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图书逆向物流优化策略研究

2012-08-07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王红艳

中国商论 2012年8期
关键词:逆向供应链出版社

陕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王红艳

逆向物流就是从消费地到起始点的有效流动过程中对原材料、中间库存、最终产品及相关信息进行的计划、管理和控制过程,逆向物流的目地是为了恢复价值。逆向物流原理在图书行业中的运用就是图书逆向物流,由下游零售店产生的图书退货物流就是图书逆向物流,主要包含图书的逆向退回和部分退回图书的再次配送两部分,图书的逆向退回是由零售商产生的退回图书退回给出版社。目前,图书产品的生命周期越来越短,出版社的地位越来越被动,图书回流现象在图书供应链中大量产生,分销商的图书库存积压越来越多,图书逆向物流已经严重地影响了我国图书市场的正常运行。

1 图书逆向物流存在的问题

1.1 库存量大,退货率高

我国图书行业库存量非常大,退货率也很高。根据有关资料统计,我国新出版的图书种类每年都在增长,2009年光新增加的图书品种就超过了16万种,而其中畅销类书不到几百种,常用书占到60%(工具书和文学类等),其余5万多种新增图书基本上都属于滞销书。到目前,图书的退货率在我国还没有权威统计数据,但是根据图书行业从业人员的经验估计,退货率在20世纪80年代基本上是百分之几,退货率非常低,退货率在90年代有所增长,但是也基本上保持在10%左右。退货率在进入21世纪初提高得速度非常快,百分之十几是常有的现象,现在退货率百分之二十几属普通现象,退货率百分之三十几也不足为奇。按照世界图书行业的惯例,退货率不超过百分之三十就基本上属于正常情况。而根据《中国图书商报》所做的一项调查,目前退货率普遍较高的是文教类图书出版社,而其中教学辅导书出版社相对最为突出,这类图书平均退货率已超过百分之三十,像计算机类、畅销类图书等时效性较强的图书退货率已超过了50%,少儿类、科普类等其它类型的图书退货率已经开始接近百分之三十的水平,如果再不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越来越高的退货率,退货的数量还会继续增加,图书行业的正常发展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目前,由于我国在图书行业中实行的是全面退货制,图书的销售、上架、退货等方面的决定权掌握在图书经销商手中,因此,退货的随意性很大,由此而导致库存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大。退货率的增加必然会引起库存量的增加,而退货还仅仅只是库存量中的一小部分,还有大量的在途库存量还不清楚,而这些大量的不清楚的在途库存量必然成为出版社的隐形“杀手”,严重阻碍了出版行业的健康发展。

1.2 供应链关系混乱,企业间缺乏紧密协作

出版社、批发书店和零售书店共同组成了我国图书行业供应链体系。从理论形态上来看,图书供应链是一个完整闭合的供应链,出版社处在供应链的上游,比如出版社在出书选题问题上,首先是根据自身出版和销售经验,再结合国内市场的数据来进行;批发商处在供应链的中游,先向供应链上游的出版社大批量进货和进行代销,然后再对其下游的零售书店进行发货;处在供应链下游的零售书店从出版社或者批发书店那进货,然后再销售给读者,最后再向处于其上游的供应商进行付款。在实际的运过程中,在图书供应链上各节点的企业之间虽然也有一定的联系,但是它们之间的关系特别的松散,绝大部分的企业都是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企业的管理活动基本是企业的内部活动,很少观注与其他企业之间的合作,就拿出版社的选题来说,批发商、零售商很少会把把自己的销售数据反馈给出版企业,大多只给予方向性的建议与意见。零售商、批发商和出版社之间没有形成相对比较稳定的合作关系,整个图书链关系比较复杂(如图1所示),其中规模稍大的零售点或者批发商或者出版社都同时参与了多条供应链。

图1 图书行业上下游供应链关系

1.3 退货处理以手工为主

统一的物流标准体系在我国的图书发行行业中还没有形成,而目前现有的标准和制度在执行的过程中还存在许多问题。图书行业中大量存在“一号多书”现象,条码混乱,条码和图书之间不能一一对应起来。同时,因为各地区信息发展的不均衡、图书行业内统一标准还没有形成,严重的影响到了企业之间数据交换和共享受,信息孤岛大量存在,整个图书行业公共信息不畅通。目前,图书行业基本上还是利用手工分拣来处理退书问题,手工分拣的流程如下图:

人工清点→人工分拣→人工核对→录入员人工形成退书单并上传物流系统。

由于利用手工进行分拣的方式不能很好地做到对退书的统计和分析,在分拣中工作效率不高,清点准确率低,而且不断地重复劳动,这样使得图书逆向物流的问题更加严重。

1.4 逆向物流流程繁琐,周期长

我国图书行业退货周期比较长,程序比较复杂繁琐,第一是零售书店向出版社批发商提出退书申请;第二,批发商接受退货申请,第三,批发商对退回来的图书进行查收、核实;第四,是进行分拣,在分拣进程中相对比较复杂,批发商把已经破损了的退回图书一般是卖给纸浆厂,而对于没有破损的退回图书则重新进行配送,然而,在实际操作中,绝大部分退回的图书变成了库存,能够实现再次分配的退回的图书数量不多;最后,对于没有市场的退回图书的处理通常是先堆放在库房,整个退书程序比较琐碎,影响了再次进行配送的效率。

