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仑区中学校运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2012-08-15吴玲萍

运动 2012年10期
关键词:北仑区校运会运动会

吴玲萍

(岷山中学,浙江 宁波 315800)

实验与调查

北仑区中学校运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

吴玲萍

(岷山中学,浙江 宁波 315800)

通过实地考察、访谈调查和文献资料等研究方法,对北仑区中学校运会的现状进行调查。结果表明,中学的校运会现状甚忧,在教学体制、学校对体育运动会的目标、学生老师对校体育运动会的认识、项目设置、时间安排、场地器材、参与程度等方面存在问题。为此,本文旨在为今后北仑区中学的校运会的发展提供相关的理论依据。

校运会;现状;发展对策

1 前 言

学校运动会(以下简称“校运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体育工作的重点之一,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它具有相当强的凝聚力和号召力,是大力宣传和发挥体育功能的最有效的形式。但是,现在有些学校的运动会还是按照传统的观念开展,运动会成了少数人的活动,而大多数的学生却置身事外。竞赛仅局限于跑、跳、投这些竞技性强而又枯燥乏味的项目,因此出现了“少数人干,多数人看”的局面,这种现象有悖于面向全体学生和素质教育的要求。所以,校运会如何融竞争性、竞技性、趣味性、健身性、教育性于一体,适应时代的发展和新大纲的要求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2 研究对象与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调查法等,以北仑区中学校运会的现状及发展对策为研究对象,对北仑区6所中学(高中2所,初中4所)的900多名师生进行调查研究。

3 结果与分析

3.1 北仑区中学校运会的现状

3.1.1 教学体制的问题关于体制问题,“学优则仕”的硬道理使得我们不得不承认,文化学习的重要性,不得不看重应试教育的现实意义,特别是经历了课程改革。当改革出现问题的时候,当我们极力进行反思的时候,我们又重新辨证地看待传统教育的可行之处,甚至对传统应试教育又进入了新一阶段的“热恋时期”。就好象我们和传统教育离了一次婚,现在又“复婚”了,经过反复的琢磨和冷静的思考,我们终于发现,原来我们不能失去你(应试教育),现在我们更需要你、更爱你了。这一点,说得一点也不为过,应试教育的确越来越厉害了,任课老师、家长、学生可以铿锵有力地说,画画差一点无关痛痒、唱歌不会唱不伤大雅、跑步跑得慢不是大问题,运动会不参加更是情理中的事。而上级教育部门又要学校有丰富多彩的体育活动,一年需要二次的运动会,需要有小型的竞赛,这就是矛盾。

3.1.2 学校对校运会的目标不明确通过对6所中学认识开运动会的目标的调查表明,主要存在以下几中观念:(1)为了完成任务,应付上级检查;(2)促进学校体育发展,丰富师生文体生活;(3)浪费时间和金钱;(4)完全可以取消。持第一和第二种观念的人较多。为什么会存在这样一些观念呢?第一,传统的学校体育运动会表现出很强的竞技性,被看作是发现、培养和锻炼体育苗子的重要途径;第二,传统的体育教学以掌握“双基”的程度来评价一个学生的体育成绩好坏。

3.1.3 学生老师对校运会认识的偏差调查显示,学生中认为“只有班主任要求并指定我参加体育运动会我才参加”的同学占35%。多数学生认为,校田径运动会是少数体育尖子生的事,与他(她)们没有多大关系。35%参加比赛的学生中,有1/3还多的学生是被动参加的,因为学校对报名人数有要求。

任课老师和班主任是学校的重点队伍,他们责任大、杂事多,加上教育质量的重大压力,使得他们的神经注意力就主要集中在自己的本职工作上,而且重点是那些显为人知、纳入考核的工作。即便是班主任老师,也主要把精力都集中在自己所从事的学科教学。长期以来,教师分行又分家,自己管自己的那一块。他们其实也有自己的理由,自己的事情都未做好、都忙不过来,怎么还有心思去管其他的事呢?

当一张运动会通知发下去的时候,教师会有一种反感情绪,又多了一件心烦的事。运动会成绩差一点没有关系,学习差倒是有压力、失面子的事情,两者权衡,当然就把运动会的事情搁置一边。直到体育教师上门催交运动会报名单的时候,不少教师还要迫不得已拖上一两天,最终草草了事。稍微认真一点的老师则是把全部责任推到学生自己身上,让他们自己去选拔,自己去练习,冷暖不问。

3.1.4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项目设置太单调传统的校运会项目设置仍然依据标准的田径比赛来设置,如径赛中的100米、200米、400米、800米、1500米等;田赛中的跳高、跳远、三级跳远、标枪、铁饼、铅球等。但是,随着教育理念的更新,教育目标的重新定位,学校体育教学内容也发生着相应的改变,如跨栏、三级跳远等一些技术与难度较高的项目已经“名存实亡”;另外,受场地和器械的限制,考虑到安全性,像标枪、铁饼、铅球等一些容易造成伤害事故的项目早已“冻结”。因此,这些单一的内容完全没有从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出发,从而导致学生缺乏积极性和主动性。

