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层螺旋CT骨性泪道测量研究

2012-06-21许林森

海南医学 2012年4期
关键词:泪道青年组骨性

殷 亮,许林森

(1.深圳市宝安区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深圳 518101;2.深圳市光明新区公明人民医院放射科,广东 深圳 518101)

骨性泪道上起泪囊窝,下达鼻腔下鼻道,结构细微,毗邻复杂,常规CT显示不佳。64层螺旋CT可以实现各向同性,辅以后处理软件,能更好地显示骨性泪道。本研究旨在获取骨性泪道各项CT测量数值,并分析性别、年龄因素对其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10年10月至2010年11月间进行鼻窦CT检查的被检者中符合以下条件者共88例,(1)年龄≥18岁;(2)既往无溢泪病史;(3)CT检查骨性泪道骨质结构完整,无骨折、骨质破坏等异常征象。其中男48例,女40例;年龄18~72岁,中位年龄34岁。

1.2 检查与测量方法 采用Philips Brilliance 64层CT机;仰卧位扫描,自眶上缘至硬腭;扫描参数:120 kV,250 mAs,准直64 mm×0.625 mm,螺距0.797,旋转时间0.75 s,视野350 mm,过滤函数standard(B),矩阵512,重建层厚1.0 mm,间隔1.0 mm;扫描完成后数据传至Philips Extended Brilliance Workspace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组(MPR)。调整轴线以最佳显示右侧骨性泪道。在矢状位MPR图像上测量右侧骨性泪道的上口、中点、下口的前后径、长度(即上口至下口直线距离)及其与鼻底平面交角(图1)。在冠状位MPR图像上测量被检者右侧骨性泪道的上口、中点、下口的左右径。以上数据由两位高年资医师分别测量,取平均数。

图1 骨性泪道测量示意图

2 结果

骨性泪道在横断位CT图像上呈前后宽、左右窄类椭圆形中空骨性管道;在矢状位、冠状位上表现为上口稍宽,向下略收窄,过中点后,逐渐增宽,至下口为最宽;在矢状位上部分笔直自前上向后下走行,部分呈弓背向前的轻微弧形走行。88例被检者右侧骨性泪道具体测量数值如下:上口前后径为(5.4±1.2)mm、左右径为(4.6±0.9)mm;中点前后径为(4.8±1.0)mm、左右径为(4.1±1.0)mm;下口前后径为(6.7±1.4)mm、左右径为(4.8±1.0)mm,长度为(13.5±2.9)mm;与鼻底平面交角为(69.6±7.2)°。男女两性年龄分布情况见表1,经检验,χ2=2.81,P=0.25,男女两性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性别比较(表2),男性骨性泪道较女性略长,t=2.25,P=0.03;其余各项数据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1 88例被检者年龄分布(例)

分年龄段比较(表3),经检验,F=4.07,P=0.02,骨性泪道上口前后径不全相等;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81、0.02、0.04,老年组骨性泪道上口前后径显著大于青年组及中年组,而中年组与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另外骨性泪道中点前后径不全相等,F=6.52,P=0.00;两两比较P值分别为0.84、0.00、0.00,老年组骨性泪道中点前后径显著大于青年组及中年组,而中年组与青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分年龄段比较其余各项数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表2 不同性别骨性泪道各项数值比较(±s)

表2 不同性别骨性泪道各项数值比较(±s)

性别 上口 中点 下口 长度(mm)与鼻底平面交角(°)男女P前后径(mm)5.5±1.3 5.1±1.0 0.11左右径(mm)4.7±0.9 4.4±0.9 0.10前后径(mm)4.8±1.1 4.7±0.8 0.19左右径(mm)4.2±0.9 3.9±1.1 0.53前后径(mm)6.7±1.5 6.8±1.4 0.21左右径(mm)4.9±0.9 4.7±1.0 0.63 14.1±3.1 12.7±2.5 0.03 70.8±8.3 68.2±5.4 0.10

表3 不同年龄骨性泪道各项数值比较(±s)

表3 不同年龄骨性泪道各项数值比较(±s)

年龄(岁)<30 30~59>59 P上口 中点 下口 长度(mm)与鼻底平面交角(°)前后径(mm)5.1±1.2 5.3±1.0 6.2±1.4 0.02左右径(mm)4.5±0.9 4.6±1.0 5.0±0.7 0.25前后径(mm)4.5±0.9 4.7±0.9 5.6±1.0 0.00左右径(mm)4.3±1.0 3.9±1.0 4.2±0.4 0.16前后径(mm)6.6±1.7 6.7±1.2 7.3±1.4 0.33左右径(mm)4.7±1.1 4.8±1.0 5.3±0.6 0.17 14.0±2.8 13.1±3.2 13.1±2.5 0.34 69.4±7.6 70.2±7.6 68.5±4.4 0.75

