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节音联在语音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2012-06-15曹巧玲余浚沣赵晓波

中国刑警学院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辅音元音音节

曹巧玲余浚沣赵晓波

(1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2 云南省公安厅 云南 昆明 650000;3 无锡市公安局 江苏 无锡 214000)

音节音联在语音鉴别中的应用研究

曹巧玲1余浚沣2赵晓波3

(1 南开大学 天津 300071;2 云南省公安厅 云南 昆明 650000;3 无锡市公安局 江苏 无锡 214000)

音节音联具有明显的话者差异性,主要表现在元音—元音之间的过渡方式分为间断过渡和平滑过渡两种类型;元音—辅音之间的过渡方式分为清晰过渡和模糊过渡两种类型;辅音—元音之间的过渡方式则没有明显的类型性区别,这与韵尾鼻音的特性和发音动作有关系;辅音—辅音之间的过渡方式分为停顿过渡和清晰过渡。同一人的发音,音节音联的过渡方式都表现出较稳定的自身同一性。音节音联可以作为语音鉴别的重要特征,同时可以与其他要素之间相互佐证,为语音鉴定和检验提供依据。

别的重要特征 音节音联 语音鉴别 音渡

1 引言

音节是指音位和音位组合构成的最小的语音结构单位,是听觉上最自然、最容易分辨的最小语音单位。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特有的音节结构,不同的音节结构会使语音划分产生不同的结果。如[peid]说英文的人会认为是paid,是一个音节;说汉语普通话的人会听成“配的”,是两个音节。因为普通话的音节结构不允许塞音出现在一个音节的末尾。

音联是语音单元之间的连接和分界,汉语普通话里存在着四个不同等级的音联:闭音联、音节音联、节奏音联、停顿音联,其中闭音联最强,节奏音联次之,另外两种音联较弱。据研究,闭音联具有个性区别特征,本文也尝试对音节音联作相关分析。

2 实验材料和方法

选择10名年龄在19~25岁、身体条件良好、普通话较标准的发音人,其中5名男性,5名女性,以正常讲话的方式在录音室里朗读所提供的语料,每人录音3次,每次时间间隔1天至3天,使用Praat软件对宽带语图进行观察分析。实验语料以词组为主,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元音加元音,如“西安”、“乌鸦”,二是元音加辅音,如“异地”、“玉米”,三是辅音加元音,如“延误”、“宠爱”,四是辅音加辅音,如“庞大”、“患难”。

3 实验结果和分析

3.1 话者之间的差异性

3.1.1 音节间元音加元音的过渡方式

图1 四人“西安”一词的宽带语图对比

图1中,(A)、(B)、(C)、(D)分别是从四人录制的语音中截取的“西安”的宽带语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D)中前音节的i与后音节的a之间的过渡是间断的,(A)图尤其明显,而(B)(C)中元音间的过渡则是平滑的,没有明显分界。

间断过渡就是在音节间的过渡区域前面元音的某一条或几条共振峰与后面元音共振峰间出现间断;平滑过渡则是前面音素的各个共振峰均匀流畅地滑移到后面音素的对应共振峰。

间断过渡产生的原因可能是发音人在发音时,对词组是两个音节的意识比较强,如图(A)、(D),同时发音器官活动部分也比较灵活,在音节间的两个音素转换时,舌位能够完成一个瞬间的转换动作,表现在语图上就是两个音节之间存在一个明显的间断;而平滑过渡的发音人,则可能是一方面对这种词组是两个音节的意识不强,另一方面发音器官的活动部分也欠灵活,如图(B)、(C),从前一个音节的元音到后一个音节的元音的滑动过程完全是一个“顺势而为”的过程,将两个元音连读到一起,当然不可能在音素间形成间断。

3.1.2 音节间元音加辅音的过渡方式

图2 四人“地盘”一词的宽带语图对比

图2中,(A)、(B)、(C)、(D)分别是从四人所录制的语音中选取的“地盘”的宽带语图。从图中可以看出,(A)、(B)、(C)中都能看出过渡区域内或多或少都存在能量分布,其中(C)图最明显。而(D)中过渡区域出现了空白段。(C)、(D)对比最明显。

模糊过渡就是前面元音与后面的辅音之间界限不清;清晰过渡则是二者分界明显,甚至出现短暂的“空白段”。模糊过渡和清晰过渡的产生也应该是发音人辅音成阻动作明显与否的反映。成阻动作不明显的人,声腔中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无接触,前一音节韵母尾部的元音音素发音完毕,立即进入后音节的声母,于是形成了模糊过渡;而成阻动作明显的人,声腔中活动部分和固定部分有接触,前音节韵母尾部的元音音素发音完毕,要经历一个短暂无音段后,后面音节的声母才除阻发出,自然就形成了清晰过渡。

