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好人李黑记

2012-07-30雷明德

西部大开发 2012年3期

◎ ¶文/雷明德 本刊记者 周 励

他,因脚下长有黑痣,父母起名叫“黑记”。

他,即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百姓称他叫“为民好人”。

他脑子灵,胆子大,身子正,用智慧成就了东岭集团,业界称其为“智慧哲人”。

他家产45亿,胡润富豪榜称其为“陕西首富”。

在宝鸡市东岭村一户村民家中,李黑记(左)和村民一起挂灯笼。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李黑记”这位西部农民富有传奇色彩的创业成就和人生经历,一次又一次在财经界和社会各界引起广泛关注。

这位普通的农民企业家,究竟有什么绝招、凭啥成就了金光四射的财富辉煌?当年的乡镇企业几乎全军覆没,曾跟李黑记同一时期戴红花、受表彰的企业“领头人”一个个成了昙花一现,而李黑记怎么就与众不同、四季常青、如日中天呢?

智慧哲人

李黑记所在的陕西省宝鸡市金台区东岭村,因地处市东一个土岭而得名,只是由于1954年渭河一场洪水,东岭被冲为平地,1958年出生的李黑记打生下来压根儿就没见过东岭的岭。

他中等身材,长脸盘,大眼睛,憨厚、坚毅、睿智的气质透出几分企业家独有的霸气。他皮肤不黑,因脚底下长有黑痣,自小父母起名叫“黑记”。老人要是知道儿子今天这么出息,或许不会起这么个土得掉渣的名字,他事做大了自然也不会为“洋气”而改名。

1975年高中毕业后,李黑记决定扎根家乡土地。转眼间到了1988年,这年村上的黑白铁皮加工铺乙炔爆炸,死了人,又吓跑几个人,没人再敢领头接着干了!

“我来干!”这年8月7日,握了几年焊枪的李黑记,像是吃了豹子胆,主动“杀出来”,与村干部签订了承包经营合同。年底结算,竟然盈利5000元。

挖出了第一桶金,李黑记那颗穷则思变的心呼呼升腾。从此,他在艰难、坎坷的创业路上,开始了更加顽强的跋涉。

位于城乡接合部的东岭村有180户、760口人,人均只有3分地,村民靠种菜、卖菜过日子。黑记心里明白:走出传统农业沼泽地,走上工业化阳关道,东岭才会有出路。

李黑记和仝明科等四个伙伴找亲戚借凑了10万元,又以仅有的一点家产作抵押,从银行贷款10万元购置了设备,开始生产市场紧俏的铁钉、镀锌铁丝。到1990年,他领头的东岭铆焊机械厂固定资产达到120万元。

谁也不曾想到,就是这样一个小小的农村舞台,十几年之后,居然唱出了蜚声国内外的大戏。逢河搭个桥,遇山打个洞。李黑记不畏艰险,一步一个脚印,带领东岭人奏响了威武雄壮的创业“四部曲”:

一部曲:小加工起步,大流通发展。在跑拉丝生产原料时,李黑记发现钢厂计划内与计划外价格相差很大。经过四处奔走、软磨硬缠,直接从钢厂进回一批货,生产成本大降。

不料市场风云突变,产品滞销、资金短缺,兑现不了高息揽的集资款。出于无奈,将库存钢材投入市场销售,工商部门前来兴师问罪:倒卖钢材犯法,知道不?封了厂门,李黑记却意外地获得了租赁一家亏损关门国有公司、合法经营钢材的机遇。1992年开始全面进入钢材物流业,用滚雪球的方式将网点扩大到半个中国,年销量保持在200万吨以上,稳居西北第一。1996年村办企业组建为东岭集团,2000年改制为股份制企业。

二部曲:参与国企改革,发展支柱产业。1997年5月“吃第一只螃蟹”,兼并国有企业宝鸡金台物资供销公司;2003年“老虎嘴里拔牙”,以7个亿代价拿下略阳钢厂,先后兼并、收购、租赁、控股11家国有企业,为此付出20亿的巨大代价。为政府解了难、分了忧,也在“双赢”中使自己做大做强。

三部曲:打造西部铅锌基地,进军国际市场。2000年投资3.5亿元,在凤县锌业公司上了一条5万吨锌冶炼生产线。2003年斥16亿巨资,在凤翔县长青工业园新建了ISP冶炼工程,在全球第一家实现年10万吨锌冶炼、70万吨焦化项目能源综合利用创新。2006年东岭在宝鸡举办的国际铅锌年会,打开了迈出国门的通道。2008年8月,投资9亿元的凤县锌冶炼技改和节能减排综合利用项目投产出锌。锌品打入英国、日本等市场。锌年产量20万吨,排全国第四。

