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冷战后美菲关系及中菲黄岩岛争端的美国立场

2012-08-15陈一一

关键词:黄岩岛盟友菲律宾

郭 琼,陈一一

(兰州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甘肃兰州730000)

2012年美国重返亚洲战略日渐明晰,其中一项重要内容便是加强与传统友好国家的合作以应对地区安全挑战和中国的崛起,而菲律宾便是其重要的合作者之一。2011年11月16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在马尼拉签署了美菲《马尼拉宣言》并表示将在“气候变化、核扩散、恐怖主义、跨国犯罪,特别是海上安全领域开展广泛合作”,①Signing of the Manila Declaration On Board the USS Fitzgerald in Manila Bay,November.16,2011,Manila,Philippines,http://www.state.gov/r/pa/prs/ps/2011/11/177226.htm.美菲新军事同盟关系就此形成。2012年1月29日,美菲第二轮战略防务对话再次强调了美菲军事同盟的重要性。从这种发展趋势看,美菲间安全领域的亲密盟友关系已然成形,两国的合作已进入历史上的蜜月期。然而,美菲在军事、经济等方面的巨大差异,两国间狭窄的利益交集,更兼双方因历史上的殖民与被殖民关系而形成的依赖关系,都使这个军事同盟的存在显得极为牵强和失衡,这与传统的以相互支持和共同安全目标为基础的军事同盟大相径庭。在2012年4月10日开始的中菲黄岩岛争端中,面对盟友菲律宾出兵干涉的要求,美国国务卿在4月30日宣布美国中立的立场,这明显有悖于盟友间相互支持的原则。基于此,本文提出的问题是:对美国而言,菲律宾是盟友还是其战略布局中的一枚棋子。

一、冷战后美菲安全关系及其发展

菲律宾在1898年美西战争后成为了美国的殖民地,美菲间特殊关系的序幕也由此拉开。作为美菲合作的重要领域,安全关系一直都左右着两国关系的走向。以冷战结束时间为标准,我们可以将美菲安全关系分为冷战和冷战后两个时期,其中冷战后美菲安全关系是本文论述重心所在,而冷战时期的美菲安全关系则是基础。1947年3月14日和21日,美菲两国签订了《菲美军事基地协定》和《美国对菲律宾军事援助协定》,1951年8月20日两国签署了《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这些文件共同促成了冷战时期的美菲军事同盟。虽然这一同盟保证了菲律宾的内部稳定和外部安全,也满足了美国阻止苏联等共产主义势力南下的目的,但实质上这却是一个失衡而牵强的联合。为了满足自身的安全需求,国力薄弱的菲律宾以牺牲自己的领土和司法权换来美国的军事保障,而美国的军事介入也严重影响了菲律宾经济与政治领域的独立性。这些在经济、政治、军事领域的牺牲使菲律宾“再一次在实质上成为了美国的依附国而非一个独立的民主国家”,①Kathleen Weekley,"The National or the Social?Problems of Nation - building in Post- World War II Philippines,"Third World Quarterly,Vol.27,No.1,2006,p.90.而这种自1898年起形成的菲律宾对美国的依附传统对冷战后美菲安全关系的发展也产生了重要影响。②关于依附传统对冷战后美菲安全关系的影响,参见:Kathleen Weekley,"The National or the Social?Problems of Nation-building in Post- World War II Philippines,"Third World Quarterly,Vol.27,No.1,2006,pp.85 -100;Jae- Jeok Park,"U.S.-Philippines Alliance in the 1990s and the U.S.- South Korea Alliance between 1998 and 2008:Alliance(Dis)Continuation,"Asian Survey;Mar/Apr2011,Vol.51 Issue 2,pp.268 -289;TongFi Kim,"Alliance Politics under Unipolarity:America's Transforming Relations with Its Allies,"paper delivered to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2008 Annual Meeting,pp.1 -48.