1.5 逆向物流运作成本高,收益低

我国的物流成本水平和发达国家相比较一直偏高,图书物流也不例外。在图书行业中,物流成本主要由库存成本和运输成本两大块构成,就整个图书行业来看,图书物流中的运输、仓储成本大约占到图书销售码洋和的3%,如果再加上人工成本费用、信息系统投资回报、设施设备折旧费用等,这一比例将高达15%,而这些物流成本,出版商等供应方没有办法避免。另外,由于出版商之间的关系松散,合作不充分,很难实现社会物流资源的共享,尤其是运输资源,因此,不能通过图书物流的规模效应来降低物流成本。因此,高成本一直成为制约图书物流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2 图书逆向物流优化策略

2.1 建立核心企业型供应链,加强供应链各节点的协作

图书行业供应链各节点上所有成员的相互合作是图书逆向物流开展的前提。目前,图书供应链中的出版、中盘、零售各环节实力相差不大,图书行业供应链基本上属于均衡链式型,供应链稳定性比较差,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约束机制,同一家企业往往同时参与几条供应链,时常移动在不同书业供应链中。在这种情况下,图书供应链中建立大型中盘商就显得非常的重要,做大中盘,通过中盘联系上下游企业,形成以中盘为核心的供应链关系,这样可以稳定行业供应链,加强供应链协作,从而提高供应链效率和促进信息资料的共享,为图书逆向物流的开展奠定基础。

2.2 加快信息标准化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图书行业物流发展离不开图书信息的标准化以及信息资源的共享,这也是规范图书行业秩序的重要技术手段,同时,也是提高图书逆向物流效益的一个关键因素。图书行业信息化要求书目信息能够在网络上无障碍的传播和共享,因此,图书行业企业要把书目信息转化成标准的机读目录格式信息。在这方面日本图书行业的经验值得我国在信息化建设中去学习,日本在图书行业中广泛使用销售实时情报管理(POS)体系,通过销售实时情报管理体系对每本书的销售情况进行实时监控,及时用电子文档的方式把相关退货信息发给中盘商,及时处理逆向物流,提高逆向物流的效率。

2.3 应用先进的物流设备,提高逆向物流的处理能力

使用先进的设施设备可以提高逆向物流的处理能力,比如对输送带及周转箱、条码设备、电子标签、分拣系统、无线扫描技术等先进设备的使用可以推进物流系统自动化的进一步发展。在退书环节中使用自动分拣系统可以实现自动分类,作业人员根据电子标签来操作拣货上架作业,自动地把应退回给各个出版社的图书和进行再次配送的图书进行分离,自动分拣的好处在于可以克服人工分拣的随意性,分拣信息更及时、更准确,使作业效率极大的得到提高,降低了作业的复杂程度和物流的处理成本;在图书行业中应用无线扫描技术,可以使调退信息更加的透明化,中央数据库对所有扫描动作随时可以直接反映到,同时,迅速地获取调退数据传递给其他业务子系统。

2.4 建立退货中心

图书物流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物流系统(如图2所示),如果对逆向物流的处理和原来的正向物流处理方式一样,必然会使图书在逆向物流中的时间增长,成本增大,在逆向物流在引入专业化退货中心,通过专业化的退货中心来处理退货问题,可以使退货过程更标准,减少退货的处理时间,提高处理回流的质量,在专业的退货中心中可以通过逆向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对退货的集中处理,加速协调过程,迅速完成交易过程。另外,图书只有回收中心这一个接受端,退货中心可以交由第三方企业来运作,通过各节点上各个企业之间的相互合作,充分利用集中化运作及分类功能,节省装运成本、人力成本。

图2 书业物流系统图

2.5 运用电子化退货流程

电子化退货流程可以提高逆向物流的速度,电子化退货要求退货的申请、审批、执行流程都要通过电子化去实现,也就是整个退书在网上可以完成。通过电子方式使退货方和逆向物流具体执行部门之间很好的衔接起来。电子化退货流程要求退货方在退货数量、退货品种、时间、退货出库和退货指令要做到规范化,因此,在行业内或者整个供应链上设定一系列的标准参数。在模块化设计中通常包括统计查询、日常处理和系统管理三个模块。运用电子化流程和模块化设计的好处就在于能够使退书系统更简化,从而达到提高逆向物流速度的目的。

3 结语

我国图书物流的现状不容乐观,库存量大,退货率高;供应链不稳定,上下游企业之间缺乏紧密联系;标准化与信息化水平不高,退货还停留在手工处理阶段;逆向物流流程繁琐,周期长;逆向物流成本高,收益低。这些问题严重的影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成为出版业发展的瓶颈,因而,解决好图书逆向物流问题对图书行业来说非常重要。本文就目前情况提出图书逆向物流优化策略,如建立核心企业型供应链,加强供应链各节点的协作;加快信息标准化建设;应用先进的物流设备;建立退货中心;设计电子化退货流程等,希望能对书业的发展起到警醒和指导作用。

[1]陈丽,林全.基于供应链可持续发展的图书逆向物流分析[J].西北大学学报,2006(6).

[2]李君.中国图书分销物流存在的问题与前景展望[J].改革探索,2010(3)

[3]丁伟妃.基于供应链管理的图书逆向物流对策[J].市场与经营,2009(2).

[4]张大勇.解决图书业逆向物流之对策[J].现代物流探索,2006(4).

猜你喜欢

逆向供应链出版社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逆向而行
海外并购绩效及供应链整合案例研究
解锁西贝供应链的成功密码
我等待……
为什么美中供应链脱钩雷声大雨点小
逆向思维天地宽
今日華人出版社有限公司
石油工业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