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结构①

2012-08-15龚建林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公共服务体系政府

龚建林

(广东工业大学 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006 )

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结构①

龚建林

(广东工业大学 体育部 广东广州 510006 )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是时代的需要,也是体育实践的需要。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由满足公共体育需求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场地设施系统、活动系统、指导与培训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体质监测系统、保证系统等六大要素系统。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影响着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体育 公共服务 体育公共服务 体系 内涵 结构

在当今世界,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政治文明程度的标志。在我国,党和政府也已经明确提出,将构建公共服务体系作为新时期建设服务型政府的基本任务之一。众多的公共部门也逐渐关注公共服务特别是各自所属领域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有关问题。在全面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的建设进程中,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政府服务职能的逐步转变以及对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有力地推动着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和完善;建设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求政府重视提高体育公共服务的质量,还要求政府具备提供高体育公共服务质量的能力。然而,当前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供给主体单一、产品供给不足,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体育需求。因此,亟待开展对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相关研究,以期为构建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提供理论参考,促进体育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

1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背景

公共服务体系是政府保障公民基本权利的制度安排,是现代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基础。在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的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取得了新公共管理理论和新公共服务理论等公共服务理论成果,推动了西方各国政府在管理政策、体制和职能等方面均作出较大调整,促进了公共服务的发展与完善。当前,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建立与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已成为世界各国的基本共识,体育也已经被纳入了公共服务的视野。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进程中的中国自然也不例外。加快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是促进科学发展的现实要求,是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重要举措,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指出:“建设服务型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形成惠及全民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 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指出,“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行电子政务,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1]在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将加强社会建设、促进社会事业发展、建立健全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摆在突出位置,逐步完善符合国情、比较完整、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提高政府保障能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2]学术界如社会学、政治学、管理学、经济学界等对此予以足够的关注,分别从各自的学科视角研究我国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

体育是社会发展与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标志,是社会事业的基本组成部分之一,体育事业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体现。上个世纪西方主要发达国家基于全球化影响、信息化的挑战和民族主义浪潮的冲击等背景和福利制度下的完善体育设施,政府部门、市场以及众多的体育社团对体育公共服务进行了改革,以满足人们的多元化体育服务需求。[3]作为公共服务体系组成部分,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在推进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国际上的社会发展实践表明,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从1000美元向8000美元过渡的时期,公共需求会快速扩张。我国现正处于这样一个时期,特别是在“2003年,我国城乡居民患病人数高达50亿人次”[4]的情况下,更凸显了强化体育公共服务的意义和价值。在2002年7月22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期体育工作意见》(中发〔2002〕8号)中明确提出“大力推进全民健身计划,构建群众性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的目标,并要求“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必要的体育设施和体育服务;根据不同区域、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坚持体育服务的多元化,适应各方面的体育健身需要,保障广大人民群众享有基本的体育服务”。国务委员陈至立在2008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中也明确指出,“要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发展体育事业、提供基本体育公共服务中的责任”,“把解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同社会体育资源不足的矛盾作为体育工作的新的动力。”举世瞩目的2008北京奥运会获得全面成功,特别是51枚金牌使中国竞技体育的辉煌达到了新的顶点。在2010年的广州亚运会上,我国第八次蝉联金牌、奖牌总数第一,创造了参赛历届亚运会来的最好成绩。当前我国正在实施“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战略”, 坚持以增强人民体质、提高全民族身体素质和生活质量为目标,高度重视并充分发挥体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实现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体育管理体制将由政府集权转向政府主导、社会自主综合型。国家体育总局局长刘鹏同志在201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指出,“十二五”时期我国体育事业发展迎来新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面临着构建公共体育服务体系、推动体育事业全面进步的新挑战,公共体育服务覆盖面、均等化还有待加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组织建设、科学指导等方面都有较大差距,仍然是建设体育强国过程中的基础性薄弱环节。他进一步指出,要以建立完善面向大众的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为主线,以建设体育强国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基本动力,系统规划“十二五”时期的体育工作,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体育发展道路。[5]在这种背景下,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与研究也显得迫在眉睫。

