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坚持科学发展 奋力后发赶超

2012-08-15余心声

当代贵州 2012年17期
关键词:小康贵州发展

■ 余心声

论坚持科学发展 奋力后发赶超

■ 余心声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承载着全省党员和4000万各族人民的希望和梦想,从省情出发,对贵州今后五年的发展作出了全面部署,响亮提出: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引,坚持科学发展,奋力后发赶超,为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而奋斗……这是嘹亮的号角,这是激越的战鼓!贵州儿女从内心深处迸发出了不甘落后、奋起直追的豪情志气。

站在这个历史交汇处,我们感慨万千、倍加振奋。

过去五年,我们在攻坚克难中奋起直追,战胜一次又一次的艰难险阻,书写了科学发展的恢弘答卷。

未来五年,我们将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开启贵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的新征程!

寰顾四宇,检视自身:在建设全面小康的坐标上,在全国发展的大局中,贵州处在什么历史方位?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上,省委的基本判断得到了全省上下的高度认同,这就是:贫困和落后是贵州的主要矛盾,加快发展是贵州的主要任务。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还面临着许多突出的困难和问题、巨大的压力和考验。

从小康建设时间坐标来看,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已经“赛程过半”,然而我省小康进程大体上落后全国8年,落后西部平均水平4年。这就意味着我们必须在剩下不足100个月,不足3000天的时间里保持高位发展,完成好既要“赶”又要“转”的双重任务,才能缩小与西部和全国的差距。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现状来看,我省与全国不在同一起跑线上,既有总体的差距,也有局部的差距;既有量的差距,也有质的差距。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迟缓,农业基础薄弱,工业支撑不力,三产发展缓慢,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大,贫困人口多,贫困人口和贫困发生率居全国前列。

从国家发展大势来看,近年来,我省发展势头不错,但必须看到,我们的GDP和人均GDP等重要指标依然处靠后位置,与发达省份的差距仍然较大。我们快,别人可能更快;我们好,别人可能更好。面对我省的发展现状,面对各地竞相发展的态势,我们如果安于现状、小富即安就会停滞不前,按部就班、亦步亦趋只能永远落后。

后发赶超,是当今贵州的时代所赋、大局所在、民心所向。唯有只争朝夕,奋起直追,立跨越之志,行赶超之为,才能不辜负全省广大干部群众的信任与期望。

后发赶超,贵州曾经离它如此之远;而今天,贵州正手握这根撑杆主动起跳。

发展经济学理论认为,后发是一种发展状态,但也是一种优势。因为后发,更能激发出奋起直追、赶超跨越的豪情斗志;因为后发,可以少走弯路、多走捷径,少交学费、多拿高分;因为后发,可以更大程度地挖掘潜力,释放出加速跨越的能量。

充分利用后发优势,奋起实现后发赶超的事例,比比皆是。经济史学家格申克龙在总结德国、意大利等国经济追赶成功经验的基础上,于1962年创立了后发优势理论,推进了美国的快速发展。韩国直到19世纪60年代仍处于贫困国家行列,在广泛吸收各国先进技术的基础上,采取一系列措施促进经济发展,迅速迈入发达国家行列,成功实现后发赶超。深圳从一个小渔村发展成现代国际化城市,仅用了30年时间。

今天的贵州,后发赶超,风鹏正举,时不我待。经过多年的改革发展,我省区位、资源、能源、市场、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日益彰显。参照经济学家罗斯托将经济社会发展划分的阶段,我们已处在经济起飞阶段,迈上了加速发展、加快转型的高位平台。特别是国发2号文件为我省量身定做的一揽子扶持政策,使我省迎来了千载难逢的政策机遇集中叠加期和效应释放期。今天的贵州人,思富求变的愿望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强烈,赶超跨越的信心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坚定。

月晕而风,础润而雨。天时,地利,政通,人和。这些都是巨大的发展潜力,充分利用好这些前所未有的基础和条件,我省将步入大有可为的黄金发展期。

后发赶超,举什么旗?答案只有一个:坚持科学发展。

这是实践经验的结论。过去5年的成功实践充分证明,办好贵州的事情,必须解放思想,深化省情认识,不断完善和创新发展思路,充分发挥自身的比较优势,努力走出一条具有贵州特色的后发赶超之路。

这是前进路上的需要。必须牢记,科学发展观过去是、现在是、将来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强大的思想武器。小康路上,贵州从低水平起步,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全面掌握政策,借鉴先进经验。唯其如此,贵州的小康建设才能少走弯路、多抄近路、闯出新路。

对于一个地方的发展而言,坚定不移走科学发展之路,核心问题就是要明确发展取向。国发2号文件关于贵州“四基地一枢纽”、“三区一屏障”的战略定位,不但让我们的前进方向更加明确,也使衡量、判断工作的标准更加明晰。循着这样的方向前进,我们一定能开拓出一条内陆山区省份后发赶超的新路子。

后发赶超,走什么路?这是关系贵州发展目标能否实现的根本问题。

正如报告所指,对于贵州而言,发展差距在“三化”,出路和希望也在“三化”。今后五年乃至更长时期,我省扩大社会就业靠“三化”,城乡居民增收靠“三化”,壮大财政实力靠“三化”,缩小城乡差别靠“三化”,破解二元结构靠“三化”,从根本上扶贫脱贫也要靠“三化”。

工业化是动力。要走具有自身特色的工业化道路,既要有集聚度,打造产业园区,又要有关联度,延伸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既能解决就业问题,又能提高企业效益。要通过工业化提升全省经济实力,增强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能力。

