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治疗冠心病患者80例的疗效分析

2012-07-28马晓兵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27期
关键词:普拉格代谢物氯吡

马晓兵

解放军第二〇五医院医学工程科,辽宁 锦州 121001

普拉格雷,化学名:2-[2-(乙酰氧基)-6,7-二氢噻吩并[3,2-c]吡啶-5(4H)-基]-1-环丙基-2-(2-氟苯基)乙酮,为治疗心力衰竭、中风、不稳定心绞痛等心脑血管疾病或有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需要进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的患者的新型抗血小板药。其由日本Sankyo公司和美国Eli Lilly公司共同开发,并于2009年2月23日获欧盟批准上市,应用于治疗动脉粥样硬化和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研究表明,其具有疗效快、吸收好和毒性低的优良特点,可以有效改善和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1-2]。本文将160例冠心病患者分为普拉格雷治疗组和氯吡格雷治疗组,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平均血小板聚集率(MPA)、平均血小板反应指数(PRI)以及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的概况,评价新型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在冠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心血管内科2010年4月~2011年11月收治的160例经确诊为冠心病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普拉格雷组(研究组)80例,其中,男 41例,女 39例;平均年龄(46.3±8.9)岁;患者体质量指数24.4 kg/m2;伴高血压患者27例,伴高脂血症患者25例,伴糖尿病患者28例。氯吡格雷组(对照组)80 例,其中,男 38 例,女 42 例;平均年龄(45.5±9.2)岁;患者体质量指数24.1 kg/m2;伴高血压患者28例,伴高脂血症患者26例,伴糖尿病患者26例。两组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需排除有精神病史、出血性脑卒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有出血倾向等症状患者[3]。

1.2 方法

两组研究前均常规给予阿司匹林(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德国拜耳制药提供)治疗。另外,研究组给予普拉格雷(盐酸普拉格雷片,规格:5 mg,Lilly和第一三共制药公司临床试验用药),其中常规治疗量为60 mg,维持给药剂量为10 mg;对照组给予氯吡格雷(波立维,75 mg,杭州赛诺菲圣德堡民生制药有限公司,批号:20100902),其中常规治疗量为600 mg,维持给药剂量为75 mg。分别治疗4周。

1.3 观察指标

分别观察两组患者服药前后腺苷二磷酸诱导的MPA、PRI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百分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MPA比较

研究组比对照组活性代谢物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出现的更早,负荷量1周即可出现明显的抑制作用(P<0.05),治疗4周后作用仍然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PA比较(,%)

表1 两组治疗前后MPA比较(,%)

2.2 两组治疗前后PRI比较

研究组在负荷量1周和维持治疗4周后PRI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RI比较()

表2 两组治疗前后PRI比较()

2.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两组治疗中常见不良反应均有发生,但治疗组仅见1例(1.25%)腹痛、便秘症状,而对照组有消化道出血和血象变化发生。但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 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n(%)]

3 讨论

普拉格雷和氯吡格雷同属于噻吩并吡啶类抗血小板聚集药物,二者都是前体药物,须经体内P450细胞色素酶代谢转化为活性化合物后方可起到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普拉格雷以外消旋体混合物的形式经口服进入体内,它需转化为活性代谢物才能发挥其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从而对血栓疾病起到治疗作用[1,4-5]。其主要作用机制:通常血管遭受损伤后,强力血小板激活剂二磷酸腺苷(ADP)易透过细胞进入血液循环系统,而后通过其各种亚型释放具有药理活性的物质。血小板聚集能力的提高会导致血小板P2Y12受体被激活,而这一受体的强力抑制剂正是通过体内P450细胞色素酶代谢转化为活性化合物后起到治疗作用[6]。

