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2012-07-24

河北职业教育 2012年12期
关键词:层面素质教育素质

叶 朝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高职“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是立足于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道德和职业心理教育为主要教育内容,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堂教学、实践教学、模拟仿真训练、心理咨询服务、社会调查等形式,培养学生学会逻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达到将外部教育转化成学生内部自觉需求的效果,形成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为学生可持续的职业发展提供保证,是在长期实践探索和理论总结基础上形成的教学成果。其理论研究来自实践,通过归纳、提炼,形成规范化的、可操作的教育模式,并指导运用于教学实践,提高了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形成了具有推广应用价值的教学改革成果。

一、高职“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界定

在现代社会,个人的职业素质主要是通过教育培养的,这种教育应该是面向职业人各方面的终身教育;但在高职教育阶段,对高职学生的这种职业素质教育应该具有基础性、阶段性,高职职业素质教育应有一定的范围和侧重点。

要把高职学生培养成为合格的“职业人”,应该在以下四个基本层面开展职业素质教育:第一层面,身心素质(包括体质锻炼、抗挫折打击和心理适应等,这是职业素质的基础);第二层面,综合能力素质(包括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这是职业素质的关键);第三层面,职业道德素质(包括职业态度、职业修养、职业精神等,这是职业素质的核心);第四层面,思想政治素质(包括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法制观,这是职业素质的灵魂);依托我院“1233”办学模式搭建的公共基础课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改革,对高职学生这“四个层面”的职业素质教育实现了“三个结合”,即职业素质教育与社会现实结合、与学生实际结合、与专业特点结合,从而形成了在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明显成效的职业素质教育模式。

二、高职“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主要内容

1.明确了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范围和实现目标

随着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职业人才培养规格悄然发生了变化。教育部2006年将“高素质”纳入了高职人才培养规格,2011年又提出了要培养“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其中“高端”的涵义,既有专业技能的高标准,更有对综合职业素质的高要求。教育部2011年12号文件明确提出“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高等职业学校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现代企业优秀文化理念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精神培养,加强实践育人,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重视学生全面发展,推进素质教育,增强学生自信心,满足学生成长需要,促进学生人人成才”。

因此,我们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明确提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四个层面”,强调高职的职业素质教育要以学生的身心素质训练为基础,以综合能力素质的培养为关键,以职业道德素质的教化为核心,以思想政治素质的升华为灵魂,实现目标是促进高职学生成人成才。

2.完成了对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案及路径设计

高职教育的性质,决定了在素质教育方面要更加强调职业素质教育。本成果完成了高职职业素质教育的教育方案及路径设计,保证了在教学实践中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在教学中,我们首先按照“素能并重”原则,针对高职素质教育的四个层面,设计了与之相对应的身心素质教育模块、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模块、职业道德素质教育模块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模块,形成了一个完备的教育方案。其次是倡导“素养提升,从‘心’出发”的职业素质教育思路,构建“点”(面向“问题个体”学生的网络心理互动)“线”(面向“特殊群体”的团体心理辅导)“面”(面向全体学生的心理讲座)相结合的立体网络职业心理素养提升体系。再次,大力推行行动导向的课程教学改革,开发了基于事实—思考—知识—思维—实践的“5S”教学法和校本课程(案例教程),开展社会实践(推行“1+7”实践教学形式),强化过程考核和综合能力考核,构建了职业素质教育的路径。最后,按照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理念,营造“校园处处是教室,员工人人是老师”的育人氛围,实现以第一课堂(课程教学)的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以第二课堂(校园生活)的注重养成,润物无声;以社会课堂(社会实践)培养责任,拓展理想的“三个课堂”协调一致的育人体系。

3.推行了高职职业素质教育“从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从教学体系向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转变”,取得了实效

在遵循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前提下,从企业对高职人才的素质、能力要求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出发,系统设计职业素质教育课程的知识、能力、素质目标,强调厚德尚能,以德导能,以能强德,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态度和职业纪律,实现基本理论与职业素质的结合。

根据高职学生认知特点、规律以及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要求,我们突出了实践教学环节的整体设计与安排,明确了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的一致性和整体性,探索了教学活动的“三贴近三服务”(即贴近专业,为专业建设服务;贴近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服务;贴近社会,为培养合格人才服务),推行了高职素质教育“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的转变,从教学体系向学生职业素质体系的转变”,促进知行结合,实现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提高。

三、高职“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创新

1.“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强化了职业素质教育过程的多学科有机融合与交叉渗透

在推行“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的过程中,注意强化了职业素质教育过程的多学科有机融合与交叉渗透。在“四个层面”的素质教育上,身心素质教育模块侧重与阳光体育活动、心理咨询相结合,强化体质锻炼、抗挫折打击和心理适应能力的培养;综合能力素质教育模块侧重与演讲口才、社交礼仪、职业指导及实训相结合,通过讲座、比赛、社团及科技文化节活动,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和思想政治素质教育模块,依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这个主渠道,结合企业文化,通过知行讲坛、社区服务、义工活动、社会实践、企业调研等方式,促进思想道德的内化和升华。