四部曲:向矿业开发进军,实施可持续发展。继八方山、麟游崔木矿业开发项目启动之后,将触角迅速伸向西藏、新疆以及墨西哥。八方山矿业公司不到300人,2007年就盈利1个亿。2012年要实现500亿收入,挺进“中国企业500强”第一梯队。

“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

李黑记当初只是想改变家乡面貌,没想到“四部曲”会奏出今天这样的辉煌。他动情地说,多亏党的改革开放好政策、市场经济好机遇,政府和各方支持。现集团副总仝明科等与他一起拼打出来的人说:“是黑记脑子灵、胆子大、身子正,成就了东岭的事业。”

在东岭,大家都知道当家人李黑记最大的特点是爱学习,是大家眼里的博士、专家。他精通各国商海名家学说,具有现代企业家的眼光、胆识,以其独特的思想、见解,游刃于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他说“东岭发展首先靠资源优势”,员工们说“李总的脑子就像一座开采不完的矿藏”。

不论春夏秋冬,东岭班子成员每天的早例会学习“雷打不动”,一直坚持了20多年。李黑记对古今中外的书都很感兴趣,出差时也不忘带书。他讲话、发言都是亲自动手写稿,从来不要别人代劳。他没有秘书,没有保镖,不用手机,外出时谁跟他,集团有事就跟谁联系。公司上下,“少应酬、多学习、常研讨”蔚成风气。

面对瞬息万变、残酷无情的市场,李黑记明察秋毫,准确把握,总是在第一时间抓住商机,抢占制高点。从华西村、长三角、珠三角到美国、英国、日本等,他每次考察回来都有新思想、新动作。

李黑记由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学习思考型的现代企业决策、管理者,他用智慧谋发展、用奋斗创大业,深研过他的业界人士称其为“智慧哲人”。

为民好人

在这里,我们需要讲一讲6000万元的故事。6000万元!别说在西部农村、就是在发达的东部城市,也是一笔巨资。李黑记承包村企业经历了就像抗日战争那么漫长的八年,八年呀,容易嘛!他按合同规定数目上缴了承包费,又自愿超交献了爱心。当初接手时企业家底不足万元,创造积累的6000万元资产归承包人合情合法。明晰了产权归属,李黑记完全有理由剥离出来,合法变更注册私企。这6000万元资产再经增值,连他家孙子辈都会有财产继承。属于李黑记自己的不要岂不是犯傻?

这笔天文数字的资产,对李黑记和全家着实很有诱惑力。他辗转难眠,想得很多:是东岭养育了我,没有东岭的父老乡亲,没有改革开放,哪能有我这6000万元资产!我不能光顾自个,不管乡亲们,父老乡亲们都富裕幸福了,我黑记才会有幸福。他很快作出了一个惊人之举:把个人承包积累的这6000万元,一分不少地交给村集体。

在全体村民大会上,李黑记郑重地宣布:自愿将个人八年承包企业挣下的6000万一次无偿赠送给父老乡亲。他说:“在东岭,大家好才是好;大家高兴我才高兴。有了这笔资产打基础,咱东岭才有希望像摩天大厦一样拔地而起。我去过华西村好多次,每次都在想,同是一个党领导,同是一个太阳照,华西村能做到的,咱们为什么就做不到?我只想通过办企业,把咱东岭建成陕西、西部第一村。”

男儿有泪不轻弹。一向倔强的李黑记顿时禁不住热泪夺眶而出:“乡亲们,黑记我生是东岭的人,死是东岭的鬼。我爱东岭,我要和大家一起把东岭变成华西村,让每一个人都过上富裕美满的日子。”

朴实无华、真心为民的李黑记感动了全村人,这一举动也在宝鸡、陕西引起强烈反响,李黑记的名字频频在媒体出现。

东岭集团原属联盟村第六村民组,村组、组企矛盾受利益牵制,不断激化,严重阻碍企业发展,李黑记长期受此困扰、打击。在金台区相继任区长、区委书记的齐桢,就此多次组织调研论证,经有关部门批准,分两步解决了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体制问题:从1994年试行“组企合一、共同发展”模式;1999年撤销联盟村六组、设立东岭村,实行“以企带村,村企合一”。李黑记在村委会和东岭集团党政职务一肩挑,再也不用为那一堆纠缠不清的矛盾分心了!

