表明了基本观点。上主在六天里创造了世界,并且上主多次认为其工作是美善的。“天主看了他造的一切,认为样样都很好。”在创世的第六天,上主决定创造男人和女人。“让我们照我们的肖像,按我们的模样造人。”人是上主的肖像不是因为他有上帝的外表;真正相似的乃是在于人是上帝的代表;人向其他的世界上的万物代表上帝。《智慧篇》认为人类对创造界的统治是“以圣德和正义管理世界,以正直的心,施行权力”,基督教义认为自然是可以被人类所管理的,尽管这种管理是受上主的委托。

中国道教在对待自然资源的问题上,做了更为细致的规定:道教贵生,对于动物,道教戒律主张尊重、保护、积极救助,以“不杀生”为大戒。道教也尊重植物,主张爱惜、保护植物生命。道教最早的经典《太平经》就要求人们:“慎无烧山破石,延及草木,折华伤枝,实于市里,金刃加之,茎根俱尽。其母则怒,上白于父,不惜人年。人亦须草自给,但取枯落不滋者,是为顺常。天地生长,如人欲活,何为自恣,延及后生。有知之人,可无犯禁。”可见,道教不仅认识到了山石草木是人类生存环境中不可或缺的资源,而且还告诫人们在利用这些资源时应当遵循其生长规律,不可肆意开采,滥砍滥伐,否则会贻害后代子孙。

不同点:基督教义过于强调人对自然的托管

托管理论在承认自然界的万物都有其内在价值的前提下,突出了人在自然中的作用。认为:既然上帝创造了天国、地球和世界上的万物,那么,所有的创造物因为是他创造的因而有内在的价值。由于上帝的创造是有目的和顺序的,所以这种目的和顺序必须作为上帝的创造物之一而同样受到尊重。如果人们自以为可以不顾创造物的目的而对它们横加摆布和掠夺,这就是罪过。如果人们自以为可以重新安排这个世界,规定世界的目的,这也是罪过。因此,只有上帝才是人与万物的主人,人不是自然的主人,没有权利统治自然。

生态神学强调自然本身的内在价值,强调人与自然的平等,人类至多只是自然的“看管者”。而自然界及其秩序都是上帝的创造物,只有上帝才能改变自然。这样,就通过上帝剥夺了人的主体性,剥夺了人类改造自然的权利。生态神学主张人与自然的复和,也不是从人类的利益出发,而只是为了证明上帝的完美。事实上,从人类产生那天起,人与自然就处于改造和依赖的双重关系之中,一方面,人必须依赖自然界,另一方面,人又要通过对自然的改造驾驭自然界,人类正是在认识和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发展和成熟起来的。当前的生态危机,也只能在人类进一步的认识和改造自然中得到解决。现代生态伦理学主张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是以人类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为出发点的,其终极目的是人类的幸福。这种和谐,是建立在人对自然的更加有效的改造基础上的,而不是放弃对自然改造,回复到人与自然的混沌状态。

而在对待自然的问题上,东方的道教没有从自我出发,它消融了自然的他者性,将自然完全融入到自身的同一性中,但肯定了自然的他性和独立意义,道教认为自然有独立于人的价值、生命和发展规律。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应当顺应自然规律,与自然生态平衡相处。同时,人也是大自然在进化过程中孕育的珍贵的生命体。人需要自然,自然也需要人。因为人具有独立的理性能力,这使人类有别于其他物种,他是理万物之长,“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在道教思想中,人和自然二者都得到了肯定。

余论

从生态整体观出发,人类与自然之间应该建立—种充分适应、和谐相处的关系,对人类的任何自然行为进行价值判断时,都必须以生态整体利益为标准,用生态整体主义原则指导人们的自然生态行为。通过比较,促进中西宗教间的相互了解,求同存异;同时,道教和基督教所蕴含的生态整体观念可以为现代人解决已经十分严重的生态危机提供思想资源和思维方法,也可帮助人们摆正人与自然的关系,为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1]陈霞.道教生态思想研究.成都:巴蜀书社,2010.

[2]毛丽娅.道教与基督教生态思想比较研究.成都市:巴蜀书社,2007.

[3]蒋朝君.道教生态伦理思想研究.北京市:东方出版社,2006.

[4]何除,林庆华主编.基督教与道教伦理思想研究.成都市: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08.

猜你喜欢

神学基督教自然界
自然界里神奇的“干饭人”
基督教与葡萄文化——以《圣经》为中心的考察
本雅明神学马克思主义思想的生成逻辑
杨岳赴苏北调研农村基督教工作
维多利亚的自然法思想对基督教国际秩序的影响
中世纪神学美学评述
盘点自然界中你没见过的怪异生物
盘点自然界最土豪的动物
试析多神教学者眼中的“叛教者”皇帝拜占庭皇帝朱利安研究系列论文之三
漫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