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山东省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与对策研究①

2012-08-15祝瑞雪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项目普通高校俱乐部

祝瑞雪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山东青岛 266109)

对山东省普通高校实施“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的实证与对策研究①

祝瑞雪

(青岛农业大学体育教学部 山东青岛 266109)

“三自主”教学模式是目前体育教学改革的重点,它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体现了“健康第一”、“以人为本”新的教育理念。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问卷调查法等方法,对山东省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的调查研究,并针对出现的问题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旨为山东省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出依据。

高校体育 教学评价 “三自主”教学模式

2002年教育部颁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教育课程教学指导纲要》第九条明确提出:“根据学校体育的总体要求和体育课程的自身规律,应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多种类型的体育课程,可以打破原有的系别、班级、组别,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应具有自主选择课程内容,自主选择任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的自由度,营造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氛围。其实施,既是高校体育改革的亮点,也是高校体育教学改革的难点。“三自主”选课要求的提出,为高校体育课程的改革,指出了明确的方向。在近几年的实施中,山东省各高校都在体育教学改革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也遇到了各种困难,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高校体育效能的发挥。本文就山东省普通高校体育教学“三自主”教学模式实施现状进行探讨,并对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建设性意见,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三自主’体育教学模式,旨为它的普及及应用提供依据。

1 研究对象及方法

1.1 研究对象

截止2011年6月底,对山东省内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山东财政学院、济南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理工大学、烟台大学、鲁东大学、聊城大学、临沂大学等部分高校1~4年级的在校学生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

查阅了大量相关的文献资料60余篇,为本研究提供了理论和方法的支撑。

1.2.2 问卷调查法

以山东省16所高校1~4年级学生为调查对象共发问卷4000份,回收3847份,其中有效问卷3721份,有效回收率97%,符合分析研究要求,为全面了解普通高校对学校体育课程“三自主“组织形式与实施现状提供了数据材料支持。

1.2.3 访谈法

2008年10 月至2011年6月走访了从事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教学的专家13人;体育教师及学生进行座谈,就“三自主”教学模式进行咨询与调研,获取了相关信息和建议,为本研究相关对策制定提供了重要依据。

1.2.4 数据统计法

对所调查的数据进行处理,统计分析,对调查问卷获取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并运用excel进行常规数据统计,用百分数对统计资料进行详细描述。

2 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过程现状分析

2.1 高校体育开设“三自主”教学选项课的现状

通过调查发现,在目前开设“三自主”教学形式选项课的高校情况各不相同,全面开展 “三自主”教学形式选项课的占16%,部分高校在一年级开设的是常规的体育基础课占17%,在二年级开设“三自主”教学形式的选项课的占47%,有个别学校在大三,大四开设“三自主”教学形式选项课的占5%,在组织上一般学校打破了原有院系,班级建制组成体育课堂的占6%,采用俱乐部制教学形式的占9%。调查发现,在自主选课中,学生真正自主的大多数只能是在选择教师和项目这两个方面。由于高校体育资源短缺等方面的原因,在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方面,目前学生的自由度还较少。

2.2 高校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项目设置

据调查,省16所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项目的设置呈多样化,一般包括:球类(篮球、排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等);保健类(武术、瑜伽、太极拳等);运动休闲类(定向运动、舞龙、舞狮、野外生存、轮滑、攀岩等);各高校充分挖掘现有的体育教学资源,积极创造条件,尽可能多的开设体育项目以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兴趣爱好、不同体质学生的体育需求。