心底无私天地宽。废寝忘食、日夜操劳黑了眼圈,妻子蒲宝兰心疼劝他当心身体,可黑记总是嘿嘿一笑:没事!几十亿的身家,却拿不高的工资、住小区跟大家一样的房子。各级组织奖励他个人的近200万元,也全部上交给村上,用于公益事业。为了不让兄长承包村上砂石厂,他宁愿挖断通往砂石厂道路伤害兄弟感情,也不让村民指自己和家人的脊梁骨。

几年来,先后投资10亿元进行东岭城中村改造;拿出9000万元,实施环境工程和安居工程。全村人从农家院全部搬进新东岭欧式住宅小区,过上了层次高、多样化的小康生活,幸福指数在西部农村数一无二。

东岭在西部较早地建立了“幼有所教,学有所助,老有所养,中青年有所业”的保障体系。村民家家富有,存款几十万元已不是个别家庭。村上劳动力全部在企业就业,村民年人均收入在4万元以上,私家车超过30辆。东岭还是陕西“第一家电气化示范村”、“首家数字电视村”。

李黑记提出“既要把人带富,更要把人带好”,组织编写大纲,言传身教,系统、深入地开展员工职业素质教育。2008年9月,他亲自讲了《危机使我们更加奋发向上》、《精细化管理重在执行》两节课。东岭员工接受过好几轮军训,公司自上而下实行了“半军事化”。东岭村没有赌博的,没有打架斗殴的,没有违反计划生育的,没有上访的,没有吸毒的,没有刑事案件,这在全国都是不多见的。

这些年,东岭集团以创造财富、贡献社会为己任,自觉承担政治、社会和经济责任。投资40多亿元,改制10多家危困国有企业,安置国企职工上万名;每年上缴税金超过5亿元,连续多年位列陕西省民营企业纳税第一名;每年捐资社会公益和慈善事业超过2000万元,被表彰为“为社会公益事业做出突出贡献企业”;推动农村城市化、工业化,东岭村被命名表彰为“全国文明村”、“中国十佳小康村”、“全国治安模范村”等殊荣,位列“2010中国村庄经济百强村”第4名。

诚信法人

从创业初期、发展期到鼎盛期,李黑记总是把诚信理念放在第一位,视为企业生命,渗透在各个环节、各项业务中。20多年来,东岭集团在银行和相关单位没有一笔不良记录。

作为民企,东岭集团生存在夹缝层,享受不到国企的优厚待遇。他们就是靠着以诚信为核心的良好社会优势,战胜千难万险,实现跳跃式发展。对银行,从不拖欠贷款;对客户,宁可自己受损失也不让人家吃亏;对员工,从不拖欠工资。工商、税务部门称赞东岭是第一守信户、模范纳税户。

一次,甘肃酒泉钢铁集团(酒钢)发给宝鸡一家经销商2000吨钢材,由于市场售价大跌,货到火车站一月也无人接收。李黑记知道后借款接手要了这批货。患难之交,促成东岭与酒钢结为亲密战略合作伙伴,在东岭“由钢崛起”当中起到举足轻重作用。

为了避免春节期间汇款延期,失信于对生意伙伴的承诺,李黑记曾派专人专车,昼夜不停,行程1000多公里,赶在大年三十之前将1000多万元兑汇票送到包头钢铁厂。

还有一次,公司答应给一家客户付一大笔款,李黑记也已签过字。不料过了几天,他在财务室又见到这位客户来催款。经了解才知道,原来是财务人员压了支票,心中盘算:为自己公司着想,或许领导还会表扬她呢。没想到李总发了火:“钱已经是人家的了,我们怎么能拿着人家的钱为自己生利息呢?”财务人员当场办理并向客户道歉。

国有企业凤县锌品厂投产2年亏损上亿元,8年谈了40多个单位没人敢接手,县农行的7000万元贷款全部成为呆坏账。东岭集团进入后,按时兑现承诺,一分不少地还清银行贷款,使凤县农行扭亏为盈,成为全国农行系统减少呆坏账的典型。

几多风雨,岁月如歌。如今,东岭集团拥有120多亿元总资产,五大总公司,40多个生产、经营单位,形成物流、有色、钢铁、矿业、投资、房地产6大支柱产业,经营公司分布在北京、上海、天津、重庆、西安、宝鸡、兰州、银川、西宁、成都、汉中、昆明、无锡、乌鲁木齐等20多个大中城市,业务辐射国际、国内市场。

眼下,面对国内外严峻的经济形势,东岭团队意气风发,村里村外蒸蒸日上。您看,由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全国劳模李黑记,驾驶的“东岭号”特别列车,正开足马力向2012年500亿的目标呼啸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