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党代会报道如何“以图传神”——部分纸媒“喜迎十八大”报道图片使用与版面设计赏析

2012-07-27郭建良

中国记者 2012年11期
关键词:专版新民晚报版面

□ 文/郭建良

(作者是青岛农业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最近一段时间,在全国各地报纸“喜迎十八大”的专栏、专版、专刊和特刊中,图片的拍摄和使用、版面的设计和布局,都有许多可圈可点之处。

《新民晚报》:以小见大

2012年10月9日《新民晚报》头版主图用得与众不同,有让人眼前一亮的感觉(见图1)。这是一幅在天安门广场上抓拍的照片:一只漫步的小猫走到执勤的武警战士跟前停下了脚步,抬起头来仰望着战士,立正站立、姿态威武的战士也颔首低眉与小猫对视。

重大主题如何用摄影的形式表现?一直是困扰着摄影记者和图片编辑的棘手问题。这幅作品大处着眼、小处着手的方法值得借鉴。

照片拍得好,编辑用得更好。《新民晚报》四开版面,平日里头版主图用得不是很大,而这幅照片却占去整个头版二分之一高、六分之五宽的版面,已经相当具有视觉优势了,编辑似乎还觉不够,又给照片包括标题和文字说明特别加了一圈儿边框予以突出,使之成为绝对的视觉中心。编辑还给照片取了一个十分亲切的名字——《你好》,既有情趣性,又有人情味,极易被读者接受。

编辑为什么这样青睐这幅照片呢?首先还是看重它生动形象地表现和谐社会的新闻价值。新闻价值的内容包括“重要性,及时性,异常性,情趣性,人情味”,我们的报纸长期以来重视“重要性”和“及时性”,轻视“情趣性”和“人情味”,报纸头版的照片往往是阳刚有余而温柔不足,缺乏能够一下抓住读者情感中最柔软的那部分的照片。其实,“情趣性”和“人情味”恰好是新闻照片生命力、表现力和感染力的所在,也是实现新闻照片良好传播效果的前提条件。

从传播效果看,《你好》的温馨画面,很容易让读者的情感由感觉画面的可爱,进而转移到感知这个城市的可爱。这让人想起早年杭州的一张照片,拍的是西湖游览区一只松鼠在路边的树上觅食,甚至不躲避游人。有些外国朋友就是看了这张照片,了解到这个城市人与动物如此和谐共处,才决定来杭州旅游的。

仔细阅读《新民晚报》的这个版面,发现这幅照片没有作者署名。图片说明是这样写的:“近日,一只小猫‘偶遇’北京天安门广场值勤武警的一组照片走红网络。不少网友还为组图配上不同版本的台词,其中一句‘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看了你一眼,再也没有忘掉你容颜’备受青睐。图为小猫与值勤武警对视。”图片说明写得轻松幽默、生动温馨,尤其是对网友用流行歌曲歌词对照片加的“台词”的直接引用,更表现出主流报纸放下身段的姿态,同时也表现出编者与作者及读者的和谐关系,这是“走转改”带来的直接效果——接地气。文字说明通篇不见“揭示主题”的文字,而和谐的主题,却通过照片、标题和文字说明,让读者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它的存在。

天安门广场是出摄影作品的地方,尤其是到了“宣传会战”的时候,广场照片的见报率很高。但是,像《你好》这样给读者带来丰富想象空间和回味余地,能够拨动读者情感,不仅作用于人的眼睛,更作用于读者心灵的照片,还真不多见。

《深圳特区报》:清新淡雅

《深圳特区报》内页“深入‘走转改’ 喜迎十八大”专版,每期都有“像·图说”“点·聚焦”“人·口述”“语·微评”这样四个小栏目。它的亮点除贴近生活的内容以外,就是清新淡雅的栏花设计。四个栏花作为版面视觉元素,根据版面安排要求散落在不同位置。为实现良好的整体视觉效果,美编将其设计成同一种形式,即主体形象是一个仿佛用毛笔快速画出来的开口圆儿,与每个栏目的第一个字配合,形成固定图案。明黄色的开口圆儿“墨迹”由浓到淡,最后呈断断续续的笔画痕迹,极具动感;奔放的红色行楷大字,生动活泼,吸引视线。黄色与红色,几乎是所有报纸“喜迎十八大”专栏、专版的栏头、刊头的常规用色,多是与红旗和党徽相联系,庄严有余,活泼不足。相比之下,《深圳特区报》的这些栏花,造型简洁,更受欢迎。既在整体上增加了版面的可视性,又在细部上强化了版面的表现力。远远就看到,版面上“像”“点”“人”“语”四个红色栏头大字,利利落落,清清爽爽,把读者的注意力吸引到栏目上来。