冷战后的美菲安全关系也经历了两个阶段,即1991-1999年的低谷期和1999-2012年的复兴期。1991年是美军驻菲的军事基地到期之时,为了能够继续在菲律宾驻守,美菲两国于1990-1991年进行了新的谈判,美希望继续租用菲律宾军事基地。然而,由于冷战的结束以及菲律宾国内不断高涨的民族主义,1991年9月16日,菲律宾参议院最终否决了有关延长菲律宾美军基地的提案,要求美军在1992年底以前撤离。从1991年到1992年11月,美国先后向菲律宾归还了苏比克、克拉克等全部6个军事基地,结束了在菲律宾长达93年的驻军。美菲之间自1946年建立起来的特殊安全关系,由于失去基地这一基本支撑点而跌入谷底。对菲美两国安全关系来说,剩下的只有1951年签订的《共同防御条约》。尽管双方承诺,在美军撤出后美菲两国仍按照1951年共同防御条约加强双方的军事合作,但直到1998年,菲美两国政府并未就新的双边军事关系问题达成共识和签订新的协议。

从1999年开始,美菲安全关系经历了从复兴到全面合作的过程。1998年2月,菲美两国签订了《菲美访问部队协定》,该协定为菲美联合军演提供了法律依据,也为美军重返菲律宾铺平了道路。1999年菲律宾参议院批准了该协定。《菲美访问部队协定》的签署和通过,标志着菲美安全关系转入复苏,是两国安全关系自1991年来的重大突破,为以后美菲安全合作达到另一个高潮奠定了基础。“9·11”恐怖袭击则为菲美安全关系的升温提供了另一个机会。作为“9·11”后第一个表示支持美国领导的反恐联盟的亚洲国家,菲律宾率先同意美国军用飞机飞越菲律宾的领空,并允许美军使用过去在菲律宾建立的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海军基地。另外,菲美建立了新的防务协商机制,双方于2002年11月签订《后勤互助协定》,菲律宾同意美国军队使用菲律宾的基地和港口,以便为美军人员、战机和军舰提供补给和后勤服务,作为交换,美国为菲律宾提供武器。使美菲安全关系达到全面合作的是“肩并肩2002”军事演习,此次演习为期6个月,军演结束后,应阿罗约总统要求,美军继续留在当地,以对付阿布沙耶夫集团。2003年10月,美国总统布什给予菲律宾“非北约主要盟友”地位,双方安全合作的范围不断扩大。正如约翰·格什曼(John Gershman)所言:“自冷战结束以来,菲律宾从未在美国外交政策中占据如此显著地地位”。③John Gershman,"Is Southeast Asia the Second Front?"Foreign Affairs,July/August,2002,p.61.由此可见,“9·11事件”使得菲美间的冷淡同盟关系彻底结束。

2009年奥巴马政府高调宣布“美国正重返东南亚”,并将美国定位为“太平洋国家”,而作为美国传统合作伙伴的菲律宾便成为其重返东南亚的第一站。近年来,美国与菲律宾在安全领域多次展开军事演习,同时为了深化合作,美菲间自2011年启动了美菲战略防务对话机制,并于2011年11月16日签订《马尼拉宣言》,正式建立美菲新军事同盟。自此,美菲安全关系发展到了顶峰。

二、棋子而非盟友:军事同盟理论的分析框架与美菲安全关系的特殊性

(一)军事同盟理论的分析框架

作为国际政治学研究的核心议题,同盟及其外延领域一直备受国际政治学者的关注。正如乔治·李斯卡(George Liska)所言:“谈到国际关系不能不涉及到同盟,不谈同盟而谈国际关系是不可能的,这两者除了名称不同外几乎可视为一体”。④转引自费昭珣:《同盟理论视角下的美国与东南亚国家军事关系》,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年,第53页。而作为同盟的基本组成部分,军事同盟也就成为国际政治运行中的重要机制之一。

