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配装眼镜检测标准在渐进多焦镜配装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2012-07-28

中国医学装备 2012年9期
关键词:基准点配镜棱镜

王 玲

渐进多焦点眼镜简称:渐进多焦镜,又称为渐变焦眼镜、渐变焦定配眼镜。在渐进多焦镜的镜片某一部分或整个镜片上,其顶焦度是连续变化的。以屈光度循序渐进的变化方式,从远用度数逐步到近用度数,因此在一只镜片上可同时拥有看远距、中距及近距所需的不同光度。渐进多焦镜主要用于临床老视患者的验配和矫正,可实现由远及近全程清晰视力,避免了以往单光眼镜矫正老视经常脱戴眼镜的麻烦,又避免双光眼镜矫正存在的视野跳跃和外观分割线现象。此外,渐进多焦镜可用于控制近视进展,从光学离焦理论出发,通过逐渐增加的下加度数,减少调节滞后量,改变调节、辐辏等眼动参数,减少视网膜离焦。关于其疗效目前尚存在争议。有研究者[1-3]认为,配戴渐进多焦点镜片可减缓近视的发展。另有研究者[4-6]认为,其未能有效控制青少年近视的进展和眼轴长度的增长。渐进多焦镜临床上也用于视疲劳患者,郭嫱等[7]认为,与普通单光眼镜相比渐进多焦点眼镜通过提高调节准确度,协调调节和辐辏功能,对缓解轻、中度近视视频终端(VDT)操作者视疲劳方面具有积极效果。渐进多焦镜在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和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功能异常的治疗中也具有一定作用[8-9]。渐进多焦镜作为一种医疗器具,在目前老视和青少年的眼屈光矫正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功能[10]。

渐进多焦镜装配后需依据配装眼镜标准进行严格的检测、核对。目前,国家标准GB13511-2011配装眼镜标准分为2个部分:第1部分为单光和多焦点;第2部分为渐变焦。其中第2部分渐变焦将于2012年8月1日实施[11]。渐进多焦镜装配后的检测分为2种情况:①在装配完成后进行;②检测配戴者已经戴用过的渐进镜。前者在渐进镜片磨边装配后应不急于擦掉镜片上的标识,以便于装配后核对和取镜时进行必要的调整。后者镜片上的显性标记已经擦除,因此需要利用专用品牌测量卡恢复相关标记后再行检测。无论何种情况,在完成标记恢复后,渐进多焦镜装配质量检测内容与方法均相同。

1 渐进多焦镜标识检测

渐进多焦镜标记分为永久性和非永久性标记,根据国家标准,两镜片至少有以下永久性标记:①配装基准:由两相距为34 mm的标记点组成,两标记点分别与一含有配适点或棱镜基准点的垂面等距离;②附加顶焦度值以屈光度为单位,标记在配装基准线下;③制造厂家名或供应商名或商品名称或商标。

根据国家标准,非永久性标记可以用可溶墨水标记、贴花纸。除非制造厂附有特别的镜片定位说明资料,每镜片非永久性标记至少包含以下内容:配装基准线、远用区基准点、近用区基准点、配适点及棱镜基准点。同时,渐进多焦镜标识中应具有产品名称,生产厂厂名、厂址,产品所执行的标准及产品质量检验合格证明、出厂日期或生产批号等。同时应标明顶焦度值、轴位、瞳距、配适点高度等处方参数;若应用减薄棱镜,需要明确的标识,及一些需要让配戴者事先知晓的其他说明及其他法律法规规定内容。规定每副渐变焦定配眼镜均应独立包装, 包装内应有定配处方单。需要进行以下具体标识检测:

(1)在镜片上点出隐性小刻印,可对日光灯观看,一点在鼻侧,另一点在颞侧,相距34 mm。

(2)将镜片的外曲面对镜片测量卡(镜腿朝上),将镜片上隐性小刻印的位置对准测量卡中相应位置。

(3)在远用参考圈中测量远用屈光度。

(4)在棱镜参考点测量棱镜度,特别注意垂直方向左、右镜片棱镜度的差异量。

(5)在鼻侧的隐性小刻印下核对商标和镜片的材料,例如折射率为1.6的材料在商标右侧有6的标记。

(6)在颞侧隐性小刻印的下方标有加光,例如25,表示加光为+2.50 D。

(7)检查国家标准规定的其他各项标识。

2 验配质量检测

配装眼镜加工完毕应保留镜片表面标记以便核对配镜参数。验配质量检测主要包括:远用屈光度、柱镜轴位、近用附加度、配镜高度和单眼视远瞳距、棱镜度基底取向和厚度、镜片厚度、位置和倾斜度、镜架外观和镜片表面及装配质量检测等8个方面。

2.1 远用屈光度检测

测量后顶点屈光力,镜片凸面朝上,凹面朝下,镜腿朝下,置于焦度计上,焦度计测量窗对准远用参考圈,并注意以水平标志线等标记保持镜片水平位置。渐变焦定配眼镜的后顶焦度应符合表1的规定(见表1)。

