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探讨

2012-06-01王垒刘慧胡永寸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通心络内皮炎症

王垒 刘慧 胡永寸

本次研究对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的药物干预探讨,帮助临床拓宽治疗的方法,以便临床对此类患者提供更加全面治疗方案,使患者的相关炎症因子和内皮功能得到改善。现进行如下报告。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运用科研过程中常用的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在过去的一段时间内(2008年10月至2011年10月)来我院就诊的88例行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患者,将其分为两组:A组和B组。其中A组,男性27例,女性17例,年龄38~73岁,平均年龄(48.3±11.2)岁;B组:男性26例,女性18例,年龄37~74岁,平均年龄(49.1±11.4)岁。两组患者的自然情况资料中的差异均不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一定的可比性。

1.2 方法 将88例研究对象的资料分为A、B两组,平均每组44例。A组患者进行常规治疗;B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加用通心络(口服,每次3粒,每天三次,治疗三个月)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治疗后的症状表现的改善情况、治疗前后相关炎症因子及内皮功能的改善情况、治疗方案实施期间出现的并发症情况、症状表现得到有效控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进行比较分析。

1.3 数据处理 在本次研究过程中所得到的所有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4.0统计学数据处理软件进行处理分析,当P<0.05时,我们认为数据之间存在的差异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本次科学对比研究结果证明,B组患者在治疗后的症状表现转变效果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本组数据存在的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0.05);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炎症因子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A组患者,且本组数据存在的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0.05);该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内皮功能改善幅度明显优于A组患者,且本组数据存在的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0.05);该组患者治疗方案实施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A组患者,且本组数据存在的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0.05);该组患者症状表现得到有效控制所需要的实际时间明显短于A组患者,且本组数据存在的差异统计学意义非常显著(P<0.05)。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比较()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炎症因子的变化情况比较()

组别 时间 ICAM-1(μg/L) CRP(mg/L) IL-10(ng/ml)A组 治疗前236.4±52.6 13.3±3.7 329.6±31.4治疗后 201.6±51.4 9.2±2.8 374.5±30.8 B组 治疗前 238.1±55.2 13.8±3.2 333.8±34.2治疗后162.3±46.7 5.8±1.6 468.3±28.4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内皮功能评价指标变化情况比较()

组别 时间 基本内径(mm) FMD(%) NMD(%)A组 治疗前4.62±0.78 3.71±1.94 14.84±5.17治疗后 4.69±0.82 3.84±1.68 16.27±5.72 B组 治疗前 4.57±0.66 3.62±1.88 15.26±5.08治疗后4.97±0.73 8.83±2.74 23.17±7.42

3 讨论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是由多种临床致病因素共同作用后所导致的,以血管壁内皮功能出现严重障碍为首发改变特征,继而会触发一些级联反应的慢性炎症疾病。近年来许多研究结果显示,炎症反应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发病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并对整个斑块发展与事件链具有一定的介导作用,使炎症反应在短时间内减轻或消除,对易损斑块进行稳定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1]。

通心络对易损斑块进行稳定,主要作用不仅在于可以使发生降低的血脂、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得到显著提高,更重要的是可以对多种炎性因子的表达,起到有效的抑制作用。血脂中的氧化低密度脂蛋白,可通过降低细胞间一氧化氮的浓度,而使内皮细胞功能发生改变,同时也能通过降低NO的产生量及对其生物活性进行抑制,而使内皮功能障碍进一步加重[2]。中医学理论认为冠心病属络病的范畴,络脉瘀阻与络脉绌急是其主要病机。通心络的组方主要包括化瘀通络和搜风解痉虫药两种,主要具有抗凝、对血小板聚集和黏附进行抑制、抗血栓形成、对血管内皮功能进行有效保护的作用,提高临床治疗的效果[3]。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对接受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出现血管炎症反应和内皮功能改变的患者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采用通心络进行治疗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患者的炎性因子和内皮功能的改善幅度明显大于接受常规治疗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相关文献报道结果一致。

总而言之,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炎症反应及内皮功能改变患者,采用药物干预,可取得非常明显的临床效果,改善相关炎症因子、内皮功能评价指标,避免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出现并发症,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

[1]中华医学会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中国循环杂志编辑委员会.急性ST段抬高心梗诊断和治疗指南.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0,29(12):710-711.

[2]黄照和.急性冠脉综合征病人血清黏附分子和C反应蛋白水平及通心络的干预作用.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07,15(14):117-118.

[3]林开敏.炎症因子在冠心病事件中的临床价值.心血管病学进展,2009,28(12):183-184.

猜你喜欢

通心络内皮炎症
通心络胶囊联合常规疗法治疗糖尿病合并冠心病的系统评价及序贯分析
锻炼肌肉或有助于抵抗慢性炎症
脯氨酰顺反异构酶Pin 1和免疫炎症
《感染、炎症、修复》杂志版权转让约定
欢迎订阅《感染、炎症、修复》杂志
不同浓度镁离子干预对妊娠糖尿病妇女内皮祖细胞的影响
通心络在冠心病介入治疗后远近期的临床效果体会
倍他乐克联合通心络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价值分析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意义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