城镇化是载体。推进“三化”融合,城镇就是融合点。要通过城镇化孕育更多产业,吸纳更多的农村人口在城镇就业生活,解决山区贫困人口脱贫和缩小城乡差别问题。要注重大中小城市和城镇协调发展,尤其要注重发展特色小城镇,做大做强特色优势产业,大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农业现代化是基础。“三农”问题的核心是产业化,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市场需要什么就生产什么;要开拓农产品市场,通过农业现代化增加农民收入,支撑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

特别应该看到,在“三化”同步的过程中,要特别注意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科学的开发观。贵州的工业化绝不是搞“村村点火、处处冒烟”,贵州的城镇化也绝不是要消灭田园牧歌、个性特色。我们的发展,是坚持在发展中加快转型、在转型中加快发展,是在破解资源环境制约、保持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的发展,是面对更加刚性的市场约束和环境约束、实现环境友好、生态和谐的发展。

后发赶超,朝着什么样的目标前进?全省上下,万众瞩目。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科学把握贵州未来五年乃至更长一段时期发展脉搏,作出了响亮而铿锵的回答:从量的方面看,要实现“三高于、一达到、五翻番”,因为没有一定速度的增长,就谈不上赶超。从质的方面看,要建设一个经济持续增长、政治文明进步、文化繁荣发展、民族团结和睦、社会和谐稳定、生态环境良好,充满活力、日新月异、幸福祥和的贵州。

这样的目标,对于刚刚跨越绝对贫困边缘的贵州来说,是多么美好的愿景,既任重道远,更充满希望。它表明,后发赶超不仅是概念的变化,区域形象的更新,更是发展内涵的升华。它意味着,后发赶超谋求的不只是经济的、局部的赶超,而是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的“全方位赶超”,是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伴随着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更高层次的赶超。

朝着这样的目标,我们要通过五年的奋战,努力冲出“经济洼地”,使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全力总攻“绝对贫困”,使人民生活水平跃上新台阶;着力构筑“精神高地”,使人们的道德文化水准和精神面貌跃上新台阶;广泛凝聚发展合力,使民主法制建设跃上新台阶;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使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跃上新台阶。

这些既是一个个激励斗志的高标准,也是一项项真抓实干才能完成的硬任务。可以预见的是,前行的路上有坡有坎,往往是鲜花和荆棘共生,光荣和汗水相伴,但无论多么曲折、艰难,坚定的方向不会改变,激情的鼓点永不停歇!

后发赶超之路要走得快,必须以解放思想为先导,敢于打破一切阻碍发展的陈规陋习,向解放思想要跨越的动力,向改革创新要跨越的空间。

在过去短短的两年里,我们在解放思想上不断超越自我,用后发赶超的超常规行动,在经济社会发展坐标系上,绘出了一条昂扬向上的曲线。今年一季度,全省生产总值增长14.7%,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5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7%,增速均排全国第1位;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64.2%,增速排全国第2位。其他一些主要经济指标增长幅度,都高于全国和西部平均水平。这深刻地昭示,思想解放的程度决定着贵州推动发展的进度。

解放思想是一篇大文章。全局之中定方位,矛盾之中寻出路,关键是要做好两方面的工作。

一方面,要以开放添活力。要看银山拍天浪,开窗放入大江来。从“请客来”到“客自来”,从“招商引资”到“招商选资”……近年来的实践证明,没有向上争取支持给力,对外招商引资借力,仅仅依靠自身努力、自己发力,要想改变排名靠后、总是垫底的局面绝不可能。开放就是搞活,搞活就要激活各种生产要素,激活各种生产要素就能加快发展,把“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围绕承接产业转移,打好招商引资系列“组合拳”,不断拓展发展空间,实现以大开放促大开发大发展。

另一方面,要以改革增动力。创新机制、优化环境,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推进改革,大胆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建设法治政府、阳光政府、诚信政府,营造开放开明的政策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大力培育市场主体,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全社会培育创新意识,倡导创新精神,让一切创新的热情充分焕发,充分发挥创新对贵州后发赶超的支撑引领作用。

后发赶超之路要走得稳,必须强化思想组织保障。

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是后发赶超的引领者、组织者和推动者。要坚持把提高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结合起来,真正把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锻造成小康建设的战斗堡垒和时代先锋。广大党员干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都凝聚到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的大局上来,形成同频共振谋发展、齐心协力奔小康的强大合力。

省第十一次党代会闭幕不久,省委十一届一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大力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确保全省后发赶超、跨越发展的决定》,会上,栗战书作了题为《投身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的重要讲话, 强调要争分夺秒工作,尽心竭力服务。后发赶超,必须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依靠人民群众来推动工作。我们要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理念和人民至上观点,让人民群众能够在最需要的时候感受到党的温暖、看得见干部的作为,真正让全省人民共享多享发展的成果。

与全国同步进入全面小康,既是一场整体战,也是一场攻坚战,其时间之紧迫,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不进行超常规的谋划,不采取超常规的举措,绝不可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在这场超常规的小康征程中,我们每个人都应当构筑起“自觉自信自强、创先创新创优”的“精神高地”。坚持这样的精神,具有这样的气魄,我们就能追赶上全面小康的国家步伐。

宏伟构想令人向往,美好前景催人奋进。

未来的贵州,天更蓝,水更清,山川更秀美,生态更宜居。物更阜,民更丰,百业更繁荣,人文更鼎盛。让我们乘着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的东风,乘着解放思想的东风,乘着求真务实的东风,坚定信心,鼓足干劲,抢抓机遇,努力拼搏,开创后发赶超、贵州崛起的美好未来!

九万里风鹏正举,贵州发展生机无限。

(责任编辑/蒋叶俊)

猜你喜欢

小康贵州发展
我家的小康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齐”心“鲁”力,助力“多彩”贵州
贵州,有多美
小康之路
解读“万马如龙出贵州”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