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义务教育补助金何以成“空饷”

2012-06-30赵勇

民生周刊 2012年24期
关键词:阳新县空饷贫困县

义务教育补助金何以成“空饷”

赵 勇媒体评论员

湖北阳新县出了怪事——领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的义务教育学生数频频“闹鬼”。

来自《中国青年报》6月4日的调查报道说,在当地官方统计的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发放信息中,“蹦”出几千名在学校难寻踪迹的学生,甚至出现了一些早已经不存在的学校,仍在领取这笔专项补助资金。比如阳新县白沙镇白沙中学,学校网站上显示,2010年—2011学年白沙中学共有2147人,但在《阳新县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010年统计数据》上,当年白沙中学学生人数为5266人,凭空多出了3000多人。按每个学生500元算,当年这所学校多领取的补助资金达150多万。此外,韦源口镇罗于坵村的罗于坵初级小学虽已裁撤4年,却一直在领取义务教育补助资金。比如2010年,资金发放信息显示,这所小学在校人数为162人,获得拨款48600元。

《中国青年报》的报道显示,类似于这种虚构学生数乃至虚构学校套取补助资金的情况,在阳新县并非个例。针对如此明显的“吃空饷”情况,阳新县教育局曹局长先是矢口否认,随后在记者追问下又改口为既不否认,也不承认。最后,曹局长干脆把问题推给了上级部门,“为什么有出入,他们都很清楚”,“这个问题是很敏感的问题”。

教育局局长无法否认此事,又指“上级很清楚”,这足以说明,虚构学生数套取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在当地教育系统已经是个半公开的秘密。事情何以至此?阳新县教育局办公室的唐主任一语道破天机:学生人数是由学校逐级上报的,教育局虽然也有抽查,但总体上对学校上报的人数是“采取信任态度”的。这就难怪了,教育局只管根据学校上报的人数发钱,抽查只是走走形式。报道中一位校长说,“他们给多少,我们用多少”,其实这话应该反过来说,“我们报多少,他们就给多少”。就是在学校和教育部门的“相互关照”中,国家用于补助农村义务教育的专项资金,不明不白就石沉大海了——这些被套取的资金,到底用哪儿去了,谁也说不清。

涉事的学校领导、教育局的相关领导,毫无疑问都涉嫌贪渎,应该被严格追究责任。问题的根源,显然不仅仅在于这些当事人的上下其手,更应该追问的是,为什么国家的专项补助资金,竟如此容易被套取?这其实关系到对贫困地区补助政策的整体漏洞——重视事前的审核,轻视事后的监管。如果补助资金下发后的后续监管严格到位,阳新县教育局怎么敢在清点人数时走过场;那些涉事的学校,又怎么敢虚报这么多学生数?类似“吃空饷”的问题,其实在扶贫救灾资金的发放中,也或多或少地存在。明显的例子是,一些贫困县虽然早已不再贫困,却始终舍不得摘下贫困县的帽子,无非就是看中了巨额扶贫资金和优惠政策,而基于严格后续监管至上的贫困县退出机制,却一直未能建立,这就让一些相关部门有空子可钻。

无论是补助农村义务教育还是救灾扶贫,都是好事。但要让国家的专项资金落到实处,事后监管和审核是关键,除了上级部门要加强流程管理,更要提高专项审计的力度。当然,对于套取国家专项资金和疏于监管的责任人,处理起来更不能有丝毫手软——不管是渎职还是贪污,都该送交法办。如此合力,套取国家专项资金,才不会成为某些人的生意。

猜你喜欢

阳新县空饷贫困县
山西省58个贫困县产品将陆续走进84所高校
全国832个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
山西已实现4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岚皋破解另类“吃空饷”
三角形面积的向量坐标表示及其应用
扩大沿江开放 建设滨江新城——阳新县富池镇创建全国文明村镇掠影
吃空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