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儿肺炎临床特点及心肌酶变化分析

2012-06-01郭奋英

中国实用医药 2012年18期
关键词:轻症支原体心肌细胞

郭奋英

小儿容易发生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感染,支气管肺炎是小儿时期最常见疾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病,可涉及多脏器官,容易合并心肌损害,死亡率高,严重威胁我国儿童的健康。有部分肺炎患儿合并心脏损害时临床表现不典型。为探讨小儿肺炎的病因学、临床特征及如何早期发现心肌损害情况,我们检测了常见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CRP和心肌酶AST、LDH-L、α-HBDH、CK、CKMB,并对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收集我院儿科2010年5月至2011年8月收住院的130例肺炎患儿,根据入院时的临床症状体征分为轻症组84例,重症组46例,既往无心脏病史,近期均未服用心脏毒性药物。

1.2 病因学检测 入院后采集患儿静脉血检测常见病毒及肺炎支原体特异性IgM检测,血常规,CRP检查。

1.3 心肌酶谱检测 所有患儿均于清晨空腹取静脉血2 ml,采用日本进口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心肌酶谱,测定值单位IU/L、谷草转氨酶(AST)、乳酸脱氢酶(LDH)、α-羟丁酸脱氢酶(α-HBDH)、肌酸激酶(CK)及其同工酶MB(CKMB),并对同期健康体检儿童40例也进行心肌酶检测。

1.4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的所有数据进行χ2检验,两组计量资料进行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 ①一般资料:轻症组:男45例,女39例;年龄1~6个月13例,6个月~1岁26例,1~3岁28例,3岁以上17例,平均年龄2.8岁;重症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1~6月11例,6月至1岁21例,1~3岁10例,3岁以上4例,平均年龄1.2岁。肺炎占住院患儿总数44.8%,重症肺炎占肺炎总数的35.38%,其中婴儿38例,占重症肺炎的69.6%。②临床表现:发热或体温不升53例(40.76%),咳嗽82例(63.07%),湿啰 音 59例 (45.38%),干 啰音 63例(48.46%),气促40例(30.76%),紫绀 29 例(22.3%),鼻翼扇动25例(19.2%),三凹征 28例(21.5%),烦躁19例(14.6%),精神不振5例(3.8%)。③X线检查:纹理增多70例(53.8%),纹理紊乱 38例(21.5%),斑片影 58例(44.6%),点状影49例(37.7%),肺不张12例(9%),肺气肿1例(0.78%)。④实验室检查:CRP≥20 mg/L 58例(44.6%),病毒IgM检测阳性32例(24.6%),支原体IgM检测阳性15例(11.5%),白细胞10×109/L以下45例,10~20×109/L 67例,20×109/L以上18例。⑤合并症:心力衰竭8例,呼吸衰竭3例,脑水肿2例。⑥治疗与转归:痊愈98例,好转30例,自动出院1例,死亡1例。

2.2 心肌酶谱检测结果。

表1 两组肺炎患儿单项心肌酶升高人数比较(例)

表2 两组肺炎患儿心肌酶谱检测结果比较(x ± s,U/L)

2.2.1 两组肺炎患儿单项心肌酶升高人数比较 130例肺炎患儿中有69例(53.1%)有一项或多项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重症组25例,轻症组44例,其中α-HBDH升高人数最多,两组肺炎患儿CKMB升高人数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而健康体检组心肌酶谱均阴性,重症肺炎和轻症肺炎患儿单项心肌酶谱升高人数比较详见表1。

2.2.2 两组肺炎患儿各项心肌酶检测结果比较 AST、LDHL、α-HBDH、CK均差异无统计统计学意义(P>0.05),CKMB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3 讨论

3.1 小儿肺炎病因学 小儿感染性肺炎的病因可能为病毒、细菌、支原体感染或混合感染所致,不同地区和不同时期有所不同,本研究发现130例小儿肺炎中以CRP≥20 mg/L、白细胞>10×109/L作为诊断细菌性感染界限[1],并行病毒、支原体特异性IgM检测,结合其他临床资料推测肺炎患儿病因学分布:细菌性感染40.6%、病毒感染22.6%,支原体感染10.5%,混合感染12.1%,以细菌感染为主。

