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苏南农村社区体育现状调查与发展对策研究

2012-08-15杰,宋

运动 2012年20期
关键词:指导员农村居民体育锻炼

马 杰,宋 军

(江苏省奔牛高级中学,江苏 常州 213131)

随着经济条件的不断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闲暇时间也逐渐增多,他们越来越需要提高闲暇时间的生活质量,由于多方面原因,农村居民闲暇时间聚众赌博等现象十分普遍,而参加体育锻炼者只是少数。因此,如何提高农村居民的空闲时间的生活质量,推动农村群众体育的发展已是势在必行。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以苏南农村社区体育现状为研究对象。

1.2 研究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形式,随机发放问卷800份,回收736份,回收率为92%,用Excel软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社区体育的概念及构成要素

2.1.1 社区体育的概念 社区体育一词于20世纪80年代末在我国提出,当时主要指80年代中期兴起的街道社区体协,后延伸为对所有小区域性体育活动的统称。王凯珍通过问卷调查方式,综合专家意见,对社区体育作如下界定:社区体育是以基层(微型)社区为区域范围,以辖区的自然环境和体育设施为主体,以满足社区成员的体育要求为主要目的,就地、就近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

2.1.2 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 社区体育的构成要素是构成社区体育这一社会活动的必要条件,确定社区体育构成要素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根据与社区体育有直接关系的8项因素,请专家确定,最后将平均选择系数大于1的6项因素确定为社区体育主要构成要素:(1)一定区域的人群,简称社区成员;(2)为保证社区体育正常开展而建立的体育组织;(3)必要的场地设施;(4)一定数量的体育指导员;(5)各种具体的体育活动;(6)一定的经费保障。6个构成要素中,体育组织担负着确定体育组织目标、筹集体育经费、落实体育场地设施等重任,起着核心作用;体育指导员在体育组织和社区成员之间起着承上启下的纽带作用,通过组织、指导社区成员参加体育活动来实现组织目标;社区成员是社区体育的主体;体育活动是社区体育的具体表现形式;体育场地设施和体育经费是社区体育必备的物质要素。由此可见,社区体育的6个构成要素紧密相连,相辅相成,共同组成了一个完整的社区体育系统。

2.2 苏南地区农村社区体育的现状分析

2.2.1 参加体育锻炼者状况 在农村居民中,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群中,按职业分街道辖区单位在职人员、离退休人员、以务农为主的农民、个体经营者,参加体育活动的比例分别是51.2%、46.3%、3.6%、8.4%。产生这种状况的主要有以下原因:(1)街道辖区单位在职人员工作时间相对集中,组织开展活动的难度小;(2)离退休人员随着更年期的到来,生理机能和身体活动能力下降明显,各种疾病也容易发生,离退休人员子女长大成人,离退休后易产生失落情绪,他们需要参加体育活动,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建立新的社交圈,消除其孤独、失落的情绪;(3)主要以务农为主的农民和个体经营者平时忙于劳作或经营,没有固定工作时间,人员也比较分散,活动的组织和开展比较困难。

按年龄进行统计,18~30岁的青年人和55岁以上的老年人所占比例较大,比例分别为39.47%、44.71%;而30~45岁、45~55岁的中青年和中老年人者比例较小,分别为6.78%、9.04%。分析其原因:(1)30~45 岁、45~55 岁的中年人,由于平时工作忙,家庭负担相对比较重,没有空闲或有空闲时间无法聚集一起去参加自己喜欢的体育运动;(2)18~30岁的青年人比较喜欢运动,大多没有家庭负担,工作之余,几人一起去参加喜欢的体育运动。而55岁以上的老年人,他们身体状况相对较差,子女长大成人,他们需要参加体育锻炼,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建立新的社交圈,消除其孤独、失落的情绪。

2.2.2 体育组织状况 农村社区体育是指人们在农村基层社区开展的区域性体育活动。据调查显示,苏南农村居民体育组织有4种形式,分别是:(1)有专人负责,有活动经费、有活动的街道办事处一级的社会体育组织,即街道社区体协,参加者主要是在职职工;(2)分布于各处的晨晚练辅导站,即体育活动站,参加者主要是离退休人员;(3)营业性的体育健身俱乐部;(4)其他形式。根据调查结果显示,农村社区以分布于各处的晨晚练的体育活动站为主,占被调查的56.3%;街道社区体协占39.7%;以营业性的体育俱乐部为主的只有5.5%。分析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在于:(1)社区体协主要参加者为在职职工,工作时间相对集中,便于组织活动;(2)晨晚练的体育活动站的参加者主要以离退休人员为主,他们生理机能和活动能力下降,各种疾病也容易产生,他们对身体健康有紧迫感。另外,参加体育活动站不但能锻炼身体,而且能够帮助其建立新社交圈,帮助他们消除孤独、失落、寂寞,促进交流,增进心理健康。

2.2.3 体育活动场地和经费状况 据调查,农村居民参加体育锻炼的场地多是小区附近的空地,其次是专门的体育场馆和公园。这与居民的体育锻炼内容有关,农村居民活动的主要内容是散步或跑步,其次是小球、大球。这决定了他们活动的场地为小区空地、专门体育场馆、公园等。