同许多重要政治概念一样,人们对“同盟”一词的意涵也有着多种阐释,其中有三种定义具有代表性。阿诺德·沃尔弗斯(Arnold Wolfers)认为“同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之间做出的关于相互进行军事援助的承诺,这种承诺与那些松散的合作协定不同,一旦签订包含着承诺的军事协定,国家便正式许诺与其他国家一起对抗共同的敌人”。⑤Arnold Wolfers,"Alliance",in David L Sills ed.,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Social Sciences,New York:McMillan,1968,pp.268 -269.格林·H·斯奈德(Glenn H.Synder)认为同盟就是“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之间利用武力对付外来威胁而形成的一种正式联合”。斯蒂芬·沃尔特(Stephen M.Walt)就认为,同盟是指“两个或多个主权国家之间在安全合作方面所做出的正式或非正式的安排”。①转引自赵可金:《军事同盟及其生命力问题》,《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4期,第84页。

以上三种定义分别从军事援助、外来威胁、安全合作三个不同角度阐释了什么是同盟。归纳起来,同盟主要共享以下三个条件:第一,有共同的敌人。这里的敌人既可以是现实存在的也可以是假想的,但必须是同盟者间所明确的敌人;第二是正式的联合。与松散的、非正式的国家间联合不同,同盟就是建立国家间明确的、正式的联合关系;第三,有共同的行动。在面临外部威胁时,盟友间需要共同行动并对相互间的关系进行有机的协调。如上所述,军事同盟便是两个及两个以上国家出于维护安全利益的需要而建立的正式的联合关系。这样一种同盟的建立有着明显的好处,如通过同盟国之间分担责任与统一行动来节约成本、增加共同的安全感、捍卫共同的价值观和信仰,从而达到维护和平的目的。②Bruno Tertrais,"The Changing Nature of Military Alliances,"The Washington Quarterly,Spring,2004,pp140 -141.

对于军事同盟的形成原因和组成条件,现实主义、新现实主义从均势政策、体系结构以及无政府状态来强调军事同盟的必然性,新自由主义通过制度建设的角度论证了军事同盟的形成,而建构主义则通过共同的观念、规范以及认知来说明军事同盟是如何被建构的。虽然不同理论流派所选取的角度与论证方法不同,但却都提出了建立军事同盟的几个基本标准:其一,一定数量的同盟者。作为军事同盟的基本组成部分,同盟者的数量对同盟的性质、类型、作用范围都有重要影响。此外,一旦军事同盟形成,则同盟者的交往范围也多限于同盟内部其他成员,而与外部的非同盟者要划清界限。其二,共同的利益。即便是强调认知与规范重要性的建构主义也不得不承认,同盟的基础来自于共同的利益。其三,同盟的对抗性。赵可金认为,同盟的确立是通过增大别人的不安全感来增加自身的安全感。③赵可金:《军事同盟及其生命力》,《太平洋学报》2005年第4期,第86页。而贝特·阿什利·利兹(Brett Ashley Leeds)通过对近80年来存在的军事同盟的考查指出,虽然军事同盟往往以维护和平的口号而组建,但却总是引发了国家间的纷争直至自身解体。④有关利兹对同盟性质的对抗性的阐释参见Brett Ashley Leeds and Sezi Anac,"Allianc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No.31,pp.183 -202.其四,同盟国行动的一致性。这里的一致并非指盟友间的行动如出一辙,而是强调相互支持,即当一个或多个成员陷入与他国纷争的可能时,其他盟友都必须予以各种形式的帮助。以上四点是军事同盟形成的必要条件,也是衡量一个军事同盟是否有效的标准。

根据对军事同盟定义的阐述和同盟形成的条件的分析,我们可以对军事同盟进行以下集中划分。根据同盟的对抗性,可将同盟分为进攻性同盟与防御性同盟;根据同盟者的实力对比,可将同盟分为对称性同盟和非对称性同盟;根据同盟者之间的关系,可将同盟分为平等型同盟和依附型同盟。结合军事同盟理论,我们再来看看美菲间的安全关系。

(二)美菲安全关系的特殊性

一般认为,美菲间的军事同盟关系成形于1947年,此后同盟关系便一直持续。虽然1991年菲律宾收回美国驻菲军事基地的决定使两国间安全关系跌入谷底,但由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仍然有效,因此美菲军事同盟依然存在。2011年11月的《马尼拉宣言》重新规定了美菲间在安全领域的合作范围和内容,因此又促成了美菲新军事同盟的诞生。就此而言,美菲间的军事同盟已经维持了65年之久。

