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仪器维修与质量控制

2012-07-28刘宇静李宏毅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9期
关键词:仪器医疗设备

刘宇静 李宏毅 李 珺

医疗仪器的管理和维修应按医疗仪器维修保障的客观规律进行组织、计划、监督和质量控制,实现维修全过程的监控。运用现代管理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医疗仪器维修工作进行质量控制,协调维修过程中人员与部门间关系及人、财、物的合理分配,对维修过程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调节、检验和核算,以求最佳的维修效果,努力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1]。

1 维修管理的内容

医疗仪器维修管理主要分为安装前的管理和使用中维修管理。

1.1 医疗仪器安装前的管理

为减少使用中的维修工作,维修管理部门和订购部门一起做好各项管理工作,在医疗设备购置时要从全局出发,提出医疗仪器的可靠性、维修性、保障性等有关的维修保障要求;提供详尽的有关的技术资料及与维修有关的信息;进行新的医疗仪器保障性分析,提出新装备维修方案的建议及新装备保障系统的要求;参与新医疗设备有关可靠性、维修性和维修性保障的评估,并提出改进意见[2]。

1.2 医疗仪器使用中维修管理

医疗仪器在使用过程中,负责相关维修工作的维修部门应对其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如设计、生产缺陷致使仪器的可靠性低、质量不稳定、不能满足使用的要求等进行维修管理。保障管理缺陷使得维修保障资源与仪器不相适应,使维修制度、机构等不能满足使用要求[3]。在使用中,维修管理的工作主要是考查新安装医疗仪器在使用环境下的适用性和质量稳定性;评估新的医疗仪器的维修保障适用度,并提出修改建议;收集和储存处理医疗仪器故障的维修信息资料。

医疗仪器使用时,其维修管理的主要任务是要定期掌握和分析医疗仪器的技术状况,适时做到:①组织对医疗仪器进行维护、修理、保持设备最大可用性;②组织实施维修设备、工具、备件等维修器材的筹集和供应,保证维修部门的需要;③合理分配和使用医疗装备维修经费,提高维修经费的使用效益;④组织维修人员的培训、不断提高其技术水平;⑤组织设备维修部门进行科学研究工作,开展技术革新,促进装备维修保障工作的现代化,延长其使用寿命;⑥组织实施医疗仪器使用和维修数据的统计工作,完善维修管理信息系统,为科学维修和医疗仪器改进提供可靠依据,完善维修管理的规章制度。

2 维修管理的基本要求

2.1 实行设备全系统和全寿命过程的管理

(1)从维修的角度出发,对设备进行全系统和全寿命过程的科学管理,全系统管理是从医疗仪器系统的整体效益出发,把医疗仪器的维修系统作为医疗装备全系统的一个子系统,从全系统的高度把维修各种因素如维修的规章制度、编配标准、维修人员、维修费用、维修技术等实行全面管理,并使之优化,最大限度地发挥这些资源的作用,使保障系统按预定目标有效的运行[4]。

(2)全寿命过程管理是从医疗仪器的论证、购置、使用到报废全过程进行管理,在医疗装备的寿命周期的各个阶段,通过设计分析、监督、评估来保证维修管理目标的实现[5]。

2.2 维修管理要以预防为主实行科学维修

(1)维修的各项工作要从防止医疗仪器故障入手,以预防为主,在具体的使用和维修过程中,严格执行装备的使用、保管、维护制度;按照现代维修理论科学地制定医疗装备的预防性维修方案,以最少的资源有效地保证医疗仪器的使用[6]。

(2)科学维修是依靠科学技术,科学地确定维修任务、维修时机和维修工艺,采用先进的维修手段和方法,提高维修质量和效益,减少维修的消耗,改进维修制度和方法,努力提高维修管理水平[7]。

2.3 维修管理要突出重点和保证质量

(1)维修要保证重点,重点是指在医疗机构或医院中起重要作用的或价值高的医疗设备,如CT、PET、MRI等,对重点设备的维修及维护要重点保障[8]。

(2)维修质量的保证是医疗仪器维修工作最基本和首要的要求,维修质量不仅关系到医疗仪器本身功能的恢复,更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维修质量不达到要求则不能保证医疗装备的正常使用,更谈不上医疗设备的效益。

2.4 维修管理要注重经济效益

注重经济效益主要表现为维修的质量和效率:①保持医疗仪器不出故障或少出故障,出现故障要及时、迅速地恢复医疗仪器的功能和状态;②维修机构具有较强的维修能力,即维修设施、设备完好、备件、工具等数量充足,质量良好,维修材料完整,维修人员编配合理,培训良好。医疗仪器注重效益主要体现在人、财、物等资源的低消耗,用最少的维修资源取得较高的经济效益,获得较高的效费比和最低的寿命周期费用。