3 讨 论

泪道阻塞性疾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泪道阻塞为病理特征、以泪溢为主要临床表现的一组疾病,是眼科常见病和多发病之一。泪道阻塞性疾病的病因不明,人们一直在探索骨性泪道解剖学因素是否是其病因之一。早期研究多采取直接在标本上测量的方法,受条件限制,无法获得较大的样本量。随后,CT的出现使活体测量成为可能。然而骨性泪道纵轴与水平面存在一定的角度,因此在常规CT横轴位扫描图像上测量骨性泪道往往有误差。而64层螺旋CT增加了Z轴采样密度,使得X轴、Y轴、Z轴分辨率趋于一致,实现各向同性,可在容积扫描的基础上进行任意方向薄层MPR重组,所得的图像质量基本一致[1],此时测量数据则更加准确。

国内外的相关研究均表明同一平面上左右两侧骨性泪道管径基本相同[2-3],故本研究仅选取单侧骨性泪道进行测量比较。本组右侧骨性泪道长度为(13.5±2.9)mm,最窄处为其中点处的左右径[(4.1±1.0)mm]。国外研究[4]表明骨性泪道长(11.2±2.6)mm,最窄(3.7±0.7)mm,与我们的结果差距比较大,可能与人种不同有关。国内张虹等[5]研究报道骨性泪道长为(13.2±1.6)mm,最窄为(4.1±0.5)mm,与本组结果较为接近。

泪道阻塞性疾病好发于女性,人们一直在探究男女骨性泪道解剖差异是否是其原因之一。王培玺等[3]研究表明男、女骨性泪道上口前后径存在显著差异,女性小于男性;Shigeta等[2]研究发现女性骨性泪道前后径、左右径均小于男性。然而我们的研究并未发现男性、女性骨性泪道管径存在显著差异,说明泪道阻塞性疾病的发病并非解剖学这一单一因素造成,可能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至于不同年龄骨性泪道的差异,国内尚无研究报道,国外研究结果不一。Janssen等[6]研究认为年龄因素对于骨性泪道最小径无显著影响,Shigeta等[2]研究则表明骨性泪道管径随年龄增大而增大。本组研究观察到老年组(>60岁)骨性泪道上口及中点前后径显著大于青年组(<30岁)及中年组(30~59岁),这可能与老年人骨质疏松有关。骨性泪道前壁及侧壁主要由上颌骨额突组成,为坚硬的密质骨,后壁为泪骨及下鼻甲骨泪突构成,而泪骨菲薄,且有气化[7],易受骨质疏松影响。此外Shigeta等[2]研究尚发现骨性泪道与鼻底平面交角亦有随年龄增大而增大的趋势,而我们的研究结果并不支持这一点。

[1]Liu K,Liu C,Chen QH,et al.The study of isotropy in temporal bone HRCT[J].Chin J Radiol,2005,1(1):96.

[2]Shigeta K,Takegoshi H,Kikuchi S.Sex and age differences in the bony nasolacrimal canal[J].Arch ophthalmol,2007,125(12):1677-1681.

[3]王培玺,李振芝,周嘉慧,等.骨性鼻泪管的64层螺旋CT测量及临床意义[J].当代医学,2009,15(13):168-169.

[4]Groell R,Schaffler GJ,Uggowitzer M,et al.CT-anatomy of the nasolacrimal sac and duct[J].Surg RadiolAnat,1997,19:189-191.

[5]张 虹,李 劲,陈 浪,等.多层螺旋CT在测量和评价活体骨性泪道中的应用[J].中华医学杂志,2005,85(43):3090-3091.

[6]Janssen AG,Mansour K,Bos JJ,et al.Diameter of the bony lacrimal canal:normal values and values related to nasolacrimal duct obstruction:assessment with CT[J].AJNR,2001,22(5):845-850.

[7]张永昌.骨性鼻泪管的观察测量及临床意义[J].四川解剖学杂志,2004,12(4):275.

猜你喜欢

泪道青年组骨性
泪道探通术在婴幼儿泪囊炎中的临床应用
肩盂骨性Bankart损伤骨缺损测量研究进展
关节镜下治疗肘关节骨性关节炎伴僵硬短期疗效观察
韩梅:第十三届全国冬季运动会速滑女子青年组双料冠军
克氏针张力牵引固定法治疗骨性锤状指
天冷泪道病高发
人工泪液和临时性泪道塞治疗干眼的临床疗效观察
1504例铁路职工心电图分析
45例青年乳腺癌临床病理特征研究分析
泪道再通管植入联合中药治疗慢性泪囊炎6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