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特色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反馈分析※

2012-06-09浦益琼李俊松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2年15期
关键词:中药学新药问卷

王 冰 浦益琼 李俊松 王 靖 张 彤*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上海201203)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特色实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反馈分析※

王 冰 浦益琼 李俊松 王 靖 张 彤*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上海201203)

本文对上海中医药大学教学实验中心开设6年的《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特色实验课程进行简要介绍,并对近两年的教学效果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和对比研究。综合分析结果表明,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全部调查对象都认为对中药新药研究过程有了一定了解;96% 以上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合理;70.0%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课时数;73.3%以上的学生评价本课程较易理解且难度适中;90%以上的学生认为本课程能促进对已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特色实验课程;教学效果

《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为本校教学实验中心开设的含部分理论课的特色实验课程,是一门面向中药学专业高年级本科学生开放的限选课程。该课程自开设以来,不仅受到学生推崇,而且也使中药学本科学生基本了解新药研发过程,对培养中药专业本科生的中药新药研发思路和实验技能具有促进作用。问卷调查作为收集数据的有利工具,得到了广泛应用,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为综合评价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教学团队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分别对2007级和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了2次问卷调查,并进行了分析和总结。

1 课程情况简要介绍

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分为理论介绍、综合性实验和实验设计3部分。理论介绍部分严格依据最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加强与科研的联系,不断更新教学内容。综合实验部分则取材于中心教师科研成果,“一种葛根总黄酮的提取方法”的专利(专利号ZL03115538.3),起到以科研成果指导教学的示范作用,通过规定的5次实验使学生了解以葛根总黄酮作为有效部位进行新药研究的药学部分的内容。实验设计是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通过查阅文献,选择经典案例,设计实验方案并在教师指导下进行分组讨论以起到实战练兵的作用[1-3]。

2 课程的特点

本课程依据2007年10月正式实施的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结合实例,介绍中药新药研制的相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综合运用中药学、方剂学、中药鉴定、中药药化、药物分析、中药炮制、中药药剂、中药药理等学科的知识。课程主要涉及中药新药研究中的药学部分,包括药材研究、制备工艺研究、质量标准和稳定性研究等内容。教学内容分为理论介绍,综合性实验及实验设计(结合案例分析)3部分。综合性实验部分,围绕中医经典方剂,以中药新药研究为背景,介绍相关研究方法和实验手段,使学生对所学相关学科知识能融会贯通,并通过规定的5次实验使学生了解新药研究的药学部分内容。实验设计部分是在综合实验的基础上,选择新药研究案例,通过查阅文献和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分组讨论。

3 课程的教学效果评价方式

调查成功的关键是调查问卷的质量,也就是调查问卷要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而要保证问卷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遵循问卷设计的程序设计问卷是必要前提[4]。参照文献问卷设计原则和程序,本课程针对《中药新药药学研究技术与方法》课程的特点和教学目标设计了调查问卷,对2007级和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进行了两次问卷调查。具体问卷及调查问卷分析结果如下。

3.1 调查对象及方法 调查对象为中药学院2007级和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采用问卷调查分类法中自填式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学生完成本课程后进行教学效果的调查,在如实了解了课程相关信息后,分析其可能对教学效果产生的影响,能够更有针对性地提高该课程的教学整体质量。

3.2 问卷内容设置 为客观了解教师授课效果、学生领会情况及待改善等方面的情况,本问卷设置了以下几方面:(1)对课程整体评价;(2)综合实验内容的设置合理性;(3)案例分析内容的设置合理性。

3.3 结果统计、分析

3.3.1 对于2007级中药学专业学生调查结果 对于2007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将问卷备选项按照“3.2项”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1,2。

3.3.2 对于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调查结果 为更多获取学生对本门课程的综合针对教学质量的评价,教学团队对问卷备选项进行了调整和完善,对于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共发放30份问卷,回收率为100%。将问卷备选项按照“3.2项”内容进行分类汇总和统计,分析结果见表3,4,5。

