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街镇稳定食用菌生产的建议

2012-08-15陆良县农业局经济作物推广中心655600罗亚芬

云南农业 2012年1期
关键词:菌种食用菌农户

□陆良县农业局经济作物推广中心 655600 罗亚芬

发展食用菌产业“不与人争粮,不与粮争地,不与地争肥”,可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能充分利用当地生物资源、技术和群众基础等优势,是农民增收致富的好项目。近年来,陆良县马街镇食用菌生产蓬勃兴起并步入规模化、产业化路子,已成为了该镇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但随着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一些阻碍其发展的现象也悄然出现。

1 现状

1.1 基本情况

马街镇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5km,是一个以粮食、蚕桑、烤烟、畜牧等为支柱的农业大镇。2010年底,全镇食用菌生产面积达60万m2,1 000万袋,实现产量1 000万kg,产值3 000万元。形成了以马街、泉丰、湖海、尹旗、海界、郭家几个村委会为中心,辐射其他村委会的生产格局。品种主要有平菇、姬菇、金针菇、香菇、双孢菇、杏孢菇、黑木耳、茶树菇、鸡腿菇等。马街所产鲜菇主要销往昆明、曲靖、开远、个旧、宣威、师宗及贵州省兴义市等地,干菇经福建商人收购,销往全国各地,部分出口外国。

1.2 生产规模

全镇常年种植食用菌的农户约有2 500户,已形成分工又合作的“产、供、销”服务体系。目前,马街镇有专业种植户95户,营销大户35户,专门出售菌袋、包扎带、专用农药的服务部11个,专门收购、粉碎、出售、代销稻草、棉籽壳、玉米芯等原料经营户150余户,有食用菌菌包消毒灶120余座。村民种植食用菌年收入超过10万元的农户达27户,2011年全镇种植规模为1 090万袋。

1.3 生产效益

栽培食用菌一般每个栽培袋可实现纯利0.7~1.5元,经济效益稳定。如海界村委会许有方种植姬菇3个棚,每年种2季,每棚放4 000袋,每年可实现纯收入2.4万元。郭家村委会常乔刚每年种植平菇3万袋,获纯利2.1万元。

2 取得的经验

2.1 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

当前,在稻草、棉籽壳、菌种、煤、劳动力等价格大幅上涨,而销售价平稳的前提下,降低生产成本是当务之急。做法主要有:小户没有专门建设育菇屋、育菇大棚的,充分利用养蚕结束的空余时间,腾出房屋空间,种养5 000~10 000袋,无需额外投资;充分利用农闲时节,无需过多找工。大户有栽培屋或大棚200~1 000m2的,一般多采取自建灭菌灶、自己购买原种来制作商品种、联合购买生产资料等措施降低生产成本,同时灭菌灶顺带帮助小户蒸汽灭菌,可收取每袋0.26元的劳务费。

2.2 生产规模持续稳定

大多数食用菌品种开始步入微利时代,食用菌从业人员也摒弃了暴富心理,生产规模趋于稳定,一些已从事食用菌行业十多年的经营者转而从事收购、运输、销售、加工等高附加值的产业环节。

2.3 标准化生产体系初步形成

不管是平菇还是姬菇,标准化生产体系已初步形成。通过科技人员的宣传、生产大户的示范带动和各类原料提供商的服务推动,食用菌从业人员的科技意识明显增强,在陆良本地条件下的食用菌标准化生产模式初步显现。尤其病虫害防治方面,大部分种植户都能重视预防环节,无公害生产观念深入人心,高毒高残农药基本不再使用。

3 困难和突出问题

3.1 管理滞后

政府对农户的引导和服务相对滞后,农户盲目上阵,并且各自单打独斗,生产和销售成效不高甚至造成经济损失,对整个产业也形成了一定影响。

3.2 生产投入不足

种植食用菌的绝大部分农户均属于经济收入中等及以下收入者,他们有的缺乏资金建大棚,有的无力购买原材料,不能及时在合适的季节、合适的时机实施种养计划。

3.3 劳动力素质偏低,科技意识薄弱

许多农户科技意识淡薄,大多是凭经验、常识种养,管理、加工粗放;缺乏开拓创新精神,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没有优质优价观念,在成品菌的加工归类、分级过程中,做法粗糙、混杂,被收购商折价、压价收购,造成相当大的经济损失。

3.4 产供销不畅

生产技术良莠不齐,生产过程中困难和矛盾重重,强买强卖不良现象突出;收购方不定性,尤其是在价格上的不定性、随意性较大;管理滞后甚至缺乏基本管理措施,造成成品菌滞销、跌价、折价,损失严重。

3.5 市场意识淡薄

广大农户市场意识比较差,重产不重销,不以市场行情主导生产,常常一窝蜂跟风式发展,往往造成增产不增收。

4 发展思路

4.1 加强组织推动,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1)健全组织,加强领导。成立马街镇食用菌生产领导小组,负责全镇食用菌生产的整体规划、设计、管理、调度,及时研究解决农民发展食用菌生产的实际问题;镇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负责技术指导、培训。

2)完善奖励机制,强化政策扶持。为调动农户发展食用菌生产的积极性,镇政府可出台实施各种奖励和扶持政策,对发展规模大的科技种菇带头人给予物质奖励,对食用菌加工龙头企业在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等方面积极扶持。