□ 图1 2012年10月9日《新民晚报》头版照片。

□ 图2 2012年10月12日《深圳特区报》A6版“深入‘走转改’喜迎十八大”专版内容。

□ 图3 2012年10月1日《南方日报》“深入走转改 喜迎十八大”摄影专版。

□ 图4 2012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第十版。

该报2012年10月12日A6版专版的“身边巨变之社区管理篇”,属于“迎接十八大”宣传会战三大战役——“宏观写理论,中观写经济,微观写生活”中“微观写生活”的部分。与百姓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所有题材都可以进入这个专版,只要深入基层、下接地气,就能采写到鲜活的新闻,图文配合得当,就能形成良好的可读性。这一版的“像·图说”栏目,组合了“邻里互助”“科普讲座”“义工服务”三个内容的三张照片,尤其是作为主图的“邻里互助”拍得生动亲切,成为版面最抢眼的视觉亮点(见图2)。

《南方日报》:浓墨重彩

《南方日报》从十一长假的9月30日起,连续8天每天推出一个“深入走转改喜迎十八大”摄影专版,生动形象、浓墨重彩地报道广东十年来的发展变化。

从题材看,这些摄影专版的照片中有动态场景,也有人物肖像,有新闻事件,也有背景资料,内容相当丰富;从形式上看,远景、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各种景别应有尽有,各种景别在造型上的优势和特点得到了很好的应用;从传播效果上看,读者依然还是最爱看视觉形象、爱读图片新闻,摄影专版无论放在哪一个内页,都会是这期报纸中绝对的视觉中心。

八个专版中内容明显偏向民生,9月30日的“双节市场旺 市民口福多”、10月1日的“中秋月圆人团圆”、10月5日的“宜居城市慢生活”、10月6日的“绿道:广东人的幸福大道”以及10月7日的“新引力:文化大戏以文‘化’人”五个摄影专版都是和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内容,照片也都是摄影记者“走基层”深入生活实地抓拍的生活景象。

国庆节这一天的“中秋月圆人团圆”专版,主人公是广州市海珠区小洲村的余姨,摄影记者以余姨中秋节一天的生活为线索,反映一个普通市民家庭生活。一组7张照片按照时间顺序排列,从余姨早上买菜开始,到“一家人坐在天台吃水果、月饼,边聊天,边赏月”结束。有全景的吃团圆饭,也有特写的“余姨亲手包奶奶爱吃的饺子”。而主图是一幅中景景别的“余姨为奶奶夹了一只鸡腿”,奶奶笑得合不拢嘴,婆媳关系其乐融融。而文章的结尾是余姨的小儿媳对余姨一天操劳的赞叹。作者紧紧抓住一个大家庭中最关键的三代人的婆媳关系来反映他们的幸福生活。图片的编排大小不一、错落有致,上半部分适当留白,下半部分满版铺开,重心平稳、疏密相间(见图3)。

《人民日报》:庄重大气

庄重大气无疑是《人民日报》“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刊”的最大特点,无论是主题策划、稿件组织、版面编辑,其它地方报纸均无法达到其高度。

在庄重大气中时常也会表现出细腻亲切。2012年10月15日《人民日报》第十版“迎接党的十八大特刊”是文明执法专版。版面上只有两张照片,头条位置是一张辅图,全国公安交警系统培训交通协警员的资料照片,画面人物很多,所占版面却很小;主图是7月5日拍摄的山东日照市区一普通交警冒雨指挥交通的情景,画面人物形象只有一个,编辑却给了将近五分之四版宽的大版面。《人民日报》版面上这样大地使用照片也不多见。因为这张照片是作者深入现场冒雨抓拍的镜头,真实、自然、生动、感人,具有很强的视觉冲击力,是将“走转改”落实到行动上的作品,形成整个版面上的亮点(见图4)。

根据笔者观察,全国各地报纸在“迎接十八大”系列报道中,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就是清晰展现了“走转改”带来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报纸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都越来越“易读”“耐看”, 越来越受读者欢迎。

猜你喜欢

专版新民晚报版面
《新民晚报》90载光影里的历史记忆
后资源经营专版
海门市五港幼儿园专版
特别专版
版面撷英
“奥运专版”今日推出
好版面要有独到的创新技巧
新民晚报:转变思路办赛 杭州应有可为
出版“大” 晚报必须用心地编审校——读近期《新民晚报》感言
版面“三评”看得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