这种模式实现了从社会现实、学生实际和专业特点中提炼职业素质教育的“点”,铺成“面”,结成“网”,综合覆盖高职教育的全过程,为培养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提供支撑。

这种职业素质教育模式还在咸宁职院、湖北生物科技职院和武汉工业职院进行了推广应用,三所高职院校认为该成果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完整性和可操作性,教育效果显著,达到了省内领先水平,具有较强的推广应用价值。

2.充分发挥思政课的主渠道作用,探索了与“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相适应的“5S”教学法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育人为本,德育为先”要贯穿于人才培养的全过程,渗透到职业素质教育的各个环节之中。我们根据“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和学生的特点,在教学设计上坚持“切入事实—引发思考—提炼知识—拓展思维—走向实践”五环节并举的原则,形成了“5S”教学法(即事—思—识—思—实,取其首字母“S”,故称为“5S”)。如图1所示。“5S”教学法从高职生关注和感兴趣的事实、事件出发,引发高职生对“为什么”的思考,然后探究和提炼隐藏在现象背后的理论本质,结合专业拓展学生的思维,最后在课内和课外策划和组织学生进行实践,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进一步感知事实,深化思考,丰富思维,提高认识。以事实的感染力、思考的深刻性、理论的系统性、思维的丰富性、实践的现实性,提高学生从纷繁复杂的社会现象中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图1 “5S”教学法

“5S”教学法着力解决了思政课教学脱离实际、缺乏生气、教师说教式、学生不爱学不愿信等问题,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课堂教学的时效性、生动性、针对性和吸引力。

3.建立了与“四层面三结合”职业素质教育模式相适应的“1+7”实践教学形式和“1234”考核方式

职业素质教育实际上是一个在认知的基础上沿情、意、行的程序不断内化的过程。要做到内化,仅靠课堂讲授是不够的,必须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构建从课堂教学通往现实生活的实践性教学体系,以利于学生将课堂中所学的融汇到现实生活中去,在实践中巩固认知、加强体验并转化为行为,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如图2所示。

图2 实践教学形式和考核方式结构

在实践教学方面,我们按照理论联系实际、突出襄阳地方特色的原则,先后与谷城五山镇堰河村、全国农村基层党组织先进代表孙开林家乡保康尧治河村、闻名天下的“隆中对”发源地古隆中、宜城张自忠将军纪念馆、老河口抗日战争纪念地、尹集新农村建设示范基地和东风汽车襄阳基地等合作,建立了7个实践教学基地。通过签订书面协议和正式挂牌,从机制上保证了实践教学基地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实效性。通过7种实践教学形式(参观考察、社会调研、社区服务、名人进校园、知行讲坛、“三支一扶”、志愿者服务)来印证理论教育,集中凸显了思政课实践育人、活动育人,知识传授与能力培养融为一体的特色和亮点。“1234”考核方式的基本做法是将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理论知识掌握的程度、自学成绩和实践教学的成绩综合起来评价,即1(平时成绩10%)+2(自学成绩20%)+3(社会实践30%)+4(期末考试40%)。

4.建立了思政课教师联系院(部)的德育导师制度

“德育导师制”是以“每一个思政课教师首先是德育工作者”的理念建立的,是担任联系院(部)“德育导师”的思政课老师负责完成相关院(部)学生社团指导、思想道德教育工作的整体规划与设计工作的一项制度。德育导师的工作就是在充分了解掌握学生性格、兴趣、生活、学习和思想动态等方面信息的基础上,通过讲座、社团活动方案的整体设计与安排,对学生实施全方位、个性化、亲情化的教育。通过强化师生感情,融洽师生关系,成为学生良师、益友、严父、慈母;成为学生的思想引导者、心理疏导者、生活指导者、学习辅导者、行为向导者。思政课教师联系系院(部)的德育导师制度的建立,使担任“德育导师”的思政课教师与班主任、班级职业导师、专业研究室主任紧密配合,形成整体合力,促进了我院“四位一体”的学生教育管理模式构建,形成了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良好育人环境。

[1] 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2006.

[2] 纪芝信.职业技术教育学[M].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2:178.

[3] 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211.

猜你喜欢

层面素质教育素质
大学素质教育的实施策略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健康到底是什么层面的问题
论美育中的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中的音乐教育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高三化学复习的四个“层面”
如何有效渗透素质教育理念
策略探讨:有效音乐聆听的三层面教学研究(二)
素质教育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