在实际检测中,需要考虑球-柱镜轴位的变换,即进行处方转换,例如,渐变焦远用区顶焦度:+6.00 DS/-1.00 DC×180,进行球-柱镜轴位的变换后,为+5.00 DS/+1.00 DC×90,两主子午面顶焦度值分别为+5.00和+6.00,绝对值最大的主子午面上的顶焦度值为+6.00,又由于柱镜标称值为-1.00,对应表1,各主子午面顶焦度允差为±0.12,柱镜顶焦度允差为±0.18。

2.2 柱镜轴位检测

以制造商提供的永久性装配基准标记的连线为水平基准线,在远用基准点处测定柱镜轴位方向。即通常在远用参考圈处进行测定。国家标准规定,渐进多焦镜的柱镜轴位方向偏差应符合表2的规定。例如远用区顶焦度为+5.00 DS/+1.00 DC×90的镜片,轴位允许偏差为±4o(见表2)

2.3 近用附加度检测

近用附加度检测有前表面和后表面测量两种方法。除生产商特别声明外,应选择含有渐变面的表面上进行测量。即根据前表面为渐变面或后表面为渐变面选择具体的测量方式。

2.3.1 前表面测量

用于渐变面为前表面的渐进片,将镜片前表面对着焦度计支座安放好,使镜片的近用基准点(即近用参考圈)在镜片支座上对中并测量近用顶焦度。保持镜片前表面对着焦度计支座,将镜片的远用基准点(即远用参考圈)对中并测量远用顶焦度。近光顶焦度和远光顶焦度的差值为该渐变焦镜片近用附加顶焦度。

2.3.2 后表面测量

用于渐变面为后表面的渐进片,将镜片后表面对着焦度计支座安放好,使镜片的近用基准点在镜片支座上对中并测量近用顶焦度。保持镜片后表面对着焦度计支座,将镜片的远用基准点对中并测量远用顶焦度。近光顶焦度和远光顶焦度的差值为该渐变焦镜片近用附加顶焦度。

实际检测中可以利用自动顶焦度计的渐进多焦点测量模式直接测出并核对,同样测量过程中注意以水平标志线等保持镜片的水平位置,不可倾斜。上述测量结果应与镜片上的近用附加度隐性标识数值相同。同时注意,双侧下加光度是否一致。通常左、右侧渐进多焦镜的下加光度是一致。国标规定,渐变焦定配眼镜的附加顶焦度偏差应符合附加顶焦度值≤4.00,允差为±0.12。而附加顶焦度值>4.00,允差为±0.18。

表1 渐变焦定配眼镜的后顶焦度允差(单位:屈光度D)

表2 渐变焦定配眼镜的柱镜轴位方向允差

2.4 配镜高度和单眼视远瞳距检测

配镜高度和单眼瞳距可在镜片测量卡上测得。注意镜片上的水平线须与测量卡上的水平轴平行,并使配镜十字位于“零位”。也可用瞳距尺测量配镜高度,合格的渐进多焦镜左、右眼镜片上的4条水平线处于同一直线上;戴镜核查结果配镜十字垂直和水平方向皆须与瞳孔中心对齐。如配镜高度有小误差且两眼配镜高度相同,可通过调整镜架消除误差,若配镜高度偏高时则张开鼻托、增加镜脚长度,若配镜高度偏低时则内收鼻托,但该法不适用于塑料镜架;若误差太大或由于单眼瞳距的误差,则单纯调整镜架难以纠正。

用测量卡测量镜片加工后的左、右眼的瞳距和瞳高。方法是将眼镜放在测量卡上,镜片的外曲面靠测量卡,镜架的鼻梁的中心对准测量卡的斜线箭头的中心,右眼镜片的十字线对准的测量卡上的数值刻度为右眼瞳距,左眼镜片与之相同。十字线对准测量卡上的0高度后,镜圈的内侧对准的高度数值为镜片的瞳高。有些测量卡上没有瞳高线的测量,则可以用直尺直接测量左右眼的瞳高。

国家标准规定,垂直位置(高度)与标称值的偏差应为±1.0 mm。两渐变焦镜片配适点(即配镜十字)的互差应为<1.0 mm。处方中左右镜片配适点不一致时并不适用,此时应以配镜处方的规定为准。配适点的水平位置与镜片单眼中心距的标称值偏差应为±1.0 mm。同时永久标记连线的水平倾斜度应≤2o。即装配完成后隐形刻印的连线水平倾斜度应≤2o。

2.5 棱镜度基底取向和厚度检测

在棱镜基准点处测定镜片的棱镜度及棱镜基底取向。国家标准规定,配装眼镜棱镜度基底取向测量中,将标称棱镜度按其基底取向分解为水平和垂直方向的分量,各分量实测值的偏差应符合表3的规定(见表3)。

表3 渐变焦定配眼镜的棱镜度的允差(棱镜屈光度单位:△)