4 教学效果反馈

4.1 2007级中药学专业问卷分析

4.1.1 课程的整体评价 对于2007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学完本课程后,全部对象都认为对中药新药研究过程有了一定了解;80.0% 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课时数;46.7% 的学生认为应适当延长每次实验时间,有40.0%的学生认为应适当缩短相应时间,对于每次实验时间安排上,出现赞同延长或缩短的学生比例相当,可能与学生针对不同实验课进行评价有关,此项与问卷备选项设计不明确有关;73.3% 的学生认为本课程难度适中。总体来看,学生对本课程认同度较高。

表1 对课程整体评价

表2 综合实验内容的设置合理性

表3 对课程整体评价

表4 综合实验内容的设置合理性

表5 案例分析内容的设置合理性

90% 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已学知识有促进理解作用;对于课程促进能力培养方面,31.4%的学生认为对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有促进作用,23.2% 的学生认为对思考能力有帮助;36.6% 的学生认为需要加强实验数据处理的指导,20% 以上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实验操作技术和统计学知识的指导。说明本课程基本能达到培养科学实践和思维方式的预期目标。

4.1.2 综合实验内容的设置合理性 对于2007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对本课程中综合实验内容方面合理性的调查中,有39.5%的学生认为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是“工艺中的药理研究实验”;60% 的学生认为较有兴趣的实验是“药材指纹图谱实验”;有23.9% 的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实验是“工艺中的药理研究实验”;有25% 以上的学生认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和“提取工艺研究”是较有收获的实验项目;有22% 以上的学生希望增加“提取纯化工艺”和“制剂成型工艺”实验内容;19.4%的学生希望增加“工艺研究中的药理实验”。提示学生对综合实验的设置合理性方面达成的一致性并不高,这可能与学生对新药药学研究部分的各阶段内容兴趣不一有关,进一步说明学生的专业方向性与其学习兴趣有关。

4.2 2008级中药学专业问卷分析

4.2.1 对课程的整体评价 对于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近2/3 的学生认为本课程与其他课程具有差异性;58.8% 的同学是通过其他同学、38.2%的同学是通过教务处课程中心网站知晓本课程的;选择本课程的主要原因是对新药研究感兴趣、提高科研思路及加强实验技能;学生大多认为本课程对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有帮助;从问卷中选项比例来看,学生普遍认为应加强新药研发政策法规、实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知识的指导。

在学完本课程后,全部调查对象都赞同对中药新药研究过程有了一定了解;96.7% 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和实验教学内容设置合理;70.0% 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课时数;86.6% 的学生认为每次实验时间安排比较合理;93.3% 的学生评价本课程较易理解;93.3% 的学生认同案例分析部分对于自主学习非常必要,对提高自主学习和科研思维建立有很大帮助;96.7% 的学生认为本课程能促进对已学专业知识的深入理解;93.3% 的学生评价主讲教师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比较合理且实验教师的实验准备充分;96.7% 的学生认为课程讲义对课后学习有帮助价值;53.3% 的学生认可互动平台的课程资源对学习有很大帮助;83.4% 的学生认为本课程对毕业课题实施具有指导意义。总体来看,学生对本课程认同度较高。

4.2.2 综合实验内容的设置合理性 对于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在对本课程中综合实验内容方面合理性的调查中,有33% 以上的学生认为印象最深刻的实验是“含量测定和方法学”和“工艺中的药理研究实验”;1/3以上的学生认为较有兴趣的实验是“工艺中的药理研究实验”;有近40% 的学生认为难度较大的实验是“含量测定和方法学”和“工艺中的药理研究实验”;有24%以上的学生认同“含量测定及方法学”、“提取工艺研究”及“工艺中的药理研究实验”是较有收获的实验项目;41.7% 的学生认为应增加“成型工艺研究”实验内容。由于学生对新药药学研究部分综合实验内容偏好不同,故各选项较为分散,进一步说明学生对各部分药学研究内容的认同度与其学习兴趣有关。

