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变化及其意义

2012-06-01宋爱新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加压素心衰血浆

宋爱新

慢性心衰是一种常见的临床疾病,是各种心脏病患者走向死亡的最后“共同通道”,其预后差,发病率较高,研究其发生发展机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研究表明:尾加压素有介导血管收缩、心肌缺血、循环障碍等一系列心血管效应。对于慢性心衰的临床诊断、病情评估可能起重要作用。本研究通过观察UⅡ在慢性心衰患者血浆中含量的变化,探讨其参与慢性心衰的病理过程的可能机制,同时,它可能成为一种新的诊断慢性心衰、评价慢性心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安阳市第三人民医院自2010年10月至2011年10月间住院治疗的慢性心衰患者76例,男40例,女36例,年龄50~80岁,平均(67.6±10.8)岁,为心力衰竭组,并按NYHA心功能分级分为四组:一般体力活动不受限制,不出现疲劳、乏力、心悸、呼吸困难、心绞痛等症状,无心力衰竭的症状和体征,即NYHA心功能Ⅰ级为Ⅰ组20例;体力活动轻微受限,一般活动就出现气急、心悸,即NYHA心功能Ⅱ级为Ⅱ组26例;体力活动明显受限,轻体力活动即出现心力衰竭症状、体征,休息后好转,即心功能Ⅲ级为Ⅲ组22例;安静状态下即有心力衰竭表现,完全丧失体力活动能力,即NYHA心功能Ⅳ级为Ⅳ组18例。对照组选取20例健康人,其中男10例,女10例,平均年龄(44.6 ±7.6)岁。

1.2 方法 血液标本处理:所有入选的患者,于入院第2天清晨空腹抽取静脉血2 ml,预先应用10%乙二胺四乙酸(EDTA)(15 μl/ml)抗凝,并加入抑肽酶(50 μl/ml)抑制肽酶活性。充分混匀后全血离心(3000 r/min,4℃,离心10 min),取上清液置于-70℃低温冰箱中保存待测。

人尾加压素Ⅱ的测定:采用放免法测定,试剂盒购自北京华英科技有限公司,严格按照产品说明书操作步骤进行。

1.3 统计学方法 对试验各组观察指标数值进行成组统计学检验。统计用SPSS 10.0统计软件分析。两组间用t检验。多组间比较采用方差分析。相关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心衰组与对照组尾加压素Ⅱ水平比较 心衰组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是(2.65±0.73)pg/ml;对照组(5.23±0.85)pg/ml,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低于对照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心衰各亚组与对照组尾加压素Ⅱ水平比较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逐渐减低。分别为Ⅰ组(5.08±0.24)ng/ml;Ⅱ组(3.56±0.94)ng/ml;Ⅲ组(2.42 ±0.56)ng/ml;Ⅳ组(1.65 ±0.78)ng/ml。心力衰竭患者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组、Ⅲ组、Ⅳ组与对照组(5.23±0.85)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2.3 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慢性心衰严重程度的关系 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负相关(r=-0.743,P<0.001),即心衰病变越重,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越低。

表1 心衰各组与对照组UⅡ水平比较

3 讨论

尾加压素II(urotensin II,UII)最初是Bem[1]从硬骨鱼的脊髓尾垂体中分离出的一种生长抑素样环肽,具有血管活性作用,是体内最强的缩血管物质。Douglas等[2]的研究表明在健康对照组心肌UⅡ的mRNA和UⅡ蛋白免疫活性基本没有或极少有表达,在早期慢性心衰患者心肌细胞与内皮细胞中仅有有少量表达,但在终末期心衰患者中有大量表达,该研究结果说明,UⅡ慢性心衰患者中起关键作用。Kruger等[3]实验也证实不论运动或静止状态CHF患者血浆UⅡ和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别,和Dschietzig结论一致。但也有研究发现[4]:心衰患者血浆UⅡ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随心衰加重,UⅡ进一步下降。治疗后血浆UⅡ较治疗前增高,提示UⅡ浓度有可能作为临床观察心衰严重程度的客观指标之一。

本研究表明:冠心病患者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低于对照组,随着心力衰竭程度的加重,血浆尾加压素Ⅱ含量逐渐减低。分别为Ⅰ组(5.08±0.24)ng/ml;Ⅱ组(3.56±0.94)ng/ml;Ⅲ组(2.42 ±0.56)ng/ml;Ⅳ组(1.65 ±0.78)ng/ml。心力衰竭患者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Ⅱ组、Ⅲ组、Ⅳ组与对照组(5.23±0.85)ng/m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Ⅰ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与慢性心衰严重程度负相关,即心衰越重,血浆尾加压素Ⅱ水平越低。这表明尾加压素Ⅱ水平的减少可能与心衰的病情进展有关,提示尾加压素Ⅱ可作为慢性心衰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观察指标之一。

慢性心衰患者血浆UⅡ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能的机制是:①虽然心衰时有大量的UⅡ表达,但因心衰时组织利用也高,所以外周血中UⅡ水平较低。②研究证明在心功能衰竭过程中,体肺循环淤血,肺动脉压力明显增高,尾加压素Ⅱ前体mRNA及尾加压素Ⅱ浓度下降,提示心力衰竭时肺动脉压力升高是尾加压素Ⅱ浓度降低的重要调节因素。③研究证明:UⅡ有可能已在微循环被迅速清除,故静脉血中水平并无升高。

UⅡ作为目前收缩血管活性最强的活性肽,它在慢性心衰中的病理生理意义愈来愈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深入开展该方面的研究,可能具有潜在的、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对UⅡ不断深入研究,在不久的将来,UⅡ可能成为诊断和评价冠心病严重程度的一个新靶点。

[1]Bern HA,Pearson D,Larson BA,et al.Neurohormones from fish tails;the caudal neurosecretory system.I.“Urophysiology”and the caudal necrosecretory system of fishes.Recent Prog Horm Res,1985,41:533-542.

[2]Douglas SA,Tayara C,Ohlstein EH,et al.Congestive heart failure and expression of myocardial urotensin lI.Laneent,2002,359(9322):1990-1997.

[3]Kruger S,Graf J,KunzDEur,et al.J Heart Fail,2005,7(4):475-478.

[4]钟萍,李志棵,唐朝枢.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血管活性物质变化的临床意义.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05,25(1):27-29.

猜你喜欢

加压素心衰血浆
糖尿病早期认知功能障碍与血浆P-tau217相关性研究进展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血浆置换加双重血浆分子吸附对自身免疫性肝炎合并肝衰竭的细胞因子的影响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特利加压素对肝硬化合并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患者肾功能的影响
特利加压素联合白蛋白治疗肝肾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血浆corin、NEP、BNP与心功能衰竭及左室收缩功能的相关性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