然而,美菲军事同盟虽然维持了较长的时间,但却不是严格意义上的同盟关系。通过传统军事同盟理论来看,美菲军事同盟有着极大的特殊性,而这些特殊性也将为我们解答,对美国而言,菲律宾究竟是其盟友还仅是一颗棋子。根据国家间历史关系和力量对比、同盟者间利益交集和同盟建立的大背景,美菲军事同盟具有四个显著特征。

第一,基于历史问题的依赖性。

与一般的同盟关系不同,美菲间曾是殖民与被殖民关系,而这样一种历史上的特殊关系对美菲的军事同盟产生了很大影响。1898年美西战争后,菲律宾成为美国治下完全意义上的殖民地。1901年,美国在菲律宾建立第一个文官政府并行使菲国家主权,而后美国又很快掌控了菲律宾的司法权。在这段时期,美国在菲律宾派驻大批军队以确保其统治。这种对菲律宾的实际占领一直持续到1935年菲自治政府的成立。1935年后,菲律宾自治政府在内外安全方面仍严重依赖于美国。1951年美菲军事同盟建成后,根据同盟理论美菲间似由依附关系转为盟友关系。然而,由于长达半个世纪对美国军事力量的依赖,菲律宾自身的军事实力却不足以维护自身安全,所以其安全保障仍靠美国,这种依附型的军事同盟关系一直持续到1991年美国撤出在菲军事基地。①关于菲律宾在冷战时期与美国的关系,参见余志森主编:《美国通史第四卷--崛起和扩张的年代1898-1929》,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第531-532页;方连庆、王炳元、刘金质主编:《国际关系史》战后卷上册,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第109-112页、第370-372页;关飞:《菲律宾身上挥之不去的美国阴影》,《看世界》2010年第19期;陈奕平:《菲美安全合作及其对中国安全环境的影响分析》,《东南亚研究》2004 年第6 期;Erving Winslow,"The Philippines and 'Self-Determination',"The North American Review,Vol.207,No.749 ,Apr.,1918,pp.629 -632;Vicente L.Rafael,"Welcoming What Comes:Sovereignty and Revolution in the Colonial Philippines,"Comparative Studies in Society &History;Vol.52,Issue 1,Jan,2010,pp.157 -179;Elizabeth Hazard,"Nation Building and the Crafting of a Useable Past in the Philippines,"paper delivered to International Studies Association;2004 Annual Meeting,Montreal,Canada.“9·11恐怖袭击”发生后,美菲军事同盟再度升温,虽然在合作中美国给予菲律宾更多的平等地位以求进行联合反恐,但美菲间的依赖关系并没有得到实质的改观。2011年11月达成的美菲新军事同盟中,美国仍旧承诺定期为菲律宾军队提供指导,向菲律宾提供相关武器,保障菲律宾海上疆域的安全。这一系列承诺与1951年《美菲共同防御条约》大同小异,只是在范围和方式上有所不同。由此可见,美菲同盟关系中的依赖性仍非常明显。

第二,国家力量对比上的巨大差异。

长久以来,人们都在讨论一个问题:依附型的或失衡的军事同盟能否称为同盟?很多学者都给出了否定的答案。贝特·V·本森(Brett V.Benson)曾专门讨论过同盟的分类,并认为同盟只存在进攻性和防守性同盟两类,而通过对1816-2000年间的所有同盟的考察,本森认为组成同盟的盟友间实力不应有过大差距,两者应保证至少在一个领域中的相对优势。②Brett V.Benson,"Unpacking Alliances:Deterrent and Compellent Alliances and Their Relationship with Conflict,1816-2000",The Journal of Politics,Vol.73,No.4,October 2011,pp.1113 -1114.对美菲同盟而言,两国在经济、政治、军事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巨大的差异,且优势地位都无一例外地倒向美国。对比同为双边同盟的美日、美韩同盟可以发现,虽然当前美日、美韩间也存在不对等的情况,但却有实质上的差异。美日同盟、美韩同盟在建立初期也如菲律宾一样属依附型同盟,但自1978年美日《防卫合作指导方针》实施和1980年代韩国开始承担同盟开支起,这两个依附型同盟早已发生了质变。当前的美日同盟与美韩同盟可以称为不对称同盟,但绝非依附型同盟。而美菲同盟长久以来都没有发生质变,菲律宾仍是一个以农业为主、贫富差距巨大的中小发展中国家,其综合国力与美国不可同日而语,军事上更是严重依赖美国,因此美菲军事同盟仍未脱离依附型同盟的范畴。

