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GC-MS分析荔枝核超临界CO2萃取物

2012-06-01饶长全黄略略

食品科学 2012年16期
关键词:荔枝核甾醇荔枝

饶长全,乔 方,王 燕,黄略略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GC-MS分析荔枝核超临界CO2萃取物

饶长全,乔 方,王 燕,黄略略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广东 深圳 518055)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并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荔枝核萃取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的萃取率为4.26%,气相色谱-质谱联用鉴定出67种化合物,主要为甾醇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脂肪酸酯、VE,相对含量分别为31.3%、25.7%、12.03%、9.63%、7.53%、7.21%。

荔枝核;超临界CO2萃取;气相色谱-质谱法

我国荔枝资源丰富,栽培面积和产量约占全世界的80%以上,主要分布在广东、广西、福建、台湾等省。荔枝全身是宝,果肉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1-2];果皮中含有多种抗氧化、抗癌等功能活性成分[3-5];荔枝种子又称荔枝核,成熟干燥的荔枝核(semen litchi)是一味常用中药,药学和临床研究表明,荔枝核有抗氧化能力、抗病毒、抑制肿瘤、降血脂、增强免疫等诸多生理活性[6-8]。文献报道荔枝核的主要化学成分为皂苷、脂肪酸、聚合花色素、氨基酸及挥发性成分等[9-11]。屠鹏飞等[12]采用70%乙醇溶液提取荔枝核,经不同极性的溶剂萃取后再用硅胶柱色谱进行分离纯化,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GC-MS)分析油脂类成分,结果分离鉴定了12种化合物,主要为甾类和糖苷类化合物;陈玲等[13]利用水蒸汽蒸馏、乙醚萃取法提取新鲜荔枝核、荔枝膜中的挥发油,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鉴定了其中43种和52种化学成分,主要为醇、醛、醚、脂肪酸、脂肪酸酯以及含氧萜类化合物;丁丽等[14]利用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制备薄层色谱等方法,从荔枝核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9个化合物,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分析鉴定了7个化合物,分别为胡萝卜苷、原儿茶醛、原儿茶酸、表儿茶素、芦丁;张媛等[15]用索氏提取法提取荔枝种子中脂溶性成分,进行甲酯化处理后,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分离和鉴定其组成和含量,共鉴定出30种脂溶性成分,主要为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硬脂酸和2-辛基-环丙烷辛酸。

目前,荔枝核提取方法主要为水蒸气蒸馏法或有机溶剂萃取法。水蒸气蒸馏法由于温度高,可能导致提取成分变性;有机溶剂萃取法则工艺复杂,污染环境,产品纯度不高。本实验采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荔枝核,以期为核桃产业综合开发利用、提高产品附加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试剂与仪器

荔枝核由国家荔枝龙眼产业技术体系深圳综合试验站提供,取自深圳南山区西丽果场,品种为怀枝。

丙酮(分析纯) 广州化学试剂一厂。

HA121250201型超临界CO2萃取装置 江苏南通华安超临界萃取有限公司;HP6890GC/5975MSD型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 美国Agilent公司。

1.2 方法

1.2.1 样品制备

荔枝核首先进行去杂处理,然后用去离子水漂洗,于45℃恒温鼓风箱中烘干12h(含水量<3%),用(30~300目)中药粉碎机粉碎,粉碎时为防止局部温度过高,采用小批量多次进行,过筛(粒径60~80目)备用。

1.2.2 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

称取样品300g,置于1L萃取釜中进行提取,萃取釜压力20MPa、萃取温度40℃、分离釜压力5MPa、温度45℃、CO2流量13L/h、萃取时间120min,打开分离釜,收集萃取物,将其于-20℃冰箱保存备用。

1.2.3GC-MS条件

色谱条件:HP-5 MS色谱柱(30m×0.25mm,0.25μm),进样口温度230℃,接口温度280℃,柱温:起始温度50℃,以10℃/min升至150℃,保留2min,再以5℃/min升至280℃,保留3min,最后以2℃/min升至300℃,载气:99.999%氦气,不分流进样,恒流1mL/min,进样量1μL。

质谱条件:接口温度:280℃;四极杆温度:150℃;离子源温度:230℃;溶剂延迟时间:2min;电离方式:电子电离(electron ionization,EI) 源;电离能量:70eV;全扫描方式。

2 结果与分析

2.1 萃取物化学成分鉴定

采用超临界CO2萃取荔枝核萃取率为4.26%,分离釜萃取物先出来的为粉红色液体,后出来的为暗黄色油状物。萃取物用丙酮稀释后直接进样,经GC-MS分析得总离子流色谱图(图1),排除溶剂峰影响,用峰面积归一法对各组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对照NIST 08质谱数据库,共鉴定出67个组分(表1)。

