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肠癌260临床分析

2012-06-01曹章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大肠癌结肠癌结肠

曹章

大肠癌是消化系统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国大肠癌发病率位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1],青年大肠癌发病较欧美高,且近年来有增加的趋势,30岁以下的结直肠癌发病率为11%~13%,40岁以下约为1/3,平均发病年龄比国外低l0岁左右[2]。青年人大肠癌由于早期症状不典型,发展快,转移早。恶性程度高,临床易误诊[3]。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共收治大肠癌260例,分析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具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组大肠癌患者260例均经内镜、手术、病理确诊,其中男148例,女112例,年龄9~92岁,平均年龄为(59.9±3.4)岁。按年龄分为,≤40岁为青年组,41~60岁之间中年组,>60岁为老年组。

1.2 方法 对本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分布、临床表现、发病部位、病理特点等资料进行统计分析。

1.3 统计学方法 所有数据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大肠癌检出率 2009年1月至2011年12月3年间共行单人结肠镜检查7489例,确诊大肠癌共260例,总检出率为3.47%。

2.2 临床表现 腹痛52例(20%),便血、黏液脓血便或黑便48例(18.46%),大便习惯改变28例(10.77%),腹胀16例(6.15%),贫血消瘦 15例(5.77%),腹部包块 6例(2.31%),出现肠梗阻典型症状就诊19例(7.31%),经B超,CT或消化道造影发现大肠有占位病变就诊16例(6.15%),另有患者以呕吐、头晕、发热等为首发症状。

2.3 性别及年龄分布 260例中男148例,女112例,男∶女=1.3∶1。男性患者诊断年龄9~85岁,平均(60.2±2.3)岁,女性患者诊断年龄20~92岁,平均(59.4±3.6)岁,两者的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体而言,男性及女性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段分布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中年组和青年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与青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组高于中年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情见表1。

2.4 发病部位 260例大肠癌患者单发癌255例(98.08%),多原发癌5例(1.92%)(直肠+乙状结肠1例、直肠+横结肠1例、直肠+升结肠1例、乙状结肠十结肠脾曲1例、结肠肝曲+回盲部1例),病灶总计263个。从病灶部位看,乙状结肠最多63个(23.95%),然后依次为升结肠52个(19.77%)、直 肠 44个 (16.73%)、横结肠 37个(14.07%)、结肠肝曲 32个(12.17%)、降结肠 18个(6.84%)、结肠脾曲9个(3.42%)、回盲部8个(3.04%)。右半结肠癌129个(49.05%),左半结肠癌90个(34.22%),直肠癌44个(16.73%)。青年、中年、老年组的结肠癌发病部位的构成比均呈现:

右半结肠>左半结肠>直肠(P<0.05),且随着年龄增加有逐渐右移趋势,详情见表2。随着年龄增长右半结肠癌所占比重逐渐增大,直肠癌比重逐渐减小,而左半结肠癌比重变化无明显趋势。2009~2011年,从大肠癌发病部位的构成比看,有逐年右移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5 大肠癌镜下分型情况 早期癌1例。进展期大肠癌分为5型,弥漫浸润型120例,浸润溃疡型62例,肿块型32例,特殊型24例,局限溃疡型21例。

2.6 大肠癌病理类型情况 260例大肠癌患者中腺癌222例(85.38%),黏液癌 12例(4.62%),印戒细胞癌 2例(0.77%),腺瘤恶变3例(1.15%),类癌21例(8.08%)。21例类癌中有20例位于直肠,1例位于回盲部。随年龄增长,男性及女性的高恶性程度大肠癌(低分化腺癌、黏液癌、印戒 细胞癌)所占比重均呈逐渐减小趋势。

表1 不同性别大肠癌患者的年龄段分布(例,%)

表2 不同年龄组患者结肠癌的病灶部位分布情况(例,%)

表3 2009~2011年大肠癌病灶部位的分布(%)

表4 不同年龄组大肠癌患者的病理分型情况(例)

3 讨论

本组资料大肠癌患者诊断年龄为9~92岁,男性和女性的平均诊断年龄分别为(60.2±2.3)岁和(59.4±3.6)岁,男、女的诊断年龄接近。本研究中大肠瘤检出率为3.47%,与国内文献报道相仿[5]。本研究中结肠癌患者以中年及老年患者的比占比例较多。

