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罗哌卡因骶麻用于肛肠手术

2012-06-01梁永恒郭乐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骶管麻药肛肠

梁永恒 郭乐

骶丛由于一次性注入大量局麻药,常常发生局麻药中毒,为了减轻骶麻对血流动力干扰,防止局麻药中毒,我院自2009年9月~2010年12月0.5%罗哌卡因与2%利多卡因骶麻用于肛肠手术。现将两种局麻药骶麻的有效性、镇痛效果、肌松效果、血流动力对比分析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60例肛肠病患者,ASAⅠ~Ⅱ级,男37例,女23例,年龄18~73岁。随机分成两组,A组0.5%罗哌卡因,B组为2%利多卡因,各30例。

1.2 病种分类 A组:混合痔15例,内痔3例,外痔4例,低位肛瘘3例,肛周脓肿5例。B组:混合痔14例,内痔4例,外痔3例,低位肛瘘4例,高位肛瘘3例,肛周脓肿2例。

1.3 操作方法 (1)体位:两组均采用右侧卧位;(2)穿刺法两组均采用骶裂孔直入法,与骶管裂孔垂直进针至落空感,进针深度约为针头长的2/3(7号针头)。判断进针位置正确与否的指标:①进针深度约为2/3针长;②针进入骶管时有落空感;③推药时阻力小;④抽吸无回血、无脑脊液;⑤推药时局部皮下无隆起;⑥注入药物后患者阴茎松软、变长,阴茎背侧静脉怒张,全阴囊或部分阴囊松弛。(3)A组一次性注入0.5%罗哌卡因20ml,B组一次性注入2%利多卡因20ml。注射持续2~5min,注入药物约5min后开始手术。

1.4 疼痛判定标准[1]采用Stein设计的线性模拟评分标尺,计量疼痛程度。0代表无疼痛,1代表刚能觉察到的轻微不适,10代表无法忍受的疼痛,0.5为判定的最小差值。1~3为轻微疼痛,表情自然;4~6为明显疼痛,表现皱眉,轻声呻吟:7~10为严重疼痛,痛苦面容,叫喊,以至于体位改变无法检查。A组28例为“0”级,2例为“1”级;B组29例为“0”级,1例为“1”。

1.5 麻醉效果时间评定 见表1。

表1 麻醉效果时间评定

1.6 血流动力学改变 见表2。

表2 血流动力学改变

2 结果

A组麻醉起效跟B组差不多,麻醉时间比B组长,肌松效果比B稍差,但完全满足肛肠手术,手术医生满意。A组血流动力稳定,没有出现麻醉中毒症状,也没有头晕耳鸣,只有1例发生轻度寒颤,可能跟液体冰冻,天气寒冷有关。而B组血流动力波动较大,有4例表现轻度麻药中毒症状,需要及时处理,7例表现为头晕、耳鸣,重者1例表现为唇麻木,约5~10min后好转,头痛2例,剧烈头痛1例。

3 讨论

肛肠手术骶麻是比较理想的麻醉,但由于一次性注药,容易引起麻药中毒,以及干扰血流动力,并引发一些不良反应,国内曾经报道骶管麻醉引起剧烈头痛[1],渐渐骶麻被许多麻醉医生弃用。但用0.5%罗哌卡因于骶麻后,药浓度减低了,安全性增高,血流动力稳定,而且麻醉起效时间快,效果显著,肌松效果好,完全能满足肛肠手术需要,手术医生满意。而且,用改良穿刺法,垂直穿刺,大大降低了针刺入蛛网下腔的机会,这方面有专家报道过[2]。而2%利多卡因,不良反应多,一般为头晕、耳鸣、唇麻木,约5~10min之后好转,轻者不予处理;重者给予吸氧便好转,无需特别处理,但均不影响手术,且无合并症发生。笔者认为,0.5%罗哌卡因骶麻改良法用肛肠手术有以下优点:(1)较常规骶管麻醉时所用的罗哌卡因用量少,故不良反应较小;(2)镇痛效果明显;(3)肌松佳,降低了操作难度;(4)减少刺入蛛网膜下腔的机会;(5)减少穿刺部分的损伤;(6)安全,对机体无损害;(7)操作简便,基层易于推广。

[1]刘齐贵,戚恩荣.骶管麻醉对行激光前列腺切除的疗效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00,12(4):111.

[2]石崇俭.疼痛、阻滞与解剖[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

猜你喜欢

骶管麻药肛肠
芬太尼与曲马多复合罗哌卡因骶管注入在小儿术后镇痛中的应用对比
低浓度局麻药应用于分娩镇痛的临床研究
脱单
麻药
常见肛肠疾病的诊治
骶管麻醉应用于肛肠科手术的临床研究
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Meta分析
右旋美托咪啶增强局麻药对坐骨神经的阻滞作用
改良长效低浓度骶管阻滞用于药物中期引产43例
活血润肠汤治疗肛肠术后便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