临床试验证实,普拉格雷具有疗效快、吸收好和毒性低的优良特点,其药物代谢动力学特征表明普拉格雷活性代谢物具有较高的生物利用度,可更早地起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并且作用更持久。在保证与氯吡格雷相同或更好的治疗作用的同时,还具有较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有学者[3]对普拉格雷的两种主要代谢产物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羧酸酯酶的作用,普拉格雷迅速水解,生成硫代内醋R-95913,它在人体血浆内循环,没有生物活性,经过进一步代谢开环,生成R-138727,它有2个手性中心,是4个立体异构体的混合物,具有生物活性,起着抑制P2Y,Z受体的作用。由于其代谢率比较高,有更多的活性代谢物可以作用于血小板,作用明显优于氯吡格雷。在稳定性心绞痛和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术中都有比氯吡格雷更强的表现,但是抗血小板作用越强也就越容易引起出血[7-8]。临床研究显示,11%~34%的冠心病患者对氯吡格雷具有非应答性,氯毗格雷和阿司匹林的联合治疗并不能有效降低这部分冠心病患者的缺血性事件发生。因此本文研究中需排除有精神病史、出血性脑卒中、严重肝肾功能不全和出血倾向等症状患者。

另外,氯吡啶格雷还存在一些严重的缺陷,例如个体差异大,起效慢,不良反应发生率与阿司匹林接近[1]。尽管氯吡格雷无论在其临床治疗效果和商业领域都曾风靡全球,但其应用局限性也在日趋显现,由此可见,开发新型抗血小板药已成为医药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本研究结果表明,与氯吡格雷对照组比较,普拉格雷研究组活性代谢物对血小板的抑制作用出现得更早,作用更持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普拉格雷组在治疗冠心病的安全性与氯吡格雷组相当,与文献报道一致[9-10]。普拉格雷与阿司匹林联合用于治疗冠心病疗效虽经大量试验证实,但作为新型药物,其安全性仍需大量临床案例证实。

[1]荆亚萍,申东升,熊维,等.新一代血小板抑制剂——普拉格雷[J].国际药学研究杂志,2008,35(5):373-378.

[2]百度百科.普拉格雷[EB/OL].http://baike.baidu.com/view/4458102.htm.

[3]赵秀朋,胡大一,李田吕,等.氯吡格雷对冠心病患者的安全性和血小板聚集率的影响[J].中国新药杂志,2004,13(10):933-937.

[4]刘洪清,张世杨.曲美他嗪联合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J].航空航天医药,2010,15(4):450-451.

[5]王晔,郭大文,王德生.新型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J].国际脑血管病杂志,2009,17(4):297-302.

[6]马培奇.抗血小板新药普拉格雷[J].上海医药,2009,30(9):407-408.

[7]Deepal L,Bhatt,海燕.普拉格雷临床价值分析[J].中国处方药,2009,9(90):18-19.

[8]Rehmel JL,Ecketein JA,Farid NA,et al.Interactions of two major metabolites of prasugrel,a thienopyridine antiplatelet agent,with the cytochromes P450[J].Drug Metab Dispos,2006,34(4):600-607.

[9]苏海明.大剂量氯吡格雷在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应用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7):827-829.

[10]李贤峰,王兆君.新型抗血小板药普拉格雷在冠心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J].临床军医杂志,2009,37(1):125-128.

猜你喜欢

普拉格代谢物氯吡
阿尔茨海默病血清代谢物的核磁共振氢谱技术分析
印度国际象棋少年打败世界棋王
阿托伐他汀与氯吡格雷联合应用于脑梗死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探讨氯吡格雷联合拜阿司匹林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
氯吡格雷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观察
柱前衍生化结合LC-MSn分析人尿中茶碱及其代谢物
盐酸普拉格雷固体分散体片的制备及体外溶出度考察
HPLC-MS/MS法分析乙酰甲喹在海参中的主要代谢物
阿司匹林与氯吡格雷联合治疗心肌梗死的疗效观察
延长DAPT时间减少 TAXUS Liberté支架术后缺血性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