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的外科治疗分析

2012-06-01任庆琎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穿孔开腹腹腔

任庆琎

胃及十二指肠穿孔是腹部外科常见的急腹症之一,腹腔镜技术在胃肠道外科手术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手术模式,减少了手术给患者带来的创伤。本文笔者选取2009年4月至2011年4月在我院收治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患者共72例,探讨其外科治疗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患者72例,男49例,男23例,年龄23~62岁,平均(38.7±5.1)岁;平均穿孔时间(6.5±0.9)h,穿孔直径≤1.0 cm,术后病理学诊断均为上消化道溃疡穿孔,其中胃溃疡穿孔48例,十二指肠溃疡穿孔24例。将72例胃十二指肠穿孔患者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分别为40例和32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

1.2 治疗方法 开腹组行传统开腹修补术,腹腔镜组患者采用气管内插管全麻,建立CO2人工气腹,气腹压力10~15 mm Hg,在腹腔镜监视下分别于左、右锁骨中线肋缘下约5 cm处及右下腹麦氏点处分别置入10、5、5 trocar。左锁骨中线肋缘下10 mm trocar为主操作孔。通过右上腹穿刺trocar置入冲洗吸引器,上推肝脏,暴露穿孔并吸尽局部术野内腹腔渗液,置入胃肠无创抓钳,下压横结肠及大网膜并抓持牵引,固定胃窦或十二指肠球部,显露穿孔部位以协助缝合修补;通过左上腹主操作孔用持针器夹持带针缝线,或用腹腔镜缝合器在穿孔两侧沿胃或十二指肠纵轴方向全层缝合,穿孔较小缝合两针,穿孔较大缝合三针,缝合后统一在腹腔镜下打结关闭穿孔。然后将附近游离的大网膜覆盖于穿孔上面并结扎固定,剪去多余的缝线移出体外。两组术后均进行常规禁食水、胃肠减压及抗炎、抑酸、营养支持等治疗。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处理,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痊愈率比较 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手术均取得成功,1a内痊愈率均达100%,因此两组患者的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其他指标比较 见表2。

表1 两组痊愈率比较(例,%)

表2 其他指标比较()

表2 其他指标比较()

注:与开腹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min) 术中出血量(m1) 术后排气时间(h) 下床活动时间(h)腹腔镜组 40 65.2±3.1 13.5±1.3* 22.0±5.1* 15.4±1.1*开腹组32 61.7±3.2 48.4±1.6 38.2±6.8 46.2±3.8

3 讨论

穿孔是胃十二指肠溃疡的常见并发症,发病急、进展快,是外科临床常见急症之一[1]。腹腔镜的胃肠道手术经过近10年的临床探索,对训练有素的腹腔镜外科医生而言技术上可行,与传统开腹手术相比,手术病死率和复发率相近,术后止痛药物用量和康复时间明显减少。术后切口疼痛是开腹手术无法避免的问题。而腹腔镜手术由于切口小,显著减轻了术后疼痛,患者术后基本不用镇痛药物。由于腹腔镜手术腹壁切口很小,减少了手术本身的创伤,也减少了肠管粘连和肠梗阻的发生率[2]。由于对胃肠的干扰较开腹手术少,术后肠蠕动恢复快,有利于患者早期恢复。另外,开腹手术切口的长短受患者胖瘦、身高等因素影响,有时为了进一步显露手术视野,只有扩大切口。而腹腔镜手术则可展现整个腹腔内情况,术者能清楚观察到腹腔各脏器有无其他病变。尤其对诊断困难的病例,可先明确诊断,避免因诊断错误造成的切口或术式选择不合理。最后,腹腔镜手术能够比开腹手术更全面、彻底地清洗腹腔。本研究资料显示腹腔镜组和开腹组患者的治愈率、术中出血量、术后排气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腹腔镜下胃十二指肠穿孔修补术的临床效果明显好于开腹手术,且具有创伤小、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1]吴阶平,裘法祖,黄家泗.外科学.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2:1098-1101.

[2]郑成竹.腹腔镜胃手术的应用现状及展望.临床外科杂志,2002,10(5):264-265.

猜你喜欢

穿孔开腹腹腔
伤寒杆菌致感染性腹主动脉瘤合并腹腔脓肿1例
大面积烧伤并发消化道溃疡大出血及胸腹腔感染1例
外伤性鼓膜穿孔的护理效果
胎儿腹腔囊性占位的产前诊断及产后随访
鼻石致鼻中隔巨大穿孔1例
頤和園十七孔橋再現“金光穿孔”景象
腹腔镜下肝切除术中转开腹的相关因素初步分析
腹腔镜与开腹直肠前切除术的近期疗效对比分析
根部穿孔性阑尾炎的腹腔镜治疗策略
腹腔镜与传统开腹术治疗直肠癌的效果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