3 设备维修质量监控

在医疗仪器的使用和维修过程中,医疗仪器维修质量监控具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对于做好医院医疗仪器的管理工作具有重要意义。医疗仪器维修质量管理可以有效地掌握设备的质量状况,为医疗仪器的使用与保障决策提供依据[9]。其作为维修工作的一部分,与维修管理的相关信息相结合能更好地延长设备的寿命,降低维修费用,同时医疗仪器全面质量管理也是现代医疗仪器管理的要求。

医疗仪器质量控制方法常采用戴明循环(Plan-Do-Check-Action,PDCA)方法,PDCA循环是指计划(Plan)、实施(Do)、检查(Check)、处理(Action),其由美国Deming首先使用[3](见表1)。

表1 戴明循环列表

4 设备维修与质量管理的关系

医疗设备维修是以设备信息为依据,在设备的维修、保障过程中获取的设备信息越及时、越准确、越完整、越能保证设备维修、保障的分析与决策的正确性,保证医疗仪器维修系统及时建立和高效运行。维修信息分类有多种方式,但按维修信息的内容可划分为:①基本信息,反映设备基本情况的信息如设备名称、型号、类型、技术资料等;②使用信息,反映设备使用情况的信息如使用科室、使用时间、使用环境等;③储存信息,反映设备储存情况的信息如储存条件、时间、注意事项等;④设备故障信息,反映设备在使用、储存情况的信息如故障时间、部位、原因、现象等[6]。

在具体的医疗仪器的管理信息的建立和使用过程中,信息管理的工作有比较规范的流程,它是对医疗仪器管理或维修信息的收集、处理、储存与交换对信息利用情况的跟踪。信息的价值和作用通过信息流程才能实现,因此对于信息流程的每一个步骤要实施科学的管理,保证信息流的畅通。根据医院或医疗机构中医疗仪器维修管理部门业务工作的需要,应建立起由人、计算机等组成的能进行医疗仪器维修管理信息收集、传递、储存、加工、维修和使用的维修管理信息系统。

维修信息系统作为医院管理信息系统(HIS)的子系统,完成医疗仪器的采购、安装、使用、维护、维修等工作的管理,医疗仪器管理信息系统发展对医疗机构的信息化管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并会产生和发挥重要作用。

5 结论

医疗仪器维修管理和质量监控是医疗设备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医疗设备的质量和性能改善具有重要影响,对医疗仪器的可靠性、维修性和保障性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实现医疗设备的质量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性,将定量和定性的要求纳入到技术指标中。

维修管理和质量监控注重医疗设备的性能和经济性内涵,其核心是提高医疗设备的效能,降低寿命周期费用,延长设备使用寿命。质量监控的思想要贯穿医疗仪器生产、使用和维修的全过程,以从缺陷的纠正和检验手段为主的质量保证发展为缺陷的预防为主并将质量注入于设计、制造过程的全面质量保证,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10]。

医疗仪器的保障系统中,运用科学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对医疗仪器维修工作全过程质量控制,对维修过程各个环节进行预测、调节、检验和核算,并建立良好的质量控制和管理系统,以求最佳的维修效果和经济效益,促进医疗仪器质量的全面提高具有深远的意义。

[1]甘茂治.军用装备维修工程学[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9.

[2]GJB 368A-94装备维修性通用大纲[S],北京:国防科工委军标出版发行部,1994.

[3]布兰恰德(美).后勤工程与管理[M].王宏济,译.北京:中国展望出版社,1987.

[4]阮镰.综合保障工程[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5.

[5]陈清奎,古庆恩,仇士科.医疗设备全程质量控制环节[J].中国医疗设备,2011,26(4):54-55.

[6]郑毅,孟祥辉,李爱民,等.装备维修过程质量控制点建模研究[J].国防技术基础,2012(3):25-28.

[7]陈宇珂,郑理华,潘泽森,等.加强医疗设备质量控制体制建设探讨[J].医疗卫生装备,2012,33(1):109-110.

[8]王瑞玉.医用乳腺X射线机原理构造和维修[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7.

[9]王振军,王燕,刘志成.医疗设备质量控制的根本原因分析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1,17(11):45-49.

[10]王振军,刘志成.基于根本原因分析方法促进医疗设备质量控制[J].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0,16(10):64-67.

猜你喜欢

仪器医疗设备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谐响应分析在设备减振中的应用
《现代仪器与医疗》2022年征订回执
调试新设备
基于MPU6050简单控制设备
我国古代的天文仪器
京张医疗联合的成功之路
我们怎样理解医疗创新
医疗扶贫至关重要
星敏感器用仪器星等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