第三,美菲间利益交集的狭窄。

与美日、美韩同盟一样,美菲同盟在设立之初的最大目的是应对所谓的共产主义的威胁。然而,随着意识形态斗争在国际舞台上的淡出,上述同盟也就失去了共同目标,而缺乏共同目标,同盟的存在就失去了支撑。冷战后,美日同盟的共同目标从应对共产主义威胁转变为了应对中国崛起;美韩同盟的共同目标则主要针对朝鲜问题,因此上述两个同盟仍是基于共同利益之上。反观美菲同盟,由于冷战后意识形态问题的解决,美菲同盟的主要共同利益已不复存在,而此时的菲律宾主要将精力集中在了应对内部分裂势力上。另一方面,作为冷战后的唯一世界超级大国,美国在欧洲有更多的遗留问题需要处理,因此东南亚在其全球战略中的地位也有所下降。基于以上两种主要因素,美菲军事同盟关系在冷战后的初期已降至冰点。虽然“9·11恐怖袭击”后,美菲在反恐领域的合作有所加强,但两者的利益面仍旧狭窄。作为一个中小型发展中国家,菲律宾国力有限,其所关注的更多是内部稳定和周边海域问题。而作为一个世界性的超级大国,美国国力强盛,所关注的是全球战略布局。因此对于与菲律宾的合作,美国的目标仅在于应对中国崛起和恐怖主义。由此可见,由于美菲双方的关注点有所不同,因此其利益交集也显得狭窄。此外,美菲同盟关系还受制于中美关系走向,这都导致当前美菲同盟的共同利益很少。

第四,建构东盟安全共同体对美菲军事同盟的弱化。

2003年10月7日,东盟十国领导人在印尼巴厘岛通过了“东盟第二协约宣言”,正式宣布将于2020年建成东盟安全共同体。作为一个“内向性”制度和惯例的立体结构,③阿米塔·阿查亚:《建构安全共同体:东盟与地区秩序》,王正毅、冯怀信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4年,第238页。东盟安全共同体对成员国行动的协调性有着很高的要求。④东盟的高度协调性源自东盟所提倡的多边主义实践,这是为了补足东盟十国间由单纯的双边交往而造成的交往国之间、交往国与其他东盟国家间的矛盾、冲突而设立的一种新协调机制,参见Amitav Acharya,"Collective identity and conflict management in Southeast Asia,"in Security Communities,edited by Emanuel Adler and Michael Barnett,,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98,pp.198 -210。作为东盟安全共同体的一员,菲律宾在安全领域的行动必然受到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制约。东盟致力于做亚太地区的领导者,而作为东盟分支的安全共同体的目标也在于做亚太安全领域的执牛耳者,这与奥巴马政府将美国定位为“亚太国家”①奥巴马政府首次对外提出美国是“太平洋国家”的观点是在第二届美国-东盟峰会上。及追求在亚太地区领导者的目标有冲突。菲律宾既是美国的盟国又是东盟安全共同体的一员,若两者有摩擦则必殃及菲律宾。另一方面,作为亚太重要的安全组织,东盟安全共同体对高调宣布重返东南亚的美国有着极大的吸引力。近些年来,美国通过联合军演和技术援助等方式施加对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影响,以求东盟安全共同体在建成后能听命于美国。从上述两方面看,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立将对美菲军事同盟产生不可忽视的弱化作用。