个别学校建立了俱乐部制 学校体育正向终身体育、快乐体育和多元化体育方向发展,如青岛大学通过对照班(沿用学生自发俱乐部与自由锻炼形式)与实验班(体育课与俱乐部“一体化”教学形式)进行了对比研究。实验班各俱乐部内名誉主席,主任,秘书,干事,指导教师等组成。各成员的职责在各俱乐部章程中有明确的规定。各俱乐部 在上学期末将本学期工作计划递交院体委会审批,学生以兴趣为前提,自愿参加俱乐部,成为俱乐部的成员;有计划的参加不同俱乐部的轮换,使学生较全面的掌握各专项技、战术,并学到强身健体,终身受益的锻炼方法,俱乐部成绩(40%)与体育课成绩(60%)共同构成体育成绩。再如笔者所在学校青岛农业大学实施的俱乐部体育教学模式,该校每学期开学初,由体育教学部组织全体任课教师全面分析自己的基本情况和自己所要开设的课程,并向学生公布每位教师简历,建立计算机选课检索系统。在开课前由体育教学部统一组织学生选课。学生在一周任何时间内均可选课,也可在一周的任一单元的相同课程(俱乐部)的任一教师处上课。该校选课机制引入体育教学。据文献调研:“目前,各高校学生的课外体育锻炼几乎没有组织,特别是大学三年级以后,体育课结束,学习任务加重,学生体质下降,部分机能消退。”由此可见,在学校建立一套适合课外体育锻炼的组织形式,对提高大学生的体质和专项技、战术以及健康水平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有关文献调研表明:“95%以上的大学生有参加群众性体育俱乐部的要求和意愿。这为学校课外体育开辟了广阔的前景。”

2.3 学生选课情况

本文调查学生共3847名(有效回收)(男生2618人,女生1229人),在13个教学时段共开出12个项目218个班次的选项课供学生选择。新兴体育项目 趣味性娱乐性强的项目受到学生青睐。调查显示:健美操有10383人选学,占总人数的26.9%;体育舞蹈612人选学,占学生总人数的15.9%,新兴体育项目大学生极度喜爱,迎合了当代大学生的求新心理要求。对大学生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这也是高校体育课程改革的焦点问题。本次有836人选学羽毛球,占总人数的66.5%;912人选学篮球,占总人数的23.7%;羽毛球选学人数439人占总人数的11.4%;这充分说明传统的竞技体育项目只要有趣味性,娱乐性强,在高校体育中才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2.3.1 男女生选课具有明显的倾向性

男生选学篮球、足球、乒乓球的人数1321人,占男生总数的50.5%;女生选学艺术体操、体育舞蹈、健美操的人数为839人,占总人数的68.2%;显而易见,男生喜爱竞争对抗的心理特征,女生爱美和追求时尚的特点,从而使他们的选课带有明显的倾向性。另外一些传统体育项目如田径、体操、排球等受到冷遇和排挤有被其他体育项目取代的趋势,具体表现在选课人数较少,达不到开班人数。

2.3.2 学生选课有一定的盲目性和随意性

由于学生对体育的兴趣、爱好和态度各不相同,学生的体育基础也有较大差异,因而在选课时有些学生显得被动。盲目选课和随意选课的学生占有一定比例。在对选课态度的调查中发现:“67.3%”的学生是自己认真选的课;“16.5%”是自己随便选的课;“16.2%”是别人代替选的课。在选课动机调查中,23.5%学生是“为了提高运动技术水平”,41.8%的是“为了娱乐和健身”,34.7%是“为了体育成绩过关”。由于学习目的不明确。对所选项目了解不够全面,导致学生盲目选课和随意选课。

3 对策和建议

3.1 充分挖掘和加强学校体育资源建设

首先要充分利用和挖掘现有体育资源,尽量加大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传统教学由于项目少,所需器材也就少,很多场地器材利用率低,造成资源浪费。“三自主”教学模式对体育场地设施要求更高,要满足学生的需要,就必须充分利用校内现有体育资源,尽可能较多的开出学生喜欢的体育项目;其次,学校应该适当实施政策倾斜加强体育设施建设,为体育教学提供足够的物质保障满足学生日益增强的体育运动需求。第三,体育项目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要做到科学合理,避免项目设置盲目求新求异,以学生兴趣为中心、片面强调学生兴趣的现象出现。体育项目设置和教学内容安排,不仅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喜好,更要考虑到它的健身价值,要符合当代大学生的体能特征和身心特点。