3.2 小儿肺炎临床特征 小儿肺炎年龄分布以3岁以下婴幼儿多见,重症肺炎以1岁以下婴儿多见,年龄越小越易发展为重症肺炎,易合并心肌酶改变。主要症状特征以发热、咳嗽、肺部啰音多见,其次气促、发绀、三凹征,X线检查肺部斑片状、纹理模糊多见,重症肺炎可有肺气肿、肺不张。

3.3 小儿肺炎心肌酶变化 心肌组织含有丰富的酶,心肌细胞对缺氧耐受能力差、心肌细胞受损时细胞膜通透性改变,酶释放增多或溢出增多,使血清心肌酶升高[2],AST、CK、LDH在急性期均可升高,但同时存在多个器官中,器官特异性较差,当CK、LDH同时增高对心肌炎有诊断意义,CKMB为CK同工酶,主要存在于心肌组织中,少量存在于骨骼肌中,是心肌特异性胞浆同工酶,在正常血清中含量微,心肌细胞受损时血清中含量增高,一般认为,CKMB大于总活性6%以上是心肌损害特异性标志,对判断心肌损害有高度特异性,α-HBDH基本反映LDH1和LDH2的活性,LDH1和LDH2主要来自心肌,因此α-HBDH也是心肌损伤指标之一。

本次研究健康体检组心肌酶谱均阴性,130例肺炎患儿中,69例有一项或多项心肌酶不同程度升高,其中重症25例,轻症44例;α-HBDH人数最多,共63例;CKMB升高31例,重症21例,轻症10例;重症组较轻症组CKMB升高人数明显增多,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重症组CKMB检测结果升高明显与轻症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小儿肺炎无论重症还是轻症患儿均可有心肌酶的变化,有合并心肌受损的可能,但重症组患儿心肌酶变化明显,主要CKMB变化明显,重症组心肌受损的概率比单纯型高,病情越重,心肌酶增高越明显,所以心肌酶还可以反映心肌受损害程度。

小儿心肌细胞修复和再生能力均较强,早期多为一过性心肌缺氧缺血尚可逆,如及时给予治疗保护,受损的心肌可恢复[3]。但多数肺炎患儿合并心脏损害时无明显的特异性表现,症状轻微,心电图正常,容易被忽视,仅在实验室检查时发现有心肌损害证据。所以应及早检查心肌酶,有利于早发现心肌损害,并对有心肌损害的应动态监测心肌酶变化,作为判断疗效及预防的指标。单纯心肌酶升高者,早期积极给予大量维生素C、1.6二磷酸果糖等营养心肌,一旦出现心脏损害,早期静脉使用激素疗效满意。

支气管肺炎多见于婴幼儿,死亡的肺炎患儿多为心脏损害,起病急、变化快,应早期检查心肌酶并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必要时检查心肌特异性肌钙蛋白协助诊断,以便准确和预见患儿潜在的危险信号,早期应用心肌保护药有助于心肌细胞修复,减轻心肌损害,降低死亡率,提高存活质量,降低医疗费用。

[1]王亚娟,胡翼云,杨永弘.C反应蛋白在儿科临床的应用.中华儿科杂志,1999,37(3):185-187.

[2]魏健.血清心肌酶改变患儿临床分析.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04,19(9):812-813.

[3]袁壮,马沛然,邓力,等.50年来小儿肺炎诊治策略的变迁.中国实用儿科杂志,2006,21(12):881-908.

猜你喜欢

轻症支原体心肌细胞
支原体感染一定是性病吗
加味葛根汤联合磷酸奥司他韦治疗轻症乙型流感(风寒束表证)的疗效观察
左归降糖舒心方对糖尿病心肌病MKR鼠心肌细胞损伤和凋亡的影响
活血解毒方对缺氧/复氧所致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国重大疾病保险制度建设研究
536例泌尿生殖道支原体培养及药敏结果分析
支原体阳性患者134例药敏结果分析
新癀片治疗轻症亚急性甲状腺炎的疗效观察
复方龙脉宁不同提取液对H2O2诱导H9c2 心肌细胞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
冠心舒通胶囊对心肌细胞Ca2+ -CaM-CaMPK Ⅱ δ信号系统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