4.2.3 案例分析内容的设置合理性 对于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案例分析教学环节为本课程新增设的教学内容,有31.4% 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教师指导频率;近20% 比例的学生认为应该增加学时、使用规定题目及延长讨论时间;20% 以上的学生认为案例分析部分提高了文献搜集整理、团队合作和解决新药研究问题的能力;30% 以上的学生认为指导教师在研究方向及科研思维方面都具有指导作用;56.4% 的同学认为案例分析小组的成员都能做出各自贡献;30.8% 的同学认为组员分工明确并讨论热烈。问卷情况显示学生对新增的案例教学兴趣很高,希望能够增加课时和教师指导频率,对团队合作也较满意。

5 对本课程教改的建议

通过对2007和2008级中药学专业学生的问卷调查,教学团队应该在以下几个课程设置方面进行调整和完善:

5.1 课程教学内容 分为理论介绍、综合性实验及实验设计(结合案例分析)3部分,内容较为丰富,建议将现有的42学时适当增加;特别是在学生兴趣很大,新增的案例分析环节也需要酌情增加课时,及加强每个案例小组的组内教师指导频率;将理论介绍中增加有关新药研发政策法规、实验数据处理和统计学知识比重;对于综合实验内容的调整,应加强“工艺中的药理研究实验”的实验内容讲解和实验操作指导;增加“成型工艺研究”实验,扩充该部分实验操作内容。

5.2 课程教改措施 本课程的理论介绍内容严格依据最新版《药品注册管理办法》,为加强与科研的联系,需要不断结合药政法规和科研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学生具备中药新药研发的系统思维的目的,要求教学团队不断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以提升教学科研能力,促进自身综合素质和教学水平的提高;需要提高教学互动平台的利用率,引导学生实现积极的互动教学;通过不断完善学生实验设计和案例分析部分,来加强学生创造性的科研思维培养。

总之,通过对课程调查问卷的评价和分析,结合以上的课程教改措施,期望能更加有针对性地提高教学质量,为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综合能力、创新意识、协作共事能力,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起到推动和促进作用。

[1] 谢永朋.项目教学法为主导、案例教学法为支撑的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33:18-20.

[2] 祝传臣.案例分析教学法刍议[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 153-155.

[3] 马进军.案例分析教学法的应用[J].广西商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 20(4):76-78.

[4] 静恩英.调查问卷设计的程序及注意问题[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6):99-102.

Analysis on Teaching Results of Characteristic Experimental Course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New Dru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ng Bing Pu Yiqiong Li Junsong Wang Jing Zhang Tong■(Teaching Experiment Center of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hanghai 201203, China)

In this paper an characteristic experimental course, named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New Dru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was briefly introduced, which was offered by the Experimental Center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 Shangha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n this course for nearly two years was investigated by questionnaire analysis and comparative study.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n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all respondents believed that they had a certain understanding 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nese herbal new drugs by this course. More than 96 percent respondents thought it had a reasonable course set of the theoretical and experimental content combination. More than 70 percent respondents agreed it to increase the course periods. More than 73.3 percent students evaluated the teaching content easy to be understood or with moderate difficulty and more than 90 percent students felt that this course would promote a better understanding on the known professional knowledge.

Techniques and methods of Pharmaceutical research of new drugs i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haracteristic experimental course; Teaching results

10.3969/j.issn.1672-2779.2012.15.034

1672-2779(2012)-15-0049-04

苏玲

2012-04-23)

上海高校本科重点教学改革项目[No:2011118];上海中医药大学课程建设项目[No:SHUTCMKCJS2011154]

*通讯作者

猜你喜欢

中药学新药问卷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临床中药学学科简介
桂枝汤煎服法对临床中药学实践的启示
问卷网
丙型肝炎治疗新药 Simeprevir
问卷大调查
鲁先平:一个新药的14年
新药来自何方
问卷你做主
云南省高等学校本科中药学实验教学中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