据调查,农村居民的活动经费主要来源是社区单位和街道社区单位的投资占总经费的42.6%,街道的投资占48.6%。社区单位一般以会员费、报名费、赞助费、承担比赛的方式提供经费,街道一般以补贴的方式提供经费。另外,一些俱乐部(如健美操、棋牌等俱乐部)以会员交纳会员费的形式提供活动的经费,其他方面的经费来源如上级拨款、企业广告赞助的方式提供少量活动经费。由于参加社区体协活动的单位不多,街道又难以提供更多的经费,因此大多数社区体协活动经费方面有较大的困难。

2.2.4 体育锻炼中指导员情况分析 农村居民对在体育锻炼中是否需要体育指导员及是否有专人进行锻炼指导的情况进行了调查,竟有60.03%的居民回答不需要指导,回答需要指导的仅有30.62%。当调查参加活动是否有专人指导时,回答有社会指导员进行指导的只占6.05%,有93.95%的居民回答无专人指导。调查农村居民对社会体育指导员工作的态度时,有58.88%的居民对此持无所谓态度,不满意和很不满意的占有11.4%,而比较满意的仅占5.6%。可以看出,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及质量是影响群众体育开展的重要因素。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体育指导员一般来自在职人员中的体育骨干分子、体育教师、退休人员等,他们或没有工作经验或本职工作忙。农村社区体协作为一种新型的体育组织,街道办事处作为它的直接领导部门,刚刚涉足体育这个领域,还没有形成自己固定的体育指导队伍。因此,只能靠社会各单位推荐的体育骨干分子或附近学校的体育教师负责组织体育活动、指导工作,这就需要乡镇或街道领导加以关心和支持,利用周末或假期进行体育指导员的培训,增加和提高体育指导员的数量和质量,来指导农村居民进行体育锻炼。

2.2.5 参加体育活动状况 据调查,居民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多为早上5: 00~7: 00、下午 16: 00~18: 00,这 2 个时间锻炼的居民比例都在30%以上,19: 00以后进行锻炼的居民在10%以上。另外,还15.1%的居民反映没有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分析其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与居民生活习惯有关。清晨空气清新,我国农村居民有“早睡早起身体好”的作息习惯,故在早晨进行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2)16: 00~19: 00 时间段是在职职工处休息时间,一天工作劳累之后出来放松一下,既可以锻炼身体,又可以放松工作的紧张情绪;(3)19: 00以后进行体育锻炼的多是参加一些俱乐部活动,如健美操、健美、棋牌俱乐部等。

据调查,居民的周活动频率是较低的,大部分居民(50.9%)每周只锻炼1~2 次,每周锻炼 3~5 次的占 19.1%,每周锻炼6~8次的点8.2%,有近20%的居民不参加体育锻炼。其原因是农村居民大多还没有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应增强农村居民的健身意识,培养健身习惯,引导他们进行科学健身。

据调查,农村居民的健身形式表较单一,选择率最高的是散步或跑步(35.2%),其次是小球(15.4%)、大球(12.2%),其他项目的选择率较低,均低于10%。分析其原因可能是:(1)农村居民健身器械严重缺乏,居民选择的余地较小;(2)农村居民锻炼的意识较差,他们活动方式一般选择较方便的散步或跑步;(3)另外一些技术性强或锻炼时需要一定的费用等,如保龄球、健身操,中青年大多选择大球和小球为活动内容。

4 建 议

4.1 正确认识社区体育在农村体育工作的主要作用,进一步加强农村社区体育工作,加大宣传社区体育功能,充分发挥社区体育的健身、健心、促进交流与协作和稳定社区秩序等功能,培养和巩固社区感情,增强农村社区凝聚力。

4.2 建立多层次、多形式的社区体育组织网络,加快社区体育发展,在形式上,除目前的社区体协、体育活动站、体育俱乐部外,还可建立健身康复中心、体育活动中心等与社区文化娱乐相结合,推动社区体育、文化、娱乐活动的全面发展。

4.3 积极争取社会各界投资兴建各种社区体育场馆设施,充分利用附近学校现有的体育场馆设施。建议和有关学校协商,有偿使用,以缓解现在的体育场地、器材匮乏的局面,逐步改善社区体育场地、设施匮乏的状况。

4.4 加快《社会体育指导员技术等级制度》的实施步伐,建立常设培训系统,尽快培养出合格的体育指导员。另外,要充分利用就近学校体育教师的师资力量,聘其担任社区体育指导员或培训工作,提高社区体育活动质量。

4.5 加强社区体育方面研究,针对我国农村社区的特点,探索我国农村体育发展规律,探讨社区体育组织管理办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体育发展模式,为社区体育的管理决策提供参考。

[1]李相如.我国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2).

[2]李文辉.江苏省城市社区实施“全民健身工程”情况的现状调查与分析[J].体育与科学,2001(1).

[3]王凯珍.对北京市城市社区体育现状的研究[J].体育科研,1994(6).

[4]李卫平.山东群众体育现状及发展对策研究[J].体育科学,2001(1).

[5]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1998.

[6]李建国.城市社区体育组织结构的“小型化”探索[J].体育科研,1999(6).

[7]奚从清.社区研究——社区建设与社会发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6.

猜你喜欢

指导员农村居民体育锻炼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怎样激发学生参与体育锻炼
滑雪社会体育指导员高等职业教育培养研究
70年来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长40倍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农村居民消费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
农村居民人力资本投资研究
同江市 严把三关 促“两新”组织党建指导员作用发挥
盼头
滇辽两省城镇居民体育锻炼行为的比较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