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统主流媒体如何牢牢把握舆情导向主导权

2012-07-27邓华如

中国记者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主导权公信力舆情

□ 文/邓华如

(作者是湖南广播电视台副总编辑)

技术革命带来了传播手段的突飞猛进,推动着传媒竞争进入白热化。传统主流媒体的主阵地地位、话语权乃至公信力都面临严峻挑战。

这种新旧媒体的力量对比何以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发生了如此深刻巨变?

新媒体由于其传播手段的先进和目前对其管理政策的宽松与包容,因而在传播速度、传播内容、传播手段三个方面都已显示出极大优势。

但对于舆情导向来说恰恰又存在劣势:第一,抢速度就会“一快三毛”,对于许多信息往往还没来得及或者根本不需调查核实就抢先发布,这样常常混杂了很多虚假新闻,给社会和人们生活造成不应有的混乱,也严重损害了新媒体的公信力。像近几年有些地区出现的盐荒油荒粮荒等等谣传,始作俑者其实就是一些非主流媒体,尤其是互联网上一些空穴来风往往搞得大家云里雾里人心惶惶,至于有关名人明星的八卦绯闻恶意炒作就更不胜枚举。第二,因为要拼海量抓受众,内容上网的门槛几乎零尺度,结果五颜六色乱七八糟的东西一股脑儿进了网,又良莠不分地给了受众,这样就严重丧失了媒体应有的社会责任,深度扭曲了舆论导向,也造成许多恶劣影响。现在随便进入哪个网站都不难发现许多博文、博客、论坛上恶意或别有用心攻击、诬蔑、漫骂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言论,至于那些低俗色情等毒害青少年鸦片一样的内容更可轻易链接,不堪入目。第三,由于传播技术手段的先进也给舆情管理部门在管理上带来许多尴尬与无奈,这就给很多灰色、低级、甚至反动的信息走向社会打开了方便之门。

□ 2012年3月10日,湖南经济电视台“钟山说事”栏目举行座谈会。

不管从哪个角度看,在我国社会发展的现阶段,我们的主流媒体绝不能丧失更不能放弃舆情导向的主导权,但要牢牢掌控这一主导权,在这个残酷竞争的时代,单凭主观愿望则是画饼充饥无济于事的。既然不能改变别人,就得先设法改变自己!笔者以为完善自我可从如下几方面入手:

首先,既然在速度上拼不过,那就从新闻的深度上发力。主流媒体完全可以避短扬长,也完全有条件和能力做得比新媒体的新闻更全面更细致更深刻。全面就不至于片面,细致就不至于粗糙,深刻就不至于浅薄,新闻的质量不就出自其中了吗?相信质量好的东西总会受人青睐。

其次,既然在内容的广度上拼不过,则可以从内容的厚度上下工夫。在我国的现阶段,许多新媒体的采访渠道在官方远没有主流媒体那样畅通,想在官方获取新闻第一手材料也远比主流媒体要困难得多。网上许多新闻素材来自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既不权威又难免流于单薄,这无疑又是另一条短腿。主流媒体完全可以利用这一优势将新闻做得厚实而权威,同时也可籍此增强新闻的可读性和公信力。

再次,既然在与对手竞争中还缺少高科技成果的转化利用而改变不了传播手段,那我们总可以改变竞争观念。思路决定出路,观念也可以改变关系。主流媒体一是不能自大而不自警。有些主流媒体总以为自己的主流地位是党给和政府封的,别人争不去抢不走,不把新媒体的竞争放在眼里。其实一个媒体的主流地位和舆情导向的主导权,到最后并不是由政府决定的,而是要凭自身的实力和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尤其要靠在大众心目中的公信力来决定的。

二是不能只报喜而怕报忧。现实中确有一些地方的主流媒体好为地方官员粉饰面子,吹喇叭抬轿子乐此不疲,而在许多新媒体报道中,这个所谓形势大好的地方却问题成堆丑闻不断。这叫我们的老百姓又怎样看待这种所谓主流媒体的作为呢?

一个真正有社会良知和责任感的主流媒体绝不会甘作少数地方官员护短的盖子,更会耻于当那些贪官们的遮羞布,当面临大是大非时一定不会色盲也决不会失声!在这方面做得越好,在人们心目中的公信力就越强,主流地位和主导权就会越牢固。

三是不能只担心而不担当。相当一个时期以来,媒体无可否认地存在着这样一种客观事实,某个地方一旦出了点问题,哪怕只是无关大局的芝麻小事,在少数地方官员眼里那也曝光不得,怕传播出去不利于那里的稳定与和谐。其实真正怕的是一旦曝光会影响政绩,损了他们的面子,坏了他们的前程。不少突发事件发生后,许多新媒体早已连篇累牍炒得天翻地覆了,甚至事情被说得五花八门莫衷一是,结果舆情也被混淆视听,原本芝麻大一件小事可能竟然惊动京城。最后还是要去找主流媒体赶快出来正本清源以正视听。新闻时时发,嘴巴处处有,想堵堵不住,堵也是愚蠢的。主流媒体与其担心惹麻烦,还不如主动担当;与其被动跟着那些非主流的新媒体屁股后面去“灭火”,还不如主动出击,抢先发布权威消息廓清迷雾以正视听。倘若真能如此作为,那么主流媒体的主导作用自然也就实至名归了。

传统的主流媒体与新媒体无疑还将继续并生并存,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谁也不能逃避。主流媒体应该好好调整思路和方法,不要让坐稳主流地位、掌握舆论主导权仅仅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景。

猜你喜欢

主导权公信力舆情
试论青年婚姻家庭话语主导权
新时代人民警察公信力提升对策
潮妆在“线”
九一八事变后国民党内围绕东北工作主导权的博弈——以张学良、齐世英为中心
舆情
发挥舆论监督作用 提升媒体的公信力
舆情
网络信息化条件下巩固党在意识形态领域主导权问题研究
舆情
内参影响力与媒体公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