3.1.3 音节间辅音加元音的过渡方式

从下面四个宽带语图来看,音节音联没有特别明显的类型性区别。在辅音到元音的过渡区域中,仅是强度有所不同;不像上文分析的元音-辅音和元音-元音有过渡方式的区别。

图3 四人“宠爱”一词的宽带语图对比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是普通话中有两组韵尾鼻音,这是一种不太纯粹的鼻音,在自然语言中,它与元音之间的界限常常缺少“断层”现象,界限不够明显。n和ng在元音之前时有断层,但在元音之后也时有断层。普通话的鼻音韵尾和前面的元音的界限是很不清楚的,说明普通话在自然语言中的鼻音韵尾和韵母差不多是一个整体,它不是元音加上完整的鼻音,而是元音后部的鼻音化,鼻韵尾在音节中的特征是作为元音的后续。

3.1.4 音节间辅音加辅音的过渡方式

下图所示的是四个人所发的“难题”一词的宽带语图的对比,从下图中可以看出,(A)、(B)图在辅音n到辅音t的过渡时出现了短暂的停顿,时间非常短,在语图中表现为一段极小的停顿。(C)、(D)中则没有“空白段”出现,在辅音n到辅音t的过渡中仍然有能量分布。

图4 四人“难题”一词的宽带语图对比

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应该是发音人辅音成阻动作明显与否的反映。因此音节间辅音—辅音的过渡方式与音节间元音—辅音的过渡方式是类似的。

3.2 话者自身同一性

对于每一个发音人,在一定的时间间隔内所发的词组中音节间的过渡方式,不论属于上述的哪种类型,都表现出较强的自身同一性。

3.2.1 男性

图5中,D1、D2、D3分别表示的是同一男性D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录音,图(D1)、(D2)、(D3)分别是从D的第一、第二、第三次录音中提取到的“地盘”一词的宽带语图,D在第一次录音中,“地盘”一词的宽带语图中音节间的过渡方式为清晰过渡(或停顿过渡),而且D在第二、第三次录音中,“地盘”一词的宽带语图中音节间的过渡方式仍为清晰过渡,表现出了较强的自身同一性。

图5 D不同时间“地盘”一词的宽带语图对比

3.2.2 女性

图6中,女性G所发“仕途”一词的宽带语图中音节间的过渡方式为清晰过渡(或停顿过渡),并且G在三次录音中,“仕途”一词的宽带语图中音节间的过渡方式都为清晰过渡,同样表现出了较强的自身同一性。

图6 G不同时间“仕途”一词的宽带语图对比

4 结论

音节音联具有明显的话者差异性,话者之间语音的宽带语图上的表现主要是音节间过渡方式的不同:音节间元音—元音的过渡方式分为间断过渡和平滑过渡。音节间元音—辅音的过渡方式分为:模糊过渡和清晰过渡。音节间辅音—元音的过渡方式没有明显的类型性区别。音节间辅音—辅音的过渡方式分为停顿过渡和缓冲过渡。

音节音联又具有稳定的话者自身同一性,其在话者的宽带语图上主要表现为同一话者在不同时期发的同一个词组,其音节间的过渡方式始终一致。

音节音联在语音鉴定中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音节间过渡方式具有较强的人际差异性和比较稳定的自身同一性,在宽带语图上的表现也比较明显。因此,音节音联可以作为语音鉴别中的一个重要参考特征。

1.吴宗济,林茂灿.实验语音学概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2.初敏,唐涤飞,等.汉语音节音联感知特性研究[J].声学学报,1997,(2)

3.陈平利.音渡理论探析[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1994,(5)

4.张翠玲.公安视听技术理论与实践[M].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7

5.罗常培,王均.普通语音学纲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6.岳俊发,王英利.声纹鉴定[M].北京:警官教育出版社,2006

7.杜青.普通话语音学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8.鲍怀翘.普通话单元音的生理分析[J],中国语文,2005,(2)

9.Stemberger J P.The nature of segments in the lexicon:Evidence from speech errors[J].Lingua,2007

10.Meyer A S.The time course of phonological encoding in language production:The encoding of successive syllables of a word[J].Journal of Memory and Language,2004

11.Nnlan.F.The phonetics bases of speaker recognition[M].Cambridge:CambridgeUniversityPress,2005

猜你喜欢

辅音元音音节
失去爆破和不完全爆破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BR Sounds
英语的辅音连缀
r(re)音节单词的拼读规则
元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合的拼读规则
拼拼 读读 写写
看音节说句子
第二讲 元音和辅音(下)
Playing with “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