从以上四个特殊性可以看出,当前的美菲军事同盟与严格意义上的军事同盟有着很大的不同。首先,从各方面实力看,美菲军事同盟都表现出极大的失衡;其次,从利益面看,美菲在安全领域的利益交集也并不足以支撑美菲军事同盟;最后,从区域大环境看,东盟安全共同体的建构对美菲军事同盟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弱化影响。然而,虽然有上述种种的特殊性,美菲还是在《马尼拉宣言》中强化了美菲军事同盟,这与上述的美菲同盟的特殊性似乎产生了矛盾,但事实并非如此。菲律宾希望通过与美国结盟,加强它在同中国解决争议岛屿问题中的力量。而美国加强美菲同盟的真正目的是利用菲律宾做马前卒,一方面打探中国崛起的态势以做好应对策略,另一方面以菲律宾为跳板为其重返东南亚打下坚实的基础,美国决不会冒着与中国产生正面冲突的风险为菲律宾火中取栗。基于以上的认识,本文认为,美菲军事同盟的特殊性及当下的美菲安全关系的发展都足以证明,对于美国而言,菲律宾是其在亚洲战略布局中的一枚棋子,而非真正意义上的盟友,而中菲黄岩岛争端中的美国态度更有力地证明了本文这一观点。

三、美菲同盟关系再辨析:中菲黄岩岛争端中的美国立场

从事件本身而言,2012年中菲黄岩岛争端始于4月8日菲律宾海军非法进入黄岩岛,并持枪抓捕中国渔民和扣押渔船这一突发事件,但追根溯源,2011年11月16日的美菲《马尼拉宣言》为此次争端埋下了伏笔。

早在2011年6月17日,菲律宾国防部便宣布出动海军旗舰“拉贾·胡马邦”号护卫舰前往黄岩岛巡逻,以宣示所谓的主权,这一举动受到来自中国政府和民间的严正抗议后,菲律宾的强硬态度开始软化。普遍认为,这次事件是菲律宾对中国态度的试探。②朱盈库:《菲律宾官员:向南海派护卫舰不会激怒中国》,2011年06月21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06/21/c_121560893.htm5个月后的东盟峰会召开前,美国国务卿希拉里访问菲律宾并于11月16日在马尼拉与菲外长罗萨里奥签署了《马尼拉宣言》,宣言承诺美国与菲律宾展开军事及经济领域的一系列合作,并希望升级两国的同盟关系,以满足21世纪的新挑战。希拉里还公开宣称美国政府将在南海主权争议上支持菲律宾。③The U.S.-Philippines Partnership,April 30,2012,in Washington,DC,http://www.state.gov/r/pa/prs/ps/2012/04/188978.htm.

在得到美国的保证后,菲律宾在南海问题上开始动作频出。在19日的东盟峰会上,菲律宾提出解决中菲南海问题的主张并称东盟的南海问题协商“过于缓慢”,如果不能尽快解决南海问题,则菲律宾将另辟蹊径。④《菲律宾在南海浑水摸鱼欲搅局》,2011年11月17日,http://news.xinhuanet.com/mil/2011-11/17/c_122297193_6.htm.2011年12月3日,菲律宾以“非法捕鱼”为名扣留了在中菲争议海域捕鱼的5名中国渔民。2012年1月29日的美菲战略防务对话中,美国再次强调履行《马尼拉宣言》中的条款并强化美菲军事同盟关系,这无疑给菲律宾打了一针强心剂。此后,菲律宾逐渐在南海问题上对中国展示强硬态度,中菲黄岩岛争端也因此爆发。在中菲黄岩岛对峙出现后的4月16日,美菲“肩并肩2012”联合军演展开,美菲七千名士兵参与了演习。

从情势的发展看,美国对菲律宾的支持是一以贯之的,从《马尼拉宣言》到美菲战略防务对话再到联合军演,美菲间表现出了一个军事同盟应有的伙伴关系。然而,4月30日美菲“2+2会谈”中面对菲律宾的求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国防部长帕内塔却表示美国在黄岩岛争端中将不会选边站,在当天举行的“2+2会谈”新闻发布会上,希拉里也再次宣布了美国的中立立场。美国的这一中立表态使菲律宾颇为诧异和失望。