4.2 积极推进区域化、规模化生产,形成特色产业优势

1)科学规划,规模发展。为确保食用菌产业健康发展,首先要因地制宜做好规划,特别是在有一定规模的村,在土地调整上注意集中连片,在棚室建设、品种定向、水电配套、道路规划等方面加强统一管理。同时,加强制棒、加工、市场等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统一生产技术标准,强化优质菌的引进和管理,既保证质量又降低农户的生产成本,减小农户的生产风险。

2)加强科技推动,实现标准化生产。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以科技推动食用菌产业的发展;逐步形成从菌种引进、菌棒生产栽培,到采收销售一整套符合市场规律的规范操作规程,使整个食用菌生产从菌种引进到生产加工等各个环节达到无公害农产品和绿色食品标准,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增加菇农收益。依托县镇农环站的农产品检测中心,对农药残留、硝酸盐和重金属等项目进行检测。充分发挥检测中心作用,定期对生产基地的产品进行抽样检测,实施市场准入制,落实《食品安全法》,不断提高食用菌的质量安全水平。同时,为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积极组织全镇各村委会食用菌基地申报无公害基地环保认证。在通过省级环评认证的基础上,积极组织平菇通过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继续加强基地管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争取早日通过国家绿色食品认证。

4.3 强化示范引导,发挥典型带动作用

培养典型、宣传典型,以典型辐射、示范、带动全镇食用菌生产发展,组织重点村户学习。发挥生产大户的作用,让生产大户到新发展的村现身说法,传授经验。积极组织农户到先进地区参观学习食用菌生产,扶持、培训一批食用菌生产专业村和专业户。

4.4 着力扶持龙头企业发展,提高食用菌产业化水平

1)创新扶持机制。把培育食用菌龙头企业作为加快食用菌发展的突破口,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食用菌产业、扶持农民的理念,在资金、税收、补贴、奖励等方面向龙头企业倾斜,提升龙头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引导、鼓励龙头企业创新机制,建立起与基地农户紧密的利益连接机制,增强双方共同抗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增强龙头企业与产业基地的关联度,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功能。

3)积极发展农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经纪人队伍,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探索在新形势下农民自我发展、自我管理、共抗市场风险的机制,充分发挥农民的自主性和创造性。

4)抓好信息服务。建设好陆良县乡村农业信息网,在全县建立起上下连通、快捷高效的信息网络,加大信息服务力度,加强与外界的信息沟通,促进食用菌市场开拓,不断增强陆良马街镇食用菌的知名度和诚信度。

5 对策建议

5.1 加强技术培训

要定期组织培训,通过专家讲课、外出参观、深入园区现场观摩等形式,真正的把技术送到菇农手中,同时要鼓励菇农之间互相学习,以进一步提高他们的技术水平。

5.2 推行标准化生产

要因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园区经济,让所有生产户都按照标准化操作规程去生产,从而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要采取政策推动、典型引导等方式吸引广大农户向园区方向发展,以此来带动食用菌产业的快速发展。

5.3 优化菌种,丰富品种

统一由专业合作社引进并繁殖、生产并向种植户统一供种,确保栽培菌种质量。根据市场需求,引进新菌种进行试验示范推广,减少种植风险。引进金针菇、平菇、香菇、茶树菇等品种进行适量栽培,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并实现全年均有食用菌栽培,丰富菜篮子,实现效益最大化。

5.4 提高栽培技术

由技术部门参与,通过不断探索,总结出一套适宜马街镇的栽培技术,通过培训推广应用。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以提高产量为主要攻关方向。主要措施:提高每m2栽培基质量,从现在的25kg/m2提高为35kg/m2。增加氮元素的比例,合理碳氮比为31∶1。增强菇体后期生长势。

采取地栽方式,可减少投入,适合大面积生产,农民易于接受,是今后推广种植的重要方向。在种植时间选择上,单季种植在10~12月,但早种单产不如晚种的,然而销售单价早期高于晚期。种植户应结合各自情况科学安排。

5.5 健全营销网络

以专业合作社为龙头,建立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发展订单农业,确保种植户的利益。

5.6 扩大种植规模,引进加工企业

产业要发展,必须有一定的规模,有规模才有希望建立加工企业,有加工企业,产业才会得到长期发展。

5.7 进一步完善设施,实现周年生产目标

夏季市场是我国的一大空白,且由于生产量小,价格较为理想。完善设施建设,发展夏季种植是今后食用菌发展的理想之路。

5.8 提供政策支持

在菌种引进和栽培技术研究方面支持的同时,主要应加强龙头组织和企业的扶持。现阶段,主要对合作社的发展壮大进行扶持。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应积极引进加工企业并给予扶持,实现食用菌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6 小结

随着人们生活的日益提高,食用菌已成为“菜篮子”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由于国外种植费用不断增加,种植规模急剧下降,多转向进口。这为我国食用菌生产提供了较好的机会。当前,通过菌种的更新,栽培技术的完善,不断扩大种植规模,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服务体系,是马街镇食用菌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最佳时期。

[1]李育.食用菌栽培手册[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1,3.

[2]李汉昌.白色双胞菇栽培技术[M].北京:金盾出版社,2000,1.

猜你喜欢

菌种食用菌农户
农户存粮,不必大惊小怪
蚂蚁琥珀中发现新蘑菇菌种
可食用香水玫瑰成农户致富新选择
让更多小农户对接电商大市场
食用菌菌种退化的原因与相应对策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贫困地区农户的多维贫困测量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
食用菌市场近期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