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依达拉奉和降纤酶联合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的疗效观察

2012-06-01朱晓云祝小燕温兰娟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降纤酶进行性达拉

朱晓云 祝小燕 温兰娟

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发病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进行性加重,如不及时加以遏制,常遗留有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被广泛关注,寻找一种有效的方法甚为重要。我院于2008年11月~2010年10月应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50例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系2008年11月~2010年10月收住我科的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患者,发病6h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呈进行性加重,病程<72h,符合全国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1],经头颅CT或MRI证实,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和降纤酶联合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和常规治疗组(对照组)。联合治疗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46~75岁,平均(56.7±10.2岁),对照组:男29例,女21例,年龄47~75岁,平均(55.1±9.8岁),两组性别、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对有明显出血倾向、过敏体质、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血压>180/120mmHg者不予入选。

1.2 治疗方法

联合治疗组和对照组均采用脑梗死的常规治疗(脱水、活血化瘀、抗血小板聚集、神经营养药物,控制血压、血糖等),联合治疗组加用依达拉奉(江苏先声药业有限公司)30mg加入生理盐水250mL静脉滴注,每日2次,共3周,降纤酶首次10BU加入生理盐水100mL静滴,以后隔日5BU共2次。降纤酶应用前后注意监测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血小板及肝肾功能等。

1.3 疗效评定标准

在治疗前、治疗后21d用欧洲脑卒中评分标准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疗效分为:基本治愈:NDS减少91%~100%;显著进步:NDS减少46%~90%;进步:NDS减少18%~45%;无变化:NDS减少17%以下。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检测结果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和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88%)显著高于对照组(70%)(P<0.05)。见表1。

表1 联合治疗组与对照组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治疗21d后NDS比较

治疗前、治疗后3d两组ND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7d、14d、21d联合治疗组的NDS(15.0±10.8,14.9±9.6,12.0±8.5)显著低于对照组(20.3±11.5,19.5±9.0,16.3±8.4)(均P<0.05)。

2.3 不良反应

联合治疗组有5例在静脉输液处出现皮下轻度淤血斑,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有2例因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异常,超过正常2倍,停用1次降纤酶。3例出现BUS轻度增高(7.9mmol/L、8.8mmol/L、11.0mmol/L),5d内降至正常,未停药。两组均未发生颅内出血及消化道出血。

3 讨论

进展型脑梗死多因较大血管的闭塞,而使患者病情进行性加重,常致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早期做出诊断,在治疗时间窗内改善病变区域脑循环,挽救淤死的脑组织,对于降低病死率、防止发生严重后遗症尤为重要。一般认为进展型脑梗死发病机制为[2]:①血管内血栓逐渐扩展,管腔闭塞,并影响侧支循环;②由颈总动脉至颈内动脉的狭窄部位的斑块增大,堵塞血管;③由颈内动脉斑块脱落造成的动脉-动脉栓塞,短期内多发;④伴随着灌注压降低的分水岭、梗死灶扩大;⑤伴房颤等心律失常,左心房或心室附壁血栓多次脱落,栓子入脑;⑥脑水肿进展;⑦某些原因造成的凝血系统或血细胞成分异常,使脑血管内进行性血栓形成。

进展型脑梗死病情进展的主要原因是血栓的扩展形成,溶栓治疗是肯定的治疗方法,但常因发病>6h而失去溶栓时间。降纤酶具有降纤、抗凝、溶栓的作用,可降低血纤维蛋白原的水平,使血液黏度下降,血液流动性增强,血管阻力降低,血流速度加快,血流量增加脑循环改善,抑制血栓形成和扩展,对急性脑梗死及急性进展型脑梗死有明显的疗效,但降纤酶常会造成再灌注损伤。近年来,自由基清除剂用于急性脑梗死及进展型脑梗死的治疗,广受关注。依达拉奉作为一种强效的新型自由基清除剂及抗氧化剂,其分子量小,血-脑屏障的透过率约为60%,静脉给药后可清除脑内具有高度细胞毒性的自由基,抑制脂质过氧化反应,刺激前列环素生成,减少缺血半暗带的面积,抑制迟发性神经元死亡,防止血管内皮细胞损伤[3-4],其与降纤酶合用,可减轻再灌注区损伤。Tanahashin等[5]提出依达拉奉联合溶栓或抗凝治疗是今后治疗急性脑梗死的方向。

本研究使用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50例进展型脑梗死患者,效果显著。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88%)明显高于对照组(70%)(P<0.05)。联合治疗组21d时NDS明显改善,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期间联合治疗组有5例出现皮下轻度淤血斑,未经特殊处理自行缓解,有2例因凝血酶原时间及纤维蛋白原异常,超过正常2倍,停用1次降纤酶,无其他严重不良反应。本研究结果显示,依达拉奉联合降纤酶治疗急性进展型脑梗死只要掌握指征是安全、有效的,值得推广。

[1]中华医学会神经科学会.各类脑血管病诊断要点及临床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标准(1995)[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29(6):379.

[2]植松大铺,张东霞.进行性脑梗塞的治疗[J].日本医学介绍,2001,22(4):163.

[3]李检生,杨友松.新型自由基清除剂依达拉奉的脑保护作用[J].国际神经病学神经外科学杂志,2006,33(2):125.

[4]王欣.依达拉奉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J].当代医学,2011,17(20):140-141.

[5]Tanahashi N,Fukuuchi Y.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recent progress[J].Intem Med,2002,41(5):337.

猜你喜欢

降纤酶进行性达拉
进行性多灶性白质脑病并文献复习
更正
进行性核上性麻痹1例报告
十天记录达拉维佳能EOS 5DS印度行摄
PCI 术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给予依达拉奉的效果评价
降纤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短期效果及对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影响
降纤酶在脑梗死急性期治疗过程中对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降纤酶联合α—硫辛酸和单一药物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研究及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荆芥炭方联合雷公藤多苷片治疗进行性色素性紫癜性皮肤病的临床效果
降纤酶与前列地尔脂微球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足的临床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