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长春西汀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2012-06-02王奉宝刘涛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7期
关键词:西汀红花长春

王奉宝 刘涛

脑梗死是中老年人多发病、常见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其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因此对脑梗死的治疗日益受到重视。提高治疗脑梗死的疗效、降低致残率及致死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是临床研究的重点,我们应用注射用长春西汀联合红花注射液治疗脑梗死并与对照组进行临床疗效观察,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本院2008年12月至2010年11月住院患者,入选病例均符合1995年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通过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1]的诊断标准,未经治疗的不符合溶栓条件的急性脑梗死患者(发病72 h以内),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证实为脑梗死。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男29例,女21例,年龄55~78岁,平均65.5岁,合并冠心病16例,糖尿病16例,高血压33例,高血脂32例。对照组46例,男27例,女19例,年龄52~76岁,平均65岁,合并冠心病14例,糖尿病15例,高血压28例,高血脂30例,两组病例资料在性别、年龄、病程、并发症、病情等方面经过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全部所选病例采取如下措施:①保持水电平衡。②调控血压、血糖。③改善微循环、营养脑细胞。④视患者病情抗感染等对症疗法;治疗组在上述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注射用长春西汀20 mg+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1次/d,红花注射液20 ml+0.9%氯化钠注射液250 ml静脉点滴1次/d,对照组则加用丹参注射液250 ml静脉滴注,1次/d。两组均为14 d一个疗程。

1.3 观察项目 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的主要症状、体征、语言功能变化。定期测定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红细胞压积、纤维蛋白原及血脂水平。

1.4 疗效判定标准 疗效评定参照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会议修订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2]。对两组患者分别于入院时、治疗第14天进行神经功能评分。根据神经功能缺损分值的改变以及病残程度的分级进行疗效判断。基本痊愈:功能缺损评分减少91% ~100%,病残程度为0级;显著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46% ~90%,病残程度为1~3级;进步: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8% ~45%;无变化:功能缺损评分减少<17%。

1.5 统计学方法 统计采用SPSS 11.0版统计软件,分类资料用χ2检验,计量参数用均数±标准差()t检验或秩和检验。

2 结果

2.1 疗程结束时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见表1。

表1 疗程结束后两组疗效比较(例,%)

表2 两组治疗后血流变学指标、血脂变化

表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2.2 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 治疗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液流变学各项指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见表2。

2.3 两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 (见表3)治疗组治疗前神经功能缺失总分为(21.75±10.26)分,对照组总分(21.43±9.83)分,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两组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比较两组治疗后积分值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治疗组治疗后积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2.4 药物不良反应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血液生化和肝肾均无显著变化。治疗组有1例因静脉滴注速度过快而引起恶心、颜面潮红、头晕,经减慢静脉滴注速度后症状明显消失。

3 讨论

3.1 长春西汀是从长春花中得到的一种天然药物,属吲哚类生物碱。长春西汀用于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治疗和预防。可以调节脑血管紧张度,减轻脑血管阻力,增加脑组织供血;可以控制血小板聚集及减少红细胞对腺苷的吸收,增强红细胞变形性,降低血液粘度,并提高红细胞携氧能力,从而改善脑组织微循环[3];增加缺血部位的脑血流量,促进大脑的能量代谢,调节神经递质系统功能,多方面保护大脑免受缺血缺氧的损害[4]。长春西汀在预防和治疗脑血管疾病时被广泛作为神经保护剂[5],具有高脂溶性、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组织[6],但在体内没有蓄积倾向,适合长期服用[7]。

3.2 红花注射液是从菊科植物红花中加工提取而成的,其主要成分为红花甙,又名红花黄色素。①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PAF)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8]。②红花能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粘附、聚集、激活和释放TXA2,激活血管内皮细胞释放PGI2,纠正外周循环中TXA2/PGI2平衡失调,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积极的防治作用[9]。③红花总黄酮,具有扩张冠状动脉、降压、抗血栓、耐缺氧、免疫抑制等多种药理功效,可激活、促进纤溶系统活性有效防止缺血缺氧对神经元的损害,从而对神经元具有保护作用[10]。中医认为:红花味辛、性温,亦归心、肝经,活血化瘀、通经络。

3.3 长春西汀联合红花注射液应用,两者药理机制不同,但都具有抑制血小板凝集,降低血液黏度,降低脑循环阻力,改善缺血区域的微循环,增加脑血流,促进大脑的能量代谢,保护缺血部位的神经组织,两药联合有协同作用,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疗效显著,明显优于对照组(65.21%),同时无明显不良反应,无肝肾功能损害及血象改变,应用安全性高,临床可推广应用。由于本组观察病例不多,长期效果以及其他方面如安全性上待于进一步探讨。

[1] 中华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 中华神经科学会,中华神经外科学会.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及临床疗效评定标准.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81-383.

[3] 张冬平,于燕.长春西汀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实用药物与临床,2008,11(5):297.

[4] Bonoczk P,Panczel G,Nagy Z,et al.Vinpocetine increases cerebralblood flow and oxygenation in stroke patients:a near infraredspectroscopy and transcranial Doppler study.Eur J Ultrasound,2002,15(1):85.

[5] Vas A,Gulyas B,Szabo Z,et al.Clinical investigations usingpositrun emission tomography,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 andtranscranial doppler menthols on the neuroprotective drug cinpocetine:a summary of evidences.J Neurol SCI,2002,22(2):203.

[6] Gulyas B,Halldin C,Karlsson P,et al.Brain uptake and plasma metabolism of[”C]vinpocetine:a preliminary PET study in a cynomolˉgus monkey.J Neuroimaging,1999,9(4):217-222.

[7] Miskolczi P,Kozma K,Polgar M,et al.Pharmacokinetics of vinpoceˉtine and its main metabolite apovincaminic acid before and after the chronic oral administration of vinpocetine to humans.Eur J Drug Metab Pharmacokinet,1990,15:1-5.

[8] 陈文梅,金鸣,吴伟,等.红花黄色素抑制血小板激活因子介导的血小板活化作用的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0,35(11):741.

[9] 王淑君,王万铁,熊建华,等.红花注射液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家兔血浆TXA2/PGI2水平的影响.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2):100.

[10] 黄正良.红花黄色素的抗凝作用研究.中草药,1987,18(4):22

猜你喜欢

西汀红花长春
长春职业技术学校简介
红花榜
红花榜
北京师范大学长春附属学校
红花榜
初夏
红花榜
印语长春
临床一例长春西汀与磷霉素配伍禁忌的探究与分析
长春西汀治疗老年脑供血不足合并冠心病患者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