3.1.5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时间安排固定、参赛人数少学校举办运动会,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校体育发展,丰富师生文化生活。但是,现在举办运动会,大多数学校都是利用双休日时间,或者仅仅利用一天时间,甚至有的学校就干脆取消了运动会,原因都是统一的,即抓紧时间,别耽误学生学习。另外,许多学校都举行一次运动会,要么春季运动会,要么秋季运动会,几乎没有举行两次运动会的,这其中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省时、省力、省财)。在体育基础课程改革的新形式下,这极大地影响了具有新的体育观和强烈参与体育运动愿望的师生们的积极性。在参赛的人数上,占班级总人数的40%的有1所学校,占班级总人数45%的有1所,还有4所学校只占班级总人数的33%。

3.1.6 学校体育运动会的参与面太狭窄学校举办运动会,最理想的场面是人人参与,包括学生、教师和职工,体现出“全校性”。然而,事实上学生参与的比例相当低,一般都是以班级为单位,规定每班男生和女生分别几人,每人各几项。这对于那些十分热忠于体育运动的学生来讲,就没有尽情表现的机会。教师和职工参与的人数就更加是微乎其微,从而导致师生共同参与、同场角逐的机会很难出现。而对于那些对体育缺乏兴趣的人来说,就减少了激发和培养他们产生兴趣和动机的机会。参加的人少了,就缺少了群众性,缺少了热闹欢快的场面,从而达不到共同参与、共同竞争、共同提高的目的。

3.2 北仑区中学校运会现状的分析

3.2.1中学生中有一小部分学生“不太喜欢”和“不喜欢”参加运动会,其中参加的同学中有超过1/3的中学生是被动参加的。这是因为目前的运动会内容和比赛的方式还不能吸引学生,难以培养学生的运动兴趣。

3.2.2运动会项目设置与学生的实际水平相差太大,如铁饼、标枪、百米跑等项目,如果没有进行较系统的训练是无法参加这些比赛的,而在目前的体育与保健课的教学里,这些项目难度大、危险性高而大部分被取消。学生在平时没有机会得到这些项目技术上的指导。所以,报名参加这些项目的学生大多不能顺利地完成比赛。

3.2.3由于学校运动会观念的陈旧,所设的项目枯燥乏味和单一,并且竞技性强,娱乐性、健身性、集体性较差,使大部分学生体验不到体育的乐趣,发挥自己的特长,所以难以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

3.2.4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场地器材的限制,运动会的规模小、时间短、项目少,有些学校甚至只设立单项比赛,以应付上级部门的检查,所以大部分学生没有机会参加。

3.3 北仑区各中学校运会发展对策

3.3.1 明确学校体育运动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学校体育运动会应着眼于体育的普及,使之能够切实的丰富校园文体生活,促进师生间的交往,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培养学生的使命感、责任感、成就感以及集体观念、协作意识和进取精神。更重要的它是教会学生认识社会、了解社会以及如何面对挫折、面对失败、战胜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最生动的课堂。因此,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我们应充分发挥它举足轻重的作用,从而努力推动学校体育工作的发展,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有利条件。

3.3.2 灵活安排学校运动会时间对于时间的安排同样需要考虑,举办不同类别的运动会,其时间安排应有所不同。传统的运动会举办时间一般采取集中的方式(双休日),从学校体育的发展来看,这种方式只能适应内容少,参与人数少的传统学校体育运动会。运动会时间集中,对于要参加多项项目的学生则有可能力不从心,导致受伤而影响学习和健康。那么,唯一的办法就是放弃部分自己喜欢的项目,这也是目前许多学校运动会报名工作中的一个突出表现。所以,最好采用比赛时间分散的方式进行。这样,可以减轻师生用在体育运动会上的精力,有利于教学。可以充分利用每天下午的课外活动时间,每天安排一个项目。这样,不但充分利用了课外活动时间,而且还在丰富了学生的课外活动的同时,推进了学校体育向深层次方向发展。

3.3.3 积极创建特色学校运动会特色学校运动会必须要有特色的运动项目作保障。积极创建具有特色的学校体育运动会,首先我们要根据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按照学生群体需求,改变传统的、陈旧的、不合实际的内容和形式;第二,我们要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积极创建学校的特色运动项目,这样才能使学校运动会更具有生命力,更具有发展潜力。要努力做到使每次运动会都有新的项目,要结合校运动会开展各种各样、丰富多彩的配合性活动,如展览会,板报竞赛,啦啦队表演、文明集体评奖等,强调学校运动会的综合效益。

3.3.4 学校体育竞赛与课外体育活动相结合竞赛参与不同于一般的体育活动参与,竞赛参与是全身心的一种参与,所以培养学生体育的效果要比一般参与活动要好的多。平时的比赛,不仅参与人数多、受益广,而且时间地点可以任意选择,场地器材可以交替使用,不受条件限制,举办容易。我们在课外体育活动时间开展多样性、经常性、小型性、趣味性、健身性、考核性的体育比赛活动,使体育竞赛与体育活动、体育课、“达标”等相互促进、相互提高,紧密结合,在普及的基础上提高。竞赛又能对学生课外体育锻炼的情况进行促进、检查、评比,提高学生锻炼的积极性。