2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内涵和特性

社会性公共服务是传统政府由管制型、全能型向服务型转换的一个基本而重要标志。所谓社会性公共服务,是指政府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的服务行为。它具有维护“公民权利”的性质和较强的再分配功能,是实现社会公平的重要手段。[6]社会公共服务通常由法律授权的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企业承担,其中政府是责无旁贷的社会公共服务提供主体。通过这些部门或主体提供满足公共需要的公共服务,使全体社会成员均能享受社会发展和改革的成果。所以说,公共服务是服务型政府建设的基本内容,也是政府的一项基本职能;公共服务是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和企业等部门提供的,其中政府是为社会民众提供公共服务的主要责任主体。

体育公共服务是社会性公共服务的下位概念,根据社会性公共服务的概念,我们认为,体育公共服务是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等供给主体为满足社会成员体育需要而提供体育公共产品的过程。可以顺乎逻辑地导出体育公共服务的定义,即政府公共组织为满足其公民的公共体育需要而提供的公共物品、混合物品或服务的行为。体育公共服务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企业和第三部门等供给主体(以政府组织为主)提供的公共产品,除了具有理论上公共产品的基本属性外,体育公共服务还具下述特征:

(1)指向性,以体育公共需求为指向,体育公共服务的投入、运行和管理均以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体育公共需求为终极目标;

(2)公共性,强调公平与均等,保障人们享受到基本体育公共服务的权利以及体育公共服务的均等化;

(3)便利性,强调对人的基本关怀,为人民群众提供就近的、经常化的体育服务,满足体育的需要;

(4)丰富性,强调为不同的群体,提供丰富多样的体育公共服务和产品。

体系是若干有关事物互相联系互相制约而构成的一个整体。[7]那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应该是为满足公共体育需求而提供的各种要素和创造的条件等的总称。作为体育公共服务的提供者,要创造必要条件以保证能把体育公共服务提供给公众。所以,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指由满足公共体育需求的要素构成的有机整体。建立科学的、完整的、系统的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有利于用科学的理论指导体育公共服务的系统构建,有利于实现体育资源的优化,有利于加强对体育服务的管理,促进体育公共服务的可持续发展,使之更好地为社会的需要、人的需要服务。

3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结构

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主要包括场地设施系统、活动系统、指导与培训系统、信息咨询服务系统、体质监测系统、组织管理系统等六大要素系统。

3.1 体育场地设施系统

该系统是由满足公众体育公共需求的场地设施及其关联所构成的整体。体育场地设施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物质载体,是构成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重要保证,为体育的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体育场地设施主要有公共体育场馆、以健身路径工程为主的社会健身休闲场地、经营性体育场所以及各级机关、学校、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所属的体育场地设施等多种类型。要切实通过“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体育彩票公益金和多渠道筹集资金,在缺乏体育公共设施的农村乡镇、村和城市街道、社区建设、完善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唯有形成一个的良好体育场地设施网络,才能有效地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

3.2 体育活动系统

体育活动系统是满足公民健身、娱乐、教育、竞赛、休闲等公共活动需求要素的总和。体育活动是体育的本质体现,是人与活动内容的结合,是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核心。可以说,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中的其他要素均是通过体育活动这个载体来发挥作用的。不同时代、不同地域,体育活动的内容也会有所差别。各地方要根据经济社会的发展,不断进行赋予体育活动内容和形式创新,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满足群众的多元化需求;利用“全民健身日”、节假日、重大活动和各地传统节庆等时间节点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突出主题,贴近群众,引导广大群众积极主动地参与,以期提高体育活动效果。积极从国外、境外引进一些新型体育项目并进行推广,同时积极资助那些深受群众欢迎而且具有良好健身作用的新体育项目。

3.3 体育指导与培训系统

该系统主要包括健身与休闲理论研究、健身与休闲娱乐方法研究与推广、运动技术培训、运动技术指导等内容,是群众科学健身的前提,对体育的发展具有导向和保障作用。社会体育指导员、学校体育教师、专业体育教练员、体育科研医务人员等人员是指导与培训系统的主体。要通过加强体育健身指导和健康促进教育,使公民掌握1~2项基本运动技术,并且不断提高健身科学化程度和终身体育意识;结合最新科学技术研发和大力推广科学有效、简便易行的体育健身娱乐方法;加强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扩大队伍,充分发挥社会体育指导员在推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重要作用。在国外,志愿人员在体育健身活动的组织和服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我国它还是一个薄弱环节,所以在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也要建立与我国公共体育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体育志愿者队伍,有效发挥他们在开展公共体育工作中的组织、指导与宣传作用。