作为一个军事同盟,盟国间应有共享的安全目标并保持行动的一致性,这一点是军事同盟运行的原则,若这一原则被打破,则意味着“军事同盟效力的低下和生命力的消失殆尽”。⑤Brett Ashley Leeds and Sezi Anac,"Alliance Institutionalization And Alliance Performance,"International Interactions,No.31,p.186.对菲律宾而言,黄岩岛问题涉及其重大安全利益,而菲律宾本身没有足够的力量与中国正面对峙。之所以菲会在黄岩岛问题上对中国态度强硬,全在于其对美国介入的预期。然而事与愿违,作为菲律宾盟友的美国虽在争端开始时通过军演、协议等一系列手段对菲律宾予以支持,但当争端有升级可能时美国又跳出美菲同盟宣布中立,这一表态与美菲军事同盟的背景显得极为不符。

本文认为,美国的中立表态恰如其分地说明了菲律宾在美国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棋子。对美国而言,亚洲是其全球战略布局的重心所在,而东北亚、东南亚又是其亚洲战略的核心地区。作为东南亚地区对美国最为亲近和忠诚的传统友好国家,菲律宾无疑是美国重返东南亚战略的第一站,基于这种考虑,美国开始加强与菲律宾的合作。在美菲合作的诸多领域中,军事合作对美国意义重大,这不仅能达到反恐的目的,更强化了美国在亚洲的军事存在,因此,美国近来通过不断加强与菲律宾的安全关系更新了美菲军事同盟。由此可见,美国与菲律宾的军事同盟更多的是出于对自身战略部署的考量而非双方的共同利益,这样一种同盟并非规范性的同盟,自其形成起便是一个牵强而失衡的联合。

此外,早在2009年美国曾宣布南海问题不适用于《美菲共同防御条约》,虽然《马尼拉宣言》更新了美菲军事同盟关系,并强调了菲律宾所关注的海上疆域问题,但作为同盟基础的《美菲共同防御条约》仍不适用于此次黄岩岛争端。相比之下,在中日钓鱼岛问题中,美国曾于2010年8月申明钓鱼岛问题适用于《美日安保条约》。两相比较可知,同样是军事同盟,在钓鱼岛问题上美国与日本站在一边,在黄岩岛问题上美国却急于撇清与菲律宾的同盟关系。这也再一次证明:对美国而言,菲律宾更多的是一枚棋子而非真正的盟友。

四、结 论

本文要讨论的是一个令人困惑的问题:对美国而言,菲律宾是棋子还是盟友。我们看到,在当前的中菲黄岩岛争端中,美国并没有支持向其求助的盟国菲律宾而选择了中立,这与前一阵美国与菲律宾安全关系不断升温的大趋势相矛盾。但是,通过回顾冷战后美菲安全关系的发展历程,再结合军事同盟的理论框架对美菲关系的分析后,我们能够归纳出美菲军事同盟关系的四个特殊性,并确认菲律宾是美国亚洲战略的一枚棋子而非盟友,而中菲黄岩岛问题上美国的立场更证明了这一论述。

总体而言,美菲军事同盟是被美国自身利益所主导的同盟,虽然美国近来多次强调将强化这一同盟并提升美菲关系,但这些承诺都是建立在不损害美国自身利益的基础上的。当然,与自身利益无关的问题,美国也将不予理会。从菲律宾的角度看,由于其内部存在稳定风险:阿布沙耶夫等反政府武装在菲律宾各地的活动仍十分猖獗,且出现了与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泰国等国恐怖组织的联合趋势;棉兰老岛的伊斯兰自治省仍有十分严重的分裂倾向。此外,菲律宾在中菲有争议岛屿上也面临压力。而由于自身实力的匮乏,要解决上述问题,菲律宾仍需仰仗美国的军事支持,因此,美菲双方虽然利益面狭窄、实力差异巨大,却仍会出于各取所需的目的而保持较长时间的军事同盟关系。

猜你喜欢

黄岩岛盟友菲律宾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7.0级强震袭击菲律宾
官员和专家说,伊朗对伊拉克的袭击表明对美国在该地区盟友的藐视
中国东盟友谊歌
吉林一号光谱01星黄岩岛影像图
在叙利亚遭美国抛弃,库尔德人从美敌对势力中找到新盟友
是对手,更是盟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