通过调查发现直肠癌所占比重下降,考虑与肛肠科领域的兴起、直肠乙状结肠镜的使用有关;右半结肠癌特别是升结肠癌比重升高,考虑部分原因在于基层医院设备较差,加之内镜医师操作欠规范,技术水平不高,插镜未能到达远回肠末端,观察又不仔细,且升结肠肠腔很大,皱璧深,早期癌容易漏诊[6]。近年来我院普及了结肠镜单人操作技巧,提高了内镜医师操作水平,除特殊情况均可插镜至回肠末端.使得右半结肠癌得以发现。大肠癌发病部位逐渐右移是大肠癌近年来的趋势,本组资料分析结果也印证了这种变化趋势。

多原发大肠癌临床并不少见,本组资料中有6例,其中5例为直肠或乙状结肠与其他部位病灶同时存在,提示作为内镜医师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将结肠镜插至回盲部,以避免遗漏病灶。术后3个月或6个月复查结肠镜也可及时发现多原发癌。

本组资料显示,青年、中年、老年组的结肠癌发病部位的构成比均呈现右半结肠>左半结肠>直肠。有报道,年龄与大肠癌解剖部位分布关系密切,随着年龄的增加,近端结肠癌所占比例逐渐增大,远端结直肠癌则逐渐减小[7]。本组资料与此相符,随着年龄增长,结肠癌发病有右移倾向。老年患者中直肠癌相对少见的现象与老年人的生理、病理学改变有关。本研究中,2009~2011年大肠癌发病有逐年右移的趋势,但差异尚无统计学意义,这种趋势还有待长期跟踪观察。

本组大肠癌患者镜下分型以弥漫浸润型、浸润溃疡型最多见,早期癌比例很少。病理类型主要为大肠腺癌和类癌,以中分化腺癌最多见。我们对3个年龄组大肠癌的恶性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显示男性和女性患者均随着年龄增长,高恶性程度的大肠癌所占比重逐渐减小;类癌比重随年龄增长有减少趋势。本组资料中,印戒细胞癌患者女性患者多见,而在老年患者中未见。

虽然本组资料显示我省直肠癌检出率较低,但临床医师仍应提高警惕,对所有有大肠症状的患者,应视为大肠癌的高危人群,及时行直肠指检、CEA、大便隐血试验及结肠镜检查[8]。对于远端结肠狭窄不能到达近端结肠者,可行气钡双重造影以提高结肠癌的诊断率。此外,从基层开始向群众普及大肠癌防患意识,有利于大肠癌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1]郝俊莲,陈星.大肠癌521例临床特征分析.中华内科杂志,2011,50(11):958.

[2]伍世轰.青年大肠癌临床特点及误诊原因分析.临床医学,2009,29(7):22-23.

[3]黄开红,万云乐,林显敢,等.实用消化系肿瘤学.第1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492-493.

[4]王成锋,赵平,现代结肠,直肠及肛管区肿瘤学.第1版.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9,1.

[5]任权,刘明国,向军英.452例大肠癌的内镜及病理分析.中国内镜杂志,2007,13(3):282-284.

[6]李秋元,俞晶,郑忠生,等.青年大肠癌92例发病与病理特点分析.河北医学,2006,16(5):418-420.

[7]遂晓波,李晓萱,董光辉,等.1075例结肠癌手术病例的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分析.中国卫生统计,2007,2(1):54-55.

[8]欧希龙,孙为豪,曹大中,等.27例大肠息肉癌变肠镜特点及诊治.中国内镜杂志,2005,11(8):804.

猜你喜欢

大肠癌结肠癌结肠
微小RNA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研究进展
提壶揭盖法论治热结肠腑所致咳嗽
ESE-3在溃疡性结肠炎相关结肠癌中的意义
第十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高峰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肝转移多学科和分子靶向论坛暨第五届上海国际大肠癌微创论坛邀请函
中药单体逆转大肠癌多药耐药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肺腺癌结肠多发转移1 例报告
结肠内支架联合腹腔镜结肠癌根治术在结肠癌合并急性梗阻中的短期及中期疗效分析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RECIST1.1标准和RECIST1.0标准对大肠癌肝转移疗效评价的比较
结肠炎小鼠外周血和结肠上皮组织中Gal-9的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