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黄杨科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进展

2012-05-31张颂军李晨阳

当代医学 2012年2期
关键词:黄杨板凳生物碱

张颂军 李晨阳

1 概述

黄杨科(Buxaceae) 我国有三属,包括黄杨属(Buxus Linn)、野扇花属(Sarcococca Lindl)和板凳果属(Pachysandra Michx)3属,共27种,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和西南部[1]。黄杨科植物中在很多古代药用典籍中都有记载,其中黄杨属黄杨(Buxussinica)为《本草纲目》上收载的草药,功用有祛风除湿、理气、止痛。为中国特产,根入药,治风湿痛,叶捣烂敷热疖。黄杨全草含黄杨类生物碱,已制成药品黄杨宁,可用于冠心病及冠心病引起的心绞痛。

野扇花属中野扇花根民间俗称“胃友”,具有行气活血,祛风止痛,主治胃疼痛,风寒湿痛;厚叶子树是云南野扇花的全株,具有活血行气,消肿止痛之功效。

板凳果属中的金丝矮陀陀收录于《云南中草药》,具有祛风除湿,活血止痛,主治风湿麻痹,肢体麻木,劳伤腰痛;该属转筋草(Pachysandra.terminalis)在湖北省鄂西地区民间应用历史悠久,治风湿热痹,小腿转筋,月经不调[2]。

2 黄杨科植物的化学成分

2.1 黄杨属(Buxus)

2.1.1 生物碱类 发现的生物碱是由四环三萜衍生而来的,A型是19-位与9-位、10位碳形成三圆环的生物碱;B型是(见图1)9-位与10位碳键断裂后,B环变为七员环的生物碱;还有C型和D型[3]。

图1

2.1.2 非生物碱类 林云良等人[4]在黄杨(Buxux sinica M cheng)中分离提取得到了黄酮类,苷类还有羽扇豆烷醇,β-谷甾醇等。

2.2 板凳果属(Pachysandra)和野扇花属(Sarcococca)

2.2.1 板凳果属和野扇花属中的富贵草型生物碱

起初,关于野扇花属植物化学成分的研究报道中,显示此类植物多含甾体类生物碱,且全部为孕甾烷类衍生物型。后来,菊池彻教授在1977年[5]从顶生富贵草中分离纯化得到了27个生物碱类化合物,其中25个化合物全部为新天然产物;其中含量最高的螺旋富贵草碱A(Spiropachysine A)达0.1%以上。在后来关于板凳果属和野扇花属的研究中与螺旋富贵草碱A相类似的一系列孕甾烷类生物碱被大量发现。其中我国学者邱明华从野扇花属植物金丝矮陀陀(P.axillaris)[6]中得到近30个生物碱成分,大多数也为新甾体生物碱成分,而含量最高的恰恰正是螺旋富贵草碱A(Spiropachysine A),达0.1%。自此许多学者就将此类生物碱称之为富贵草型生物碱(pachysandra alkaloids)。

2.2.2 板凳果属中的非生物碱类 李晨阳等人[7]在板凳果属植物转筋草中首次分离得到了2-β-D-葡萄糖苯乙醇苷,紫丁香苷,松脂素-4’-O-β-D-葡萄糖苷,松脂素等,是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发现。

3 小结

众所周知,中药民族药治疗肿瘤在我国已有悠久的历史,大量文献典籍和临床报道都显示,许多中药民族药对肿瘤症状具有改善和缓解的作用,其可以稳定或缩小肿瘤的病变发展。随着国家对中药民族药的发展越来越重视,近些年来加大对传统中医药的开发利用,愈来愈多的学者加入其中,他们对传统中药的抗肿瘤活性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且许多学者已经发现了某些中药具有明显的抗肿瘤活性,正在深入研究一些具有开发前途的中药。但是由于治疗机制不明确、中药资源种属差异大及研究水平等各方面的原因,使其应用受到了诸多限制。黄杨科药用植物在民间有着长期的用药基础,若能得到合理有效的临床应用,其疗效不容小觑。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不断发展,传统中医药和民族药物的研究已经不能停留在药材或是浸膏层面,许多学者和专家与国际前沿技术接轨,正逐步深入到化合物单体层面。许多实验人员从提取分离化合物,到活性筛选,选出抗肿瘤活性较高的先导化合物,再通过化学修饰,进一步提高生物活性,进而发现候选新药,为开发我国的原创型一类新药奠定基础。此时,梳理和总结黄杨科植物的化学成分研究具有积极的意义。黄杨科植物在我国资源广泛,种植面积大,我们应重视黄杨科植物的应用与研究,进而深入挖掘中药民族药资源,使黄杨科药物,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民间药物得到现代化开发。

[1]江苏新医学院.中药大辞典[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273-274.

[2]郑勉,闵天禄.中国植物志[A]//黄杨科(第45卷第1分册)[M].北京:科学出版社,1980:19-592.

[3]邱明华,聂瑞麟.黄杨生物碱及其植物资源[J].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1992,4(4):41-57.

[4]林云良,邱明华.黄杨中的非生物碱化学成分[J].云南植物研究,2006,28(4):429-432.

[5]Kikuchi T,Nakanishi T,Inagaki M,Niwa M,Kuriyama K.Pachysandra alkaloids XIII.Structure and stereochemistry of spiropachysine.a novel spirolactam alkaloid[J].Chemical & Pharmaceutical Bulletin,1975,23:416.

[6]邱明华.黄杨科生理活性生物碱成分的化学研究[J].北京: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1996.

[7]李晨阳,翟慧媛,段宏泉,等.转筋草化学成分及其活性研究[J].中药材,2010,33(5):729-732.

猜你喜欢

黄杨板凳生物碱
爱板凳腿儿的老韩
板凳狗
HPLC法同时测定痹通药酒中4种生物碱成分
HPLC-Q-TOF/MS法鉴定血水草中的异喹啉类生物碱
HPLC-Q-TOF/MS法鉴定两面针和单面针中的生物碱
小板凳
板凳狗
黄杨盆景欣赏
对叶百部中非生物碱化学成分的研究
黄杨木雕的镂空技法