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更昔洛韦与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比较

2012-06-20吴振全

中外医疗 2012年2期
关键词:林组洛韦利巴韦

吴振全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第一医院皮肤科 南京 210006)

带状疱疹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所致的疱疹性皮肤病,以沿单侧周围神经分布呈带状排列的群集性红斑和集簇水疱为特征,伴明显神经痛,多见于成人。我科于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采用随机双盲和平行对照比较更昔洛韦和利巴韦林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和安全性。现将观察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09年9月至2010年5月于我科门诊的带状疱疹患者43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25例;最小年龄16岁,最大年龄81岁,平均年龄42.3岁;腰神经受累15例,胸神经受累13例,颅神经受累7例,骶神经受累5例,颈神经受累6例。随机将43例带状疱疹患者分为更昔洛韦组20例和利巴韦林组23例。2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程、病情等方面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更昔洛韦组予更昔洛韦250mg加入0.9%NaCl250mL中静滴,每天1次;利巴韦林组予利巴韦林500mg加入0.9%NaCl250ml中静滴,每天1次。疗程均为一周。治疗期间,2组均未用其他抗病毒类药物。

1.3 疗效标准

病情评分标准:对自觉症状、全身症状、皮损等做病情严重程度的评分(0为无,1为轻度,2为中度,3为重度)。无效:皮损未见消退或加重,疼痛无减轻,疗效指数<20%。有效:皮疹部分消退,疼痛减轻,疗效指数>20%。显效:皮疹大部分消退,疼痛明显减轻,疗效指数>60%。痊愈:皮疹全部消退,疗效指数为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配对t检验方法分析数据。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表1)

表2 2组临床疗效比较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s)

表1 2组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比较(±s)

注:与利巴韦林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止痛时间 止疱时间 结痂时间 病程更昔洛韦组 20 (7.15±2.18)☆ (3.39±0.87)☆ (6.53±0.86)☆ (10.12±5.73)☆利巴韦林组 23 12.39±2.25 4.73±1.14 9.94±2.27 14.61±3.71

更昔洛韦组与利巴韦林组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病程四个方面相比,所需时间明显减少(P<0.05)(表2)。

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90.0%,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69.6%,更昔洛韦组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组(P<0.05)。

2.2 不良发应

更昔洛韦组未见明显不良发应,利巴韦林组出现1例头昏、恶心患者。

3 讨论

更昔洛韦为一种2-脱氧鸟嘌呤核苷酸的类似物,可抑制疱疹病毒的复制[1]。其作用机理是:更昔洛韦首先被巨细胞病毒(CMV)编码(UL97基因)的蛋白激酶同系物磷酸化成单磷酸盐,再通过细胞激酶进一步磷酸化成二磷酸盐和三磷酸盐,从而竞争性地抑制病毒DNA聚合酶,掺入病毒及宿主细胞DNA内,导致病毒DNA延长的终止。利巴韦林为广谱抗病毒药,它不改变病毒吸附、侵入和脱壳,也不诱导干扰素的产生,在进入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后迅速磷酸化,其产物作为病毒合成酶的竞争性抑制剂,抑制肌苷单磷酸脱氢酶、流感病毒RNA多聚酶和mRNA鸟苷转移酶,从而引起细胞内鸟苷三磷酸的减少,损害病毒RNA和蛋白合成,使病毒的复制与传播受抑[2]。

在与利巴韦林的对比研究中表明更昔洛韦在止痛时间、止疱时间、结痂时间、病程四个方面所需时间明显减少(P<0.05)。同时在治疗效果方面更昔洛韦组总有效率90.0%,利巴韦林组总有效率69.6%,更昔洛韦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利巴韦林,且更昔洛韦组未见明显不良发应。因此,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可以较快的缓解症状,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资料

[1]林儒斌,施银河,钟来桂.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赣南医学院学报,2009(1):44~45.

[2]岳秀俊,王艳萍.利巴韦林联合微波治疗带状疱疹疗效观察[J].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2007(12):83.

猜你喜欢

林组洛韦利巴韦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患者使用尼麦角林片结合降纤酶注射液治疗对血小板活化因子的调节作用
威伐光联合伐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的疗效观察
聚乙二醇干扰素、利巴韦林联合治疗慢性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观察
单磷酸阿糖腺苷和利巴韦林用于手足口病治疗临床比较
更昔洛韦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观察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利巴韦林片致溶血性贫血伴急性肾衰竭1例
泛昔洛韦联合微米光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效果观察
铺棉灸合并更昔洛韦治疗带状疱疹45例临床观察
尤瑞克林治疗心源性栓塞脑梗死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