注意该标准中,Smax的计算同样应考虑到球-柱镜轴位的变换。例如,渐变焦远用区顶焦度:-2.00 DS/+1.50 DC×110,标称棱镜度不超过2.00 Δ。进行球-柱镜轴位的变换后 两主子午面顶焦度值分别为-2.00和-0.50,最大子午面顶焦度绝对值为2.00 D,因此水平棱镜度允差为±(0.25+0.1×2.00)=±0.45 Δ。垂直棱镜度允差为±(0.25+0.05×2.00)=±0.32 Δ。

值得特别注意的是,表中标称棱镜度并不就是处方棱镜度。某些渐变焦眼镜镜片为达到减薄效应,在棱镜基准点处可能会出现垂直方向的棱镜度,生产企业必须标明减薄棱镜度,并在配镜时加以平衡。

2.6 镜片厚度检测

在渐变焦镜片凸面的基准点上,垂直于该表面测定镜片的有效厚度值。测定值与标称值的偏差应为±0.3 mm。注意标称厚度值应由生产商标明或由供需双方协商一致。

2.7 位置和倾斜度检测

按照方框法在镜片的切平面测量配适点和倾斜度,可用投影屏(带有相应的十字的分划板及毫米级的测量装置)或其他等效方法。渐变焦镜片的位置和倾斜度,可参照永久标记。绝大部分人双眼是在同样水平上,因此两侧镜片的基准线是在同一水平上,可用直尺检测镜片装配的平整性,4点隐性小刻印是否成一直线,如左眼、右眼瞳高一致,则左眼、右眼的隐性小刻印的连线应该重合,且保持180o平行。若左眼、右眼瞳高不一致,则左眼、右眼的隐性小刻印的连线应该平行,且保持180o平行。

2.8 镜架外观、镜片表面及装配质量检测

镜架外观、镜片表面及装配质量均应符合相应的要求,例镜片表面质量要求以棱镜基准点为中心,直径为30 mm的区域内,镜片的表面或内部都不应出现桔皮、霉斑、霍光、螺旋形等可能有害视力的各类疵病。装配质量检测时可用特定长度和角度的测量工具核对包括两侧镜平面、镜面角、前倾角、弯点长、垂长、垂俯角等相关内容,以保持左、右两镜面相对平整、托叶应对称,装配后镜片与镜圈的几何形状基本相似且左右对齐,无明显隙缝。

3 结语

以上是基于即将正式实施的配装眼镜标准第2部分渐变焦镜片检测方法的简要论述,随着检测标准的正式实施,渐进多焦镜将在临床更加规范的装配和应用。

[1]Leung JT, Brown B. Progression of myopia in Hong Kong Chinese schoolchildren is slowed by wearing progressive lenses[J].Optom Vis Sci,1999,76(6):346-354.

[2]张洪波,杨培华.渐进多焦点眼镜对青少年近视度数控制的研究[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5,23(10):1087-1088.

[3]于海宁,孙凤珍,周静,等.配戴青少年控制近视多焦点镜片和单光镜片对控制近视发展程度的比较[J].临床眼科杂志,2008,16(3):208-209.

[4]Grosvenor T, Perrigin DM, Perrigin J, et al.Houston Myopia Control Study:a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Part II.Final report by the patient care team[J].Am J Optom Physiol Opt,1987,64(7):482-498.

[5]Parsinnen O,Hemminki E,Klemetti A.Effect of spectacle use and accommodation on myopic progression:final results of a three-year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among schoolchildren[J].Br J Ophthalmol,1989,73(7):547-551.

[6]李丽华,南莉,张淑贤,等.青少年近视配戴渐进多焦点眼镜其屈光度变化相关性研究[J].临床眼科杂志,2011,19(6):486-489.

[7]郭嫱,韩清.渐进多焦点眼镜对缓解视屏终端操作者视疲劳症状临床观察[J].国际眼科杂志,2010,10(2):351-352.

[8]陈俊,王晓莉,陈小虎,等.渐进多焦点镜矫治屈光性调节性内斜视[J].眼视光学杂志,2006,8(1):55-56.

[9]贾达周.渐进多焦点镜片在非斜视性双眼视觉功能异常中的应用[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11(3):100-101.

[10]吕帆,陈浩,保金华.近视儿童配戴PAL缓解近视进展的研究分析[J].中国眼镜科技杂志,2005(7):97-99.

[11]国家标准.GB 13511.2-2011配装眼镜第2部分:渐变焦[S].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中国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2011-10-31.

猜你喜欢

基准点配镜棱镜
分配正义:以弱势群体为棱镜
通过法律、机器人和社会的棱镜与人工智能共生
基于自适应离散粒子群算法的机翼调姿基准点优化布局
建筑日照设计中基准点相关问题的探讨
大棱镜温泉
浅析建筑物的沉降观测技术及方法
水晶棱镜
屈光参差的配镜原则
配镜后视力到0.8还是1.0合适?
验光师技术决定配镜效果好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