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区域软实力与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2012-06-27申秀清修长柏

商业经济研究 2012年18期
关键词:可持续发展

申秀清修长柏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识码:A

内容摘要:区域软实力是内蒙古地区综合实力与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内蒙古地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阐释了区域软实力在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分析了内蒙古地区软实力的发展现状,进而提出了提升内蒙古地区软实力的对策。

关键词:区域软实力 内蒙古经济 可持续发展

引言

软实力概念的最早提出者是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美国新自由主义国际关系学派代表人物约瑟夫·奈(Joseph·Nye)。在其1990年出版的《注定领导世界:美国权力性质的变迁》(Bound to Lead :The Changing Nature of American Power)一书,以及同年在美国著名的《对外政策》(Foreign Policy)杂志上发表的题为《软实力》(Soft Power)一文中,最早明确地提出和阐释了“软实力” 这个概念,所谓“区域软实力”就是指一个地区通过非物质的方式,发展和发挥区域内外的心智能力的作用来达到区域的社会和经济目标的能力,构成区域软实力的基本要素主要包括:区域人口素质的作用力、区域政府的公信力、区域社会的凝聚力、区域特色文化的感召力、居民创造力和对区域外的吸引力。这种“软”的力量能够吸引区域外的生产与消费要素,协调本区域社会经济系统的运作,提升本区域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品味,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提升区域竞争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区域软实力对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作用

(一)区域软实力为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和核心竞争力

人口素质是区域软实力最重要的组成要素。内蒙古地处我国北部边疆,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基地、新型化工基地、有色金属生产加工基地和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做到这些产业的创新需要大量高素质人才的集聚。近年来,内蒙古的教育水平和人才素质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在能源化工和生物技术方面的创新较为突出。内蒙古地区经济正处在由物本经济向人本经济转变的历史转折点,良好的区域人口素质,有利于增强内蒙古地区现实的竞争力与潜在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有利于内蒙古文明程度的提高和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实现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的和谐与稳定;有利于改善内蒙古地区的形象,促进地区对外交往的全方位发展。良好的人口素质已经成为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二)区域软实力为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内蒙古属少数民族自治地区,民族团结的和谐局面形成了区域内较高的凝聚力,这种凝聚力不仅能增强区域内部的吸引力和归属感,而且能增强内蒙古经济的整体协调性和整合性,产生强大的使命感和团结协作精神。内蒙古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攻坚阶段,也处于由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的转型阶段,区域内持续的创新力激励内蒙古人民勇于变革,激发其强烈的进取精神和高昂的创业热情以及坚忍的拼搏意志。持续的创新力根源于一个地区的良好人口素质和特色文化的开放性和进取性,根源于一个地区的制度创新。内蒙古地区在明确的战略定位指导和国家倾斜政策的支持下,各级政府不断进行体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极大地调动和鼓舞了人们的斗志和拼搏精神。内蒙古作为马背上的民族,有着坚韧顽强的优良民族品质,在科学政策的指引下,这种民族的优良品质会转化演变为高度的凝聚力和持续的创新力,成为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

(三)区域软实力为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

提升区域软实力可以为区域内提供和谐而稳定的社会环境,对外产生强烈而有力的辐射力。要实现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加强政府的公信力,而政府公信力的树立要靠内蒙古地方政府良好的行政行为和合理先进的社会体制来获得。良好的行政行为和合理而先进的社会体制可以保证内蒙古自治区各级机构的高效协调运转,避免或者及时梳理各种社会矛盾。区域文化所带有的浓厚区域特征与鲜明个性特质,能够深刻影响区域内人们的心理、性格和精神世界,产生强烈的认同感和感召力,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从内蒙古同其他区域间的联系来看,高效、廉洁和公平的行政环境和富于感染力的诚信草原特色文化,会成为该地区区域魅力的自然表达及其生命力的自然挥洒,塑造出良好的草原形象与内蒙古品牌,形成内蒙古对外的自然辐射力和对区域外资源的强大吸引力,从而使内蒙古在激烈的区域经济竞争中脱颖而出,伴随人均GDP不断增长的步伐,使得个人可支配收入也不断增加,提高人民的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营造和谐、富裕、稳定的社会环境,推动内蒙古经济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

(四)区域软实力为内蒙古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现实的生产力

区域软实力是一种不占资源或少占资源但同样能实现经济和社会协调发展的能力。对内来说,区域软实力的建设客观上要求重视文化、教育和创新能力等要素在经济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内蒙古现在已经步入工业化中期的初级阶段,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仅为5.5%,主要靠能源工业支撑的产业结构单一现象越来越突出,产业结构优化和经济转型迫切要求提升知识资本在内蒙古经济增长中的贡献比例,逐渐增强人力资本和技术创新对内蒙古经济增长的作用,从而引导资源配置方式的改变,实现内蒙古经济增长方式不断由自然资源、劳动力和资本依赖型向知识型经济转变,这既是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保证。同时,区域软实力的发挥还能够影响人们的思想价值观念并有力促进其职业操守的提升,能够通过提供良好的区域环境改善人们的生活质量,可以有效提升内蒙古经济发展中的工作效率。对外来说,如果具有软实力优势,良好的发展环境会产生强大的对外辐射力,这种对外的辐射力会极大影响和引导外部资金、技术、人才等生产要素向内蒙古流入,从而不断增强内蒙古地区的整体发展实力与水平。因此,区域软实力不仅是保证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潜在生产力,更是促使经济腾飞的现实生产力。

