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保障 基础先行 科技支撑 产业化推进——对渝水区农业产业化的调研和思考

2012-07-06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张宇峰

江西农业 2012年3期
关键词:蜜桔龙头企业全区

⊙新余市渝水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宇峰

农业产业化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提高农业效益和竞争力,促进农村繁荣、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选择。新余市“十二五”规划里指出,要以工业化、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实施“生态保障、基础先行、科技支撑、产业化推进”四大战略,走农业生产标准化、农业耕作机械化、农业模式生态化、农业主体组织化、农业经营产业化的道路。本文结合渝水区农业产业化现状,对渝水区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提出几点建议。

一、发展现状

1.产业基地不断扩大产业基地建设规模化经营显现,集中连片、规模示范片(点)增多,优势产业向优势区域集中,板块经济发展势头较好。粮食、生猪、蔬菜、蜜桔四大产业基地规模迅速扩张。

2.龙头企业实力稳步增强 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初步实现了产、加、销一体化格局。龙头企业与主导产业实现有效对接,企业实力增强。全区现有各类农业产业化企业79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10个,市级龙头企业48个。

3.农产品品牌效应提升 把标准化引入到生产、加工过程,加快了农业科技进步,提高了农业生产整体水平。全区获有机认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2个,有机稻、有机蔬菜产品认证23个,新余蜜桔被国家质监总局列入全国标准化生产示范区。全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3个,面积达6000亩;获无公害认证的农产品基地11个,面积7050亩;获无公害认证产品18个。全区推广配方施肥、沼气综合利用、发酵床养猪、新余蜜桔节水栽培等实用技术16项。引进新品种18个,新余蜜桔、翠冠梨、葡萄等被评为全国优质水果。

4、经营机制不断完善 重点围绕粮食、生猪、蔬菜、新余蜜桔等主导产业,扶持发展规范壮大了一批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目前,全区有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183家,注册资金8230万元,入社社员23280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经纪人队伍的形成和壮大,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1.组织化水平低 我区的农业生产合作组织发展并不理想,一方面我区183家合作社,入社会员3747人,仅占农村人口总数的1%,加上企业、经纪人等也仅占农村总人口的6.3%。其中合作社和协会带动的农户为14622户,仅占全区农村总户数的13.2%。加上协会等合作组织带动的农户也只占到26.3%.还有73.7%的农户处于分散经营状态,难以从农业产业化链条中获得平均利润。另一方面我区合作组织中从事种植业的有123个,占6.7%,合作社组织结构还需调整,合作的范围较小,未建立健全资产投资和积累的机制,未实现生产协同和维护、拓展市场等的功能。

2.龙头企业规模小带动力弱一是省级龙头企业只有10家,全区没有一家国家级龙头企业,最大的一家年产值现在只有2个亿左右。并且企业梯度结构不合理。二是企业规模偏小,技术含量不高。三是加工型龙头企业少,全区58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加工型龙头企业仅有9家,占15.5%。四是粗放管理现象严重,科技投入不足,产品技术含量不高,扩大生产进程缓慢。

3.利益联结机制不够紧密 龙头企业与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健全和完善,农户和企业利益联结还不够紧密,合同意识较差,订单履约率低,缺乏应有的风险保障机制。

4.市场体系和信息服务体系不健全渝水区农产品直销及批发市场建设相对滞后,至今没有一个大型农产品交易市场,不能有效带动区域化、专业化生产,产品不能实现与市场的有效链接。未建立一个统一的信息平台,在产品市场信息收集、处理和预测,产品宣传推介,企业投融资平台等方面无法提供服务。

5.生产标准化不够,销售渠道单一,市场范围狭窄 我区的蜜桔、蔬菜、水稻等几大农业产业,基本上是企业(大户)和散户并存的局面,并且在面积上散户居多,这点在种植业中尤为突出。而散户没有标准化生产意识,也无法做到标准化生产,造成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销售渠道上,企业和大户的销售主要是自己跑市场和依靠回头客,大量散户仍然在坐等市场。市场范围以本市、宜春市为主,部分销往本省和外省。