3.3.5 学校体育竞赛应与《全民健身计划》相结合《全民健身计划》是我国社会体育的全局性和指导性的纲要,要实现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的有机结合,使学生走上社会之后仍能长期乃至终身从事体育活动,并依次促进整个中华民族体质的根本性提高,就必须将全民健身计划的要求贯穿与学校体育的各个方面,其中也包括体育竞赛中。因此,我们必须认真领会“全民健身计划”的实质,彻底转变传统的以单一的竞技运动项目为主要内容,全年以某几天为竞赛的传统观念。切实把增强学生体质。对学生进行终身体育教育,让学生体会体育的乐趣,培养学生体育锻炼的技能与习惯作为学校体育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具体到学校体育竞赛的改革上,就应该冲破单一竞技运动项目的局限。有选择地把适宜中学生健身的部分竞技运动项目与趣味性、娱乐性、健身性和民族性较强的大众文化体育项目融合在一起。逐步形成具有中学自身特色的群众体育运动竞赛内容新体系。

3.4 北仑区各中学校运会发展的注意点

3.4.1 提高认识,正确把握改革的目的组织学校体竞赛的目的,应始终面向全体学生,推动群众体育活动广泛、深入、持久开展,不断强化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习惯、技能。只有正确把握了这一目的,才能转变传统的思想观念,具体制定科学合理的改革竞赛内容与形式的目标,不断加大改革的力度,充分发挥学校体育师资、场地器材方面的优势和群众竞赛的功能,使学校体育真正面向全体学生,面向社会,面向未来,面向终身。

3.4.2 减轻学生负担,保证竞赛时间现在在各级教委均发出确实减轻学生负担的通知。规定学校的周上课时间和作业量。我们应真正执行这项规定,使学生从繁重的课业负担中走出来,有时间去参加体育活动、竞赛,并且用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引导学生锻炼强体,强化行政约束力,使各级领导重视学生的体质发展,使体育活动时间形成体制,而不至于他们课外依然习惯化地去完成教师“法定化”的作业。

3.4.3 体育内容与形式的选择应紧密的结合学生的心智特点学生们的思维能力,判断能力都有一定的发展,但他们毕竟还是孩子,活泼好动,争强好胜,希望表现自己,期待集体的认同等是他们的心理特征。在安排与确定竞赛的内容与形式时,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知识层次和身心特点。选择技术难度适中,趣味性强,既练体又动脑的健身项目,将有助于增强兴趣与吸引力。

3.4.4 要充分调动学生、社会及体育组织的积极性应积极鼓励和帮助学生组织形式多样、项目各异的体育协会、体育俱乐部、活动中心、兴趣小组及家长互助组。让他们在学校统筹下自己组织开展体育运动竞赛活动,将之纳入学校群体竞赛计划,为其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各方面的支持。另外,组织这种模式的运动会,有许多工作,如编排、宣传、主持等,若放手让学生来办,发挥它培养人、教育人、锻炼人的作用,对于增强学生的体育知识,培养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展现各种才华都有很好的作用。

4 结束语

校运会应更多地着眼于体育的普及,促进学校体育的发展,培养青少年体育锻炼的意识。通过运动会的形式,丰富校园文体生活,促进学生的交往,促使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使广大学生成为敢于挑战、勇于争先、开拓创新,并具有献身精神的人才。同时,群体竞赛活动的开展使学生拓宽了人际交往的范围,通过竞争、交流、互助,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集体观念、协作意识、进取精神以及遵纪守法等现代人应具有的素质。学校运动会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实施素质教育和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青年一代的有效途径,是学校紧紧围绕“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有力措施,学校运动会具有举足轻重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1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教学大纲(修订版)[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 2 ]教育部.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实验)[ 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 3 ]邓星华.“健康第一”的理论依据与学校体育的新使命[ J ].体育学刊,2002(1).

[ 4 ]曲宗湖.素质教育与农村学校体育[ M ].贵州:贵州教育出版社,1999.

[ 5 ]富嘉贞.校运动会向体育节转轨的研究[ J ].成都: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0(2).

[ 6 ]陈均.学校运动会改革新视野[ M ].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 2003.

[ 7 ]胡小明.新世纪体育走向[ J ].体育与科学,2001(4).

[ 8 ]杨芳.实施素质教育与学校运动会的重新定位[ J ].体育学刊,2001(6).

[ 9 ]王乃信.面向21世纪中小学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M ].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2001.

G807.0

A

1674-151X(2012)05-080-03

投稿日期:2012-03-02

吴玲萍(1976 ~),中教一级,本科。研究方向:体育教育。

10.3969/j.issn.1674-151x.2012.05.036

猜你喜欢

北仑区校运会运动会
宁波市北仑区新碶小学 把最好的给孩子
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学达小学 童创学达 性天成长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小港实验学校 好玩的学校 懂玩的老师 会玩的学生
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柴桥小学 学最优秀的别人 做最优秀的自己
我要参加运动会
难忘的校运会
漫画小知识
春季运动会
快来参加校运会
全员校运会,全员齐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