提升内蒙古地区软实力的对策

(一)继续打造硬实力,奠定软实力提升的坚实基础

强调提升软实力,并不是轻视乃至忽视硬实力的发展。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基础,软实力的提升要以雄厚的硬实力为支撑。一个地区的发展需要以高度的社会凝聚力为前提,而这种凝聚力的实现程度归根到底取决于最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的满足程度。内蒙古的各级政府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务,坚持以人为本,走富民强区之路,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解决各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使发展成果惠及各族人民。通过自治区自身努力与国家政策支持,充分发挥原有的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最大限度地发挥外部政策对区域机制转换的引导作用,不断增强内蒙古的经济实力,为内蒙古软实力的提升创造广阔的依托空间,提供坚实的物质基础,不断提高内蒙古地区的综合竞争力。

(二)大力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提高内蒙古地区人口的整体素质

人口素质是内蒙古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因素。由于地处边疆和历史原因,内蒙古的教育事业相对滞后,人才流失现象也非常严重,城乡(主要城市和广大农牧区)“二元制”文化体制非常明显。针对目前内蒙古的教育现状,各级政府应采取如下措施:积极发展学前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积极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支持乡镇(苏木)、村(嘎查)幼儿园和边远艰苦农牧区学校教师周转宿舍建设,改善特殊教育学校条件;积极发展技工教育,落实好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鼓励内蒙古与国家重点高校联合办学,扩大中央部属高校和东部省市高校在内蒙古的招生规模,实施对口支援计划;加强师资队伍培训和人才队伍建设,推进“草原英才”工程,培养和引进高层次和高技能人才,完善人才储备制度。

(三)积极凝炼草原特色文化,铸造新时期的内蒙古精神

文化的形成需要悠久的历史积淀,然而随着历史的变迁、时代的变革,要不断地学习和演进,在保持特色的同时对先进的思想和理念要兼收并蓄。内蒙古以蒙古族为主体形成的草原文化,凝练了草原人能歌善舞、热情好客、勤劳勇敢和憨厚豪爽的民族性格,这既是草原民族的积极一面,长期的游牧生活又导致内蒙古人消极文化的一面,即随遇而安、重情义意气用事,换句话说就是因循守旧,缺乏进取意识和法律意识淡薄。但是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法制意识、市场意识、创新意识和创业意识已成为世界人民共同的魂,内蒙古人应改变思维观念和行为方式,重塑并创新草原文化,将内蒙古优秀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进行整合,根据当代经济社会发展的市场化、知识化、全球化的时代特征,积极重塑新的内蒙古文化与观念。总之,要按照经济全球化的要求,大力弘扬兼收并蓄的开放精神,以海纳百川的胸襟加大开放力度,虚心向发达国家和地区学习,博采众长,为我所用,积极凝练出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新的内蒙古文化,以此为基础打造内蒙古人共同的价值观。

(四)准确定位政府职能,增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公信力

政府的公信力主要源于公民对政府行政过程及其绩效的公正性、民主性、效率性的认可。内蒙古各级地方政府要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的前提下,运用经济杠杆、法律手段以及必要的行政手段等调控措施,积极引导经济发展的方向,进行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加快政府职能转变,创新行政管理体制,提高行政能力和效率,以“服务型政府”为宗旨,加大扶贫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水平、维护边疆社会稳定,加强草原生态资源保护与建设等,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社会公众生活和参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活动提供保障、创造条件;努力营造廉洁高效的政务环境、公平公正的法治环境、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安全稳定的治安环境和文明诚信的人文环境,促进内蒙古资源化城市的转型、各种资源和要素的最优化配置,最大程度地发挥政府在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五)发挥居民创造力,建立健全创新机制

居民的创造能力与居民的受教育水平以及文化环境密切相关,也是一个地区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不断进行创新,社会才会不断进步,经济发展才会突飞猛进。内蒙古地区要想实现跨越式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的靠资源消耗维系的粗放式经营模式,走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的现代化产业发展之路。

首先,要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坚持把深化改革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根本动力,消除体制机制障碍,增强发展活力。转变政府职能,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积极推进投资主体多元化,大力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落实放宽市场准入的各项政策,支持非公有制企业进入基础设施、公用事业、金融服务和社会事业等领域。推进投资体制改革,落实企业投资决策自主权,降低民间资本市场准入门槛。健全土地、资本、人力资源、技术等要素市场,加快建设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其次,政府要鼓励各主体自主创新,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努力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创新平台和创新载体建设,加强核心技术和共性关键技术开发,支持建设大型数据中心、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提升高新技术开发区产业集聚和自主创新能力,充分发挥企业家和科技领军人物在科技进步中的作用。

此外,要扩大对外宣传力度,塑造良好的区域形象。内蒙古形象是内蒙古综合文明的表现,集内蒙古内在凝聚力和外在吸引力于一体,应该由政府成立专门的机构,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传媒和网络甚至游戏等现代传媒渠道打造内蒙古特有的区域形象。

参考文献:

1.李正治.试论区域软实力与区域经济的发展[J].理论月刊,2009(5)

2.张晖明.“软实力”的经济效应分析[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4)

3.北京大学中国软实力课题组.软实力在中国的实践之三—区域软实力[DB/OL].http://theory.poeple.com.cn/GB/41038/6968196.html

猜你喜欢

可持续发展
建筑节能新材料应用探究
全球资源治理中的中国角色与愿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