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2012-06-19陈秀玲徐凯罗仁瀚林妙君

上海针灸杂志 2012年1期
关键词:抗抑郁电针针灸

陈秀玲,徐凯,罗仁瀚,林妙君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中医院,广州 51036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405)

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

陈秀玲1,徐凯2,罗仁瀚2,林妙君2

(1.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中医院,广州 510360;2.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广州 510405)

目的 观察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采用电针四神聪穴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治疗,两组患者分别在治疗前后进行抗抑郁量表(HAMD)评定以及安全评定。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治疗前后HAMD评分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四神聪穴是一种治疗抑郁症的有效方法。

针刺疗法;电针;穴,四神聪;抑郁症

抑郁症是一种以情绪低落、思维缓慢以及言语动作减少、迟缓为主要特点的情志障碍性精神疾患[1]。现在抑郁症的发生呈现上升的趋势[2],由于传统的及目前新型的抗抑郁药物均有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成瘾性及禁忌证等缺陷,严重影响了临床的治疗和依从性。为发挥中医针灸优势,积极探索中医针灸治疗新方法已成为治疗抑郁症的一种趋势。电针四神聪穴是我们经过临床实践认为对治疗抑郁症行之有效的方法,故采用电针四神聪穴治疗抑郁症30例,并与常规药物治疗30例相比较,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抑郁症患者均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芳村中医院针灸科和广东省第二中医院白云院区针灸康复科门诊患者,采用查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治疗组中男10例,女20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5岁,平均(43±3)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4.0±0.7)年。对照组中男11例,女19例;年龄最小30岁,最大65岁,平均(45±4)岁;病程最短1年,最长10年,平均(4.2±0.8)年。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

抑郁症患者严重程度按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共24项),其中轻度抑郁症HAMD评分在20~26分,中度抑郁 HAMD评分在 27~34分,重度抑郁 HAMD评分≥35分[3]。参照《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4]症状标准,即以心境低落为主,并至少有下列4项,①兴趣丧失,无愉快感;②精力减退或疲乏感;③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④自我评价过低、自责,或有内疚感;⑤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⑥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⑦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⑧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⑨性欲减退。

1.3 纳入标准

①凡符合抑郁症的诊断标准者;②1星期内未服用任何治疗抑郁症的药物,且本次发病后至就诊前未经任何治疗者;③年龄在 30~65岁之间,签署知情同意书并能按计划坚持治疗者。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和纳入标准者;②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精神分裂症、神经衰弱、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抑郁症)等、躯体疾病、酒瘾与药源性反应;③合并有心脑血管、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危及生命的原发性疾病;④服用其他药物或治疗,对治疗效果造成影响

2 治疗方法

2.1 治疗组

取四神聪穴。患者取坐位或仰卧位,常规消毒后,选用苏州医疗用品厂有限公司出品的0.35 mm×25 mm华佗牌一次性无菌针灸针,向百会穴平刺,针刺角度与头皮约呈 15°,进针要快,迅速达到帽状腱膜下层,然后行针提插捻转手法,频率为 150~200次/min,指力进退相等,以期起到调和作用。针刺得气后接G6805-1型电针治疗仪,采用连续波,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留针30 min。每日治疗1次,4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2.2 对照组

口服帕罗西汀片(中美天津史克制药有限公司生产,H10950043)20 mg,每日1次,4星期为1个疗程,共治疗1个疗程。

两组治疗期间配合适当的解释、说服、鼓励,禁用其他精神科药物和抗抑郁中医药治疗。

2.3 观察指标

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进行HAMD评分,HAMD共24项,每项1分,共76分,评分由我科受过专业训练的医生完成。

2.4 安全性评价

自受试者签署知情同意书并入选试验开始至疗程结束,发生的任何不利医疗事件,无论与试验治疗方法是否有因果关系,均判为不良事件。试验期间因如实填写不良事件记录表,包括不良事件的发生事件、严重程度、持续事件、采取的措施和转归。不良事件应记录的CRF不良事件表中。安全性评价标准分4级,1级为安全,无任何不良反应;2级为比较安全,如有不良反应,不需做任何处理可继续治疗;3级为有安全性问题,有中等程度的不良反应,做处理后可继续治疗;4级为因不良反应终止试验。

3 治疗效果

3.1 疗效标准[5]

治愈 症状消失,情绪正常。

好转 症状减轻,情绪基本稳定。

未愈 症状、情绪均无改善。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并采用t检验,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

3.3 治疗结果

3.3.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由表1可见,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3.3%,对照组为6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n)

3.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由表2可见,两组患者治疗前HAMD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治疗后HAMD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改善 HAMD评分优于对照组。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s,分)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HAMD评分比较 (±s,分)

注:与同组治疗前比较1)P<0.01;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治疗组 30 28.17±2.17 7.47±3.951)2)对照组 30 28.10±1.18 10.30±6.191)

3.3.3 两组安全性比较

安全性评价主要从不良事件、安全性等级评价两方面进行描述和比较。本研究治疗组无不良事件发生,安全性等级评价均为1级;而对照组有8例服药后出现不同程度的头晕、恶心、出汗等表现,安全评定为 2级,其余为1级。提示电针四神聪穴治疗的整个试验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4 讨论

