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融合中共赢
——“西部新区”陕甘宁启程

2012-07-30李承明

西部大开发 2012年3期
关键词:陕甘宁经济区老区

◎ ¶文/本刊记者 李承明

陕甘宁革命老区具有“两个优势”,一是红色政治优势,二是能源资源优势。“西部新区”陕甘宁把“红色文化”作为纽带,着眼于相连的地缘关系,相似的资源禀赋和共同的革命历史地位而发起创建,将是西部地区的新经济增长带。

3月18日,记者在甘肃省庆阳市召开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新闻发布会上了解到,由国家发改委、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组织编制的《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已于3月2日经国务院批复实施。

该规划范围包括陕西省的延安、榆林、铜川,甘肃省的庆阳、平凉,宁夏回族自治区的吴忠、固原、中卫,以及陕西渭南富平、咸阳旬邑、淳化、长武、彬县、三原、泾阳,甘肃白银会宁,宁夏银川灵武等8个地级市和9个县(市)。其规划范围总面积19.2万平方公里,涉及人口1700万。规划期为2012至2020年。

区域合作的纽带

国家发展改革委西部开发司副司长李应明介绍,《规划》是中国第一部专门针对革命老区“量身定做”的有关经济、社会、生态建设等八方面可持续协调发展的规划。

陕甘宁革命老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能源资源富集区,境内的煤炭、石油、天然气以及岩盐、石灰岩等矿产资源十分丰富;主产区在鄂尔多斯盆地的中石油集团长庆油田公司油气产量年均增速多年保持全国第一;风能、太阳能等新能源也非常丰富。

这些地方尽管是中国最重要的能源基地,但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瓶颈制约十分明显,铁路和公路网密度均低于西部地区平均水平,仍有部分乡村至今未通公路,交通运输能力不足,物流成本高,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陕甘宁革命老区具有“两大优势”——红色政治优势和能源资源优势,面临交通瓶颈和水资源瓶颈。

据统计,陕甘宁革命老区目前人均GDP和财政支出分别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6%和69%,城、乡居民收入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77%和68%,55%的县是国家级贫困县,城镇化率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1.9个百分点。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由庆阳市于2008年首倡,历时四年,经过三省(区)三次联席会议的论证研讨,上报国家发展改革委主持编制。甘肃省庆阳市市长周强介绍,除了对资源禀赋和分配体制的不满,联系这些城市的纽带还在于“红色文化”,“着眼相连的地缘关系、相似的资源禀赋和共同的革命历史地位而发起创建”。

《规划》依托丰富的能源、资源优势,将陕甘宁革命老区定位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国家重要能源化工基地、国家重点红色旅游区、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试点区。

《规划》提出,力争要到2015年,该地区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初步建成,农村产品加工业、红色文化产业、旅游业等特色产业初具规模;城镇化率达到43%以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以上。就业持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

提速老区发展

陕西省社科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陕西省西部大开发总思路课题主持人张宝通对记者说,陕甘宁经济区的定位将是西部地区的新经济增长带。

目前中央对西部经济区布局基本按照了“三”、“四”、“五”的原则——

“三”指具有全国影响的经济增长极,包括成渝、关中天水和广西北部湾;“四”指西部地区的新经济增长带,包括呼包银、新疆天山北坡、兰西格、陕甘宁等经济区;“五”指省域经济增长点,包括滇中、黔中、西江上游、宁夏沿黄、西藏“一江三河”等。

陕甘宁经济区也成为定位于西部地区新经济增长带的“四”个经济区中,最先亮相的一个。

陕甘宁经济区的战略定位将包括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红色文化产业基地、现代旱作农业发展示范区、黄土高原生态文明试验区、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区等“三区两基地”。

其目标是,到2015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建成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现代能源产业体系初步形成,城乡居民收入和人均基本公共服务能力超过西部地区平均水平,绝对贫困人口大幅下降”;到2020年,“消除绝对贫困现象,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不断提高,基本公共服务水平达到全国平均水平,与全国人民同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而作为《关中—天水经济区规划》之后,中央在西北地区布局的又一经济区规划,其未来成效也被当地给予厚望,陕西省发改委西部开发处朱立社处长对记者说,“西部大开发的过去10年,坦率地说,确实对西安、重庆、成都等核心城市带来了非常大的改观,但对于更广泛的二、三线城市,并没有体现出大家希望产生的效果,尤其是西北大量地区由于自然环境、区位环境恶劣,仍属老少边穷地带,希望通过此规划的实施能改变现状”。

重划资源分配制度

上述地方发改委的官员说,规划的灵魂是“回报老区、支持老区”,涉及如何做到“支持”和“回报”,与以往大量经济区规划所赋予“先行先试”不同,规划将给予相当力度的支持政策。

比如在财政政策上,中央财政将提高革命老区转移支付系数,大幅度增加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大幅度提高专项转移支付规模。

规划拟加大政府投入力度,中央财政性投资要优先向老区民生工程、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等领域倾斜。中央安排的公益类项目,取消老区市、县配套资金,不足部分由中央财政分担。适当降低其他项目资金的地方配套比例。

更重要的政策在于对于石油、煤炭等自然资源分配利益的重划,当地官员认为,分配体制是这些地市过去多年来,尽管坐拥大量资源但仍陷入贫穷的重要原因。

一位甘肃省官员说,根据他们的测算,“比如说中石油在我们这里开采原油,80%的利润都被央企拿走了,国家拿走的不到20%,留给地方的所剩无几”。

据称,为了改善这个局面,资源税改革有望在老区进一步推行,煤炭、石油按5%税率从价计征,资源税分配向基层政府倾斜。

其他的“帮扶政策”可能还包括建立“中央企业支持老区发展的长效机制,每年从当地分支企业经营利润中拿出2%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这在政策制订中同样遭到了央企方面的强大阻力。“如今从头制订规划政策,又发现到处都是矛盾,”上述甘肃省官员说,“涉及大量央企,未来依然阻力重重”。

去行政化区域合作

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副所长魏后凯介绍,革命老区是指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创立的革命根据地所在的地区。据统计,目前全国共有200多个老区县(市),主要集中在福建、江西、湖北、湖南、四川、陕西等地。除了陕甘宁革命老区,据了解,位于赣闽的中央苏区和横跨安徽、湖北、河南三省的大别山革命老区相关振兴规划也在孕育中。

对于革命老区往往连片,涉及诸多省市的问题,武汉大学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心原主任伍新木认为,跨省区的区域合作定会存在难度,但是应打破行政区划的利益壁垒。事实上,革命老区在共同的历史和现实背景下,找到共同的问题和共同的特点,对症下药,更有利于整体经济发展。

魏后凯还认为,国家需要制定一个系统的加快老区发展的战略规划,建立国家政策保障的长效机制。同时,应按照“分类指导、区别对待”的原则,对不同类型革命老区的特点和所面临的问题,实行差别化的扶持。

猜你喜欢

陕甘宁经济区老区
成都平原经济区空气污染扩散气象条件变化特征分析
延安,老区的希望
革命老区迈上幸福路
老区在努力奔跑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媒体在中原经济区发展中的功能与作用
陕甘宁振兴论坛
意见篇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位置示意图
《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规划》8 地市战略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