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

2012-08-09李烈钧

观察与思考 2012年3期
关键词:重温共同富裕谈话

□ 李烈钧

重温邓小平南方谈话

□ 李烈钧

二十年前的新春,耄耋之年的邓小平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作了重要谈话,后来被称为“南方谈话”。当时,国际上风云诡异,苏联解体、东欧剧变、世界动荡不安;国内,改革开放举步滞缓,姓“社”姓“资”,诘难不断。

邓小平回应:不要被假马列主义者吓倒,要坚持实事求是,“纵观我们党70多年历史,都是‘左’!‘左’的东西把我们党害苦了!”所以,他的南方谈话贯穿——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最终要解决“左”的问题。

邓公此行,功德无量;廓清迷雾,振聋发聩。谈话记录稿约两万字,最后整理成约六千字。中央以“谈话要点”文件下发,媒体则是以深圳特区报的长篇通讯《东方风来满眼春》引起转载狂潮,国内外为之瞩目。此后,全国开始又一次思想大解放,当年党的十四大主题明晰:确定搞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境界、新阶段。

改革之路充满崎岖,邓小平的“总设计师”当得也不容易。现在已解密:南方谈话的基本观点,老人家一年前在上海过春节时就讲了,搞了个“上海谈话”。当地的媒体把谈话内容整理成文,署名“皇甫平”公开发表。文章发表后引发了震动与共鸣,也遭遇了非议与批判。于是,耿耿忠心的“中国人民的儿子”邓小平不顾年迈体弱,毅然决定,次年二次南下;一路讲话,一直讲到到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深圳和珠海,直接面对基层。

二十年过去,人们对讲话高屋建瓴而又晓畅明白的观点理念耳熟能详,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有目共睹:市场取向的改革得以坚持和深化,成功加入WTO,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经济总量达到全球第二,百姓生活水平大幅度提升……

但是,世事轮回,如今一些趋向和思潮,与二十年前何其相似:金融危机阴影犹在,欧债危机接踵而来,西亚、中东风云跌宕,世界又面临新的变局;国内,法治失序、道德失范、信仰失缺、贫富失衡,腐败问题凸现,社会矛盾迭出。世情、国情、民情形势复杂,要落实十二五规划,推动转型升级,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成熟和完善,如果改革不真正深入,已有的改革成果可能面临丧失。总之,经济体制改革到一定程度,若没有政治体制改革配合,将不能最终成功。

摸着石头过河,现在摸到了深水区。纠结在哪里?仰望长天,怀念邓公。深圳,又一次地敢为天下先:重温南方谈话,大张旗鼓,轰轰烈烈。

1月30日起,深圳特区报以编辑部名义刊发“龙年新春系列评论”,至本文截稿,已发出6篇:《根本出路还是改革》、《必须摒弃“GDP为王”》、《以公正促共富》、《释放社会活力》、《民力创未来》、《改革是第一政德》。这些文章,尖锐犀利,从不同角度围绕当前改革和发展的重大问题,进行深入剖析和阐述。1月31日,还在头版重新刊发二十年前的经典之作《东方风来满眼春——邓小平同志在深圳纪实》。南国春来早,深圳重温南方谈话的热情,一系列评论与报道的深刻,引起各界热烈反响和国内外舆论的热议。人们对改革开放的前景充满期待。

1992年,时任广东省委副秘书长的陈开枝全程接待了邓小平,堪为权威发言人。 他认为:“改革开放前三十年,主要是解决意识形态的问题,而现在主要是解决利益分配的问题,让更多的人分享改革成果。现在的利益集团太厉害,还培养了一批所谓专家来替他们说话!”

南方谈话,言犹在耳。邓小平说:“改革的目的是什么?就是要实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1998年,江泽民指出:“在整个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都要努力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群众共同享受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2010年,胡锦涛在深圳考察时强调:“党的改革开放政策,就是要让广大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我们党几代领导,对改革的最终目的一以贯之。广东省委书记汪洋说得更为直白:“利益分配解决了,老百姓的很多怨言怨气也就自然消除了。”

然而眼下,贫富悬殊,已然成为社会焦点。不患寡而患不均,百姓仇富,并不仇勤劳致富、科技致富、学问致富;百姓是仇腐,仇的是既得利益格局造成的垄断公器、侵占资源、量身定做、暗箱操作、贪赃枉法、歧视民企、拼爹拼娘、巧取豪夺等等之腐。而权力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才是共同富裕的根本保障。公平正义比太阳还要有光辉。

就像做蛋糕和分蛋糕的纠结,发展进入了关键期,改革步入了攻坚期,“停顿和倒退都没有出路”。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必须在继续发展中解决,这就必须推进经济体制、政治体制、社会体制、文化体制改革,破除妨碍科学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

因为,任何一项改革,都是生产关系与利益格局的博弈和调整,都应当以人为本,着眼民生,振奋民心。所以,重温南方谈话,尊重邓公遗训,就必须打破既得利益格局,让弱势群体得到保护,让更多人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在改革中不断推进共同富裕,真正体现人的“体面和尊严”。

临了,借深圳特区报评论很有气势的一句话作结:天予不取,反受其咎;奋力改革,时不我待!

责任编辑:孙艳兰

作者李烈钧,男,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体坛报》原总编辑,高级编辑、兼职教授、作家(杭州 312300)。

猜你喜欢

重温共同富裕谈话
共同富裕的中国模式
重温经典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重温誓词
重温经典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走过千山万水,重温来时的路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班主任的谈话艺术
未来5年,你会不会成为被淘汰的料企之一?从海大薛华的谈话中,窥见“危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