图1 荔枝核萃取物总离子色谱图Fig.1 TIC of the extract from litchi seeds

表1 荔枝核萃取物中挥发性成分Table 1 GC-MS analysis results of volatile components in the extract from litchi seeds

续表1

2.2 荔枝核萃取物成分分析

表1结果显示,荔枝核提取物的挥发性成分中除含有少量的烷烃、醇、醛、酮、酚、萘胺等化合物,主要为甾类、萜类、不饱和脂肪酸、棕榈酸、VE、脂肪酸酯类物质,相对含量分别为31.3%、25.7%、12.03%、9.63%、7.53%、7.21%。陈玲等[13]鉴定的荔枝核中的丁二醇、苯甲醇、苯乙醇、对羟基苯甲醛、大部分倍半萜、十六酸;屠鹏飞等[12]鉴定出荔枝核中的β-谷甾醇、豆甾醇、棕榈酸乙酯;张媛等[15]鉴定出荔枝核中的油酸、亚油酸、棕榈酸等成分在该文分析结果中均有出现。荔枝核中的VE、菜油甾醇成分未见报道,该情况可能是荔枝核的品种和鉴定方法不同所致,但更可能是与荔枝核的提取分离方法有关。

荔枝核提取物的营养保健作用在于其不仅有含量较高的棕榈酸(9.63%)、油酸(12.03%),而且还含有其他生物活性物质,如萜烯类和醇类。这些物质中不少成分有芬芳的气味,对人体器官具有刺激或镇静作用,而且有些具有特殊的药效,如苯甲醇、苯乙醇具有麻醉催眠和消毒防腐两大作用;除角鲨烯为三萜物质,含量为25.7%萜类主要为倍半萜化合物,这些挥发性物质常作为药物和香料的成分。芹子烯对人脑中枢神经有安定和抗痉挛作用,石竹烯、香树烯等对皮肤炎症及消化系统溃疡有较好的疗效,香树烯、杜松烯等不仅是常用的香料源,还具有杀菌作用,榄香烯具有抗肿瘤作用[16-17]。

图2 菜油甾醇质谱实测图(a)和质谱库检索图谱(b)Fig.2 Experimental EI-MS spectrum of campeserol and standard EI-MS spectrum from the NIST8.0 Mass Spectral Library

活性物质中植物甾醇的占31.3%,以菜油甾醇为例,说明其质谱分析过程(图2)。其分子离子峰为相对分子质量400,主要离子碎片为m/z 382、367、315、289、255、213、161、129、95、55、41,与标准谱图一致。m/z 273是分子离子失去侧链形成的,m/z 231是分子离子失去侧链加C15、C16、C17和另外1个氢形成的,它们也是胆甾-5-烯类的特征离子。m/z 315是M-CH3离子再失去A环、并转移两个氢原子到M-85上得到的,它也是单羟基离子的显著特征。其结构及裂解方式见图3。

图3 菜油甾醇的结构及裂解方式[18]Fig.3 Chemical structure and fragmentation of campestarol

菜油甾醇、β-谷甾醇、豆甾醇等植物甾醇不但能够抑制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降解代谢、抑制胆固醇的生化合成等,且于动物研究上被发现具有抑制心血管疾病的功能;植物甾醇还具有抗氧化性、抗肿瘤、消炎、提高免疫、调节生长、抗病毒等作用[19]。另外,植物甾醇是一种W/O型乳化剂,特别是谷甾醇对皮肤具有很高的渗透性,可抑菌、保湿,国外已应用于化妆品中[20]。荔枝核中的甾醇含量达31.3%,如能有效提取利用这些天然植物甾醇,必将利于食品、生物、制药、日化等行业。VE是一种脂溶性维生素,具有抗氧化、提高免疫力、降低致癌剂的致癌作用及抗衰老、预防心血管疾病等生理功能[21]。荔枝核中VE的发现,将为其药理作用提供新的理论根据。

3 结 论

用超临界二氧化碳提取荔枝核,分析结果发现其含有较多的活性物质成分,尤其是VE、植物甾醇的发现,这为荔枝的综合开发利用提供更充分、翔实的理论依据。应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能更有效地保留荔枝核中的天然活性物质,这为进一步提高荔枝产品的附加值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1]GUO Changjiang, YANG Jijun, WEI Jingyu, et al. Antioxidant activities of peel, pulp and seed fractions of common fruits as determined by FRAP assay[J]. Nutrition Research, 2003, 23(12): 1719-1726.

