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乙酸及其钠盐对奶牛离体真胃平滑肌收缩的影响

2012-08-07刘俊栋刘海霞邵春艳刘宗平李建基

中国兽医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乙酸钠离体乙酸

刘俊栋,刘海霞,赵 佳,邵春艳,刘宗平,李建基

(1.江苏畜牧兽医职业技术学院,江苏 泰州 225300;2.扬州大学兽医学院,江苏 扬州 225009)

随着奶牛集约化饲养规模的扩大和产奶量的提高,奶牛真胃变位的发病率逐渐增多,主要发生在饲喂高精料的围产期奶牛,过食精料后,瘤胃内可产生大量的挥发性脂肪酸(VFA)。据报道,真胃中VFA能明显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是导致真胃弛缓的主要原因[1-2]。VFA中对动物体代谢作用最为重要的有直链乙酸、丙酸和丁酸,其中乙酸含量最高,占总VFA的70%~75%。本试验采用生物信号采集系统来观察不同浓度的乙酸及其钠盐对真胃平滑肌收缩的影响,借以探讨真胃弛缓与乙酸浓度的关系。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健康成年荷斯坦奶牛10头(由扬州大学农牧场提供),体重500~550kg。台氏液[3],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JZ101型张力换能器,电热恒温水浴锅,ZC-10型智能型超级恒温水槽,氧气袋,乙酸等。

1.2 试验方法

1.2.1 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的准备开启MedLab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零点设置。打开ZC-10型智能型超级恒温水槽,温度设为38℃,使浴槽内温保持为38℃±0.5℃。在浴槽内加入台氏液,通入含95%氧气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并维持1~2个气泡/s。

1.2.2 离体真胃平滑肌的制备 麻醉后仰卧保定成年健康母牛,实施手术制备离体真胃平滑肌,将所取的离体平滑肌条在盛有台氏液的培养皿中漂洗干净,按平滑肌纤维长度方向修剪成1.0cm×0.2cm的纵行肌条,与张力换能器相连,将肌条固定在含台氏液(38℃±0.5℃)的浴槽中,并持续供给含95%氧气和5%二氧化碳的混合气体。

1.2.3 试验过程 肌条温浴(38℃±0.5℃)1h,记录正常真胃平滑肌自发收缩强度(g),然后采用分离加药和累计加药的方法[4],向浴槽内加入试验药品,记录肌条收缩强度,分别观察20~75mmol/L乙酸和2~5mmol/L的乙酸钠对真胃平滑肌收缩强度的变化,试验均重复10次。

1.2.4 数据处理 以加药前5min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作为对照值,以给药后第2、3、4min的平均值作为效应值,收缩强度的改变用变化百分数来表示[变化百分数=(效应值-对照值)÷对照值×100%];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2 试验结果

2.1 乙酸对奶牛离体真胃平滑肌的作用 8~20 mmol/L和21~35mmol/L的乙酸能使真胃平滑肌条的收缩强度被明显抑制。随着浴槽中乙酸浓度的上升,真胃平滑肌收缩强度显著降低(P<0.01),且均呈剂量-效应关系,见表1、表2。在40~55 mmol/L乙酸浓度范围内,随着浴槽中乙酸浓度升高,真胃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兴奋(P<0.05),且均呈剂量-效应关系,见表3。60~75mmol/L乙酸对离体真胃平滑肌作用不明显(P>0.05)。随着浴槽中乙酸浓度的不断升高,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平稳,并没有明显变化,见表4。2.2 乙酸钠对奶牛离体真胃平滑肌的作用 2~5 mmol/L乙酸钠对离体真胃平滑肌并没有显著作用(P>0.05),见表5。

表1 8~20mmol/L乙酸对真胃平滑肌的影响(n=10)

表3 40~55mmol/L乙酸对离体真胃平滑肌的作用(n=10)

表4 60~75mmol/L乙酸对离体真胃平滑肌的作用(n=10)

表5 2~5mmol/L乙酸钠对离体真胃平滑肌的影响(n=10)

3 讨论

真胃平滑肌与其他平滑肌一样,具有兴奋性、传导性、收缩性以及对化学、温度和刺激敏感等特点。真胃平滑肌离体之后,置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仍能在一段时间内进行节律性收缩,环境中各种理化因素,如环境的改变、酸碱度、渗透压、一些特殊的无机盐离子,甚至生物活性物质以及供氧和牵拉等刺激,都可以改变真胃平滑肌的收缩活动,表现为收缩的节律、强度等方面的改变。乙酸及其盐类,现在普遍被应用于饲料中[5]。本试验活体取奶牛真胃肌条,并置于适宜的温度环境下,参照机体真胃液内的正常乙酸浓度设计试验,观察单一因素对真胃的影响,能够更直观的观察造成真胃弛缓的因素。

通过试验,可以观察到不同浓度的乙酸对真胃平滑肌的收缩活动影响不同。8~35mmol/L的乙酸能抑制真胃平滑肌的收缩(P<0.01);40~50 mmol/L乙酸能增大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强度(P<0.05);60~75mmol/L的乙酸对真胃平滑肌的收缩无显著影响(P>0.05);2~5mmol/L乙酸钠对离体真胃平滑肌的收缩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本试验中所取乙酸浓度跨度较大,几乎囊括了乙酸在机体内的所有生理值。这样可以观察到各种浓度乙酸对真胃平滑肌的作用。正常真胃液中乙酸含量为44mmol/L左右,与本试验中40~55 mmol/L的乙酸浓度对真胃平滑肌有兴奋作用这一结果相同。乙酸钠进入机体后,其有效成分是乙酸,2~5mmol/L乙酸钠对真胃平滑肌没有明显作用,这可能与选择的浓度有关系。

[1]徐占云,秦睿玲,李继连.奶牛皱胃变位发病因素的调查[J].中国兽医杂志,2008,44(3):68-70.

[2]Geishauser T,Duffield L.Prevention and prediction of displaced abomasums in dairy cows[J].Bovine Pract,2000,34:51-55.

[3]瞿颂义,郑天珍,李伟.缩胆囊素和促胰液素对豚鼠离体胃平滑肌运动的作用[J].生理学报,1995,47(3):305-309.

[4]高宇勤,秦晓民,徐敬东,等.黄连水煎剂对未孕大鼠离体子宫平滑肌运动的影响[J].中药药理与临床,2002,18(5):33-34.

[5]荀文娟,刘强,张延利.两种常见乙酸盐在畜牧生产中的应用[J].饲料博览,2008(1):35-38.

猜你喜欢

乙酸钠离体乙酸
分光光度法测定污水处理用乙酸钠含量的研究
乙醇和乙酸常见考点例忻
“乙酸”知识导视
四种防霉剂及其复配对黄曲霉菌抑制效果的研究
元胡止痛口服液对缩宫素致小鼠离体子宫痉挛性收缩的影响
克痢痧胶囊抑制大鼠乙酸性结肠炎
灵魂离体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魔术实验:点水成冰
液相色谱法测定糕点中脱氢乙酸不确定度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