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供给学派的主要观点与其存在的合理性探究

2012-07-13陈奇

决策与信息·下旬刊 2012年4期
关键词:合理性

陈奇

摘 要 供给学派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在美国逐渐兴起的一个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它是作为凯恩斯主义对立面和批判者而出现的。因此,本文也将围绕着供给学派与凯恩斯主要观点的分歧进行论述,阐述其主要观点以及其合理性。

关键词:供给学派 主要观点 合理性

中图分类号:F810.42 文献标识码:A

一、供给学源的主要观点

凯恩斯在《通论》的结尾处有一句名言:“许多实行家自以为不受任何学理之影响,却往往当了某个已故经济学家之奴隶。”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不知他会不会想到,若干年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新一代实行家已经成为他本人的信徒。至少在政府经济政策的制定方面,要摆脱凯恩斯,并不比当初他摆脱古典学派的束缚来得容易。

凯恩斯认为,在经济萧条时期,由市场机制自然决定的总消费需求会小于充分就业时的总供给,因此会出现失业和衰退。所以,必然采用扩张性的需求管理政策,以增加总需求。

然而,经济并不总是处于萧条期,例如,在18世纪中后期,正值英国工业革命发展的高潮,经济增长持续而稳定。但在这一时期,基尼系数也上升得非常快。凯恩斯认为,基尼系数的上升表明收入分配的恶化,并导致消费需求的减少。但在那一时期,尽管没有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政策,更缺少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但经济的持续发展说明,消费需求一定是充分、而不是不足的。如果我们不接受萨伊定律的简单说法,那么至少在经济的这一持续增長期,一定有一种力量,使总需求和总供给不断地持续扩张,并同时使总需求保持充分。而总需求的这种扩张,并不是由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政策导致。收人分配的恶化在这一时期并未带来消费需求的不足。

供给学派的理论基础是萨伊定理,萨伊定律的核心思想是“供给创造其自身的需求”。这一结论隐含的假定是,循环流程可以自动地处于充分就业的均衡状态。它包含三个要点:首先,产品生产本身能创造自己的需求; 第二,由于市场经济的自我调节作用,不可能产生遍及国民经济所有部门的普遍性生产过剩,而只能在国民经济的个别部门出现供求失衡的现象,而且即使这样也是暂时的;最后货币仅仅是流通的媒介,商品的买和卖不会脱节。

根据萨伊定律,在一个完全自由的市场经济中,由于供给会创造自己的需求,因而社会的总需求始终等于总供给。

另一方面,20世纪80年代滞胀的存在表明,即使采取了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例如当量的社会福利开支和政策转移支付等,以缩小收人分配不均并扩大消费需求,经济仍可能存在消费需求的不足。

因此,凯恩斯所指出的收入分配不均,并不是决定消费需求的唯一因素。换句话说,即使在收人分配相当平均的情况下,消费需求仍可能不足;在收入分配相当不平均的情况下,消费需求也可能保持充分。更重要的是,从经济史的发展来看,消费需求是在不断扩张的。这种扩张不仅体现为某种商品需求数量的增长,还主要表现为对商品需求种类的增加。凯恩斯式的需求管理可以增加对某种商品的需求,但却无法增加商品的种类。由于在长期来看,后者对总需求的增长更加重要,因此,凯恩斯政策在20世纪70年代遇到麻烦也就不难理解了。我们认为,新商品的创新对持续扩大总需求更为重要,而决定这一点的,是技术创新。对这一点的忽视是凯恩斯理论的最大缺陷。

说到这里,似乎供给学派的观点逐渐能站的住脚了。供给学派到目前为止还不是一个成熟的经济学流派,但我们可以看一下它产生的背景:

