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分析①

2012-08-15金林群

当代体育科技 2012年2期
关键词:体育课体育教师目标

金林群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影响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因素分析①

金林群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浙江杭州 311231)

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根据大学生对体育与体育课的认知,从心理学角度,运用学生学习满意度的三个维度来探讨分析大学生体育课兴趣的影响因素,建议学生应端正对体育课的认知态度,体育教师应丰富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及增强人格魅力,教材应与时俱进。

体育 体育课 大学生 喜欢

近年来,我国大部分高校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点上体育课,从而提高学生上体育课的积极性,使体育课成为学生满意度较高的课程之一。然而,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增设体育课项目虽然可以满足更多学生需要,但部分学生并没有因为上了自己所选项目的体育课就表现出真正喜欢体育和参与体育。大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缺乏现象较为严重,此种现象的存在引起了广大学者的重视,然而对此种现象影响因素的解释却各抒己见。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根据大学生对体育与体育课认知,从心理学角度,学生学习满意度的三个维度来探讨分析大学生对体育课缺乏兴趣的动因,建议体育教师应丰富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学生应端正对体育课的认知态度,教材应与时俱进,为深化体育课程改革和促进体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具有较大的意义。

1 学生对体育和体育课的认知

“体育”和“体育课”两个概念中都以体育项目为载体,有一定的身心效应,在学练方法上存在某些一致性,体育存在于体育课中,体育课是对体育的严密选择和加工。然而查阅文献分析得出体育与体育课在参与的过程中有很以下几个主要区别:首先是目标实现的自选性与他选性,学生选定参与体育的目标是主观的,参与结果与实现目标的是客观的;体育课则相反,它是按照学习领域和水平目标的要求,每节课的教学都要规定具体而明确的教学目标,并目标指导学习内容和学练方式。在实现目标的途经上可以由学生选择,但是实现目标完全有教师确定。其次,参与行为的松散性与调控性,学生参与体育受外在因素牵扯和干扰较少,体现在参与方式的灵活运用,组织形式的灵活掌握,参与时间的灵活安排,承担活动的量与强度的灵活调控;而体育课是指令性的教学活动,受课程标准的控制,教学内容、教学过程、教学方法、组织形式等都要围绕教学目标进行,在此教师对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就要进行合理调控,调控就意味着规定与顺应并顾,提倡与限制并存,启发与强迫并存,引导与指令并存。由此可见,参与体育活动与参与体育课学习的过程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

2 大学生不喜欢体育课的因素分析

学生喜欢体育课,表现为学生对体育课学习不满意度,根据体育课程学习满意度测量,学生自身、教师素质、教材几个方面对影响大学生上体育课兴趣进行了因素分析。

2.1 学生因素

2.1.1 认知偏差

一些学生误认为,体育课与参与日常体育活动一样,与其他学科的教学不一样,上课就是“玩”,不受约束和管教,只以为“玩”得开心就达到了目的。当他们面对体育课的一些合理要求规范操作时,其想象与实际教学过程就会出现反差。尤其学生的身体素质也在不断下降,他们认为体育课没有其他课程重要,甚至可有可无,体育教师要对学生不正确的体育态度要加以改变,在此提高学生对体育的认知能力,对他们进行体育理论的学习,说理论证,以理服人,提高学生的体育认知态度。

对于学生对体育课不正确的认知及产生的不良情绪反应,体育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和教育,及时纠正其错误的认知偏差。

2.1.2 体质与技能差

体育课教学的目标之一是掌握运动技能。由于受教学教材性质、教学方法、学生身体素质、体育基础技能、场地器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学生对技巧性要求较高的教材反复学、重复教,最终还是学不会,对比较简单的教材一旦基本掌握不想提高;对教材中的难点和重点部分缺乏主动突破的勇气和信心。从而使许多学生对体育技能的掌握始终处于懂与不懂,会与不会的夹缝中,尝不到学习的收获和乐趣,就会丧失学习信心,产生厌学情绪。

2.1.3 心理承受差

学生参与日常的体育活动,可与选择天时地利。天热天冷是可以放弃参与,活动超量时可以停止参与,体能不佳时可以暂缓参与。体育课是规定的教学课时,又是实践性很显露的课,为了完成教学任务,实现教学目标,要求学生必须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勇猛顽强的精神。而有的学生在体育课上表现出的正是由于,学练行为显得被动。因此体育教师需要消除学生怕这怕那的心理恐慌,甚至怕出危险的思想念头。

