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农民田间学校培训成效的建议

2012-08-15腾冲县植保植检站679100李友栋赵玉虎

云南农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田间农民培训

□腾冲县植保植检站 679100 李友栋 赵玉虎

腾冲县位于云南省西部边陲,高黎贡山西麓,是云南省粮食和经济作物生产大县,1990~2010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是国务院批准的对外开放县,以及全国农作物重大病虫综合防治示范县。全县国土面积5 845.75km2,总人口65.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59.4万人,辖18个乡镇、224个村民委员会(社区)、2 173个村民小组,土地面积84 666.67hm2,占总面积的14.48%。

农民田间学校是一种创新型的农民培训方式,始于1989年,系印度尼西亚为培训种植水稻农民学习害虫综合治理而开办。农民田间学校为技术人员与农民、农民与农民之间提供了农业科学技术和生产经验的交流平台,是一种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培训模式。

1 培训现状

我县自2006年以来,先后以蔬菜病虫害综合治理、水稻病虫害综合治理、降低农药使用风险、保护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等为主题,共举办农民田间学校19所,共培训学员1 070人。本着以农民为中心、以农田为课堂、以农业生态系统知识为核心的全生长季节培训目标,结合其参与式、启发式、互动式、共同决策的特点,把以往的自上而下课堂培训,转移到田间,以试验或者展示的自上而下方式进行。使培训的内容从纯技术逐步扩展到提升农民综合素质、操作技能、培养经营管理能力、协作意识、生态意识和团队精神等方面。通过农民田间学校进行BBT测试、生态因子调查、农民AESA分析,推广农业实用技术,改变农民的观念和行为,使农民改变乱用药的状况,增加收益,保护环境,建设和谐社区及村社。

2 培训成效

2.1 培养了一批具有辐射带动能力的农民技术员

开班培训以来,辅导员和农民经过组织、协调、演讲、交流、表达、归纳总结、宣传等方面的综合锻炼,受训农民基本掌握了植物病虫综合防治技术和管理理念,学会了一些基本的试验方法。能够在农田生态系统中自己调查、分析、决策,学会掌握农作物生产过程中的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生产决策水平有所提高,并把自己掌握的技术、经验传给周边农户,带动了周边村民的共同发展。

2.2 学员综合素质和技能提升明显

农民在遇到问题时,不再盲目判断,而是分析原因,对症下药,盲目用药、盲目防治的情况明显减少,一季蔬菜可减少3~4次用药,节约成本30多元。学会了基本的保健栽培管理技术,从品种选择、温湿度管理、栽培管理入手控制有害生物的发生,掌握了适期防治及精确施药要领。通过综合管理技术的推广与应用,既有效控制了有害生物,又维持了生态平衡。

2.3 食品安全与环保的意识明显增强

通过对腾越镇火山社区农民田间学校学员的调查,学员购买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率达100%,配制农药的准确率由培训前的40%提高到了90%以上,适期施药、精确施药率由培训前的60%左右提高到了95%。在蔬菜示范区,大部分农民适应了采用色板诱杀、灯光诱杀、性诱剂等方法防治有害生物,示范区累计投放黄板103 000块,频振式杀虫灯54盏,太阳能杀虫灯192盏,性诱剂1 200套,实施绿色防控面积2 000hm2,既减少了农药使用量,又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

2.4 综合效益显著

据调查统计,受训学员常规种植区一季亩纯增300多元,示范区农民施用化学农药量减少20%~40%。化学投入品减少有利于生态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农民田间学校培养了一批懂科学、善管理、会经营的农民带头人,促进了农村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同时培养了学员学用科学、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决策能力,交流表达能力也得到了增强,学员之间能相互合作,充分发扬团队精神。经过农民田间学校的培训,农户懂得了如何按照市场的需求进行生产,带领周边群众参与市场竞争,共同提高生产水平。

3 建议

3.1 培训内容要适应农民的需求

随着我县产业结构的调整,农户对科学技术的需求面越来越广泛,培训内容也要相应改进,课程的内容不是由推广人员主导而是由农民学员主导。要根据调查掌握农民生产上存在的问题和实际需求,由辅导员制定农民田间学校的初步培训计划,在培训中应将农民学员的个体需求转化为群体需求,不同的农民学员虽然有总体上的培训需求,但在涉及具体内容时,所需要的信息和方法也有不同。在进行课程设置时,就要考虑大多数农民学员的需求,使农民学员在培训内容设置上达成共识,保证课程内容真正是农民学员所需要的,而不是推广人员有什么就推广什么,避免培训活动形式化,使培训活动真正服务于农民学员。

3.2 掌握好培训技巧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但他们所具有的实践经验,影响着他们的态度和行为。由于农民有自己的知识,技术员有自己的知识,两种知识只有找到一个结合点才能实现知识和信息的传播与共享。这就要求辅导员须从内容到形式进行控制,内容要通俗易懂并做到适度新颖,多注意技能培养。根据调研结果解决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激发学员进一步学习的欲望,否则会使学员产生不适应感,影响培训效果。专业技术人员只是在某个领域有特长,并不是什么都懂,因此农民田间学校要搭建一个学员之间相互交流的平台,营造畅所欲言的氛围,让每个学员都有自我表现的机会,使他们能将自己所积累的经验,掌握的窍门与他人分享,弥补各自经验的不足,通过这种方式获取的知识,更容易被吸收。最后要根据学员接受和参与的程度,循序渐进地把活动组织、协调者的身份转移到农民身上。

3.3 培养农民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培训时要让学员在多次的生态系统调查、分析、汇报中养成这样一个好的习惯,即在每次打药、施肥、浇水前,都要亲自上田里去看一看,而不仅仅是依据往年的经验。在进行问题分析时,需要考虑作物生长、有害生物、天敌、土壤、水肥、气候等方面的影响因子,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网中理出哪些是主要问题,哪些是次要问题,通过现象看本质。如果看到虫害就打药,看到叶子蔫了就浇水而不考虑天敌、气候因素等,那么不仅仅增加了投入,而且往往得不到好的效果。这就要求辅导员在培训中正确引导学员养成科学思维的习惯,使农民科学合理使用农药,降低用药成本,提高病虫防治效果。

3.4 加大投入,扩大培训范围

近几年的培训,由于财力、人力有限,主要集中在城郊周围社区,而我县南部乡镇农民的生产生活水平相对落后,那里的农民更需要实用新技术。同时随着我县生态农业、特色农业的兴起,农民对生产技术的需求将越来越高。在今后的培训中,应加大投入,适当扩大培训范围,逐渐让更多农民掌握到先进实用的生产技术,提高我县农民的整体生产水平,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猜你喜欢

田间农民培训
强降雨过后 田间自救指南来了
耕牛和农民
田间地头“惠”果农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码”上办理“田间一件事”
田间地头有了“新绿”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从五方面做好引导培训
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