3.4 体育信息服务系统

体育信息服务系统是指由体育信息的收集、分析、发布等要素构成的总和,建立完备的信息咨询服务系统是提高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整体功能和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体育信息咨询系统是利用科学技术向人们提供体育公共服务的重要手段,也是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趋向,如体育电子政务系统、全国体育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均属于体育信息咨询系统。通过体育信息咨询系统的运行,使人们既能便捷获得体育公共服务的内容、程序、方式等相关信息,也能直接享受到一些以信息化形式提供的体育公共服务。所以,在体育信息咨询系统建设方面,要适应信息时代发展的要求,以信息服务为主,构建体育公共服务平台,方便群众获得体育服务。[8]

3.5 体质监测系统

体质监测系统通过体质测试,及时地了解、掌握大众的体质状况,科学客观的评价锻炼效果,有利于实施科学的指导,保证健身活动朝正确的方向发展。要强化对群众体育的科学引导、科技保障,做好国民体质监测工作,建立科学健身指导体系,同时加强体质研究和体质监测服务,形成体质监测的预警机制,实施体质监控和追踪研究,定期公布体质监测结果,引导群众关注体质和健身。

3.6 组织管理系统

组织管理系统是影响活动经常化的基本因素,管理者、组织者是联系群众体育各要素间的纽带,高效的组织管理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持续健康地开展,对群众体育的发展起导向和保障作用。体育公共服务的组织管理系统由政府组织、体育事业组织、体育社团组织、体育经营组织、非正式组织构成,不同的组织形式以不同的方式为广大群众参与健身活动提供组织支持。要进一步建立健全群众体育组织体系建设,健全乡镇文化站、工会体育组织和行业体协等群众体育组织的建设,充分发挥这些组织在公共体育服务体系中的桥梁与纽带作用。

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各子系统均是具有特定功能的相对独立的系统,更是密切联系的统一整体,它们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依赖、相互制约,与外界环境不断进行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共同影响着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

4 结语

体育公共服务是我国公共服务建设的组成部分,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是我国体育强国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环,是国家体育职能部门必须着手推进的一件事情,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一个重要方面。构建体育公共服务体系不仅契合了国际体育行政改革的潮流,而且有利于满足我国公共体育需求,保障公民的体育权利。建构和完善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明晰各子系统的功能并促进各子系统建设,对于提升体育公共服务水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随着我国服务型政府建设的深入和体育日益成为人们的生活方式,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将会越来越细化和高效。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和完善,将有力地推动我国由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迈进的征程。

[1]胡锦涛.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而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N].广州日报,2007-10-25,A1~A4.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OL]. http://www.iliyu.com.

[3]王伯超,范冬云,等. 发达国家体育公共服务改革的背景及启示[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0(3):6~9,18.

[4]续川.以科学发展观构建和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J].体育文化导刊,2006(5):5~8.

[5]刘鹏.科学规划 改革创新 迈出建设体育强国新步伐在2011年全国体育局长会议上的讲话[OL].[2011-1-11].http://www.sport.gov.cn/n16/n1077/n1392/n1765998/n1766013/1775716.html.

[6]李屏南,陈湘洲.论民生视角下的政府社会公共服务改革[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39~45.

[7]辞海编委会.辞海[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0:274.

[8]刘庆山.我国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研究述评[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8,32(3):24~26.

Research on Connotation and structure of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GONG Jian-lin
(Department of Physical Education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Guangzhou,Guangdong,510006)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s construction is the need of both times and the sports practice. 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is an organic whole comprised of essential factors meeting the public sports need.The sports public service system mainly includes six essential factor systems,such as the location facility system, the activities system, the instruction and the training system, the information consultant service system,the physique observation system, the guarantee system,and so on. There are mutual connection, the interaction,the interdependence and restriction among them, They are carrying on material, energy and information exchange unceasingly with the external environment, which influences sports public service development.

Sports;Public services;Sports public service;System;Connotation;Structure

G803 G812.7

A

2095-2813(2012)01(b)-0093-03

龚建林(1973~):男,江西新干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社会学、体育文化研究。

猜你喜欢

公共服务体系政府
TODGA-TBP-OK体系对Sr、Ba、Eu的萃取/反萃行为研究
16城市公共服务满意度排行
“三个体系”助力交通安全百日攻坚战
新冠病毒及公共服务观念的渐变
政府购买青少年体育公共服务的实践探索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书长
省级政府金融权力榜
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投入效率分析
“曲线运动”知识体系和方法指导
“三位一体”建体系 长治久安防哮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