2.1.4 兴趣不一

实践证明,大学生在体育课上对自己喜爱的体育项目积极投入,热情参与,凡遇到虽对实现教学目标有价值,但自己不喜爱的练习项目,则不愿参与,厌烦学习,甚至逃避上课。尤其在选课制度尚未完善的情况下,学生选课不随自己的意愿上课,喜欢瑜伽但由于人数满或者其他因素导致其未选上自己喜欢的项目,上课兴趣下降。

2.2 教师因素

2.2.1 教学目标超度

教学目标超度现象是指有的教师不考虑教学中的主客观因素,急于求成,把课的教学目标定得过高,超越了学生接受能力和场地器材能够提供实现教学目标的可能性。学生面对自己无法实现的教学目标,对参与教学,完成学练任务失去信心,进而对体育课产生悲观失望情绪。

2.2.2 教学方法呆板

教学实践表明,凡属体育优质课,教学方法的新颖独特,实用有效,是激活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参与的关键所在。而有的体育课教学方法陈旧老套,学生体验不到学练过程的成功和快乐,学生对体育课的兴趣就无从谈起,厌学情绪就会显露。体育教师要创新体育教学方法,如可多采用游戏的方式提高学生兴趣,体验体育真正的乐趣;引进现代教学理念如开发体育多媒体课件,开展竞争性比赛等教学策略的改变,并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提高信心,增强兴趣,培养他们正确的体育观、人生观,激发他们的潜能和激情,鼓励学生在体育中达到自我实现,进而提高学生学习动机。

2.2.3 师生情感沟通缺乏

不能否认,有的体育教师由于自身素养和受自己接受传统师道观念的影响,在体育课上把教师的威严当尊严,言行粗俗,方法简单,体罚训斥和讽刺挖苦学生的现象,针对的是个别学生,受影响的却是全体学生,进而引起学生对教师的抵触,厌烦体育课的对抗心理。然而随着学生年龄增长和年级升高,显露得越明显。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在教学的各环节要做到对学生体现爱心、平易近人、平等交流。此外体育教师要超越第一印象,用良好的人格魅力来提高学生对自己的亲和力。

2.3 教材因素

学生对体育教材接受过程决定着体育课参与程度。据众多文献资料显示,具有竞争、合作、游戏性的教材或项目通过学练能真实感受到有进步或提高的教材或项目,群体基础比较普及的教材或项目,被改造、加工、翻新后的教材或项目,危险性小便于安全操作的教材或项目容易被学生所接受。体育教师在选择教材是要要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方向,尽量满足学生的兴趣要求,在传统的体育加试项目上在保证学生身体达标的同时,尽量设置一些满足学生身心愉悦的项目,同时也要加大体育项目在各类考试中的比重,从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课的积极性。

3 今后研究方向

文章只在理论的角度进行了分析,今后研究希望能在实验研究中加以证实,并运用归因理论,通过问卷调查法,从教师的自身,学生个体认知、国家体育标准作为自变量,通过上述提出的观点作为刺激因素,观察应变量的变化是否一致。

4 结语

学生喜欢体育但不喜欢上体育课已成为普遍现象,但是这不完全是态度问题.本文采用文献综述法、逻辑分析法,根据分析体育与体育课的区别和联系,从心理学角度,运用学生学习满意度的三个维度来探讨分析学生喜欢体育而不喜欢体育课的动因,建议学生应端正对体育课的认知态度,体育教师应丰富上课的内容和形式及增强人格魅力,教材应与时俱进。

[1]史青.大学生体育课学习满意度测查量表编制[J].体育学刊,2010,7.

[2]原儒建.对“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的诠释和数据考证[J].张家口技术学院学报,2009:2~22.

[3]任海东.解读学生喜欢体育不喜欢体育课[J].2007.

[4]杨铁黎.学校课余训练改革[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3.

[5]刘平.不喜欢体育的中学生致因分析[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1997,2.

[6]Judd,C. K., Ryan,C. S., & Parke, B.(1991). Accuracy in the judgmene of in-group variability.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61:366~379.

[7]王沛.刻板印象的理论与实验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0:3~5.

G807.04

A

2095-2813(2012)01(b)-0034-02

金林群(1979~):女,浙江慈溪,讲师,硕士,研究方向:体育心理学理论与应用,资金资助:2010年学院教改课题(JGE201010)。

猜你喜欢

体育课体育教师目标
可有可无体育课?不!必须有!
中小学体育教师创新行为的现状与促进策略*
体育课
第三届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教学
上好期末三节体育课
体育教师如何上好室内课
"三个结合“上好室内体育课
寻困而学之笃学常行——谈镇江市润州区青年体育教师自主成长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3练习(一)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