供给学派产生的背景“二战”以后,凯恩斯主义成为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依据。凯恩斯的需求管理政策,以赤字财政、扩大政府开支为重心,以通货膨胀为特点。虽然它在克服经济危机、减少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具有一定作用,但同时也产生了严重后果。由于经常地、人为地刺激需求,使物价不断上涨,进一步削弱了社会购买力。尤其是进入20世纪70年代以后,伴随石油危机,产生了严重的“滞胀”现象。例如,1971—1980年间,美国国民生产总值年均增长2.9%,消费物价指数年均上升7.4%,失业率年均6.3%,特别是1980年,国民生产总值出现负增长,失业率达7.2%,物价上涨达13.5%。解释失业与通货膨胀关系的菲利普斯曲线失灵。面对滞胀,凯恩斯主义的需求管理政策顾此失彼,进退维谷:刺激需求,会加剧通货膨胀;抑制通货膨胀,会加剧生产萎缩。凯恩斯主义既拿不出解决滞胀的对策,也提不出解释滞胀的理论。

让我们再来回顾一下滞涨:在经济学,特指经济停滞与高通货膨胀失业以及不景气同时存在的经济现象。通俗的说就是指物价上升,但经济停滞不前。菲利普斯曲线认为,通货膨胀可以使得就业率上升。

供给学派主要有以下主张:

(一)减税。

减税是供给学派最主要的政策主张,他们主张大幅度降低公司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尤其是边际税率。其理由是:高税收挫伤人们劳动、储蓄和投资积极性。它改变劳动与休闲、储蓄投资与消费韵相对价格,使休闲和消费变得便宜,劳动、储蓄和投资变得昂贵。减税应使人们乐于劳动而胜于休闲,乐予储蓄投资而牲于消费。、减税具有自行增加产量和就业、增加税收和降低通胀的效应。降低税率虽会减少税收却刺激劳动、储蓄投资积极性产量随之增加,税基扩大。这可以弥补因税率下降而减少的税收,使税收总量增加。随着政府收入增加,财政赤字也会减少,又会降低通胀率,因为这使政府减少通过银行透支来弥补赤字的数量,从而减少货币供应量。拉弗曲线,对这种效应进行了描述。

(二)削减社会福利支出。

供应学派认为,要使减税政策收到效果,还必须大幅度削减社会福利。这里考虑的应该是税收的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一方面,巨大福利支出是造成高税收的重要原因,不削减社会福利,高税收很难降下来;另一方面,如不减少社会福利,削弱人们对政府的依赖,减税很难发挥刺激人们工作瀚蓄投资积极性的作用。,削减社会福利的理由是:庞大的社会福利助长了人们的依赖思想。扼杀了人的独立性和创造性。削减社会福利的具体措施有:减少福利项目,降低补贴标准,提高领受条件,严格发放制度。

(三)放松对企业的规制。

过多的规制不仅限制企业和个人的自由活动空间,而且还增大生产成本,减少企业用于投资和技术进步的费用,因此供给学派尤其反对过高的环保规定。过多的规制还造就庞大的官僚机构,浪费纳税人的金钱,降低了个人和企业的创新精神。

(四)实行有节制的紧缩性货币政策。

对于货币理论,供给学派与货币主义的观点相似,都认为物价变动是纯粹的货币现象,货币数量超过了需求就会导致物价上涨,因此他们都主张限制性货币政策。供给学派也强调通货稳定的重要性,认为在通胀条件下,减税难以收到效果,为配合减税而主张稳定通货。在稳定通货的具体主张上,有下述几种看法:恢复金本位制;实行货币主义的货币政策;实施主要商品本位制,即货币发行与主要商品价格挂钩。

(五)恢复金本位制。

许多供给学派韵经济学家主张恢复金本位制度。由于在金本位制度下,货币的币值是用一定数量的黄金来计算的,因此供给学派认为,如果恢复金本位,货币供给的增长率就会得到有效控制,因为黄金供给的增长是非常缓慢的6于是,人们就会恢复对货币币值的信心,实际的通货膨胀率和预期的通货膨胀率都会明显下降。货币供给增长率的放慢还会使利率降低,促进投资和资本形成,提高经济增长速度。而且,利率的下降还可以使政府减少政府债务的利息负担。