3.2 加强体育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体育教学质量

体育教师要想适应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需求,适应新的教学模式的需求,必须加强自身建设,不断提高自身业务素质和能力素质,拓宽知识面和文化素养。目前,就体育教学改革而言,体育教师应思考熟悉体育教学改革过程的能力;开发和利用体育资源的能力,对体育教材的变通能力,体育教学评价和研究能力,要在教育观点,学科知识,技能等方面积极参加各种培训进修,尽快的使自己适应选项课教学的需要。

3.3 指导学生正确选课,培养学生的兴趣

选项教学要满足学生的兴趣爱好,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积极性,主动性,但要考虑到学生处于正在成长过程的身体特征,凭一时的兴趣不一定能正确选项,兴趣也不一定会持久;可在低年级的 一段时间内尽可能的让学生多接触一些体育项目,让学生对更多体育项目有感性认识从而选项目标更明确,兴趣更持久。另外,教师要正确引导学生进行必要的沟通,排除学生怕苦畏难的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不同体育项目的锻炼价值,不能把学生的爱好作为选择的唯一标准。

3.4 实施“三自主”组织形式要建立与之相应的体育课程评价体系

评价是提高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纲要》对体育课程评价强调了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和课程建设等三方面的内容。但对学生的学习和教师的教学评价而言,为适应“三自主”体育课组织形式,在制定相应评价体系时应关注:第一,学生自主选择学习项目之后各项目的课评价标准应体现相对的公平性,否则将会造成同一班级学生因选择学习项目的不同而出现体育成绩的评价差距,进而影响学生评优的切身利益;第二,同学们自主选择学习项目后,各项目的评价过程应体现相对公平性,采用考教分离将能够限制人为因素的干扰影响;第三,对教师的评价应坚持学生评价和同行专家评价相统一,再注重考查教师的专业素质,教学态度,教学能力,教学效果和科研水平的综合因素。

3.5 改善教学环节,提高管理水平

学校应该积极创造条件,改善教学环境,提高管理水平,加强教学的组织与管理。一方面,加大对体育场馆器材的投资力度,尽量消除体育选项中的性别限制,经济限制,使男女生经济条件好与坏的学生都有一份平等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高校体育应建立全新的评价指导思想,树立“健康第一”,“以人为本”的新的教育理念,提高他们体育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为将来走上社会打下坚实基础。

高校“三自主”教学模式的研究表明:“三自主”教学模式充分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结合目前我国高校体育课教学现状,应加大“三自主”教学模式改革的力度,不断创新改革的思路,从学习型社会视角去完善高校体育教学“三自主”教学模式。本文在分析制约“三自主”实施影响因素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现行高校体育教学管理制度和认为分配制度下的运作方式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 ,以旨为进一步推动普通高校体育教学改革提供理论参考。

[1]教育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体育课程指导纲要[Z],2002,2.

[2]戴福祥.普通高校体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体育系刊,2003,10(5).

[3]兰自力.普通高校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J].体育与科学,2008,9.

[4]位一纯.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实施“三自主教学”问题解析[J]吉林工程技术学院,2008(8).

[5]张来明.普通高校“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实践研究[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8).

[6]李民卿.“三自主”体育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体育学刊,2007(10).

[7]邓跃宁.以“三自主”选修课为主体的体育课程模式实施效果分析[J].体育学刊,2007(10).

[8]路长胜.高校公共体育基于构建“三自主”教学模式的理论参考[J].读与写杂志,2009,5.

G807.4

A

2095-2813(2012)01(b)-0047-02

祝瑞雪:男,1963年10月17日出生,副教授,学士,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课题来源:此文被青岛农业大学确定为2009年校级研究课题。

猜你喜欢

体育项目普通高校俱乐部
2018年—2020年部分普通高校(本科)在晋招生录取统计表(不含2C)
高职新兴体育项目教学对大众健身的影响分析
2019年山西省普通高校专升本考生体格检查表
成语魔方
从机械训练到有机训练
——一个体育项目实训的研究
简论多球练习在普通高校网球训练中的作用
普通高校冬季冰上课安全因素分析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