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清热明目颗粒治疗葡萄膜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2-06-02毛爱玲宋秀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葡萄膜明目黄芩

毛爱玲 宋秀君

葡萄膜炎是一种多发于青壮年的眼病,种类繁多,病因相当复杂,多数因为治疗不当而导致失明,在致盲眼病中占有重要地位,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重视。由于其发病及复发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故其预防无从着手,治疗效果也很不理想[1]。因此,寻求合理而有效的治疗药物,已成为眼科领域里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本研究中采用了中西医结合的方法,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笔者选择医院2007~2010年期间就诊的葡萄膜炎患者80例,年龄在16~35岁,所有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视力减退,睫状充血,有的患者结膜出现充血水肿;房闪阳性;瞳孔表现变小变形,虹膜充血色暗,纹理模糊不清,角膜表现轻度混浊,虹膜前后有粘连,没有其他并发症。

1.2 方法 80例患者随即分为两组,对照组40例,采用西医治疗,主要是激素治疗,在抗感染药物治疗的同时,给予0.25 g/L地塞米松滴眼液点眼,3~4次/d,常规散瞳药物治疗,伴有继发性青光眼者给予降眼压治疗。严密观察角膜病变的变化,随病情调整地塞米松滴眼液的点眼次数(若角膜病变加重则立即停药,若逐渐好转则逐渐减少用药次数直至停药)。治疗组40例,采用激素疗法结合中医清热明目颗粒,激素治疗同对照组,清热明目颗粒,10 g/袋,(邢台眼科医院提供,批号:001128),10 g/次,3 次/d。

1.3 统计学方法 研究数据经SPSS 16.0统计进行分析,对于两组患者临床效果的评价采用riddit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疗效评价标准:视力改善程度、上皮缺损修复、浸润和炎症的密度减轻、溃疡病灶减小、疼痛减轻以及上皮愈合。

表1 两组患者症状治疗后变化比较(例)

经上表可以看出,治疗组在症状改善程度上要比对照组较好,经riddit分析,治疗组的视力以及病灶改善程度,炎症减轻程度较大,治疗组复发率较低。

3 讨论

葡萄膜炎病因复杂,多为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的紊乱,使人体处于易感状态,常反复发作。为减少葡萄膜炎的反复发作,应整体辩证,调整机体免疫功能[2]。在临床上采用西医治疗效果并不好,无法根治,易于反复。在本文中应用清热明目颗粒联合西医治疗,疗效明显好于单纯西医的治疗。

中医药广泛应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与视功能恢复中,目前主要采用以辨证论治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方案,根据病程的不同阶段选用口服中药汤剂、中药注射液或中成药等多种治疗措施,其中清肝火、祛湿热、滋阴降火、活血化瘀等治疗方法已成为目前较公认有效的治疗方法[3]。临床研究证实,辨证论治综合治疗方案能明显改善患者视功能,降低致盲率。本院研究的清热明目颗粒,经过临床试验研究发现:①可通过调整整体免疫功能达到抗炎、抗免疫的作用。②可减少激素依赖性及激素毒、副作用。③可降低色素膜炎的复发率,尤其在西药治疗无效的色素膜炎患者方面具有优势。急性期给予中药联合眼局部应用西药治疗,慢性期以中医药治疗为主,具有较好的临床依从性。目前中医药已经广泛应用于葡萄膜炎的治疗中,得到了国内外医生的认可。

清热明目颗粒是由黄芩等15味中药经水煎、浓缩等工艺制成,由龙胆、黄芩、地黄、大黄、石膏、知母、天花粉、芦根、金银花等多味中药制成,具有清热解毒消翳明目的作用,常用于治疗热邪犯目引起的急慢性葡萄膜炎、视网膜血管炎、急慢性结膜炎和各类角膜炎。在清热明目颗粒质量控制上,采用薄层色谱法对制剂中黄芩、山麦冬、大黄进行定性鉴别;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制剂中的君药黄芩中的有效成分黄芩苷进行含量测定,控制质量[4]。有研究报道,清热明目颗粒能明显提高实验动物血清溶血素含量,可明显增强实验动物体液免疫功能,进一步说明了清热明目颗粒提高机体免疫功能,减少葡萄膜炎发作的药理学基础[5]。对于抑制肉芽肿的形成及抑制化学刺激所致的肿胀,表明清热明目颗粒具有抗炎作用;体外抑菌试验表明,清热明目颗粒对于多种细菌具有明显抑菌作用[6]。

在本文的临床应用上,清热明目颗粒应用组明显改善了视力以及改善了病灶程度,炎症减轻程度也较大。复发率也较低。在临床上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1] 杨培增.葡萄膜炎的诊断及相关问题.中华眼科杂志,2002,38:250-253.

[2] 杨培增,俞琼.准确诊断和全面治疗葡萄膜炎.中华眼科杂志,2004,40(8):71.

[3] 李志金.清热明目颗粒的质量控制.临床合理用药,2009,2(19):83-84.

[4] 李志金,杨存爱.清热明目颗粒的药效学实验研究,2009,31(14):1835-1837.

[5] 袁慧敏.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急性前葡萄膜炎.国际眼科杂志,2009,9(8):1622-1623.

[6] 胡善萌,魏南珠,刘正明.中西医结合治疗葡萄膜炎32例临床观察.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3:12-13.

猜你喜欢

葡萄膜明目黄芩
葡萄膜炎继发高眼压的临床特征分析
明目养胃食荠菜
清心明目上清丸中9种成分的含量测定
临床常用中药提取物在葡萄膜炎治疗中的新进展
黄芩苷抗肿瘤机制研究进展
张永新:种植黄芩迷上了“茶”
黄芩苷脉冲片的制备
UPLC-Q-TOF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化学成分
UPLC-Q-TOF-MS法分析双丹明目胶囊入血成分
黄芩的入药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