二、供给学生派存在的合理性探究

供给学派有其合理的一面,也有其局限性,我们需要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

供给学派在学术上建树不多,在理论上缺乏体系的完整性,它仅是解决滞胀的一种对策而已。它之所以盛行一时,主要是因为在西方经济进入滞胀而凯恩斯主义失灵的大背景下其政策主张被里根政府所采纳,因一时所需而一举成名。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主要反映在里根政府的经济政策中,里根上台后接受了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提出了“经济复兴计划”。他在“经济复兴计划”开头就声明,他的计划与过去美国政府以需求学派为指导思想的政策彻底决裂,改以供给学派理论为依据,当年的总统预算便将非劳动所得收入的最高税率从70%降到了50%,把资本收益构最高税率由28%減到了20%。1985年,里根总统在第二任期开始时宣称,他将继续实施并扩大原订计划。但是,美国经济并没有像计划所预期的那样顺利发展,大部分目标也未能实现。计划实施不久,美国经济就陷入二战后最严重的一次经济危机。特别是联邦财政连年出现巨额赤字,导致高利率和美元高汇率,使对外贸易连年出现创纪录赤字。所以近年来除了几位倡导者仍在宣扬供给学派外,信仰和赞赏的已日趋减少。

供给学派主张降低边际税率实际上使富人获益。全面降低累进税率,高收入阶层获得减税的好处要比低收人阶层多,削减社会支出则使低收入阶层直接受损。凯恩斯主义者阿罗、卡恩等指出,政府干预经济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并非政治家们的任意设计。二战后西方国家在资源分配和利用、保持经济稳定、收入再分配等方面的干预和调节,对经济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作用。制定生产安全、环境保护等法律条例,虽然增加了企业负担,但保护了社会利益。供给学派过分强调资本投资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在资本主义条件下,资本投资既促进经济增长,又造成生产过剩危机凯恩斯主义者认为供给学派把投资不足作为西方经济出现滞胀的原因并不准确,他们指出70年代美国企业固定资本投资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并不比60年代低。另外供给学派主张恢复金本位制将大大缩减货币供应量的增长,使经济陷入长期衰退。事实上,货币历史表明金本位并不能保证物价稳定。1981年美国国会成立的专门研究恢复金本位问题的“黄金委员会”,经过半年多的争辩,最后否定了供给学派的主张。供给学派虽然遭到西方经济学界的评论,但也给予西方经济思想以有力的冲击,对西方一些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政策也有很大的影响。不可否认供给学派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中包含着某些合理的成分,他们对当前西方经济所面临主要问题的看法和对凯恩斯主义政策后果的分析,比较符合当前美国等国家经济发寝的客观现实;他们强调增加供给,肯定了生产的支配作甩,继承了古典经济学的合理成分;其主张减少政府干预,更多地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内在规律。‘但是供给学派提出的理论和政策主张也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局限性:他们完全继承了“萨伊定律”的衣钵,反对国家干预,信奉自由竞争,不过是一种过时的复古思潮;在经济政策上,供给学派没有也不可能使社会退回到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期,而是企图通过国家干预来刺激供给;同时他们强调增加供给;会使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比凯恩斯主义以前更加剧烈。□

(作者单位: 中南财经政法哲学院)

参考文献:

[1]甘行琼,西方财政思想史.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 2007.10

[2]童星 严新明,经济危机的本质及其治理之道.太平洋学报 2010?18(3)

[3]甘小军 王翚,供给学派税收理论简介.科技广场2008(4)

[4]毛晖,供给学派的政策主张及启示.北方经济;2007(6)

[5]孔繁荣 聂国卿,供给学派与凯恩斯学派减税政策的比较分析.湖南商学院学报,2006?13(1)

[6]罗良文,供给学派的就业理论及其启示.理论月刊2002(6)

猜你喜欢

合理性
从合理性和高效性浅谈初中生物多媒体教学的问题与对策
药学管理对临床用药合理性的影响观察
奇遇
关于用逐差法计算纸带加速度合理性的讨论
动画专业美术基础课模块设置的合理性
试述两种分配制度相结合的合理性和必然性
2014~2015年我院外科头孢菌素类基本药物使用情况分析
论私录偷拍视听资料的证据能力
终身监禁适用研究
语文课堂问题的有效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