6.产业链条和品牌结构不合理 在发达国家,农产品初级产品与加工品的产值比例为1∶3左右,全国这一比例1∶1,全省在1∶0.8之间,而渝水区不到1∶0.6。以新余蜜桔为例,全区种植面积达到9万亩,已经初步形成了苗木繁育、果品生产、贩运、气调冷藏、科研为一体的发展体系,但是全区没有一家新余蜜桔加工类的龙头企业,5.5万吨鲜果全部靠贩卖外销,制约了产品附加值的提升。全区38个无公害农产品品牌,32个绿色食品品牌,初级产品占了大多数。

7.土地流转率太低,生产难以形成规模化 从流转面积和涉及主体看,我区2011年向合作社(基地)流转的土地为2021亩,仅占总流转面积的2.7%。从流转形式看,2010年和2011年没有以股份制形式流转的土地,出租23043亩,占31%,这里面绝大部分是租给了农户,而不是合作组织或企业。

三、经营发展建议

1.优化环境 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以我区开展小农水、现代良田等惠农工程为契机,加强农田灌溉、田间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健全完善农产品流通和农业要素市场,健全资金、信息、技术、土地等要素市场,做好市场规范管理工作;调整完善财政扶持政策,积极争取上级项目和资金的支持,重点在龙头企业的贷款贴息、出口补贴以及农村中介组织专项补贴等方面争取有所突破。

2.搭建平台以大渝水区为规划,整合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布局,以打造农业产业化国家级示范园区为目标,促使由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组成的产业集群形成。改革管理体制,搞好综合协调服务。加强农业产业化的组织机构建设,强化综合协调管理服务职能,搭建多形式的服务平台,组织开展龙头企业与科研单位、农技推广机构及龙头企业之间的对接活动,引资与引智相结合,充分整合现存资源,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3.推动合作积极为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提供财政、税收、信贷、进出口等各方面的政策优惠,促进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壮大。探索实践以生产资料提供企业带动建立、农民自愿发起建立、种养大户带动发起建立、专业人才带动建立、加工型企业带动建立和其他企业带动建立等多种类型的合作组织发起模式。

4.扶持龙头在对龙头企业准确定位的前提下,通过资产重组、资源整合等措施、实行“扶优、扶强、扶大”的原则,重点支持经营机制好、产品竞争力强、辐射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引导鼓励龙头企业积极探索与农户联结的新机制,通过契约联结、资产联结等形式,实行股份制或股份经营,广泛吸收农民参股入股,真正建立“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经济利益共同体。

5.培育品牌 积极指导龙头企业、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农民申请注册农产品商标和地理标志。鼓励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全国驰名商标,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要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认证。开展无公害、绿色食品、有机食品基地和标识的认定和认证,制定符合国际规则的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推进农业标准化,建立健全农产品安全检测机构,配齐检测人员,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加强疫病防控,推行市场准入制度和原产地标识制度,通过市场化运作,催生一批品牌。培育一批品牌。扩大新余市农产品对外宣传的覆盖范围,提高市场知名度,使更多的农产品走向国内外市场。

猜你喜欢

蜜桔龙头企业全区
第十届“我是小画家”全区中小学生书画大赛获奖作品选登
新余蜜桔冻害的农业气象指标及防御措施
山西省级扶贫龙头企业和扶贫农民专业合作社名单出炉
新余蜜桔科技小院项目获评通过
内蒙古自治区召开全区统战部长会议
全区统战部长会议召开
2018年全球农化产品销售前20名的龙头企业
新余蜜桔留树保鲜试验结果初报
南宁市:把握环境保护新常态 担当全区执法排头兵
2016年湖南省新认定农业产业化省级龙头企业名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