[2]Radical scavenging activity in fruit extracts[J]. Acta Horticulturae, 2005, 679(5): 201-203.

[3]WANG Xiujie, WEI Yuquan, YUAN Shulan, et al. Potentialanticancer activity of litchi fruit pericarp extract agains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in vitro and in vivo[J]. Cancer Letters, 2006, 239(1): 144-150.

[4]WANG Xiujie, YUAN Shulan, WANG Jing, et al. Anticancer activity of litchi fruit pericarp extract against human breast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J]. Toxicol Appl Pharmacol, 2006, 215(2): 168-178

[5]ZHAO Mouming , YANG Bao, WANG Jinshui, et al. Immunomodulatory and anticancer activities of flavonoids extracted from litchi (Litchi chinensis Sonn.) pericarp[J]. International Immunopharmacology, 2007, 7(2): 162-166.

[6]王燕, 王惠聪, 周志昆, 等. 荔枝的功能及活性成分研究现状[J]. 果树学报, 2009, 26(4): 546-552.

[7]蔡长河, 曾庆孝, 段冬洋. 荔枝的营养保健功能、加工研究现状以及开发利用前景[J]. 食品科学, 2005, 26(8): 530-533.

[8]赵谋明, 杨宝, 李宝珍, 等. 荔枝核淀粉特性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5, 17(4): 415-417.

[9]刘兴前, 刘博, 聂晓勤. 中药荔枝核中两种化学成分的分离与鉴定[J].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01, 24(1): 55.

[10]郭洁文, 潘竞锵. 荔枝和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生物活性及药理作用研究[J]. 中国新药杂志, 2006, 15(8): 585-588

[11]黄雪松, 陈杰. 测定荔枝核中的游离氨基酸[J]. 氨基酸和生物资源, 2007, 29(2): 11-14.

[12]屠鹏飞, 罗青, 郑俊华. 荔枝核的化学成分研究[J]. 中草药, 2002, 33 (4): 300-303.

[13]陈玲, 刘志鹏, 施文兵, 等. 荔枝核与荔枝膜挥发油的GC/MS分析[J]. 中山大学学报, 2005, 44(2): 53-56.

[14]丁丽, 王敏, 赵俊, 等. 荔枝核化学成分的研究[J].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2006, 18(增刊l): 45-47.

[15]张媛, 王喆之. 荔枝种子中脂溶性成分GC-MS分析[J]. 食品科学, 2007, 28(4): 267-270

[16]国家医药管理局中草药情报中心站. 植物药有效成分手册[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1987.

[17]周家驹, 谢桂荣, 严新建.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集[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18]丛浦珠, 李笋玉. 天然有机质谱学[M]. 北京: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03: 1135-1137.

[19]谭仁详. 植物成分分析[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4: 369-415.

[20]陈玉昆. 甾族天然药物的提取及生产工艺[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9: 19 -21.

[21]魏旭兰, 王亦民, 袁飞锋. 维生素E抗肿瘤作用机制研究[J].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0, 21(3): 189-191.

GC-MS Analysis of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 Extract from Litchi Seeds

RAO Chang-quan,QIAO Fang,WANG Yan,HUANG Lue-lue
(Shenzhen Polytechnic, Shenzhen 518055, China)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fluid (SCDF) extract from litchi seeds was prepared and analyzed by GC-MS for volatile composition. The extraction efficiency of SCDF extract was 4.26%. A total of 67 compounds were identified from the extract, mainly including phytosterols, terpenoids, unsaturated fatty acids, hexadecanoic acid, fatty acid ester and vitamin E with relative contents of 31.3%, 25.7%, 12.03%, 9.63%, 7.53% and 7.21%, respectively.

litchi seeds;supercritical CO2fluid extraction;gas 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

TS225

A

1002-6630(2012)16-0163-04

2011-07-08

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CARS-33)

饶长全(1973—),男,实验师,本科,主要从事分析测试技术研究。E-mail:raocq88@126.com

猜你喜欢

荔枝核甾醇荔枝
日啖荔枝三百颗,会上火吗
高甾醇植物油研究现状
白居易与荔枝核
下火秘方 荔枝核糖水
ЛИЧИ: ЭКЗОТИЧЕСКИЙ ТРОПИЧЕСКИЙ ФРУКТ
千里采荔枝的鹤
荔枝熟了
微波法提取荔枝核黄酮的工艺研究
微波辅助植物甾醇油酸酯的酶促催化合成
UPLC-MS/MS法测定多裂翅果菊中植物甾醇的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