抑郁症是由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或情感性障碍,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抑郁症的病因非常复杂,其与遗传、生物化学、社会心理文化等多种因素有关[6]。现代医学主要采用抗抑郁药对抑郁症进行治疗[7],这些药物治疗虽然具有肯定的疗效,但同时突出的抗胆碱能副作用和中枢毒性以及心血管、胃肠道等系统的不良反应,限制了其对老年、伴躯体疾病的抑郁症患者的使用。新型抗抑郁西药具有良好的疗效和安全性,但仅对 60%~70%的抑郁症患者有效,且起效较缓慢,因此目前临床使用的各种抗抑郁药物都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抑郁症属中医学“郁证”、“脏躁”、“百合病”、“癫 想。《灵枢·癫狂》篇有“喜怒,善忘,善恐者,得之忧饥”的记载。《类证治裁·郁证》:“凡上升之气,皆从肝出,木性升散,不受郁遏,郁则经气逆。”《古今医统大全·郁症门》:“郁为七情不舒,遂成郁结,既郁日久,变病多端。”针灸治疗抑郁症自古有之,《针灸甲乙经》:“心澹澹而善惊恐心悲,内关主之。”《玉龙歌》:“痴呆之症不堪亲,不识尊卑枉骂人,神门独治痴呆病,转手骨开得穴真。”近年来文献研究表明,针灸对本病有着较好的疗效[8-10],并有明显的取穴规律[11]。由于抑郁症病位在脑,故取穴以头部取穴为主,四神聪穴是我们治疗抑郁症的经验用穴,其为经外奇穴,四穴居于巅顶,为阳气之位,前后二穴在督脉循行线上,左右二穴旁及足太阳经脉,而督脉“贯脊属肾”、“入属于脑”(《难经·二十八难》),足太阳膀胱经“上额,交巅”、“从巅入络脑”(《灵枢·经脉》),故针四神聪穴能补益元气、振奋元阳、益脑安神。配合电针可促进脑血管侧支循环建立,改善脑血流量,激活中枢功能低下的胆碱能神经元的神经纤维的数量,从而促进和加强脑功能的代偿,达到治疗抑郁症的目的。本研究结果表明,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均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症状,但是治疗组比对照组改善得更加明显,且针刺治疗的整个试验狂”等范畴。《内经》中首先提出了情志内郁致病的思技术是安全可行的。

[1]李舜伟.重视综合医院中抑郁障碍的诊断[J].中华神经科杂志,2004,37(1):91.

[2]林虹,李根起,周正保,等.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疗效观察[J].中国针灸,2005,25(1):27-29.

[3]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122-123.

[4]中华医学会精神科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M].第 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160-168.

[5]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3-34.

[6]张华.抑郁症病因及其药物治疗[J].内江科技,2007,(10):181-183.

[7]周春颜.抑郁症及抑郁药物的合理应用[J].辽宁医学杂志,2007,21(3):214-216.

[8]汪艳.抑郁症的针灸治疗概况[J].山东中医杂志,2007,26(12):868-870.

[9]王悦,张迁乔.针药并用治疗抑郁症临床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1,30(6):382-384.

[10]张桂波,杨玲,张倩.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症疗效观察[J].上海针灸杂志,2010,29(10):636-637.

[11]HUANG Qin-feng. Exploration of the Clinical Regularity of Acupuncture-moxibustion Treatment for Depression[J].J Acupunct Tuina Sci,2009,7(1):57-60.

Clinical Study 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Sishencong (Ex-HN 1) for Depression

CHEN Xiu-ling1,XU Kai2,LUO Ren-han2,LIN Miao-jun2. 1.Fangcun 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No.3Hospital Affiliated to Guangzhou University of TCM,Guangzhou510360,China; 2.No.2Hospit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of Guangdong,Guangzhou510405,China

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electroacupuncture at Sishencong (Ex-HN 1) in treating depression.Method Sixty patients with depression were randomized into a treatment group and a control group, 30 in each. The treatment group

electroacupuncture at Sishencong (Ex-HN 1),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managed by medication. The 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 (HAMD) and safety evaluation were conducted for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was 83.3% in the treatment group versus 60.0% i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improvement of HAMD in the treatment group was markedly superior to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Electroacupuncture at Sishencong (Ex-HN 1) is an effective approach in treating depression.

Acupuncture therapy; Electroacupuncture; Point, Sishencong (Ex-HN 1); Depression

R246.6

A

10.3969/j.issn.1005-0957.2012.01.026

1005-0957(2012)01-0026-03

广东省中医药局建设中医药强省科研课题项目(2009141)

陈秀玲(1966 - ),女,副主任医师

2011-05-18

猜你喜欢

抗抑郁电针针灸
Las nueve agujas de Fuxi Cómo surgieron estos implementos para practicar la acupuntura
抗抑郁药帕罗西汀或可用于治疗骨关节炎
当药黄素抗抑郁作用研究
Efficacy of acupuncture on treating obesity and adipose-incurred illnesses
颐脑解郁颗粒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舒肝解郁胶囊的抗抑郁作用及其机制
中医针灸的发展与传承
电针改善脑卒中患者膝过伸的效果
低频电针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30例
电针“远心”穴治疗心肾不交型失眠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